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考试卷高一化学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液氨B. 漂白粉C. 赤铁矿D. 氯水【答案】A【解析】【分析】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详解】A项、液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项、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项、赤铁矿中主要含有三氧化二铁,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项、氯水是氯气通入水后形成的混
2、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B. NaCl溶液C. NaOH固体D. 乙醇【答案】C【解析】【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详解】A. 金属Cu是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 NaCl溶液是混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 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D. 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
3、】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明确概念的要点即可解答,抓住化合物来分析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导电的原因来解答。3. 运输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危险品标志的使用,了解汽油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4.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学名、俗名及化
4、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 碳酸钠、纯碱、Na2CO3B.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C. 氧化铁、铁红、FeOD. 四氧化三铁、磁性氧化铁、Fe3O4【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钠俗名是纯碱,化学式为Na2CO3,A正确;B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B正确;C氧化铁俗名铁红,化学式为Fe2O3,C错误;D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化学式为Fe3O4,D正确;答案选C。5.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A. 32gB. 16gC. 32g/molD. 16g/mol【答案】C【解析】【详解】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摩尔质量是32g/mol,故选C。6. 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
5、正确的是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 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 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D. 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详解】A液态HCl不导电,但HCl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HCl是电解质,A错误;B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CO2电离产生的,而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电离产生的,CO2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液态Cl2不导电,Cl2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产生Ba2+和,微弱导电,Ba
6、SO4是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7. 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Na NaOHB. HCO CO2C. Fe3+ Fe2+D. Cl- Cl2【答案】C【解析】【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选项中的物质作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Na NaOH 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不选;BHCO CO2中碳、氢、氧元素化合价都不变,需要加入酸才能实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也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B不选;CFe3+ Fe2+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被还原,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选;DCl- Cl2中Cl元素化
7、合价由-1价变为0价,被氧化,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不选;故选C8.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KHCO3=K+ H+B. Ba(OH)2=Ba2+2OH-C. CaCl2=Ca+2 +2Cl-D. H2SO4=2H+S6+4O2-【答案】B【解析】【详解】A.KHCO3电离出K+和,电离方程式应为KHCO3=K+,故A错误;BBa(OH)2电离出Ba2+和2个OH-,故B正确;C.CaC12电离出Ca2+和C1-,钙离子的离子符号错误,电离方程式应为CaCl2=Ca2+ +2Cl-,故C错误;D.H2SO4电离出H+和,电离方程式应为H2SO4=2H+,故D错误;答案选B。9.
8、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 不锈钢B. 青铜C. 生铁D. 水银【答案】D【解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化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详解】不锈钢、生铁属于铁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水银属于单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合金的定义,注意合金的成分不一定都是金属。10. 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B. Na可保存在煤油中C. 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D. 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答案】D【解析】【分析】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
9、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在棕色瓶中,放置阴凉处,如AgNO3、浓HNO3等;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详解】A项、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而导致氯水变质,应于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故A正确;B项、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保存,钠的密度大于
10、煤油的,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可用煤油保存,故B正确;C项、NaOH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D项、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保存FeCl3溶液时不能加入Fe粉,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根据试剂的性质特点选择保存的方法,如浓硝酸、新制的氯水等见光容易分解的试剂,应该避光保存,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B.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约含6.021023个H2O分子C. 常温常压下,22 g CO2中所含
