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786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影响图示中的地理事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地形D. 光照2. 这种地理事物的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荒漠化C. 次生盐渍化D. 环境污染3.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气候异常B. 人类活动C. 干旱环境D. 土质疏松【答案】1. B 2. B 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可知,图中的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应为土地荒

2、漠化,造成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干旱,缺乏水源,B正确。热量、光照、地形对荒漠化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水土流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其次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现在东北地区黑土也有水土流失现象。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非常典型。次生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这一人为原因形成的,在华北地区最为典型,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环境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分布较广泛。图中这种地理事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等地,且不断向东南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故选B。【3题详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

3、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人为原因加速了土地荒漠化,B正确。ACD自然原因,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分布成因,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地球之肺”“地球之肾” 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仅属于当地国家A. B. C. D. 5. 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B. 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

4、5以上C. 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6.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A. B. C. D. 【答案】4. A 5. B 6. A【解析】考查森林的生态作用。【4题详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群落,正确。“地球之肾”是湿地生态功能的体现;雨林是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全球的共同资源,、说法错误。故选A。【5题详解】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因为雨林中物种丰富,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

5、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B正确;但是雨林遭到了人类的严重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雨林中土壤贫瘠一方面因为养分更多的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内养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水热充足,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养分再循环的速度快,正确。热带雨林有大量的枯枝落叶,但养分再循环旺盛,养分更多的储存在植物体内,错误。故选A。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增加木材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A. B. C. D. 8.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

6、农田B.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 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 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9.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积极营造护田林网人口大量外迁,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扩大植被覆盖率,进行封沙育草,构筑防护体系A. B. C. D. 【答案】7. D 8. C 9. C【解析】【分析】【7题详解】“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相应地区的生态质量,故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有改善生态环

7、境和调整农业结构,选。D正确。【8题详解】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台风暴雨袭击的作用。C正确。故选C。【9题详解】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形成,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和恢复植被分析。因此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所以正确。而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不切实际,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

8、田灌溉面积会加剧荒漠化,错误。故选C。【点睛】为了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直接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西北地区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普遍认为,全球制造业发展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转移,目前正发生第四次转移,下图为全球制造业转移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接受全球制造业转移国家的优势是( )A. 自然资源丰富B. 劳动力成本低C. 国土面积广大D. 科技力量雄厚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向日本、德国转移的产业最可能是( )A. 汽车产业B. 电子产业C. 纺织产业D. 光电产业【答案

9、】10. B 11. C【解析】【分析】【10题详解】从图可知,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其主要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B正确。发展中国家科技力量低,自然资源不是承接的主要原因,国土面积不一定都大,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

10、,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产业转移时间和路径,由图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路径。读我国四大进口油气通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我国的四大进口油气通道A. 通道极端严寒天气较多B. 通道的油气资源最充足C. 通道不受气象条件影响D. 通道荒漠化状况最严重13. 四大进口油气通道的建设将A. 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B. 促进我国人口大规模西迁C. 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 改善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答案】12. A 13. C【解析】【12题详解】读图通道为从俄罗斯进口油气,纬度高,多极端严寒天气,故A正确

11、;中东地区油资源最为丰富,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主要通过海洋运输,油气最充足的为通道,故B错误;通道通过海洋运输,受天气影响大,故C错误;通道穿过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最为严重,D错误,所以该题选A。【13题详解】四大进口油气通道的建设能够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而不会改变,故A错误;通道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大,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所以不会促进我国人口大规模西迁,故B错误;油气通道的建设能够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故C正确;管道的修建,导致植被的破坏,可能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

12、选C。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属于珠三角洲地区扩张性转移的产业是A. 电子装配业B. 服装鞋帽业C. 钢铁工业D. 生物制药业15. 最可能大规模承接珠三角洲衰退性产业转移的省(市、区)是A. 京B. 沪C. 藏D. 川【答案】14. D 15. 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扩张性转移的产业的理解。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珠江三角

13、洲经济发达,生物制药业技术含量高,因此属于珠三角洲地区扩张性转移的产业,D正确。电子装配业、服装鞋帽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A、B错误。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因此发展钢铁工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最可能大规模承接珠三角洲衰退性产业转移的省(市、区)。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北京、上海经济发达,不需要承接珠三角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A错误。藏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青藏地区海拔高,交通不便,C错误。川是四川省的简称,四川省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14、,和珠三角地区距离较近,经济欠发达,适合承接产业转移,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工程I、分别是A.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C.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17. 工程I、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减轻大气污染缓解能源短缺减轻水土流失缓解洪涝灾情A. B. C. D. 【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工程I、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

