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2)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的感觉。对于学生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A遵循 呼之欲出 甚至B遵守 呼之欲出 乃至C遵循 栩栩如生 乃至D遵守 栩栩如生 甚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2、病的一项是()A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对于机关、企业等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由于分散在各个部门,规模也比较小,很容易被人们忽视。B针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雾霾天气治理等问题,近日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换了广泛的意见。C为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追逐科学梦想,我市不久前举办了青少年机器人制作竞赛,这次竞赛的参赛者全部以我市中小学生为主。D石墨烯在电池上的应用,主要是和硅结合在电池负极里面代替原来的石墨,这样可以提升电池的整体容量和充电速度。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含恨终生,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找不到人生的幸福。更有甚者,
3、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葬送了最弥足珍贵的生命。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达到。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正如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ABCD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C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
4、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5下面一首王冕的过京口诗,语序被打乱,排序最恰当的一项()过客放船忌险阻 铁瓮城头一登眺 金山焦山江水中 黄叶萧萧落晚风何人击楫问英雄 瓜洲正对西津渡 天南天北思无穷 白云渺渺生秋树。ABCD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余若水先生传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虽成进士,
5、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
6、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节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僦:租。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6对下
7、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迫B长吏多其义 多:赞赏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拦 D人臣称委质故主 质:身体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若水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描述不时出入,这是为了追求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B余若水的朋友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他自认并非是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委婉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C余若水一生穷困,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生前隐居的丁斗垄。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它既有志节又有智慧,长期隐居于乡间,宫怀抱负,终了一生,真
8、是难能可贵。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5分)(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造焉。(3分)9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贺圣朝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2分)(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
9、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杜牧阿房宫赋)(4)酾酒临江,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5)了却君王天下事,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6)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7)后生可畏,_。(论语子罕)(8)_,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花 狗萧 红 在一个深
10、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不见得,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
11、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希特勒的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
12、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它挨着家,
13、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14、。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12.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2分)13.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14.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6分)15.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
15、作者哪些情感。(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岁岁年年人不同杨迎新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刘希夷的那两句呢?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亲却独有所感,说:“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旧社会,饿得
16、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这不正是人不同么?”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前些年谁不对“富”字畏之如虎?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思
17、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如今,如果有哪位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我老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新政策一公布,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没想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可见,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因袭的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辛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
18、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只有不同凡响的人,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选自198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6.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6分)17.文章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18.请简要概括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19、00字的文章。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省前中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三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教师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
20、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的感觉。对于学生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A遵循 呼之欲出 甚至B遵守 呼之欲出 乃至C遵循 栩栩如生 乃至D遵守 栩栩如生 甚至【考点】字义、词义辨析【分析】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
21、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解答】遵循:遵从;依照;不违背;遵守:遵 zn沿着,依照,按照;呼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甚至:副词,强调突出的事例, 词语分开解释: 甚 : 甚 shn很,极:甚好,甚快;乃至:以至于;句强调的是“遵从;依照;不违背”,应填“遵循”更好;句强调的是“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应填“栩栩如生”更好;句强调的是“ 更近一层有以至于”,应填“
