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95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

2、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3、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

4、,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1. 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B. 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C.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D. 盂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2. 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 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B. 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C.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D. 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3. 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B.

5、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C. 论语与盂子的取材记载不同。D. 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理解能力。B项,“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无中生有,据原文“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可见,孔子认为“好像这纠正错误”“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表述错误,原文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

6、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原文表述为:“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可见,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局势发生了变化。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暖暖从家里跑了。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

7、了名而已。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剩下的那两公里路,他一直在跟我说李暖暖,恭敬地一口一个小李老师。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镇,来到了李暖暖教书的学校。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

8、。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

9、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

10、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

11、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有删减)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也清晰地

12、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C. 小说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D. 李暖暖说:“跟我爸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也为主人公李暖暖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B. 小说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暖暖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拉近了小说和读者的距离。C. 小说巧用插叙,补充情节,“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

13、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因。D. 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6. 小说第四五两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4. B 5. D 6. 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李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环境方面)为后文叙述暖暖的一系列转变做铺垫,(情节)衬托了李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人物形象方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练

14、使李暖暖成长成熟。(突出主旨方面) 7.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留着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做事认真,顾及学生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来赎身:学

15、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分析有误,因为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李暖暖认为:“我不想让他们指代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她是想用这种方法保护孩子自尊,并非表现她对社会上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通读全文,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D项,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文章没有花费笔墨在讲述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文章没有

16、兼及此,而是父母子女间如何相处。故选D。【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文本写“我”去看李暖暖的路途的语句是“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通过以上语句可以看出这里首先是交通不便,其次,可以看出李暖暖工作

17、的环境非常差;同时根据文本“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为下文写李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同时也可以看出李暖暖正逐渐成熟起来。本题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即可。【7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小说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既可以从“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这方面分析,也可以从“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这方面来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先说“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

18、天,极其简约。” 自己由个性到朴素,是一种成长。“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情节,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因,书写了艰苦环境中李暖暖从一个任性乖张缺乏责任感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会感恩乐于奉献的年青人。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34个鸡蛋”饱含贫困地区的孩子对李暖暖的爱,给学生分选食物就像是母亲,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

19、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

20、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B.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C.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

21、/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D.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B. 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与吏部、户部、礼

22、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D. 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受到巡抚叶盛的重视。B. 林锦防守有功。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C. 林锦作战能力很强。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百姓,也得以生还。D. 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他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

23、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11.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战国中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B. 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C. “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D.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答案】8. C 9. B

24、10. C 11. A 12. (1)林锦劝说遣散一千多人,诛杀顽固不化的人。而安抚聚集流亡的百姓,境内全部平定。(2)(林锦)另设洪崖营以堵塞众寇贼出没的道路,改换灵山的土城,另筑高大的城墙,绵延五百丈,最终成为险要的城邑。【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根据句意,“适岁饥”一句中“适”是状语,“岁”是主语,“饥”是谓语,意思完整,单独成句,排除A B;“晓以祸福”应为“以祸福晓之”,是状语后置兼省略句,故应从其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C。翻译:碰上了年景不好闹饥荒,瑶人更是每天掠夺百姓的财产。林锦独自一人来到瑶人的营垒,用祸福开导他们。瑶人感动明白过来了,归顺的二十五部都听命

25、,有不服的就讨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理解错误,文中的“满秩”指的是官吏任期结束。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斩首千余”不合文意。原文是“斩获千余级”,意思是“先后斩杀俘获一千多人”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荀子,名况,战国中期思想家”表述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谕”:劝说;“梗化”:顽固不化;“绥辑”:安抚聚集;“流移”动词作名词,指流离失所百姓。(2)“别”:另外;“以”

26、目的连词,来;“杜”:堵塞;“易”:更改;“墉”:城墙;“亘”;绵延;“卒”:最终。【点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27、。参考译文: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年,由乡贡授予合浦训导。瑶贼众多,内外没有防备。林锦分条上陈方略,都符合情理。巡抚叶盛对此很惊异,发文征召他代理灵山县事务。城池毁于寇贼,林锦因地制宜,作栅栏防守,广泛设置作战工具,寇贼不敢逼近。任期期满离官去职,百姓说:“你离去,寇贼又来,谁来抵御?”都逃入山中。叶盛把情况告诉皇帝,下诏立即任林锦为知县。乘驿马急速赴任,百姓又来归服。碰上了年景不好闹饥荒,诸瑶更是每天掠夺百姓的财产。林锦独自一人来到瑶人的营垒,用祸福开导他们。瑶人感动明白过来了,归顺的二十五部都听命,有不服的就讨伐。天顺六年在罗禾水打败贼人,第二次又在黄姜岭打败贼人,第三次又在新庄大败

