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一、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开头两句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答:_(2)“晨兴”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答:_(3)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诗人之“愿”的内涵的?答:_答案(1)点明诗题“归园田居”,表达诗人心忧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2)清晨起床。表现了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的诗人形象。(3)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会中能够洁身自好,自耕
2、自食。2 (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答: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答:_(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_解析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水湾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
3、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翩车轴”,形容风雨声的巨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三、四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正面描写雨势凶猛,“卷”“吼”二字正是其集中体现。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最后一句,既紧扣了题目,又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之大,还隐含着牧童因雨过天晴而高兴的心情。五、六两句放在全诗开头,也有其合理之处,第(3)问只要能自圆其
4、说即可。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示例: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二、边塞军旅诗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5、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注汉家:唐代诗人常常借汉喻唐。虎竹:古代授予将帅兵权,以兵符为凭信。兵符有铜虎符和竹使符,就是诗中所说的“虎竹”。(1)概括诗的前四句所写的内容。答:_(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答:_(3)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1)塞虏乘秋侵犯,朝廷出兵抗击,将士进军神速。(2)“边月”“胡霜”“弓”和“剑”,这些实景、实物,交代了时令(秋天月夜)、地点(边塞)、人物(戎装的战士);用“随”和“拂”把景物连结起来,又逼真地表现了在边地凄清寒冷的环境中行军的情状;以“月”和“弓”、“霜”和“剑”互为比喻,增添了诗的意趣
6、。(3)赞叹为国杀敌的积极精神以及对将士妻子的劝慰之情。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2)试分析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_(3)请分析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答:_答案(1)“直上”二字是动态描写。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直上”二字使整幅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从这“直上”二字中溢出。(2)前两句写行军的环境极为恶劣: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的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狂风刮光,枝梢也被狂
7、风折断。这些环境描写,竭力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恶劣的环境映衬出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三、四两句用“横笛”“红旗”写人,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加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这样写不仅是因为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现行军将士为保卫国家而不畏天寒路险、昂扬直上的崇高精神。三、怀古咏史诗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
8、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注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漫嗟:空叹。(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_(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1)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点明登临季节(“晚秋”),为全词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2)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远
9、近结合(或“由远而近”),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答出三点即可)(3)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注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征虏亭: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1)本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答:_(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答:_
10、(3)“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答:_答案(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不堪设想。(2)早上和傍晚。(3)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四、托物言志诗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
11、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注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霜禽:冷天的鸟。(1)请简析首联中突出梅花特点的“独”字。答:_(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答:_(3)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答:_答案(1)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开得热烈而美丽。一个“独”字,突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美丽和孤傲的品格。(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
12、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又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它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视觉和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颈联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3)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的主题。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贺铸注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
13、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答: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答:_(3)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1)荷。夏天开花,秋天凋零。(2)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3)对自
14、己不愿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的坚守,隐含被命运捉弄的嗟叹,显示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五、送别怀人诗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分析首句写景的作用。答:_(2)第二句的两个“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答:_(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的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一起,以流水无情反衬
15、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3)写法: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深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
16、用?答:_(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1)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2)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3)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
17、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六、羁旅思乡诗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杂诗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注著:附着。这里是吹拂的意思。早是:已是。(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2)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答:_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游子客居在外,临近节日思乡却不得返乡的羁旅之愁。(2)主要描写了雨、草、麦苗、风和柳等景物。雨、草、柳等意象能勾起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营造了孤寂凄凉的羁旅思乡氛围。(3)在诗人“有家归
18、未得”之时,偏偏“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叫声盈耳,这更加令人惆怅,只好说“杜鹃休向耳边啼”。结句极有情味,诗人把有家难归的一腔怨恨发泄到杜鹃身上,语似无理,但这种无理的语言,却表现了诗人沉痛悲伤的羁旅之情。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_(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
19、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1)借代、比喻。(2)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3)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新:暗示年复一年,强化感情。七、即事抒怀诗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诗的颈联中“荒寻犬吠昏”一句历来是“以少许胜多许”的绝佳例子,请作简要分析。答:_(2)纵观全诗,这首即事诗是信笔写出、随意而作的吗?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荒寻犬吠昏”一句是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说明
20、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造访。寥寥五字将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用语极为洗练。(2)不是随意而作。作者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成竹在胸,本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就是一幅形象的桃园图。末句写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对桃园生活的向往,构思谋篇匠心独运。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听业上人注弹琴齐己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注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1)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一联的含意。答:_(2)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答:_(3)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答:_答案(1)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了。(2)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3)“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