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001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化学4月统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第 I 卷第 1 至 4 页,第 II 卷第 5 至 8 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选择题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2.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Ba 1371.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云、烟、雾属于气溶胶,但它们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 使用酒精作为环境消毒剂时,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C. “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氯气中毒D. 生产“口罩”的无纺布材料是聚丙烯产品,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云、雾和烟均

3、为胶体,且均为胶粒分散到气态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故均为气溶胶,它们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更好,并不是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故B错误;C“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醇,自身被还原为氯气,故C正确;D从题中信息可看出生产无纺布的材料是合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最高,可以杀死病毒,在疫情期间可以使用医用酒精杀菌,但不是浓度越大越好。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4、”。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步骤是( )A. 煮楻足火B. 荡料入帘C. 覆帘压纸D. 透火焙干【答案】A【解析】A煮楻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古法制纸工艺,物质变化实质、注意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造纸过程中的各步骤的本质。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闭容器中

5、,2 mol NO 和 1 mol O2 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B. 标准状况下,7.8 g 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 CH 键数目为 0.6NAC. 将 1 mol NH3 通入足量水中,NH3H2O、NH4+粒子数目之和为 NAD. 1 L 0.1 molL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 0.1NA【答案】B【解析】【详解】A. 2 mol NO与1 mol 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 mol NO2,因为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所以最终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数小于2NA,A项错误;B. 标准状况下,7.8 g乙炔(C2H2,0.3mol)中含C-H键0.6mol

6、,7.8 g苯(C6H6,0.1mol) 中含C-H键0.6mol,所以二者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6NA,B项正确;C. 将1 mol NH3通入足量水中,NH3、NH3 H2O、NH4+ 粒子数目之和为NA,C项错误;D. 若不考虑Fe3+水解,1 L 0.1 molL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0.1NA,但Fe3+要发生水解,使Fe3+数目减少,D项错误;答案选B。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 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B. 使用 CCl4 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 吸收氨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D. 用

7、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答案】D【解析】【详解】A. 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B. 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B项不符合题意;C. 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该操作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 “查漏” 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5.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质子数是 W 与 Z 的质子数之和的一半。

8、m、n、p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 是元素 Y 的气体单质,n 为淡黄色粉末, 相关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室温下,0.01mol/L s 溶液 pH 为 12。下列说法误错的是A. Z 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YZWC. 电负性:YXWD. n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答案】D【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出n为Na2O2、s为NaOH、r为O2、p为H2O,W、X、Y、Z分别为H、C、O、Na。【详解】A. Z是Na,同一周期,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Z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A项正确;B. W、Y、Z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H+、O

9、2-、N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可知简单离子半径大小:YZW,B项正确;C. 非金属性:OCH,则电负性:OCH,C项正确;D. n为Na2O2,1个Na2O2有两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则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2:1,D项错误;答案选D。【点睛】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关系推出元素的类别;再根据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推出元素的性质;突破口在n,根据Na2O2的性质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即可找到各元素名称。6.恒温恒容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 1:1 的 H2 和 CO2,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10、),能判断此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体系内压强保持不变B. 体系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C. CO2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 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 2mol H-O 键【答案】AC【解析】【详解】A. 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同,平衡移动过程中压强会发生变化,所以体系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正确;B. 体系内混合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恒容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化学平衡,B项错误;C. 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D. 断裂3mol H-H键的同时需要断裂3mol H-O键,说明消耗3mol氢气的同

11、时消耗1mol甲醇和1mol水,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D项错误;答案选AC。7.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 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3 溶液,先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Ksp(AgI)B将硫酸酸化的 H2O2 溶液滴入 Fe(NO3)2 溶液中,溶液变黄证明氧化性:H2O2Fe3+C常温下,用 pH 计测定 0.1 molL-1 NaA 溶液的 pH 小于 0.1 molL-1Na2CO3 溶液的 pH能证明酸性:HAH2CO3D取 a g 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

