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台二中高2017级冬学竞赛语文试题201812时间150分 分值:150分一、阅读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1-3题。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魂。中国画存形与传神并重、工笔与写意共荣、水墨与重彩同辉,而笔墨统其风神。以艺术创作论,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用笔用墨是中国画家的基本功。以审美品鉴论,笔墨意趣是中国画最为突出的特征,既蕴藉着含蓄而极富想象的民族心理,又标举着幽深而玄远空灵的中华美学旨趣。原始时期的中国绘画以线刻之“画”和单色之“涂”为基本手法。这种“画”“涂”手法可追溯为中国绘画笔墨之法的源头。随着绘画在春秋战国的分化与发展,“画”“涂”进一步精细成熟起来。及
2、至秦汉,中国绘画逐步从装饰纹样的桎梏中分离出来,绘画手法日渐成熟,特别是在用笔上,运笔成风、以少胜多、流动自如。魏晋以降,中国画开始迎来笔墨创构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此,中国传统画法中布色造型的“画”“涂”笔法获得长足发展,人物画笔墨有“描”法之创,山水画笔墨有“皴”法之创,花鸟画笔墨有工笔之盛,先后独立成“笔”“墨”两种重要的艺术元素并日渐丰富,成为中国画特殊的艺术语汇。中国画的形象构成,线条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线条的变化,基本是由于用笔与运墨方式的不同。笔和墨,是为中国画的神妙工具。画家苦心经营、活用笔墨,则产生画面上笔迹厚重、圆润、拙老的千差万别和格调上雄健、苍劲、秀丽、豪放的千变万化。
3、但不管什么风格,中国画在根底上都讲求笔迹所到线条要高度概括、简洁和凝练,力求以笔取胜、以简概繁、用“写”而不用“描”“画”,力追以墨当彩、以韵统神,取“意”不取“绚烂”。“写意”在中国画史上历史悠久。早在两晋就出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等画语。历隋唐五代之耕耘,宋元明清以降,中国画的笔墨更于写意一途取得长足进步:宋以丘壑臻物境之美,元以人品臻心境之美,清宗传统臻笔墨之美。写意几乎贯穿于中国画创作思维的始终,覆盖中国画创作的全程。而今,“笔墨”和“写意”已超越纯然的技法表现形式,化为已逾千年、贯穿画史的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地道的中国艺术观,成为建立在画家主体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
4、深刻体察之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它使得人、社会、自然三者通过画作创制融为一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写意”之韵,正是中国画的“笔墨”精魂。(摘编自杨明刚中国画的笔墨意趣,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而玄远空灵的笔墨意趣则是中国画最为突出的特征。B . 中国画“笔”“墨”两种艺术元素源于原始时期中国绘画线刻之“画”和单色之“涂”。C . 写意技法是指在绘画中追求“写意”之韵,在追求“神似”的同时更要力求“形似”。 D . “笔墨”和“写意”不仅仅是中国画的技法,而且也可以说是一种观念、意识和艺术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5、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首段指出“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魂”,并从民族心理和美学角度概括了笔墨意趣的丰富内涵。 B . 第二段阐述了笔、墨两种艺术技法的形成过程,为下文论述写意技法的形成作了铺垫。C . 第三段论述了线条和笔墨的关系及笔墨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D . 第四段阐述了“写意”技法形成的历史,旨在论证写意贯穿于中国画创作思维的始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假如没有笔墨这种基本造型语言,中国画就无法做到形神兼备、工笔与写意共荣。 B .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在魏晋后有所创新,可见魏晋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高峰。 C .
6、画家只要苦心经营、活用笔墨,就一定可以创作出富有“写意”之韵的中国画佳作。D . 写意是中国画创作的传统方法,自古及今国人创作的画都是写意画,追求笔墨意趣。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4-8题。地气重凝 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
7、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
8、,只得退让作罢。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
9、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
10、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盗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
11、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
12、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4.下列文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不容置疑 B . 耳熟能详 C . 耳目一新 D . 鸡鸣狗盗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 B . 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 C .
