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3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这是吕氏春秋记录的一些中国古代的传说。其中“仓颉作书”的传说讲的是古代中国A.汉字的起源 B.书法的形成 C.绘画的出现 D.诗歌的诞生2孟子指出:“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这一言论A. 呼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B. 要求平分社会财富C. 旨在宣扬民贵君轻思想 D. 主张重构社会秩序3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统。孟子谓天下将

2、“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A. 反映出诸子百家思想渐趋统一 B. 表明法家已居于社会主流地位C. 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思想基础 D. 表达了士人阶层参与政治愿望4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辞中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又春申君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素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那,距(拒)秦。”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A. 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 B. 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C. 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型 D. 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5“二

3、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出了质疑。这说明A. 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B. 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C. 历史的基

4、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 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6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中央集权意识 D民族传统美德7西汉设十三部刺史,唐设+道采访使、观察史,元设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机构A. 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 B.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C. 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 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

5、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表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机构完善皇权顶峰9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A. 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 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 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 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10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将试卷上的考

6、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参考人员日趋多元 B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予形式11宋代有学者指出,余谓群生失真迷性,弃本迟末者,痛也;三教之语,以驱其感者,药也。儒者使之求为君之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下列选项与该学者的观点相符的是A. 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具有不同属性 B. 儒佛道在民众的教化方面各有侧重C. 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D. 儒学开始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12朱熹在大

7、学章句中说:“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 或不能齐。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 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这一说法A. 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与王阳明心学的认识一致 D. 确立了理为万物本源的地位1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 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 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 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14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

8、,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 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 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 15鸦片战争,中西会面。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十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魏源称其为“以西洋人谭(谈)西洋”、“斯纯乎以夷人谭(谈)夷地也”;徐继畲也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这说明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A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 B探寻求强

9、求富的策略C.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 D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16“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 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17“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一思想首见于A民报发刊词 B井冈山的斗争 C发刊词 D论人民民主专政18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

10、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B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C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D高校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1915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提到“消灭商人的垄断,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增加国家的财富,更用这种财富来把运输和交通收归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卫生和工厂的设备,来增加社会上的生产力

11、。”据此可以推断出,孙中山A受到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B主张“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C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已有所更新 D认为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20人类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隶属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等不同派别,但都以法语为共享语言,倡导“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这群人 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 用“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 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A. B. C. D. 21一位近代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

12、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这位科学家A. 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特征 D. 构建了现化物理学的理论体系22“(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

13、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24对某一世界名画,有学者作了这样的赏析: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庞模糊,船主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该画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莫奈、梵高、列宾等 将浪漫主义的综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营造了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的效果 推动了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A. B. C. D. 25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

14、分析的历史研究范式。人们以往认为,美国内战前南方居民主要分为黑人奴隶、白种穷人和种植园主三个阶层。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还存在大量既不是穷人、又不是种植园主的白人平民。1974年出版的苦难的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列出了大量统计图表和计算公式,并对史料进行了大量复杂的量化处理,得出结论:1860年美国南方奴隶制农业经济效益比北方资本主义雇工农场高35%,奴隶可以获得其劳动收入的90%,南方的奴隶主都是具有高尚道德和充满人性的人。材料说明A. 历史研究难以排除人的因素和影响 B. 研究方法的更新是认识历史本质的关键C. 数学方法的引入使历史研究成为了科学 D. 保持恰当的时空距离有利于追寻历史真相第