11、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D. 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 H2O中,得到1 mol/L的NaOH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A、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B、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分析,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O原子;D、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1L水中,溶于体积大于1L。【详解】A. 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g/mol,故A错误;B. 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22.4L水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C. 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O原子,常温常压下22 g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
12、ol,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原子数约为6.021023,故C正确;D. 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L,配制1 mol/L的NaOH溶液应将40 g NaOH固体溶于H2O中配成1 L溶液,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摩尔质量、阿佛加德罗常数、溶液的配制等,注意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L。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L-1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2 mol Na+B. 常温常压下,1 mol N2的体积是22.4 LC. 1 mol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D. Mg的摩尔质量是24 g/mol
13、【答案】D【解析】【详解】A题中只给物质的量浓度,没给溶液体积,无法求Na+物质的量,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因此1 mol N2的体积不等于22.4 L,故B错误;C1 mol Cl2含2mol Cl,原子数约为,故C错误;DMg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而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因此 Mg的摩尔质量是24 g/mol,故D正确;故选D。13. 如果要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则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A. 加入适量盐酸B. 加入NaOH溶液C. 加热灼烧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答案】C【解析】【详解
14、】按照易操作、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加热是最佳方法,不但可除去NaHCO3还可以生成Na2CO3,答案选C。14. 下列仪器,可以用来加热的是( )A. 容量瓶B. 试管C. 集气瓶D. 试剂瓶【答案】B【解析】【详解】A.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加热,故A错误;B. 试管能用来直接加热,故B正确;C. 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不能加热,故C错误;D. 试剂瓶是盛放药品的,不能用来加热,故D错误;故选:B。15. 向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加氯水,由此观察的现象与得出的结论不匹配的是( )选项溶液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变红氯水具有氧化性BNaHCO3溶液产生
1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氯水中含有H+C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水中含有ClD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水中含有Cl2,并且Cl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Cl2生成FeCl3,FeCl3使KSCN溶液变红,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B. NaHCO3溶液滴加氯水,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氯水中有酸性物质,即含有H+,故B正确;C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C正确;D.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
16、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溶液呈酸性并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表现出HCl的酸性和HClO的漂白性,故D错误;答案选D。16. 依据已有知识,下列各组溶液只能用焰色反应鉴别的是( )A. NaCl、KClB. Na2CO3、CaCl2C. CaCl2、NaClD. K2CO3、KCl【答案】A【解析】【详解】ANaCl、KCl的阴离子均为氯离子,故只能通过阳离子来鉴别,而钠离子和钾离子只能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焰色反应显黄色的为氯化钠,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显紫色的为氯化钾,故A选;BNa 2CO3、CaCl2的阴离子不同,故可以通过阴离子来鉴别,如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钠,
17、无现象的是CaCl2,故B不选;CCaCl2、NaCl的阴离子均为氯离子,阳离子不同,但钙离子和钠离子的鉴别不一定非得通过焰色反应,还可以通过加入Na2CO3 来鉴别,有沉淀生成的为CaCl2,无现象的是NaCl,故C不选;DK2CO3、KCl的阴离子不同,故可以通过阴离子来鉴别,如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钾,无现象的是KCl,故D不选;故选A。17. 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 铜片插入硫酸中,产生气泡:Cu+2H+=Cu2+H2B.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BaSO4C. 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aCO3
18、+2H+=Ba2+CO2+H2OD.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析出银白色固体:Cu+Ag+=Cu2+Ag【答案】C【解析】【详解】A铜与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同时生成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 2H+ + 2OH- + SO=BaSO4+2H2O,故B错误;C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铜片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铜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D错误;故选C。18. 下列物质除杂,正确的是( )A. 除去Cl2中的H2O:浓硫酸B. 除去NaHCO3
19、中的Na2CO3:加热C. 除去Fe2O3中的Fe:盐酸D. 除去NaCl中的BaCl2:适量H2SO4【答案】A【解析】【详解】A. Cl2不与浓硫酸反应,故可用浓硫酸除去Cl2中的H2O,故A正确;B. 加热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故不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中的Na2CO3,故B错误;C. Fe2O3也能与盐酸反应,故不可用盐酸除去Fe2O3中的Fe,故C错误;D. H2SO4能除去钡离子,但是会引进氢离子,应用Na2SO4,故D错误;故选A。19.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a2、Na、B. Na、Cl-、OH-C. Na、Al3、Cl-、D.