12、为 V L(标准状况下)测定铝箔中 Al2O3 含量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先有黄色沉淀生成,由于不能确定起始时氯离子和碘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因此不能据此得出Ksp(AgCl)Ksp(AgI),A项错误;B. 将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所以,此实验无法证明H2O2氧化性强于Fe3+,B项错误;C. 因为Na2CO3溶液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即CO32-+H2OHCO3-+OH-,NaA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3、为A-+H2OHA+OH-,用pH计测定0.1moI/L NaA溶液的pH小于0.1moI/L Na2CO3溶液的pH,只能证明HA的酸性强于HCO3-,不能证明酸性:HAH2CO3,C项错误;D. 铝和氢氧化钠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根据氢气的体积可确定铝的量,可用测定含量,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实验原理和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知识,解答时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判断A选项,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原理判断C选项。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CO3 溶液中加足量 Ba(OH)2 溶液:HCO3Ba2OH=BaCO3H2OB. 用高锰

14、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C.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D. CuSO4 溶液加入足量浓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答案】A【解析】【详解】A. 向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把NaHCO3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则离子方程式是HCO3Ba2OH=BaCO3H2O,A项正确;B. 草酸是弱酸,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6H+H2C2O4=2Mn2+10CO2+8H2O,B项错误;C. Cu溶于稀硝酸放出NO气体,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15、3Cu8H2NO3=3Cu22NO4H2O,C项错误;D.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足量浓氨水,二者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定量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把量少的物质看做1mol,所以向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把NaHCO3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离子方程式是HCO3Ba2OH=BaCO3H2O;向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把Ba(OH)2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2OH=BaCO3CO322H2O。9.雌黄(As2S3)在我国古代常用作书写涂改修正胶。浓硝酸氧化雌黄可制得硫黄,并

16、生成砷酸和一种红棕色气体,利用此反应原理设计为某原电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砷酸的分子式为 H2AsO4B. 红棕色气体在该原电池的负极区生成并逸出C. 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01D. 该反应中每析出 9.6g 硫黄,则转移 0.5mol 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 砷最高价为+5,砷酸的分子式为H3AsO4,A项错误;B. 红棕色气体是硝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NO2,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NO2在正极生成并逸出,B项错误;C. 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As2S3化合价共升高10,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1,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17、0:1,C项正确;D. 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1molAs2S3失10mol电子,生成2mol砷酸和3mol硫单质,所以生成0.3mol硫黄,转移1mol电子,D项错误;答案选C。10.对图中甲和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 甲和乙都含有手性碳原子B. 甲和乙不能用质谱法鉴别C. 甲和乙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D 甲和乙均能与溴水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 甲和乙所有的碳都没有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或原子,故都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项错误;B. 二者分子式相同,甲和乙不能用质谱法鉴别,B项正确;C. 甲含有苯环,8个C原子共面,乙含有碳碳双键,最多6

18、个C原子共面,C项错误;D. 甲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乙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相同,D项错误;答案选B。11.已知:pKa=-lgKa,25时 H2A 的pKa1=1.85,pKa2=7.19。常温下,用 0.1molL-1NaOH 溶封液滴定 20 mL 0.1 molL-1H2A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点 V010 mL线B B 点所得溶液中:c(H2A)+c(H+)=c(HA-)+c(OH-)C. C 点所得溶液中:c(A2-)=c(HA-)D. D 点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数Kh1=10-6.81【答案】B【解析】【详解】A. A点溶液中pH=

19、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A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1.85mol/L,所以c(H+)=Ka1,表明溶液中c(NaHA)=c(H2A),若恰好是10mL NaOH,反应起始时存在c(NaHA)=c(H2A),平衡时c(H2A)c(NaHA),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会得到平衡时c(NaHA)=c(H2A),即V010mL,A项正确;B. 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A,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2A)+c(H+)=c(A2)+c(OH),B项错误;C. c点pH=7.19=pKa2,Ka2=c

