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77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秦朝时,嬴政诏命“(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这一措施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巩固了分封制度C. 提高了地方权力D. 加速了秦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诏命”(六国)贵族集中到秦都咸阳居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局面,A项正确;秦始皇废除而非“巩固”了分封制度,B项错误;秦始皇命六国贵族迁徙到咸阳,削弱而非提高了地方权力,C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巩固了秦的统一而非“加速”了秦的统一,D项错误。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

2、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君主专制制度B. 分封制C. 王位继承制度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周天子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服从天子命令”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故B选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于秦朝,西周并没有产生君主专制制度,故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位继承制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周朝还没有郡县制,故D选项错误。3. 如图是汉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A. 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 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C. 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D. 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北海郡”“胶东国”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出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故选D,排除A;图片反映的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加强皇权无关,排除B;图片无法体现宗法制的信息,排除C。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

4、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B;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D。5. 在

5、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D.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区分亲疏关系,宝玉姓“贾”,是直系,所以是“自己人”,黛玉姓“林”是旁系,所以是“外人”,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先宝玉,后林丫头”是因为内外有别,未体现男尊女卑的观念,故A项错误。家庭等级观念包括大宗小宗的嫡庶之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长幼有序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所遵循的一种礼法观念,但材料中贾母在意

6、的是“外人”和“自己人”的问题,故C项错误。6. 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 平民B. 诸侯C. 贵族D. 官僚【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先行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姓氏的有无即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可知宗法制盛行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因此只有比平民地位高的社会阶层即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后世百姓的姓氏多以其所居的封国为姓。可见,春秋以前的“百姓”应该是指贵族,C符合题意,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说明与平民无关,A错误,诸侯属于贵族的组成部分,B错误;

7、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出现的,D错误。7.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时期,国家用奉常、郎中令、少府和宗正等九卿级别的高官,专门管理皇帝的宗庙、警卫、生活和家族亲戚等事务,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特点,A项正确;职分细化是具体做法不是本质,B项错误;唯才是举与三公九卿的具体职务无关,C项错误;政务繁杂与诸卿管理皇帝的私人、家族事务不符,D项错误。8.

8、宋真宗励学篇写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这样说是基于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绝佳的一条出路,考取功名后,就能得到财富,可见宋真宗是在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利禄。科举制度主要以考试成就作为选官标准,故选D。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和品德,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和族望,故排除ABC。9.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

9、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A. 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 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D. 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排除A;材料意为周天子应该有威严,不可随意,体现了注重维护天子一言九鼎的至高无上地位,故B正确;C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排除D。10.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 扩大了统治基础D. 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制和梭伦改革以罗马的万民法都扩大了统治

10、基础,C正确;万民法不是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A;隋唐科举制是在专制背景下实行的,排除B;梭伦改革和万民法与选贤任能无关,排除D。11.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朝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D项正确;A项错误,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故错误;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

11、不是内阁的职能变化,故C项错误。12.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C.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这加强了专制主义,不是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

1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体现的是行省制,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项正确;“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体现的是军机处,这大大强化了专制主义,故D项错误。13.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弱化B. 血缘对政治影响深远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以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故选C;我国古代政治

13、制度演变的趋势是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排除AD;郡县制时代是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打破了血缘关系,排除B。14.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刺史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详解】御史大夫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就设置的官职,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B正确;通判设置于宋代,排除A;刺史设置于汉代,排除C;监察御史设置于隋朝,排除D。15.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4、可知,是唐代的三省六部,是秦朝的三公九卿,是明朝的“废丞相,权分六部”,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最早和最晚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6. 下表 是公元前399年,关于雅典民众法庭判处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47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审判不敬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A. 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B. 确保了国家机关的决策正确C. 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 以民众法庭为最高权力机关【答

15、案】C【解析】【详解】审判员、陪审员数量较多,来自公民,是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产生,这种方式有原始特征,其表决方式是较为原始的举手表决方式,由此可知,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C正确;相比于雅典总人口而言,审判员和陪审员的数量不带有广泛性,排除A;抽签选举产生的审判员和陪审员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B;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D。17.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雅典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 雅典逐渐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C. 雅典监督保障机制逐渐完善D. 雅典逐渐放松对公民权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前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对

16、公职人员和民主的敌人的监督,后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对公民参政的物质保障,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雅典监督保障机制不断完善,C项符合题意。该示意图未体现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雅典逐渐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B错误。该示意图中三个内容未体现虽公民权的逐渐放松,D错误。18. 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A. 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B. 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C.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 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中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二者都体现了按制度继承的特点,

