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练21一、选择题1(2020株洲模拟)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B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但许多变异不会导致进化C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解析:种群越大,基因频率的变化越不明显,进化越慢,A错误;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进化,B正确;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正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答案:A2(2020合肥二中模拟)无花果具有隐头花序,其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
2、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决定了无花果的变异方向B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花序的特化是无花果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两种生物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互利共生,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花序的特化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故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答案:B3(2020洛阳二模)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
3、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的基因型频率占BAa的基因型频率占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D该种群未发生进化解析:因种群内AA40%,Aa60%,可求出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Aa基因型频率为,又由于aa基因型是致死的,因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占,Aa的基因型频率占,A正确,B错误。自然选择过程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C错误。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亲代A基因频率为70%,基因频
4、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答案:A4如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C经过a阶段到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解析:细菌的抗药性在青霉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A错误;b阶段的细菌是a阶段抗药细菌的后代,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B错误;经过a阶段到b阶段的自然选择(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错误;从a阶段到
5、b阶段,细菌不断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因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D正确。答案:D5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解析: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的基因
6、库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B正确;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答案:D6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
7、:通过初期和几年后存活病毒的种类比例不同,同时引起的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A正确。强毒性病毒感染兔后,兔很快死亡,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也会导致病毒的数量下降,因而不利于维持病毒和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病毒和兔的选择作用的结果,不能说是兔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C错误。蚊子可以传播兔的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D正确。答案:C7如图表示从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
8、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分析题图可知,Q点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正确;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正确;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C错误;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答案:C8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
9、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答案:C9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A50%B60%C40% D100%解析:BBEE和bbee交配,F1的基因型均为BbEe,由于bbE_和B_e
10、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则F2中能存活下来的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EEBBEeBbEEBbEebbee12241,关于E、e的基因型及比例整合后为EEEeee361,则E的基因频率为100%60%。答案:B10如图显示了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原因的解释依次可能是()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机制1图示表明原始种群因地理隔离变为两个种群,通过长期遗传变异积累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进化出新物种;机制2图示表明原始种群中一部分个体迁出成为新种群,和原
11、种群产生地理隔离,最终进化为新物种;机制3图示表明在原始种群内产生了变异群体,经过长期积累进化为新物种。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3年3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_。(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_。(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
12、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约为_(用分数表示)。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_,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一
13、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有100只,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6023050)(200100)。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A的基因频率在种群中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变小,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倒位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180度的旋转,因此倒位后的碱基序列变化为:答案:(1)不一定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合理即可)(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合理即可)(3)A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基因频率逐渐
14、变小(4)如图所示12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
15、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可能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