20、 H、K、【答案】C【解析】【详解】ACa2+与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与OH-会生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DH+与会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20. 如图所示,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C 上述反应中CuSO4表现了吸水性D. 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
21、成Cu【答案】C【解析】【详解】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放出热量,属于置换反应,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说明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和硫酸钠,据此解题。A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所以CuSO4表现了氧化性,且整个反应中均与水无关,故不体现吸水性,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
22、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D正确;故答案为:C。第二部分 填空题(共60分)21. 铁是人体内一种微量元素,以Fe2+的形式存在。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微粒中,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的是_填字母)。A.Fe B.Fe2+ C.Fe3+(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此过程中Fe3+是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3)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细小铁粉,食用该麦片后,铁粉与胃酸(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B (2). 氧化剂 (3). Fe+2H+=Fe2+H2【解析】【详解】(1)+2价为Fe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亚铁离子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23、,故答案为:B;(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Fe3+是氧化剂,故答案为:氧化剂;(3)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还生成氢气,该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答案为:Fe+2H+=Fe2+H2。22. 工业上冶炼铁的原理为:Fe2O3 +3CO2Fe+ 3CO2。(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填化学式),碳元素被_(填“氧化”或“还原”)。(2)若消耗了3 mol CO,则生成CO2的体积是_L(标准状况)。【答案】 (1). Fe2O3 (2). 氧化 (3). 67.2【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
24、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详解】(1) Fe2O3中铁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2) 根据反应方程式,若消耗了3molCO同时生成了3molCO2,则标况下,CO2的体积V=nVm=3mol22.4L/mol=67.2L。23. 实验室配制100mL 2.0 mol/L 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_g。(2)容量瓶上需标有_(填序号) 温度 浓度 容积 压强 刻度线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填序号)。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
25、适量蒸馏水溶解;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将溶液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盖好瓶塞,反复翻转,摇匀;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NaCl溶液溅出瓶外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定容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答案】 (1). 11.7 (2). (3). (4). B【解析】【详解】(1)需要NaCl质量为2.0 mol/L0.1L58.5g/mol
26、=11.7g;(2)容量瓶是恒温定容容器,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使用温度、容器容积,故答案选;(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然后转移至烧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待溶液恢复至室温时,转移至容量瓶中,再将烧杯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上容量瓶玻璃塞后摇匀,将所配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故答案为;(4)配制实验中c=,根据操作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分析对溶液浓度的影响,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溶液中溶质减少,使所配溶
27、液浓度偏低;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NaCl溶液溅出瓶外会导致溶液中溶质减少,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定容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会导致溶液中溶质减少,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综上所述,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B,故答案为B。24.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下列现象与解释正确的是_(填序号)。序号实验现象解释A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B钠熔成小球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C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产生了气体
28、向烧杯C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溶液变为红色,请解释原因_。(2)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所得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是_。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_,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为碱性,写出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是_(填序号)。a均变浑浊 b试管1澄清,试管2变浑浊 c试管1变浑浊,试管2澄清该实验说明二者中热稳定性强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另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碳酸氢钠常被用于治疗胃酸(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
29、案】 (1). 2Na+2H2O=2Na+2OH-+H2 (2). ABC (3). NaOH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 (4). 淡黄色 (5). 木条复燃 (6). 2Na2O2+2H2O=4Na+4OH-+O2 (7). c (8). Na2CO3 (9). 2NaHCO3 Na2CO3+H2O+CO2 (10). + H+ = H2O+CO2【解析】【分析】(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结合钠的性质和反应现象分析解答;(2)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放出O2,据此分析解答;(3) 直接加热的物质不分解,而间接加热的物质分解,就能证明物质的稳
30、定性,结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1)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有: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产生了气体,且反应剧烈;因此现象与解释正确的有ABC,故答案为:ABC;向烧杯C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NaOH,NaOH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故答案为:NaOH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2)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将水滴入盛有过
31、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因此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为碱性,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答案为:淡黄色;木条复燃;2Na2O2+2H2O=4Na+4OH-+O2;(3) 如果直接加热的物质不分解,而间接加热的物质分解,就能证明物质的稳定性,碳酸氢钠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试管1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不分解,试管2中澄清的石灰水仍澄清,故选c;该实验中,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但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
32、解,所以说明二者中热稳定性强的物质是Na2CO3,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故答案为:Na2CO3;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 = H2O+CO2,故答案为:+ H+ = H2O+CO2。25. 阅读下面短文。光的散射与丁达尔效应光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介质时出现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沿侧向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集后的光线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条明亮的光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
33、射当入射光的波长略大于分散相粒子的直径时就发生光的散射。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60 nm的范围,略大于一般胶体粒子的直径(1100 nm),因此当可见光束投射于胶体时,就发生光的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对于溶液,分散质分子或离子更小,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而当可见光束通过浊液时,由于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_。(2)制备Fe(OH)3胶体,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56滴饱和的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可。(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填序号)。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