28、贼人。先后斩获一千多人,把他们所抢掠的人都还给了百姓,贼人都被平定,就去掉栅栏,筑起土城。叶盛和监司多次推荐他。成化改年号,恰巧遇上廉州被贼攻陷,就试用林锦做知府。那年又闹饥荒,贼人到处劫掠。林锦劝说散了一千余人,杀了那些不听劝告的贼人,而安抚聚集那些流散的贼人。境内都被平定。四年,上级共同推荐他,请改授他宪职,让他防备钦州、廉州的盗贼,就让他做按察使佥事,他更加勤于政务了。十年,下诏令表彰他。很久之后,做副使。林锦因为所管辖的地方经常有盗警,考虑一些长久之计,就在西边设了团河营,在南边设新寮营,另外设洪崖营来杜绝贼寇出没的道路。改换灵山的土城,换成高大的城墙,连绵五百丈,最终修成了石城。十四

29、年,兵部上奏他安抚的功劳,林锦被赏赐。林锦在军队,把教化作为自己的任务。灵山人崇尚鬼,他就禁止过分祭祀,修建学校,鼓励农桑。他治理廉州、钦州,都整饬学宫,振兴文教。林锦做人诚实,坦诚相见,瑶蛮没有不爱戴信赖他的。行军时,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了功劳总是让给其他人,因此士兵大多愿意不顾生死为他效命,所在的地方都建造祠庙祭祀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 中秋元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注释:尊:同“樽”,酒杯。浑欲:简直想

30、。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中秋时节,皓月当空,桂花飘香,词人心情非常舒畅。B. 词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C. “满堂唯有烛花红”写出了今宵情景与往昔情景的不同,今宵更添加了红烛的照耀,更有韵致。D. 词人运用白描写景,寥寥数笔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14. 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3. C 14. 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而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只有红烛

31、的照耀,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落寞。欲诉无门的郁愤。作者想要问上天,但天路不通,投诉无门,明写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表达作者壮志难酬之情。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长叹“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今宵更添加了红烛的照耀,更有韵致”错。以景作结,写中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词人在无奈之下,只得以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聊以自慰,以此来打发这个无月的漫漫长夜。其孤苦之状,历历在目。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今宵中秋无月之遗憾。起笔“忆对中

32、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三句入题,回忆先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桂影婆娑,桂花飘香,伴桂倚花,把酒赏月,“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怡然自得之情。“今宵”三句,折转写今宵中秋楼台赏月,人酒依旧,却不见明月。往昔和今宵的对比中,词人曲笔写出赏月而不得月的沉闷而遗憾之情。下片写无月之夜的孤寂愁怀。“浑欲乘风问化工”写出盼月心情的急切,无月可赏的落寞。此句暗中透出词人被朝廷闲置不用,报国无门之恨,他要“浑欲乘风”去质问皇上,为何如此对待他。“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出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其怨恨之情显而易见。所以,“浑欲”三句明写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欲诉无门的郁愤之情

33、。末三句以景作结,写中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满堂唯有烛花红”写词人在现实无奈之下,只得以红烛为伴,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长叹“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这也表达了自我宽慰的洒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12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_,_”(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3)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周公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的两句是:“_,_”(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

34、种地,过田园生活的两句是“_,_”(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鄙弃权贵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_,_”(6)在登高中,杜甫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用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_,_”。【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吾师道也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周公吐哺 (6). 天下归心 (7). 开荒南野际 (8). 守拙归园田 (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0). 使我不得开心颜 (11). 万里悲秋常作客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的写法:“臾”“

35、庸”“哺”“荒”“拙”“摧”“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1 ,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2 ,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健,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泰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

36、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3 ,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4 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37、 ( )A.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B.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C.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D.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 活动以西安本