20、(A2)c(H+)/c(HA)=10-7.19,所以c(A2-)=c(HA-),C项正确;D. 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Na2A,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Na2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为9.85,发生水解的方程式为A2+H2OHA+OH,则A2水解平衡常数Khl=10-6.81,D项正确;答案选B。【点睛】掌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计算和比较,注意抓住一些关键点,如H2A与氢氧化钠1:1反应时的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按1:2反应时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等,掌握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关系式的书写。12.有一份澄清溶液,可能含

21、有 Na、K、NH4+、Ca2、Fe3、SO42、CO32、SO32、Cl、I中的若干种,且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1(不考虑水解和水的电离)。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是否存在 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B. 通过 CCl4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C. 试样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 CO32肯定不存在D.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a2、Fe3、SO42、CO32、Cl【答案】A【解析】【分析】澄清溶液,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

22、无白色沉淀生成,无SO42-,加足量氯水,无气体,则无CO32-,溶液加四氯化碳分液,下层紫红色,则有I-,上层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SO32-,无Ca2+、Fe3+,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且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NH4+、Na+、K+,一定不存在Cl-;滤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过程中加氯水时引入的氯离,结合溶液为电中性来解答。【详解】A. 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0.1mol/L,且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 Na、K,不需要焰色反应来确定,A项错误;B. 通过CCl4 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B项正确;C. 试样加足量的

23、Cl2水,没有气体产生,说明无CO32,C项正确;D. 由分析可知,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Fe3、SO42、CO32、Cl,D项正确;答案选A。第 II 卷注意事项:1.用黑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 4 题,共 64 分。 13.铁(Fe)、铜(Cu)、银(Ag)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1)Ag 与 Cu 在同一族,则 Ag 在周期表中_ (填“s”、“p”、“d”或“ds”)区;Ag(NH3)2+中 Ag+空的 5s 轨道和 5p 轨道以sp 杂化成键,则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2)基态 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3)表中

24、是 Fe 和 Cu 的部分电离能数据:请解释 I2(Cu)大于 I2(Fe)的主要原因:_。元素FeCu第一电离能 I1/kJmol1759746第二电离能 I2/kJmol115611958(4)亚铁氰化钾是食盐中常用的抗结剂,其化学式为 K4Fe(CN)6。CN-的电子式是_;1mol 该配离子中含 键数目为_。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 (填字母)。A.金属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5)氧化亚铁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氧化亚铁晶体的密度为 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该晶胞中,与 Fe2+紧邻且等距离的 Fe2+数目为_,Fe2

25、+与O2最短核间距为_pm。【答案】 (1). ds (2). 直线形 (3). Ar3d10 (4). 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电子,Fe 失去的是 4s1 电子 (5). (6). 12NA (7). BCD (8). 12 (9). 1010【解析】【分析】(1)Ag在第五周期第B族;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2)铜是29号元素,分析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3)根据电子排布分析;(4)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键;根据K4 Fe(C

26、N)6分子式分析;(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数目为12个;晶胞参数等于相邻两个离子核间距的2倍。【详解】(1)Ag在第五周期第B族,属于ds区;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应该是直线形,故答案为:ds;直线形;(2)铜是29号元素,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3)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1,Cu+再失去的是3d10上的电子,而Fe+失去的是4s1的电子,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稳定的状态,显然3d10处于全充满,更稳定,所以失去第二个电

27、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电子,需要的能量高,而Fe 失去的是4s1 电子,所需能量低,故答案为: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电子,Fe 失去的是 4s1 电子;(4)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氢氰根离子电子式为;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键,1个配离子中含有的键共有12个,则1mol该配离子中含有 12 NA个键,故答案为:;12NA;K4 Fe(CN)6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阳离子K+与配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Fe2+与CN-以配位键结合,CN-中的两种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

28、故答案为:BCD;(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e2+紧邻的等距离的Fe2+有12个;用“均摊法”,晶胞中含Fe2+:8+6=4个,含O2-:12+1=4个,晶体的化学式为FeO,1molFeO的质量为72g,1mol晶体的体积为cm3;晶胞的体积为cm3NA4=cm3,晶胞的边长为cm,Fe2+与O2-最短核间距为cm=cm=1010pm,故答案为:12;1010。【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离子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配合物、等电子体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所含微粒的个数,注意氮化铁的晶胞不是平行六面体,是六方晶胞,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6

