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第12题。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B.C.D.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方位,树荫与太阳的方位相反,6月某日的16:0016:45,太阳应位于该校区的西南方向,树荫应朝向东北方向,故操场树荫遮阳范围较大,应选A项。第2题,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
2、6月22日前后,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答案:1.A2.C(2013安徽高考文综)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第34题。3.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4.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北京时间6:10左右日出,20:40左右日落,昼长约14.5小时,应该是夏半年,排除A、C选项;从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上分析,上午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北京时间12:0014:00时段
3、,有明显下降,显示云层影响较大,可判断该日天气为多云,D项正确。第4题,依据日出时间及昼长计算可得该地正午约为北京时间13:25,进行时间换算知该地经度约为97.5E,可能位于祁连山地。答案:3.D4.A(2013湖南安化月考)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a、c表示风带,b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56题。5.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c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a、c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C.a、c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b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6.若a、c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c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b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 a、b交替控制的地区为
4、热带草原气候区解析:第5题,图示b气流下沉,为高气压带。若b为极地高气压带,则a、c均为极地东风,风向相同。第6题,若a、c风向相反,则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a、c可能为低纬信风带或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答案:5.C6.C读地理景观或地理素描图,完成第79题。7.表示黄土高原景观的是()A.图B.图C.图D.图8.形成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9.早期规模较大的城市多出现在()A.图B.图C.图D.图解析:第7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5、重,地表千沟万壑。第8题,图中的骆驼是关键,说明这里是沙漠,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第9题,早期城市多出现在平原或三角洲。答案:7.D8.C9.A读图,完成第1012题。10.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11.关于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未来48小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B.B地未来48小时会出现降温、降水天气C.现在A地天气晴朗,气温高于B地D.现在B地天气晴朗,气压高于A地12.关于图中各地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A.A、B两处相比,A处气温较高B.B、D两处相比,白天B处气温较高C.B、D两处相比,夜晚B处气温较高D.A、C两处相比,夜晚A
6、处气温较高解析:第10题,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此天气系统为冷锋。第11题,根据冷气团运动的方向判定此锋面将向右移动,A地会一直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B地被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B地将先出现降温、降水天气,然后被冷气团控制。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A地被冷气团控制,B、C、D地被暖气团控制,所以不论白天还是夜间A地的气温比B、C、D三地的气温都低;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白天B地气温低于D地,夜晚B地气温高于D地。答案:10.A11.B12.C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关于图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
7、气候类型相应的“气温降水曲线”为bB.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气候分布直逼西海岸与沿岸的寒流有关D.气候的分布范围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14.与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并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对流弱B.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C.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D.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解析:第13题,依据气温、降水资料,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为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受西海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荒漠直逼海岸。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第14题,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因地势高,气温低
8、,对流弱,降水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答案:13.C14.A读“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完成第1516题。15.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是()A.B.C.D.16.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没有热量的传递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C. 附近海域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D.同纬度地区,冬季沿岸气温高于解析:第15题,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第16题,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不是交
9、汇,而是背向流动;为单一暖流流经,不可能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为暖流,沿岸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的。答案:15.B16.D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完成第1718题。17.下列对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基岩的埋藏深度呈正相关18.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 ,800毫米)、(15 ,900毫米)、(7 ,5毫米)、(23 ,2 900毫米),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A.甲和乙B.乙
10、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解析:第17题,由图中曲线的变化特征比较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关系不明显。而年降水量大时,岩石的风化深度也较大;年降水量小时,岩石的风化深度也较小。这说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第18题,依据图示,找出各点位置,可读出岩石的风化深度。另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相当,故岩石的风化深度也应大致相同。答案:17.B18.A(2013河南郑州质检)下图是“纬度为2535间等高(深)线图”(单位:米),读图完成第1920题。19.处可能是()A.三角洲B.冲积扇C.侵蚀平原D.峡谷20.处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解析:由
11、等高线疏密可知,位于河流出山口,多发育冲积扇。该地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9.B20.B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第2122题。21.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 000米C.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1月、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D.A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大于B坡22.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地区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解析:第21题,该山1月均温高于7月
12、,应位于南半球。该山山麓海拔1 000米左右,根据1月均温的最高值(约24 ),推算出1月0 的地方在海拔5 000米左右,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在5 000米左右。B坡降水远大于A坡,故B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最丰富的地方位于 B坡山腰处。第22题,根据气温和降水可判断山麓的气候类型应属于亚热带气候。答案:21.B22.C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第2325题。23.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A.B.C.D.2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25.在区域()A.聚落规模大,交通线呈
13、网状分布B.聚落呈团聚型,公路造价较低C.聚落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公路呈“之”字形D.聚落呈棋盘式,公路造价较高解析:第23题,洪涝灾害最容易发生在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的处。第24题,a为背斜,瓦斯容易汇集;b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的构造。第25题,区域位于山区,聚落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公路呈“之”字形。答案:23.D24.A25.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1)及某日光照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图1中,北半球昼小于夜的时段是从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从到。(4分)(2)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8时,在
14、图2中画出这一天的光照图。(2分)(3)A、C、D三处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处,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此时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3分)(4)某物体由A移至D点,其方向偏转情况为。(1分)解析:第(1)题,当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进入冬半年,昼小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第(2)题,注意极圈之内的极昼、极夜情况及晨昏线位置。第(3)题,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答案:(1)acbd(2)光照图绘制略。(北极圈内为极夜,90E为晨线与赤道交点经度)(3)ACA(4)先向右(西),过了赤道后向左(东)27.(12分)读下图,完成下列
15、各题。(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丙处的地质构造为。(2分)(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2分)(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处开采合适。(1分)(4)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处为好,其中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2分)(5)下列数字编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3分)(6)上图包含种水循环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2分)解析:依据图示,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断裂、错位,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乙处为背斜,结构稳定且不易透水,适合建设隧道。图中数字编
16、码构成海上内循环,构成海陆间循环。答案:(1)向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侵蚀(3)乙(4)乙丙(5)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6)两海陆间28.(17分)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学生在各地接近的自然带:B为,A为,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4分)(2)探险社团经过F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成因是什么?(2分)(3)坐船航行途经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双选)(2分)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该地貌景观
17、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4分)(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分)解析:第(1)题,B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带。A位于东非高原,因地势高,成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F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第(3)题,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洋流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流动,船舶向西航行逆风逆水。北半球夏季,全球所有有昼夜更替的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第(4)题,E位于美国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第(5)题,近年来,联合国气候大会重点关注全
18、球变暖问题。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形(2)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3)BD(4)a风力侵蚀作用(5)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29.(11分)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最可能是()(2分)A.印度尼西亚B.英国C.日本D.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4分)(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3分)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
19、向北逐步推迟。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2分)解析:由图可知,该国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位于板块交界处,为多山的群岛国家,应为日本。受沿岸日本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界纬度较高。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又多火山、地震,木质房屋利于防震。答案:(1)C(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该地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3)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于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