38、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答案】16. A 17. C 18.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游客人来人往,应选“络绎不绝

39、”。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说的是牛耕图很生动,应选“呼之欲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此处形容“工料”“工艺”,应选“推陈出新”。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形容的是“人”且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应选“卓尔不群”。故选A。【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

40、语序不当,“零距离”应修饰“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应为“展示精神”。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故选C。【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陈述对象应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排除A项。根据前句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判断,这是当初衡量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的方法和手段,体现的是匠人们的“初心”,不是“终极目标”,排除BC项。

41、故选D。19. 某中学学生董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请你在“网络”“游戏”“虚拟”三个词中任选两个,用选取的每个词各写一句话,提醒并帮助他。要求:1每句不超过25个字。2每句话要做到语言辩证,有说服力。【答案】网络是人类的工具,但人类不应该成为网络的工具;网络是人类的得力助手,但人类不能成为网络的奴隶。游戏是人生的点缀,但游戏不应该成为人生的追求;虚拟世界奇妙无穷,但人的灵魂不能变得空虚。【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此题的要求有三点:在三词中任选两个,要有辩证性,每句不超过25个字。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辩证性这个要求,它要求说出其好处和劣处。

42、题干提示“某中学学生董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提醒并帮助他”,可以围绕“游戏”的危害来写,也可以写“网络”的双面性,还可以结合虚拟世界特点来写。主要是引导学生董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虚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_。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因为_,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

43、组织结构。因此_,必须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通过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答案】 (1). 但把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则更为重要 (2). 采集的过程中化石可能有破损 (3). 在修理时要更谨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其次,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这个文段的主题是关于化石的研究工作。处,前面说的是“发现化石”,其中有个连词“固然”,可知后面要进一步说另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后面“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讲的是“采集化石”的意义,综

44、合起来,说明另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是“化石采集”,故可以填写“但把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则更为重要”之类的语句。处,前面有个连词“因为”,后面有个“所以”,可以推断出,需要补写的语句应该是后句的原因。前文说的是化石的采集,后文提到了化石修理,故此处可填写“采集的过程中化石可能有破损”之类的语句。处,前面讲有的标本中保存了一些软组织结构,且出现了连词“因此”,后文是详细的修理过程,可知“因此”引出的句子既是从前文推出的结论,也是对后文的概括,即要用更认真、更谨慎的态度来实施修理,故可以填写“在修理时要更谨慎”之类的语句。四、作文(60分)21. 阅读下列这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一个人或一群人,一组镜

45、头,一幕场景,一番经历,一段历史,一种思想世间万象,人生百态,总有些人、事或物触动过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受:观赏优美的景象,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挫折,是感受生活请根据你对材料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范文】感受生活生活是由无数的美组成的,一个人,一幕场景,一番经历都能呈现世间美好,我们只有用心感受,才能无限地发掘生活中美丽。感受生活,就是从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享受浓浓的亲情。早上闹钟一响,还没等我在床上伸个懒腰,时间就像一个巨大的推土机,把我从窝儿里推了出来。我走出卧室,就闻到了油炸

46、荷包蛋的香味,走到餐桌旁,看到了正在盛汤的老妈。我很惊讶地问道:“妈,昨天早上不是说今天我出去吃吗?”我迅速地把桌子上的饭菜向嘴里塞。“哦,我看你早上时间挺紧的,在家里吃更省时间,你可以多睡会儿。”妈妈说着从憔悴的面容里勉强挤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不禁想到妈妈有多少个清晨都起得这么早,为了我能吃一顿可口的饭菜,多睡一会儿,她牺牲了多少睡眠和光阴,此刻,我深深感到了母爱的无私。感受生活,就是在和同学的交往中拥有纯洁的友谊。和以前的N多次一样,一遇到什么烦心事,我就喜欢叫你出来打球。在球场上,一个个投篮的命中,一次次精彩的上篮,都将我的愁绪和烦闷化为烟云。正是有了你的陪伴,我才能度

