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71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3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4-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本考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2011年安徽文综第16题,2011年浙江文综第18题,2011年江苏单科第8题均有考查,备考时要关注:日军侵华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中共的敌后抗战;抗战的胜利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11年天津文综第7题,2010年全国的第16题,2010年北京文综第18题均有考查,备考时要关注:中共在此过程中所做的种种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38)知识点一 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19

2、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2全面侵华(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2)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侵华罪行(1)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知识点二 全民族的抗战1统一战线: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敌后战场(1)史实1937年秋,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

3、主动出击日军。(2)作用:敌后抗日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正面战场(1)史实: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2)结果: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问题探究1:如何正确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提示:(1)两个战场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地位不同。在抗战的防御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的相持、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但没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就没有抗日的最终胜利,二者缺一不

4、可。(2)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形式,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没有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军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各自领导各自的抗日军队。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4国外战争(1)目的: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2)史实: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思维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

5、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知识点三 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史实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政协会议:1946年,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2全面内战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结果: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1)战略

6、反攻:196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2)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目的: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思维升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7、会的完全结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3)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问题探究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提示:(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8、(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5)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39)要点1 全面认识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

9、部存在尖锐斗争。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典例1(2010年天津文综)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

10、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人从传统家族观念到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第一次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民族意识大大加强。答案 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本题为情境选择题,情境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最突出的特征,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解答此类试题,要特别善于根据材料的新情境,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行判断和选择。解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通过看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通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内容

11、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明确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2010年南京模拟)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有本质区别,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错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两党的抗战

12、路线不同,故错误。答案: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要点2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革命的政党;第二次时,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3)两次合作所反对的对象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

13、日本帝国主义。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4)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合作则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5)两次合作的结果和前途不同。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典例2(2011年枣庄模拟)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D国

14、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根据“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但中共强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A。答案 A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此类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此类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正确分析历史现象。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2010年宿迁模拟)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

15、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B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C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敌后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改编抗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为了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做出了重大让步,中共对军队进行了改编,最终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要点3 用矛盾分析法看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1)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通过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16、阀的反动统治。(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因此中共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国共两党开始了十年对峙。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

17、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由合作走向分裂,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制约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

18、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典例3(2010年全国)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内战之不致发生”,说明在该事件之前,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状态,现在两党存在着内战的危险,A项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不存在内战的危险;B、D两项两党都已经处于内战状况,也可以排除。答案 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此类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

19、语,就能迎刃而解。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2010年日照模拟)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解析:一是注意时间是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二是注意提出的要求是“共抗外敌、共赴国难”。从提出的要求来看,并没有反对国民党中央的意思,不存在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的内容,排除B;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还没有提出来,排除C;此时,国民党正在对红军进行围剿,内

20、战正在激烈进行,排除D。答案:A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40)易错点1 对第二次国共合作认识不清【易错点导析】从背景、地位、反对的对象、方式结果来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可参照要点2。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典例1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错因分析】易错选C,因为题干强调了不再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为目标,这使部分同学误认为是

21、共产党放弃了原有革命目标,而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去分析,导致误选。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正确解答】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一切以民族利益为前提,为了实现国共合作主动放弃了原来的革命路线,以积极的姿态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是D。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故A错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识和自己的根本任务均未发生变化,只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自己的政策作了适当调整而已,故排除B、C。选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22、)注: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年份阵亡人数(人)193712513019382492131941144951194287719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解析:A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因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就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故排除A;B项说法虽正确,但无法从材料中获取该信息,故排除B;C项说法夸大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同时从材料中也无法获取这类信息,故排除C;从表格材料我们可知国民党为抗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23、作了很大贡献。答案: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易错点2 夸大抗战胜利的历史作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把握不准确【易错点导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但此时中共的力量未超过反革命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政协的圆满召开及新中国的成立。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典例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战前后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超过了反革命的力量A B C D【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在于对抗

24、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作用掌握不清晰不准确,夸大了其历史作用。【正确解答】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但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没有超过反革命力量;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是在中共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以后。故排除A、B、C。答案为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七

25、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写的是渡江战役,故A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战略决战之后,故排除B;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故选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故排除D。【答案】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41)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河南发现“八路井”日军侵华又添新罪证2010年11月20日,在林州市城区李家庄村城中村改造工地的一口废弃井中,施工人员发现了累累白骨。根据该市党史办文献记载,这些白骨就是八路军太行第五军分区三十四团部分战士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尸骨,也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又一铁证。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2

26、011年吉林长春模拟)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时,曾强调:“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下列行为属于日本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是()南京大屠杀 731细菌部队的细菌战 潘家裕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A B C D解析 注意材料的时间限定二战,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因此排除,答案为A项。答案 A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以全球史观看中国抗战的胜利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它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抗战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7、,也是国际联合的结果。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2011年广东汕头期末)二战后的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不但有中国参加,而且占据重要地位,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D冷战局面的形成解析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C项正确。A项中国综合国力在二战后增强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B项说法错误;D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答案 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视角三 新材料新情境(2011年浙江宁波期末)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

28、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方长裕19091937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淞沪抗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翁心瀚19171944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周启多19141940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解析 分析三位抗日英烈的家庭背景可知,他们都出身于社会上层或富

29、裕家庭,可以反映出抗战时期“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从三位抗日英烈参加培训,后驾机与日寇英勇作战,可以反映出“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B项“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不能得到反映,本题选B项。答案 B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42)1中国人民不仅要牢记日军侵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仇恨,而且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侵华战争这一历史问题,还中国人民一段真实的历史。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包括()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实行殖民统治 进行经济掠夺 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A B C D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识记,结合所

30、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答案:A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2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C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被迫发出“求和”声明;1947年春,国民

31、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答案:B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2011年苏州模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A1644年的明朝灭亡B1912年的清朝灭亡C1931年九一八事变D1937年的七七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亡天下”是指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时期,七七事变即符合这一含义,C项时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到主要矛盾。答案: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2、4(2011年巢湖质检)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谈,你认为这两次和谈应该是()1945年重庆谈判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1949年北平谈判 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A B C D解析:“政协会议”不是中共与国民党的和谈,排除,故选。答案:B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5(2011年大同模拟)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解析:注意“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

33、团”,从时间上看,A、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项时间上大致相符合,但与“黄伯韬兵团”不符。答案: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6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谋求国家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禁止娼妓;后宫妃嫔也设立职务。”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

34、,“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材料二 下图是纪念中华民国明信片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材料三 红色根据地形势图(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得到哪些认识?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第(1)问可以直接从材料中读取信息;第(2)问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读取。从明信片的上端和正文部分,“宣统皇帝辞政上谕”,可知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政体结束;最下行印字“1912年”“共和”

35、“中华民国纪念”等信息中,可知中华民国成立,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第(3)问从图片中各根据地的分布情况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寻找出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果,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目标的完成思考。第(4)问可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以及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原因。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答案:(1)进步性: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实现男女平等。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方案违背社会发展潮流;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2)中华民国成立,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3)道路: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4)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