22、 乃至”更好;故选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对于机关、企业等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由于分散在各个部门,规模也比较小,很容易被人们忽视B针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雾霾天气治理等问题,近日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换了广泛的意见C为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追逐科学梦想,我市不久前举办了青少年机器人制作竞赛,这次竞赛的参赛者全部以我市中小学生为主D石墨烯在电池上的应用,主要是和硅结合在电池负极里面代替原来的石墨,这样可以提升电池的整体容量和充电速度【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此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
23、,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解答】A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对于”;B语序不当,“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语序不当,改为“各位专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C成分残缺,缺宾语,在“梦想”后面加“能力”;D正确;故选:D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含恨终生,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找不到人
24、生的幸福。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葬送了最弥足珍贵的生命。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达到。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正如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ABCD【考点】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本题采用的是排序客观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
25、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解答】文段阐述“习惯”对人的影响第句是总起句,说“好习惯”和“坏习惯”给人的影响,故应放在第一处;同时因为拿波仑的话中先说“好习惯”后说“坏习惯”,故后面的内容也应是按照这一顺序排列;第句承接前句谈好习惯,句说坏习惯的后果故正确排序为:故选:B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C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
26、厚爱!【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得体,然后逐项进行辨析【解答】A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接受礼物;B项,“务必”显得语气过于生硬;C项,“拜读”用于读别人的文章;故选:D5下面一首王冕的过京口诗,语序被打乱,排序最恰当的一项()过客放船忌险阻 铁瓮城头一登眺 金山焦山江水中 黄叶萧萧落晚风何人击楫问英雄 瓜洲正对西津渡 天南天北思无穷 白云渺渺生秋树。ABCD【考点】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时根据律诗的写作规律分析判断即可,可以运用排除法【解答】依据律诗特征分析句子律诗的主要有二,一
27、是二、四、六、八句应押韵,二是颔联和颈联应该对仗先找韵脚,“中”“风”“雄”“穷”,押ong韵,故这应为二四六八句;再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过客放船忌险阻”与“何人击楫问英雄”,“白云渺渺生秋树”与“黄叶萧萧落晚风”构成对仗关系据此可排除ACD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余若水先生传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
28、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
29、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节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僦:租。共张:又作“供张
30、”,设帐张乐,盛礼款待。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迫B长吏多其义 多:赞赏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拦 D人臣称委质故主 质:身体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若水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描述不时出入,这是为了追求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B余若水的朋友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他自认并非是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委婉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C余若水一生穷困,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生前隐居的丁斗垄。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它既有志节又有智慧,
31、长期隐居于乡间,宫怀抱负,终了一生,真是难能可贵。答案:A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5分)答案:(1)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自己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仿,余若水称病推辞。(得分点:“同年”“自恃”“造”“称疾”,首句句式,末句补主语,见错扣分。)(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造焉。(3分)答案:(2)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每句1分。得分点:“重”“违其意”“数”“焉”。)9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答案:9(1)哀吊国家的灭亡;(2)痛心兄
32、长的去世;(3)捍卫自己的节操;(4)表明对旧主的忠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
33、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
34、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它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
35、。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改变自己的志向,丧失操守,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然而他的节操被人难以比得上的地方,在于兄长余煌死在了止水,弟弟余若水不再渡河。余若水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唉,他真是做了一件难事啊!三、古诗词鉴赏(11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36、问题。贺圣朝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2分)(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考点】送别诗【分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37、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词的开头劝友人“莫匆匆归去”,后面“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是写离愁;下阕“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变伤感为旷达,可想到“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心中又难免惆怅所以,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原因为“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即难再相聚(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问怎样描写离愁的,即怎样抒发离愁的,可从抒情手法入手“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是在写暮春之景,明写风雨,暗写愁,寓情于景(3)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下片复杂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表情感的字眼来逐句分析“花开花谢”感叹时光易逝;“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变
38、伤感为旷达,既宽慰友人也宽慰自己;“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又抒发了来年不知能否重逢的怅惘之情答案:(1)难再相聚(2)寓情于景诗人用暮春(残春)之景,尤其是暮春的凄风苦雨,来烘托离情别绪在诗人眼中,三分春色都是愁,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苦了(3)先写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再抒劝友人放声高歌的宽慰之情,终发伤来年不知能否重逢的怅惘之情译文: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赏析:贺圣朝留别是宋代词人叶清臣的作
39、品此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全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在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词题名“留别”,着重写与友人分手的离愁别绪,其中既有黯然失色的伤心语,又有豁达排遣的宽慰语,混合着互相矛盾的感情“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设想奇特,不落俗套,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雷霆乍惊,宫车过
40、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篇”,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