15、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项共4题,共计50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的士,作为一个掌握文化知识的特殊群体,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李悝、商鞅、范雎、张仪、苏秦等,若以身份论,都可以归为“士”的范畴。不仅各国国君喜欢招徕贤士,许以高官厚爵,以求为己所用;各国的贵族、封君也纷纷以养士为荣,其下门客之数往往成百上千,所养之士,或任智囊,或当侍卫,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于凯战国史材料二 理学的发生过程代表着一种能重新全面地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时代思潮的兴起。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宋代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整体上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6、即由盛唐时代对功名的孜孜追求转向道德精神的弘扬。主体伦理自觉意识的培育是宋代士大夫最为关心的事情。在这种精神追求的激励之下,宋代士林中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也空前强烈。 范立舟南宋全史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士”的特点。(3分)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的“士”通过哪些活动推动了时代进步?(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结合朱熹的主张和活动阐释宋代士大夫精神领域的新气象。(5分)27.(16分)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下列材

17、料: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国”,最初之义为“中央之城”,后来又用来指称“中原”,引申为中原王朝。在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之认同(甚至伴随着某种自以为“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的泛血缘认同)。清代尤其是晚清时期,通过预设彼此承认主权的现代条约国关系的建立,“中国”更成为被列强承认的主权国家之名称。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激发的产物。从思想来源上说,它既包括传统族类意识、华夷观念、“大一统等观念的延续作用,更包括近代西方种族、主权观念,历史、地理和政治法

18、律等方面的新知乃至专门的民族主义“学理”输入的观念启导。从现实刺激方面看,作为“他者”的欧美、日本等近(现)代强势民族和印度、越南等弱小民族的命运参照和比鉴之效也显而易见。而列强对中国不断进行的军事侵略、政治讹诈、经济掠夺以及文化与种族歧视所导致和强化的民族现实危机,更成为驱动近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发展的直接动力。以上材料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国家认同呈现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清代以来对国家的认同呈现出什么新的变化。(5分)(2)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相关史实,围绕“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这一主题,

19、写一篇历史小论文。(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8(12分)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 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

20、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

21、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 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

22、念传播的积极作用。(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5分)29.(12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

23、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

24、意大利兴起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4分)(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ACBC 610 BBCDB 1115 BACAA 1620 ACCCB 2125 ABBDA 二、材料解析题26.(10分)(1)特点:掌握文化知识;身份多样;服务上层;作用突出。(任意三点得3分)活动:主持变法;参与筹划、指挥兼并战争;办私学。(任意两点得2分)(2)主张: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认为“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要有

25、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强调“正君心”。活动:注解四书;多处讲学。(3分。仅从一个角度作答最多得2分。)新气象:尊崇道德精神;关心主体伦理自觉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入世意识)。(任意两点得2分)27.(16分)(1)把对君主的认同与对中华的认同相结合(2分)。推动了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分)。对现代主权国家的认同(民族国家的认同)(1分)。(2)观点范例: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11分)论点(2分)论据、论证及表述(9分)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历史秦汉以后,国家

26、认同呈现为对中华和中国的认同(对炎黄子孙的认同)(1分)。种族意识、华夷观念、大一统等观念等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思想来源(1分)。表述3分现实受到西方种族、主权观念、政治法律等方面新知的启导(1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中华民族观念兴起发展的直接动力。(3分)(需要联系甲午、抗战等史实)示例: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初的中国被引申为中原王朝,秦汉以后,传统的国家认同逐渐表现为对“中国”和“中华”的认同,甚至伴随着自以为“炎黄子孙”的泛血缘认同。传统社会的种族类意识,华夷观念、大一统等观念等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

27、的思想来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它一方面受到西方种族、主权观念、政治法律等方面新知的启导,另一方面则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产物。甲午战争的惨败,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尤其是日本全面侵华后所面临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更是中华民族观念在中国兴起、发展的直接动力。28(12分)(1) 原因:对外交往中传入外来疫病;地方政府重治轻防;湿热的气候环境;民间陈规陋习。(4分) (2)积极作用:促进民族意识觉醒;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任意三点,3分) (3)特点:重视防治结合,以预防为

28、主;建立国家防疫机制;开展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群防群治。(3分) 作用: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任意两点,2分)29(12分)(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2分)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分)(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2分)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2分)(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1分)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2分)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