34、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c胶体的胶粒带有电荷 d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4)CuSO4溶液无明显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_。【答案】 (1). 光的散射 (2). FeCl3 (3). d (4). 分散质的离子很小,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解析】【详解】(1)根据文章提供信息,产生丁达尔效应实质是光的散射;(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出现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即滴入56d饱和氯化铁溶液;(3)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100nm是浊液,1nm100nm之间为胶体,1nm的为溶液,本质特征为微粒直径的大小,故选项d正确;(4)根据文章,溶液中分散质分子或
35、离子更小,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26.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l2。(1)A中的仪器名称:a_,b_。(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装置B的作用是_。(4)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5)装置D用于收集Cl2,请将图中装置D的导气管补充完整_。(6)装置E用于吸收尾气,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7)向D中已收集好的氯气中分别加入一块干燥的有色纸条和一块湿润的有色纸条。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8)若要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Cl-,操作为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
36、浑浊,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分液漏斗 (2). 圆底烧瓶 (3).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 去除HCl (5). 浓硫酸 (6). (7). 2OH-+Cl2 =Cl- +ClO-+H2O (8). 干燥纸条不褪色,湿润纸条褪色 (9). H2O+ Cl2=HCl+HClO (10). Ag+ + Cl-=AgCl【解析】【分析】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制备氯气,涉及到发生装置,除杂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要分析各个装置的作用;【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 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为圆底烧瓶;(2)实验室利用
37、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制备氯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3)制备氯气过程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得氯气中会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去氯化氢气体要用饱和食盐水,故装置B的作用是去除HCl;(4)用饱和食盐水去除HCl后还有水蒸气,需要浓硫酸来干燥,)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导气管要长进短出,补充装置D如图E;(6)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O ;(7)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干燥纸条不褪色,但是遇到湿润的有色纸条时,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湿润
38、纸条会褪色,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干燥纸条不褪色,湿润纸条褪色;发生的化学方程为;(8)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Cl-,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7. 小红在学习完铁的相关性质之后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小红用如图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的方法为_。(3)湿棉花的作用为_。小红用如图装置进行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4)写出产生白色沉淀Fe(OH)2的离子方程式_。(5)现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最终变为_,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
39、。【答案】 (1). 3Fe+4H2O(g)Fe3O4+4H2 (2).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肥皂泡,观察到肥皂泡中气体燃烧,发出爆鸣声 (3). 提供水蒸气 (4). Fe2+2OH-=Fe(OH)2 (5). 红褐色 (6). 4Fe(OH)2+O2+2H2O=4Fe(OH)3【解析】【详解】(1) Fe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Fe3O4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2)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若氢气不纯,其中混有少量氧气,则点燃时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故检验反应产生了氢气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肥皂泡,会观察到肥皂泡中气体燃烧,发出爆鸣声;(3)湿
40、棉花上有液态水,加热时可产生水蒸气,故湿棉花的作用是在加热条件下提供水蒸气;(4)NaOH溶液与FeSO4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5)Fe(OH)2不稳定,容易被溶于水的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氧化是逐步进行,因此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首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28. 某小组在探究Fe2+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实验现象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资料:F
41、e3+3SCN=Fe(SCN)3(红色),Fe(SCN)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aSO4是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1)实验体现了Fe2+的_性,补全H2O2与FeCl2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Fe2+ +_H2O2+_H+ =_Fe3+_H2O(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实验: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3)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A实验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Fe2+O2+4
42、H+=4Fe3+2H2O B通过实验推出实验中氧化FeCl2的只有O2CO2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D实验中红色褪去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4)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方法有_(写出一条)。【答案】 (1). 还原 (2). 2 (3). 1 (4). 2 (5). 2 (6). 2 (7). 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 (8). ACD (9). 对比、控制变量等【解析】【分析】(1)实验向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结合变红色溶液,体现了Fe2+的还原性;(2)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
43、进行实验对褪色溶液研究,实验说明溶液中铁离子没有变化,有硫酸根离子生成;(3)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实验,另取同浓度的 FeCl2溶液滴加2滴试剂KSCN溶液,再通入O2,溶液变红,说明O2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氧气不能氧化SCN,则该硫酸根离子由H2O2将SCN氧化成SO42;(4)实验和实验同种(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中加入不同的物质,得到不同的反应现象,运用了对比、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详解】(1)实验向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离子与硫
44、氰根离子结合变红色溶液,体现了Fe2+的还原性, H2O2与FeCl2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 +H2O2 +2H+ =2Fe3+2H2O;故答案为:还原;2;1;2;2;2;(2)通过实验三分溶液的变化现象,说明溶液中铁离子没有变化,有硫酸根离子生成,说明实验中加入的双氧水将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故答案为: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3)另取同浓度的 FeCl2溶液滴加2滴试剂KSCN溶液,再通入O2,溶液变红,说明O2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氧气不能氧化SCN,则
45、该硫酸根离子由H2O2将SCN氧化成SO42;A. FeCl2溶液滴加2滴试剂KSCN溶液,再通入O2,溶液变红,说明O2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实验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Fe2+O2+4H+=4Fe3+2H2O,故A正确;B. 通过实验推出实验中被氧化FeCl2的有双氧水,故B错误;C. 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氧气不能氧化SCN,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故C正确;D. 实验中红色褪去是由于H2O2将SCN氧化成SO42,因此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4)实验和实验同种(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中加入不同的物质,得到不同的反应现象,运用了对比、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故答案为:对比、控制变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