29、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6属于该晶胞;处于面心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处于体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14.聚合物 L()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广泛用于各种刹车片,其合成路线如图:已知:C、D、K 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ielsAlder 反应+ R2Cl R1OR2(1)IJ 的反应类型是_,D 的名称是_,G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2)B 的结构简式是_,“BC”的反应中,除 C 外,另外一种产物是_。(3)D+KL 的化学方程式是_。(4)M 为 D 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M 的结构简式为_。1 molM

30、最多消耗 4 mol NaOH 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吸收峰(5)N 是 D 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 D 大 14,则 N 可能的结构有_种。(6)已知:乙炔与 1,3丁二烯也能发生 DielsAlder 反应。请以 1,3丁二烯和乙炔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写出合成路线:_ (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答案】 (1). 还原反应 (2). 对苯二甲酸 (3). 醚键 (4). (5). H2O (6). (7). 、 (8). 10 (9). 【解析】【分析】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为CH2=CH2,C被氧化生成D,D中含有羧基,C、D、

31、K 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中应该有两个羧基,根据L结构简式知,D为、K为;根据信息知,生成B的反应为加成反应,B为,B生成C的反应中除了生成C外还生成H2O;H为,根据信息知,G为,F为,根据F,可知E为苯;H经过硝化反应得到I,则I为,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 I为,J为,则IJ 的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D为,其名称是对苯二甲酸;G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醚键,故答案为:还原反应;对苯二甲酸;醚键;(2)乙烯和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B,故B的结构简式是;C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C”的反应中,

32、除C外,还生成的一种无机产物是H2O,故答案为:;H2O;(3) D为,K为,L为,则D+KL 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4) D为,M 为 D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1 molM最多消耗 4 mol NaOH,说明苯环上的取代基为4个酚羟基和一个乙炔基或为两个-OOCH;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吸收峰,说明存在四种氢,满足的有:、,故答案为:、;(5) D为,N是D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如果取代基为CH2COOH、COOH,有3种结构;如果取代基为CH3、两个COOH,有6种结构;如果取代基为CH(COOH)2,有1种,则符合条件的有10种,故答案为:10;(6) CH2=CHC

33、H=CH2和HCC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其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15.碳酸亚铁可用于制备补血剂。某研究小组制备了 FeCO3,并对 FeCO3 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探究。已知:FeCO3 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Fe2+6SCN-Fe(SCN)64-(无色) .FeCO3 的制取(夹持装置略)实验i装置 C 中,向 Na2CO3 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 CO2 至其 pH 为 7,滴加一定量 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FeCO3 固体。(1)试剂 a 是_。(2)向 Na2CO3 溶液通入 CO2 的目的是_。(3)C 装

34、置中制取 FeCO3 的离子方程式为_。.FeCO3 的性质探究实验ii实验iii(4)对比实验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5)依据实验的现象,写出加入 10%H2O2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FeCO3的应用(6)FeCO3 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7)该实验小组用 KMnO4 测定补血剂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 100%,其原因是_(不考虑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答案】 (1). 饱和 NaHCO3 溶液 (2). 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 Fe(OH)2 (3). 2HCO3-+

35、Fe2+=FeCO3+CO2+H2O (4). Fe2+与 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 FeCO3 固体的溶解 (5). 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 (6). 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 +Fe2+CO2+H2O (7). 乳酸根中的羟基被 KMnO4 氧化,也消耗了 KMnO4【解析】【分析】.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挥发的HCl气体,需要利用装置B中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除去,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CO2至其pH为7,滴加

36、一定量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固体;.(4)根据Fe2+6SCN-Fe(SCN)64-分析FeCO3在KCl和KSCN两种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判断;(5)实验中溶液显红色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10%H2O2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6)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可结合盐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的反应原理分析;(7)乳酸根中羟基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详解】.(1)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则B中盛装的试剂a是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NaHCO3溶液;(2)向Na2