17、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故A正确;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无法体现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血缘关系继承权利,是统治阶级维护世袭特权的制度,并不公平公正,C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血缘关系继承权利,不一定体现了物权人的自由意志,排除D。19. 某古罗马形制器物上刻有制造日期为“公元前300年”字样,据此推断该器物A. 当是真品,价值较高B. 真假难断,需要佐证C. 历年久远,值得珍藏D. 当是赝品,价值不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纪年的方式出现于公元6世纪,因此古罗马时期的器物不会出现制造日期为“公元前300年”的字样,所以该器物为赝品,D选项正确

18、。该器物为赝品,价值不高,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0.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中西方都刻出法律条文,说明成文法替代习惯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选C;不能由局部法律文献而认为进入法治时代,排除A;材料看不出中西方的交流,排除B;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排除D。21. 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

19、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A. 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B. 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C. 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 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公元212年的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万民法正式诞生的标志,其核心内容是“一切行省民尽为罗马公民”,给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其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结果,排除A项;罗马当时并未实行民主

20、制度,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排除D项。故选C。22. 有四位同学分别就“英国代议制”作了主题演讲,其中最符合“1689年权利法案”的主题是A. 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B. 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应该是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国王“统而不治”应该是在“光荣革命”以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这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在1689年骤然就实现了的。故B项错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C项正

21、确。权利法案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分辨明晰,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多的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23. 以下是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政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方框中的序号处应该分别填入A.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负责监督B. 首相候选人竞选负责形式任命监督C.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监督负责D. 首相候选人竞选监督形式任命负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先是由多数党组阁,然后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首相,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首相,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均错,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顺序颠倒,不符合题意

22、,排除;选项D、均错,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是要理清英国政治体制的运作程序英国首先是由多数党组阁,然后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首相,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首相。24. 1839年,年轻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俄国沙皇的长子相爱。这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女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 议会与王权斗争依然激烈B. 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确立C. 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 传统的等级观念依然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839年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

23、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故国王的婚恋问题已经上升到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故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进行干预,故C项正确;到1839年时英国国王已经没有实权,故不存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故A项错误;当时议会早已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39年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二、材料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

24、,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材料二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三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1)根据材料一、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

25、么会是这样的态度?(2)根据材料二,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4)根据所学知识及对以上问题分析,请简要阐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2)强调功绩,神化皇权。(3)管理方式: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

26、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消极: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解析】【详解】(1)根据“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可知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支持和拥护的态度。根据“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可知原因是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2)根据“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

27、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可知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强调功绩,神化皇权。(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从正方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的一面在于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消极的一面在于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

28、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鼎盛时期,雅典总人口40万人中,奴隶20万,公民168万,外邦侨民32万。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古代史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时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1969年:年满

29、18周岁的英国男女公民都有权参加下议院选举。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近代史材料三 第九条: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权利法案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伟大的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袁廷虎从自由角度看雅典民主的弊端(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英国民主政治与雅典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英国和雅典对待个人

30、自由的态度。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的认识。【答案】(1)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2)代议制民主;民主范围扩大。(3)态度:英国:支持言论自由,保障个人自由。雅典:言论自由权受到限制,个人自由服从于城邦的利益。认识: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推动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借鉴;但直接民主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有限民主;践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依据材料一“雅典总人口40万人中,奴隶20万,公民16.8万”从直接民主和民主性质回答。(2)第二题主要考查雅

31、典的民主政治和英国代议制之间的区别。比较材料一从代议制和选举权扩大回答。(3)第三题根据材料分析雅典和英国对待个人自由的态度,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积极和局限性分析回答。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图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材料二 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十二铜表法材料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从形式和适用范围上转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分析: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

32、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并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想一想,如果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早期,法官会怎么判决?为什么?如果还是这个案例,假如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你认为法官应该怎么判决?(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答案】(1)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结果;罗马帝国的扩张;(2)公元前5世纪早期: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当时只有习惯法,还未诞生成文法,这为法官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公元前5世纪后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5表的规定,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

33、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3)中国秦朝颁布的秦律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而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体现民意,但二者从根本上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罗马法在形式上从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在适用范围上从公民法转变为万民法,结合所学知识,发生上述转变的原因可从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和罗马帝国扩张等方面进行回答;(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死者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即可回答,公元前5世纪早期未诞生成文法、法官压迫平民、袒护贵族而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后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5表的规定,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秦律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再从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角度分析两者的相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