15、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错误。A正确。故选A。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防洪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河床抬高速度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A. B. C. D. 19. 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不利影响是()A. 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B. 加快渭

16、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C. 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D. 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答案】18. B 19.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要注意审题,对黄河下游的作用,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拦截泥沙,减缓河床抬高速度。正确;对下游的水土流失没有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发电能力弱,不适宜发展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错误。所以选B。【19题详解】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会上升,故A错误;渭河水流速度变慢,水体净化速度变慢,水质变差,故B错误;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故C正确;渭河河床水位

17、升高,水流速度变慢,有利于航运,故D错误。故选C。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0.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 甲和丙B. 乙和丁C. 甲和丁D. 乙和丙21.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 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答案】20. B 21. D【解析】本题组以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

18、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0题详解】湿地具有调节气温和径流的功能,湿地破坏后,当地的气温变化应加大、流量变化应加大。图中显示,与甲相比,乙的气温变化较大,与丙相比,丁的流量变化较大,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与乙、丁相比,甲和丙的变化较小,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与乙相比,甲的气温变化较小,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与丁相比,丙的流量变化较小,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湿地面积减小,而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泥沙淤积不是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和

19、富营养化不是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河流的截流改道不符合三江平原的现实情况,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我国稀土资源分布广、品种全,储量一度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不到23%。2018年,我国不仅是稀土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也第一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 )A. 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变大 禁止开发利用,大力保护稀土资源B. 初级产品为主,价格较高 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C. 技术水平低下,开采有限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 破坏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保护性开发,加强

20、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23. 现阶段,我国稀土资源需大量进口主要是由于( )稀土资源日益储量减少稀土资源价值高国内市场需求增大国外稀土价格低A. B. C. D. 【答案】22. D 23. B【解析】【分析】【22题详解】针对稀土资源过量开采,并非因噎废食、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利用,A错误。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较低,B错误。技术水平低下,利用水平较低,而非开采有限,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利用水平,而非推动第三产业发展,C错误。结合材料,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应进行保护性开发,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我国稀土资源需大量进口

21、,主要是由于国内稀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枯竭与国内市场需求增大产生了供需矛盾,正确。稀土资源价值与国外稀土价格,不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大量进口稀土资源的原因,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许多资源从国外进口,不是因为国内没有,更主要是因为国内产量供不应求产生的供需矛盾。据报道,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预计发展水田约 87万公顷,其中新增水田约 44 万公顷,改善水田约 43 万公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4.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发展潜力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 夏季日照时间长B. 纬度低,生长期长C. 可开垦荒地多D. 灌溉水源充足25.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

22、江平原农业生产最突出的特点是A. 以水稻种植为主B.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 水利设施完善D. 科技水平高26. 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地A. 地势平坦,地广人稀B.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C.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答案】24. C 25. B 26. 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发展差异。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可开垦荒地多,人均耕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以小麦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水利设施不如珠三角完善;科技水平不如珠三角高。三江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

23、水稻种植区之一。【24题详解】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可开垦荒地多,人均耕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所以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选C正确。【25题详解】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以小麦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水利设施不如珠三角完善;科技水平不如珠三角高。选B正确。【26题详解】三江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选D正确。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变化。江西省某县紧邻鄱阳湖,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区域整

24、治前后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推测图中问题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湖泊萎缩B. 土地沙化C. 水土流失D. 资源短缺28.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湖面结冰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29. 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区域整治后,对鄱阳湖的直接影响是( )A 湖泊面积增大B. 蓄洪能力提高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湖水含沙量降低【答案】27. C 28. C 29. D【解析】【2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图中区域西北侧为庐山,东南侧为鄱阳湖,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降

25、水丰富且存在一定坡度,建材资源开采带来问题,因此该地区最有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整治初期与整治后12年,鄱阳湖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不是湖泊萎缩,A错误。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错误。该地建材资源丰富,并非面临资源短缺问题,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据材料鄱阳湖“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可知其主要差异为水位的差异,冬季位于枯水期,入湖水量较小,所以形成一条线可能湖底存在线性洼地;夏季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涨,形成一大片的景观,C正确。故选C。【29题详解】湖泊面积并未明显增大,A错误。湖泊面积未明显增大,导致蓄洪能力未明显提升,B错误。该地主要面临的问题为水土流失,水