13、 第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 D . 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6.第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7.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2分)8.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样,民众就会背着孩子来归附,“焉用稼?”这与地气重凝中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看法。(3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材料一:在中国文化符号中
14、,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
15、触动机呈现盖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材料二: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
16、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时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
17、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材料三: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
18、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B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C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D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
19、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B 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到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C 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D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被世界深刻理解。1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3分)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
20、文言文,完成12-16题。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
21、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注】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到达任所,建竹楼二间,同年八月作文以记。刳(k):剖。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雉堞:城墙。榛:荆棘。秽:荒芜。挹(y):原意是汲取,这里有收入眼底的意思。濑:从沙上流过的水。江濑,泛指水上风光。幽阒(q):指环境
22、清幽寂静。阒,寂静。辽敻(xing):指视野辽阔绵远。敻,绵远。概:状况,这里指生活状况。西掖:即中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比屋皆然 B 不可具状挥汗如雨,比肩继踵 灼灼状桃花之鲜C竹之为瓦,仅十稔 D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不为困穷宁有此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禹偁“豁达自适”的一组是 (2分)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ABCD14下列对原文的的
23、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二自然段描写竹楼极富特点,由景及人,由视觉到听觉,多层次的渲染,写出了竹楼的佳趣。B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遭遇坎坷的嗟叹,又有悠然闲适的自娱,还有乐此不疲的自遣。C第三自然段写作者想象自己辞官以后看书、焚香、饮酒、品茶、赏月,悠闲自得的生活状况。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2分)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3分)16王安石曾谓“竹楼记胜醉翁亭记”(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
24、六)。你是怎样看的?请从思想内容方面作具体分析。(4分)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回答17-19题。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17.下面对两
25、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18.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
26、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19.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4分)二、20.情境式默写:(18分)1. 点与染,这种绘画技巧,被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请分别写出白居易长恨歌和韦庄菩萨蛮(其二
27、)中运用此手法的句子。白居易长恨歌:韦庄菩萨蛮(其二):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古代诗人写诗多爱用诸葛亮之典。请写出以下诗篇中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杜甫的阁夜:3.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反映离愁别绪的文学作品,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咏愁叹怨之情。愁,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湘夫人中“ , ”两句, 描写湘君邀请湘夫人相会,他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然而望穿秋水也不见湘夫人的影子,心中万分忧愁。李煜虞美人中的一个诘句惊心动魄,
28、把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 , , 。”这几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秋思的绝妙好辞。将进酒中“_,_”二句,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抒写万古寂寞之愁。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诗句是:周邦彦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本以太学生身份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苏幕遮中“_,_ ”二句实为不如归去之意,乡愁虽深,出语却淡然。三、
29、语用题:(2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21-23题。 一群青年,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青年,在_的城市大街小巷里穿梭。他们迎面驰来,青春和急切都写在脸上。在楼道的拐角、电梯口,提着快餐袋,低头看手机的他们差点与我撞了个满怀,( )他们曾被人称为邮差、信使、物流员,现在,他们有一个公认的名称:快递小哥。 这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不但有着健康的肤色和发达的肌肉,也怀揣美好的梦想,洋溢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速度和效率以分秒计算,飞驰和奔跑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人们对此已经_、见怪不怪,他们来他们走,他们像风一样飘过后一切如常,不带走一片云彩。 每天清晨上班,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
