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小题狂练打基础,大题冲关再提升一、选择题1(2013天津市十二区县联考(二)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乙醇中的苯酚B制取金属锰C实验室制氨气D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解析:苯酚能溶解在乙醇中,两者分离的方法为蒸馏,A错;铝热反应常用来冶炼难熔金属,B正确;NH4NO3在加热时能爆炸,故实验室中制取NH3常用NH4Cl和Ca(OH)2,C错;蒸馏装置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2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案,可以直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有()用H2O2和MnO2制取
2、O2用CaCO3和稀盐酸制取CO2用KClO3和MnO2制取O2用Zn和稀H2SO4制取H2用Cu和浓HNO3制取NO2A BCD解析:CO2、NO2均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需要加热,所以只有正确。答案:A3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解析:A中大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中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采用B装置得不到NO;C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的进气导管应比出气导管要短,C错误;D装置合理。答案:D4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浓氨水和烧碱
3、制取氨气解析:A项可用于此装置;B项,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B项错误;C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C项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D项错误。答案:A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B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答案:A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制备乙酸乙酯B装置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C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D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解析:A项导气管插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且NaOH溶液可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C项Cl2被碱石灰吸
4、收,无法收集到氨气;D项应用玻璃棒引流。答案:B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解析:加入(NH4)2CO3溶液时,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NaOH溶液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lCl3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高锰酸钾分解后残留的二氧化锰可以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盐酸来清
5、洗。做焰色反应实验应选用铂丝或铁丝,不能选用铜丝,因为铜丝灼烧时会产生明显的绿色火焰。裂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的烯、炔等不饱和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6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解析:没有排除CO或SO的干扰,A错;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检验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C错;NH3极易溶
6、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时,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D错;在四氯化碳中显紫色的是I2,B正确。答案:B7下列四个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相关物质的制备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用装置可以制备氨气B若装置中X物质为苯,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水,并防止发生倒吸C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D装置可用火柴头燃烧制备少量SO2,并检验产生的SO2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HCl和NH3遇冷马上化合,A错;中装置不能防止倒吸,B错;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2,而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C错;中在拉注射器的过程中,可以将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吸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正确。答案:D
7、8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A项,振荡后,Br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苯层(上层)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错误;B项,浓H2SO4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碳在较高温度下与浓H2SO4反应产生CO2和SO2气体,反应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
8、褪色,正确;C项,铜丝与稀HNO3反应产生NO气体,NO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反应为2NOO2=2NO2,故广口瓶内开始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错误;D项,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FeCl33H2OFe(OH)3(胶体)3HCl,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答案:BD9为探究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有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同学实验设计甲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乙加热能使溶液中的Fe3转化成Fe(OH)3沉淀,说明Fe3水解是吸热的丙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碳酸
9、钠水解是吸热的丁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存在溶解和水解两个过程,所以无法判断水温下降是溶解所致还是水解所致,A错。答案:A10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有关叙述如下。可以使用MgCl2溶液作沉淀剂,使OH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检验CO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溶液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较高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碳酸根离子能完全转化为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A
10、B C D解析:该测定方法应该使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的CO转化为碳酸盐沉淀,然后求得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不能选用MgCl2溶液作沉淀剂,因为碳酸钠水解产生OH,也可以与MgCl2反应,错;检验CO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溶液,观察是否继续生成沉淀,正确;碳酸钡的溶度积比碳酸钙的溶度积小,正确;碳酸钡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故碳酸根离子不能完全转化为沉淀,错。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3全国大纲卷28)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的名称是_,b的名称是_。(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
11、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3)C的作用是_,D的作用是_,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2)NaNO2中N元素显3价,在反应中将(NH4)2SO4中3价氮氧化,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3)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将生成的N2干燥。(4)镁是活泼金属,在
12、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5)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生成;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答案:(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N23Mg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或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
13、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点拨:知识: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仪器的名称与作用、镁的有关性质等。能力:考查考生根据实验目的推测装置作用的能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2(2013江西省八校联考27)菠菜营养丰富,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的说法。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菠菜是否含有草酸类物质?草酸又有哪些性质?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以下资料:草酸又名乙二酸,其酸性比乙酸稍强,草酸及其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熔点为100.1,在175时受热分
14、解,草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 min,冷却后滤去菠菜,得滤液(含有少量CO杂质)。向滤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然后再加入足量CH3COOH溶液,观察现象。2用草酸晶体(H2C2O42H2O)做以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步骤1中加入CH3COOH溶液的作用:_(2)A处应选择_(填“”或“”),在做实验之前,应先_。(3)实验2过程中观察到C、E装置中的溶液均变浑浊,且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写出A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B的作用是_。(4)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和安全,在以上所连接的装
15、置C、D间还需依次添加装有_、_、_(液体试剂)的洗气瓶,此外指出上述装置中的不足之处还有_。解析:(1)考虑滤液中含有少量CO杂质,加醋酸除去。(2)加热含结晶水的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3)C、E装置中的溶液均变浑浊说明加热草酸晶体有CO2生成,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有CO生成。草酸易挥发,且能与澄清石灰水生成草酸钙沉淀,需要冷凝除去。(4)因为CO的检验要通过被氧化生成的CO2来确定,所以进入D的气体要保证不存在CO2,且需要干燥。本装置最后的气体经导管直接进入大气,会污染环境。答案:(1)排除CO对C2O检验的干扰(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H2C2O42H2OC
16、OCO23H2O冷凝草酸蒸气,避免对CO2的检验产生干扰(4)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无尾气处理装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考查考生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分析与评价能力。难度中等。13(2013全国课标2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
17、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_。(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 B温度计C吸滤瓶
18、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41% B50%C61% D70%解析:从有机化学反应原理、装置,物质制备、分离、提纯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问题。(1)由题图可知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否则会使蒸馏烧瓶中的液体进入冷凝管,经接收器流入锥形瓶,导致装置炸裂,出现危险;如果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冷却后补加。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水。产物中环己烯难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小,用分液漏斗分离时在上层,无机水溶液在下层,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产物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后,含少量水和挥发出的环己醇,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环己烯(或除水除醇)。(6)蒸馏过程需用圆底烧瓶、温度计、接收器和酒精灯,不可能用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管。答案:(1)直形冷凝管(2)防止暴沸B(3) (4)检漏上口倒出(5)干燥(或除水除醇)(6)CD(7)C点拨:知识:有机物制备、性质,化学实验装置,仪器及使用,分离与提纯,产率计算。试题难度:中等。-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