37、CO3溶液通入CO2的目的是,利用碳酸钠和CO2反应生成的NaHCO3,提高溶液中HCO3-的浓度,抑制CO32-的水解,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Fe(OH)2,故答案为: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 Fe(OH)2;(3)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CO2至其pH为7,此时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HCO3,再滴加FeSO4溶液,有FeCO3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Fe2+=FeCO3+CO2+H2O,故答案为:2HCO3-+Fe2+=FeCO3+CO2+H2O;. (4)通过对比实验和,可知Fe2+与SCN的络合生成可溶于水的Fe(SCN

38、)64-,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故答案为:Fe2+与 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 FeCO3 固体的溶解;(5)依据实验的现象,可知在含有Fe(SCN)64-的溶液中滴加10%H2O2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故答案为: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 (6)FeCO3溶于乳酸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

39、-+Fe2+CO2+H2O,故答案为: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Fe2+CO2+H2O;(7)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增大,而计算中按亚铁离子被氧化,故计算所得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会大于100%,故答案为:乳酸根中的羟基被KMnO4 氧化,也消耗了KMnO4。16.(1)SO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 SO2。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O2(g)+NH3H2O(aq)=NH4HSO3(aq) H1=a kJ/mol;NH3H2O(a

40、q)+ NH4HSO3(aq)=(NH4)2SO3(ag)+H2O(l) H2=b kJ/mol;2(NH4)2SO3(aq)+O2(g)=2(NH4)2SO4(aq) H3=c kJ/mol。则反应 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 H=_kJ/mol。(2)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燃煤脱硫原理为 2CaO(s)+2SO2(g)+O2(g)2CaSO4(s)。向 10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 CaO,并通入 2mol SO2 和 lmol O2 发生上述反应,2min时达平衡,此时 CaSO4 为1.8mol

41、。02min 内,用 SO2 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上述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 SO2 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NO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净化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H=746.8kJ/mol。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 逆=k逆c(N2)c2(CO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1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42、,CO 的转化率为 40%,则k正k逆=_。(4)以连二硫酸根(S2O42-)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 NH4+,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 0.3mol 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mL。(5)欲用 5L Na2CO3 溶液将 23.3g BaSO4 固体全都转化为 BaCO3,则所用的 Na2C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已知:常温下K(BaSO4)=1107、K(BaCO3)=2.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答案】 (1). 2a+2b+c (2). 0.09

43、mol/(Lmin) (3). 增大 (4). (5). (6). 2SO32-+4H+2e- =S2O42-+2H2O (7). 1344 (8). 0.52mol/L【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解答;(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据此解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故,平衡时,据此解答;(4)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从图中找出阴极反应物,写它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写出

44、关系式,按电子数守恒,求出一氧化氮在标准状况下体积;(5) n(BaSO4)=0.1mol,将0.1mol硫酸钡溶解于5L溶液中,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的Na2CO3溶液,当BaSO4完全溶解后,所得5L溶液中c(SO42-)=0.02mol/L,此时溶液中c(CO32-)=(x-0.02)mol/L,由BaSO4+CO32-=BaCO3+SO42-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2+2+得:,故该反应,故答案为:2a+2b+c;(2)生成CaSO4物质的量为1.8mol的同时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1.8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

45、(SO2)=1.8/(102)mol/(Lmin)=0.09 mol/(Lmin);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故答案为:0.09mol/(Lmin);增大;(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浓度不变,故增大的倍数小于增大的倍数,故答案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故,平衡时,则,故答案为:;(4) 由图可知,阴极区通入液体主要含SO32-,流出主要含S2O42-,所以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SO32-+4H+2e-=S2O42-+2H2O,故答案为:2SO32-+4H+2e-=S2O42-+2H2O;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区n(SO32-)减少了0.3mol,此过程转移0.3mole;由于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NONH4+5e,若电路中转移转移0.3mole,消耗NO0.06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O)=0.06mol22.4L/mol=1.344L=1344mL,故答案为:1344;(5)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的溶液,当完全溶解后,所得5L溶液中,此时溶液中,由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解得,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