26、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治理之后,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增加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影响,C错误。由于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因此泥沙入湖的现象减少,湖水含沙量降低,这是直接影响,之后再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D正确。故选D。30.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等能源矿产C. 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 地表崎岖、土层薄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主体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该区域是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B正确

27、;地形以高原为主,沟谷纵横,支离破碎,C错误;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毛乌素沙漠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流沙现象自西北向东南加重。乌审旗的农牧民大量种植沙柳治沙。沙柳属于多年生灌木,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瘠,耐严寒和酷热。沙柳还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农牧民齐根砍下沙柳条,来年沙柳生长才越旺。我国首个生物质发电厂坐落在乌审旗的乌审召生态园区,该电厂以收购的沙柳条为原料,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养殖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螺旋藻。螺旋藻需要充足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良好,传统做法

28、是分解小苏打获取二氧化碳。乌审召生态园区近年来发展形成了沙、林、电、藻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年产螺旋藻400吨,远销国内外。左图示意毛乌素沙漠及其乌审旗位置,右图示意沙柳景观。(1)说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流沙现象严重的原因。(2)从沙柳的生长习性分析当地人将沙柳作为治沙植物的原因。(3)分析乌审召生态园区发展沙、林、电、藻一体化产业模式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答案】(1)东南部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农牧生产活动频繁,对植被破坏严重东南部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较大,更容易形成流沙。(2)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抗沙漠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存活率高。(3)环境效益:沙柳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

29、生态环境保护(防风固沙);回收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螺旋藻养殖,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趋势。经济效益:农牧民将沙柳条出售给电厂,增加了经济收入;生态园区用沙柳条发电和回收二氧化碳养殖螺旋藻,减少了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结合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毛乌素沙漠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农林枚交错地带,是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东南降水较多,人类活动频繁对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化加剧。根据河流流向该地区地势应该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短小说明坡度较大,沙子流动性增强。(2)结合材料可知沙

30、柳属于多年生灌木,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疥,耐严寒和酷热。沙柳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固沙;农牧民齐根砍下沙柳条,来年沙柳生长才越旺,顽强的生命力说明其适合沙漠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且存活率高。(3)生态效益方面:结合材料可知沙柳根系发达,是良好的固沙植物,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该电厂以收购的沙柳条为原料,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养殖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螺旋藻,因此其可以消耗大量温室气体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经济效益方面:农民种植固沙植物沙柳,将其销售给电厂,促进了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生态园区用沙柳条发电和回收二氧化碳养殖螺旋藻,减少了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点睛】32. 【旅游地理】读

31、图回答下列问题。汤加王国是太平洋各岛中历史悠久的王国,约从公元950年起至今经历4个王朝。汤加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大汤加群岛大致按南北方向排列,可分为东西两列。东列是珊瑚礁岛,西列是火山岛。汤加王国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市场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严重依赖外援。请对汤加王国旅游业发展条件进行评价。【答案】有利条件:珊瑚礁岛、火山岛等独特地质地貌景观;热带滨海风光;独特风土民情、风味饮食等。不利条件:远离客源地;经济落后,接待能力有限;交通不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状况、市场距离、接待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32、注意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具有珊瑚礁岛、火山岛等独特地质地貌景观;热带滨海风光;独特风土民情、风味饮食等,旅游资源的质量高,但是该地远离客源地;经济落后,接待能力有限;交通不便等不利条件。 3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马耳他时报报道,由于连日来的大风引起巨浪冲刷,马耳他著名景点“蓝窗”3月8日上午坍塌,这一景点将永远消失。“蓝窗”位于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岛西北角,由猛烈的海浪千百年来冲刷石灰岩而形成。两边有直径约10。米的天然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100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蓝窗”。令人遗憾,在

33、此之前,旅游部门做过很多措施来保护它。试分析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答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的力度,及早发现问题,设立警示牌、提醒牌,保护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遘守旅游规则,不乱刻乱画,不乱爬乱转等;加大资金的投入,维护旅游资源;设立保护区,严格控制游客人数,提倡文明旅游,生态旅游。【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分析答题。【详解】保护好旅游资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减轻旅游区的环境污染以及对文物古迹和背景环境的破坏;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加大资金投入,为保护旅游资源提供经费支持。设立保护区,严格控制游客人数,提倡文明旅游,生态旅游,保护好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