30、,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他们的身后,是一排_的电动自行车。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在想,他们一天会跑多远的路,如果把他们的行动轨迹用线连起来,会不会就是一个“毛线团”? 每天,我们和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或者收件签单,或者扫码寄件,门铃响时,猫眼里是他们拎着饭盒、拿着包裹等你开门的急迫。匆匆忙忙,_,司空见惯却又保持神秘。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 B .门庭若市 熟视无睹 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 C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 D .门庭若市 熟
31、视无睹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一下子冲进眼帘 B .一下子冲进眼帘的是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 C . 一下子就把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冲进眼帘 D . 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一下子映入眼帘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B .我在一处阒静的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C .我在阒静的
32、一处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 D. 我都会在一处阒静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24. 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2分)A .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B .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 C . 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D . 山涧的泉水过一路曲折,才唱一支是美妙的歌。25. 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以下句子最不合适的一项( )(2分)A
3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深。D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26.12月4日法治宣传日,学校组织义卖活动,面对前来的老师同学,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A .欢迎同学、老师光临惠顾。B 一分钱一分货,您看着好就多给点。 C . 爱心播种希望,奉献点亮青春。 D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27.选择适当的“风”填入下面诗句中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细雨鱼儿出,燕子斜。 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等闲识得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微雨池塘见,襟袖知。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胡马依,越鸟巢南枝。A东风 春风 微风 北风 疾风 好
34、风B疾风 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北风C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疾风 北风D春风 东风 好风 微风 北风 疾风28依次填入下列诗句横线处有关“飞鸟”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旧时王谢,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帖绣罗襦,双双。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踏雪泥。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社鼓。 A堂前燕金鹧鸪飞鸿沙鸥神鸦B金鹧鸪堂前燕沙鸥神鸦飞鸿C堂前燕金鹧鸪神鸦沙鸥飞鸿D金鹧鸪堂前燕沙鸥飞鸿神鸦29填入下面七绝月夜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人家,北斗阑干南斗。今夜偏知春气,虫声新绿窗纱。A照遮回发B入遐寒闻C半斜暖透D映架近入30.古
35、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 B/C/ D/31.(2分)某学校新修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文德楼”。学校向全校教师征求对联,要求将“文”“德”二字分别嵌入其间。语文老师写出了上联“十年树木文化满园桃李”,如果你是一名政治老师,请你对出下联。下联是: 。32. 如今微博已成为人们交流的快捷平
36、台。有朋友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见解,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就山水诗(或田园诗,或送别诗)仿写,谈谈你对古典诗词的认识。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3分)例句: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四、写作(60分)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一对基因编辑婴儿成了舆论的焦点。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有消息传出,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想法。要求:自选角
37、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竞赛语文201812【答案】1C 2D 3A 4.D 5.C 6.春天:隐约、温热(蠕动);夏天:炎热、强烈;秋天:丰厚、饱满,冬天:谦卑、朦胧(聚敛)。7.要和土地多接触;耕种土地时要尊重土地、爱惜土地,让人与土地齐生共荣;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要用情用心深入农家生活,懂民情和乡事;要信仰自然规律。8.示例一:矛盾,我同意孔子的观点。示例二:不矛盾,我认为两者应该结合。9.C; 10. B; 11.纠正文化推广方式与接触渠道偏好错位。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而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
38、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因此,应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文言文阅读:12.C 13B 14C15那不是风雅之士要做的事情,我是不赞成的。2分。大意1分,“骚人”1分。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的志向不断修缮它,那么也许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4分。大意1分,“幸”、“嗣”、“庶”各1分。16略17.C 18.C19.同是写柳絮,但是
39、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6分)【参考答案】柳絮的意象不同:林诗的柳絮漂泊、命薄、愁苦、伤感、任性。(1)薛诗的柳絮:自信、随缘、开朗、积极向上。意境(诗风)不一样:林诗的意境灵动、富有才情、别具一格。理想主义(1)薛诗:意境浑厚、淳朴。现实主义。情感和形象不一样:林诗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漂泊无依,凄楚哀婉的境况。表达了(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1)薛诗写了柳絮不随流水,不堕泥土,借风力,飞上云霄,积极昂扬的精神,意境浑厚,表现了薛宝钗的积极入世的心态,不自怨自艾,志存高远的心态。二、情景式默写:(18分)(答案略)三、语用题:21.C 22.A 23.D 24.D 25.B 26.A 27. C 28. A 29C 30A31示例:百年树人德育全校彦英 32【参考答案】山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优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四、写作:标准按照2018高考批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