47、过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和考场上的每一次失利。正因为有了你的陪伴,我能感受友谊的珍贵,感到生活的美丽,体会到每一次成功后的喜悦。感受生活,就是在徜徉在优美的自然中陶冶自己。我最喜欢的,就是登青龙山。从山脚下远望,高大挺拔的山体就像一条巨大的盘龙,那飘在上面的石阶朦朦胧胧的,永远也看不到尽头。在登石阶时,你会看到,远远的山头上、石阶旁的山体上和周围的群山上都散发着生命之绿,满眼被绿充斥,就连背阴的山坡上也有顽强生长的小草,远处几只飞鸟一跃而过,伴着登石阶洒下的汗水,简直是人间仙境。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登顶的愉悦,揩去头上的汗珠,看看脚下蜿蜒的石阶,就会了解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摘取到

48、成功的硕果。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感受生活中的母爱、友谊及大自然之美,我们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就这么的简单,朋友,你学会了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 这道作文题十分贴近学生实际,选材范围也十分广阔。材料中的提示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写出人生百态中的人事物给人带来的感受,我们只要依据提示语“一个人或一群人,一组镜头,一幕场景,一番经历,一段历史,一种思想”中的某一个方面来写,都可以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可以写“一组镜头”带给自己的震撼或打击,可以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带给自己的鼓励或感动,可以写“一段历史”带给自己的思考或启迪,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

49、如下信息提示,无论是生活中的美好,还是苦难,都可以作为感受的对象和作文的内容。写作中特别要注意突显“感受”二字,就是说,要有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和自己特有的真实的思想即抒写真情实感。另外,这道作文题明确要求写记叙文。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能没有动人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最难忘的往往是一些触动人心扉的生活小节而非那些惊天动地的壮举,因此在作文中有意识地打造一两处精美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意::(1)于平凡小事中,感受人间真情。(2)追求远大的目标时,感受人生的价值。(3)观赏优美的景象时,感受大自然之美。(4)遭遇痛苦挫折时,感受坚持不懈的力量。素材:(1)我一边撑着伞以便埋怨着这样的鬼

50、天气。这样的天气实在带给我很大的不便,第一次找兼职,就遇到这样的麻烦。我的眉头一天都因为这样的天气一直都皱着。天依然下着冷冷的细雨,我依然在向前骑去。在一个小路口,我看到一个坐在一辆特制的手摇三轮车上的一个正值壮年的叔叔,最让我心动的是他那张笑脸,最后是他残废的双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放慢了骑车的速度,我看到那个叔叔笑着跟那些小贩打招呼,似乎他很开心的样子。这么冷的天气,还下着蒙蒙细雨,冷风加冷雨,让我们这些正常的人都觉得很恼火,而他却用笑脸迎接着每一天,或许可以说每一分钟。又或者是每一秒钟。看着他的笑容,让我觉得眼前似乎有一缕阳光,再冷的天也不觉得什么了。(2)我喜欢这样的人,活着就应该开开心

51、心的。生命中会遇到很多的不测,这是我们不能预料的。事情发生的话,就应该勇敢地面对。那个叔叔就是勇敢面对不幸的人。我看到他的那张笑脸还有他专注看着自己的腿,那是多么坚强的人才去真实面对自己的缺陷。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那就要问问读者了。我还记得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他就是在青年的时候,没有了双腿,等了很长一端时间才参透生与死的问题。我不知道那个叔叔用了多长的时间才参透,但我看到他参透问题后的样子。一副很坦然,开心的样子。(3)生活在复杂的社会,我们常常忘记简单的必要与美丽了。整天热烈的投入考试的战场中,学会了复杂忘却了简单。我们辛辛苦苦构筑了一个丰富,但疲倦的人生。多久了?你无暇聆听内心的声音,多久

52、了?没有种花、捉虫接近大自然。多久了?没有在雨中散步。我们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几乎忽略了路上的山光水色,生活中多少意趣盎然的事物都被我们遗忘了呢?于是一切仿佛并没那么美好。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说:“人生中最美好的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就好像诗之于诗人,羊群之于牧羊童,亲手锈的手帕之女孩。”是的,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不是靠别人给予即可得到的,而是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的。结构层次:本篇记叙文立意为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文章从生活由美组成,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写起,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然后,选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段,通过叙事表现了母爱之美、友情之美、自然之美,其中不乏细致入微的描写,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最后,呼应文章开头,结束全文。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