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51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试卷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一评价是针对(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议事会改革2.梭伦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归还借贷抵押的土地,尽管富人曾经强烈抗议,但未有结果,这一举措后来得到充分执行。这说明该举措()A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B获得了各阶层普遍支持C打破了贵族权力垄断 D符合了城邦整体利益3.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其最主要

2、的依据是商鞅变法中的(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5.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A.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B.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3、D.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6.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7.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8.某班同学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D.1861年改革

4、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9.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10.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盐田、鸟饲、猎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11.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Science)”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与这两个语言

5、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1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

6、遇军国大事, 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 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了()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16.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给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

7、明唐初( )A.行政有严格程序B.皇帝权力衰落C.各部门权力分散D.大臣专权跋扈17.宋书卷九十四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18.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这说明( )A.汉代官员多用秦时旧官 B.汉承秦制.全面推行郡县制C.汉时曾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度 D.至汉武帝时方设列侯爵位19.明朝

8、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0.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21.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

9、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邦人 C.全体公民D.奴隶2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 )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23.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24.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25.马克思说道:“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

10、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贵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始于( )A.习惯法的废除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颁布D.民法大全的编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422.4%官督商办1916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 材料二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 6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

11、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6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2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

12、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

13、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3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6分)(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5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14、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鼓励。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履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美)帕尔默、科尔顿、克莱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

15、,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的序言(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4分)(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4分)(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4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16、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4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

17、”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梭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根据财产的多寡划分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而材料正是对梭伦改革的这一内容的评价,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梭伦改革的废除债务奴隶制措施虽然众多人反对,但是最终还是通过,说明该措施符合了城邦整体的利益,A 正确;B 中各个阶层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C、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战国

18、时期是封建时期的确立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的私有制,这是最主要的依据,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是最主要的。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从“爵无禄”到实行俸禄制;俸禄制施行后,严厉惩治贪赃者。这都是其整顿吏治的重要表现。5.答案:B解析: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反映了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选B。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结合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作用可知A

19、项正确。8.答案:D解析: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定的土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9.答案:A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不应以改革者的阶级属性为依据。1861年农奴制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

20、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11.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进行的是明治维新,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强调的是民主和科学,所以正确 的是B项,CDA错误。12.答案:C解析: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项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13.答案

21、:B解析: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办公机构,虽然偶有内阁大臣专权现象,因为大学士是依附于皇权的,如同秘书的权利来自首长,大学士的权利也是来自皇权,如果没有皇权集中,大学士如何号令朝野。所以本题答案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14.答案:D解析: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 专制下的决策失误,即这一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由此可知,D项正确。由“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A 项错误。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可以排除,朝议制度并不能起到 限制皇权的作用,C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

22、题。由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故D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诸侯庶子可被分封为卿大夫,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 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场所.根据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工部官员受尚书省长官领导。题干中.皇帝直接下旨工部,明显违背了行政程序,故A项正确。17.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可以看出是在强调九品中正制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而不是出身,所以选A。18.答案:C解析:

23、由材料县令、长.皆秦宫,掌治其县”“列侯所食县曰国”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19.答案:D解析:从距离的远近结合内阁、军机处的职能,联系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答案为D项。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根据“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可知徐中约强调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着重强调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赞杨康乾盛世,故B项错误;材料从制度层面分析统治危机,未突出皇帝个人因素,故C项错误;徐中约着重强调专制统治的危机,未体现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故D项错误。2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腊是

24、民主政治,全体公民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故选C项。但是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故ABD不选。22.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依靠贵族的记忆力”是指罗马成文法出现之前罗马的法律(习惯法)由贵族把持,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意解释法律。而成文法出现后,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这相对于习惯法而言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此,罗马成文法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罗马平民斗争的结果。23.答案:C解析:古罗马主要是通过法律来维系统治的。24.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国家机构的认识能力,理解四个选项中国家机构的职能即可作答。25.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

25、息是平民的胜利”。在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而且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这就更便于贵族保护自己的利益.损害平民的利益。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法律使罗马社会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符合材料。故答案是B项。26.答案:1.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3.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进行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解析:

26、第(1)问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影响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由材料二的内容及所学可知外商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迫。27.答案: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2.不同:政痢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解析:1.本题考査日本明治维新。从“寺子屋”的性质、教

27、育对象、课程设置等方面回答。2.结合第1问,从组织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3.由材料三中的“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则义勇奉公”“忠良臣民”“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等信息,说明传统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再从日本近代政体的特点回答背景。4.材料四中对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说明理由,注意言之有理即可。28.答案:1.影响: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解放时遭到沉重的掠夺,解放后的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2.经济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保留了农奴制残余;上层建筑:进行了部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但保留了沙皇专

28、制制度。3.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军事性,使之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伟大的法令”指“二一九法令”,即废除农奴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2问,“俄罗斯特殊性”,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第3问,结合农奴制改革影响思考分析“它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9.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革除旧俗等。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是由于“汉化”政策。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北魏

29、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观点二: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灭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解析:1.根据材料“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以判断出赞成派所对的材料。根据“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可以判断出反对派所对的材料。2.简要翻译出该句的大意,可以根据“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说明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评价可以从社会进步、社会的封建化、民族融合、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