41、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关键字:坳)(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关键字:知)(3)杳不知其所之也 (关键字:杳)(4)横槊赋诗 (关键字:槊)(5)赢得生前身后名 (6)苔痕上阶绿 (关键字: 苔)(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8)独学而无友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花 狗萧 红 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不见得,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
42、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希特勒的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
43、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
44、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它挨着家,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
45、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
46、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1)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2分)(2)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3)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6分)(4)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6分)【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4
47、)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规范回答: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
48、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交代文章的叙述背景,奠定文章的叙事基础,同时揭示出李寡妇的个人情况,对于情节的推动,任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本文多处运用
49、对比手法花狗前后身体状况进行对比,突出花狗的精神特点;李寡妇的对待花狗的态度的前后对比,表现出花狗一如既往誓死效忠主人,而李寡妇因为家庭变故所造成的精神萎靡使她对花狗的态度出现冷漠的态度(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李寡妇的“悲哀”是全文的重要写照,能够突出其“悲哀”的事情也始终成为文章的重要组
50、成部分,丈夫去世、儿子生死未卜、花狗死去这些生活中的重要的人和物的离去,使其生活处于一种“悲哀”的状态(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解答本题时需要学生结合李寡妇的个人经历出
51、发,从儿子的生死未卜、丈夫去世,饱含对时局的不满与愤恨答案:(1)交代李寡妇说状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花狗的悲惨遭遇(2)花狗身体状况的前后对比,李寡妇对花狗态度的前后对比,花狗的忠诚和李寡妇的冷落作对比(3)夫死守寡,儿子上前线生死未卜,朝夕相伴的花狗死了(4)对花狗及李寡妇的同情,对战乱时局的不满,对冷漠世态的批判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岁岁年年人不同杨迎新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屈原的“
5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刘希夷的那两句呢?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亲却独有所感,说:“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旧社会,饿得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这不正是人不同么?”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
53、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前些年谁不对“富”字畏之如虎?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如今,如果有哪位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我老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新政策一公布,别人都”活“了,儿
54、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没想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可见,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因袭的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辛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只有不同凡响的人,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
55、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选自198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6分)(2)文章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3)请简要概括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1)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3)概述文章语段的论述层次【解答】(1)作答本题,从文中筛选出相关句子第三段“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第四段“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从中可以概括出三个角度: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注意答题时必须
56、答出“好坏”“优劣”“新旧”等内容(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前些年”与“现在”,“过去”与“如今”、“过去”与“现在”等,这些都是对比,“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则是举例,这里对比、举例都是为了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3)概述语段的论述思路,先分析语段的层次结构,然后用“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等词语串联答案语段的第一层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第二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第三层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答案:(1)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2)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
57、“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3)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七、作文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
58、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个对象,可站在这三个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上来立意车夫他只是一个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与晏子形成了对比但最终在妻子的劝谏下,“一改故态”,最终作了大夫可立意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满足现状;知错能改妻子从妻子能看到自己丈夫身上的不足,并及时劝谏,最终帮助丈夫改掉了缺点,可立意为:慧眼识人;忠言逆耳晏子从晏子身为国相,却“志虑深沉,面无喜色”,可立意为:保持谦卑;
59、从晏子最后举荐改变后的车夫为大夫,可立意为:知人善任夫妻二人妻子帮助丈夫改掉了缺点;丈夫也虚心接受,最终作了大夫从这个角度可立意为: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支持者【解答】气势易作,气度难求 这不是一个缺少大师旗号的时代 这是一个缺少大师境界的时代 似乎只要放眼望去,整个图书市场里充斥着一片“鸿篇巨制”“毕力倾注”之类的口号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片知识交易金钱的熙熙攘攘下,培育大师精神和学术氛围的土壤荒芜着 在中国,红学是一问疑一探寻逐渐从清朝末年兴盛起来的说道现代不得不提一位人物,周汝昌他倾力六十年于红学之上,亲力发掘出无数史料,首创了考据一派,直至耳聋目盲仍孜孜不倦口授于子女笔录他从来没有在
60、公开或私下场合宣传过一次他的作品,甚至可以为了他人的研究将资料赠与他人周汝昌是淡然的,他说,对于名利,他没有看见什么值得分精力来追逐的吸引力 但是无疑中国文学研究看见了,否则也不会以红学的名义在中国设立一个又一个的基金,召开连日不断的发布会;否则也不会因周老遗愿是将所有著作无私奉献而心生怨气只是若是被看作了足以养活研究所的财富,这些著作又会起到多少推动文化前进的作用呢? 真正愿意沉下心来,不满足于现状,想真心改变的人太少了;多的是咀嚼着残羹冷炙还以为是学术精髓沾沾自得就像前些阵子国学之热蔚然成风,各种细说、杂谈纷纷出世无可否认,这些是有助于人们熟悉国学的铺路石,但若是把这些浅薄的快餐化文化视作国学本身,就是自满心态的预兆“那些是国学吗?那只是让我们看见中国还有过写着东西” 文化领域的自满是可怕的,自满于现状而大张旗鼓地吹捧自己的人则是更加可怕善于吹捧和钻营的人一旦形成气势上的胜利,对于人们起到的导向可想而知所以杨缘先生才不愿掺杂于世事,独自生活,独自思考和写作 大师的气势是易于营造的,只是大师那样沉静、自谦退让而从不满足从不止步的气度和境界难于达到晏子的车夫或许不算是个学术广博的人,但好在他知错就改,亦可谓善莫大焉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晏婴一般睿智,但至少我们可以从如今的迷雾中醒来,辨识清楚自身和自身永不停步的追求 至少我们不能再做回沉溺在所谓得意当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