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76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 练习: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人地协调观: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说明人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关系,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分析地域分异的表现及成因。区域认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不同区域地域分异的表现。地理实践力:观察校园植被,描述其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1.以区域地图、示

2、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以区域地图、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3以区域地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基础全面梳理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化学演化环境演化以后生物演化(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

3、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4、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其他环境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相互影响。(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三 自然地理环境

5、的差异性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沿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1)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6、2)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3)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4)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复杂,海拔越低自然带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自然带越简单。(5)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2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制约。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森林

7、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续表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地区逐步退耕还湿。

8、试说明三江平原地区退耕还湿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提示:随着湿地面积的扩大,其调整气候的能力增强,气候条件改善,降水增多,昼夜温差缩小;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强,有利于调节径流,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缩小;湿地增多,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增加等。2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农业类型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请举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甜菜;南方地区种植甘蔗;东北地区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东向西草场载畜量逐渐减少。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天山牧场的转场。非

9、地带性现象:新疆荒漠地区绿洲的形成。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

10、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

11、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冰川地貌形成的湖泊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沉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角度答题思路水热条件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物种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续表分析角度答题思路水热差异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跨海陆(经度)广,水

12、分差异大,物种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物种丰富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生存空间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物种丰富天敌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人类活动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

13、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思维探究答案(1)C(2)D(3)C考向1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2019湖北武汉5月训练)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

14、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答案B解析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A项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B项正确;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岛上各地距海比较近,故D项错误。(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类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磷在鸟类体内富集,死亡后分解进入土壤中,结合图可知,鸟粪也为土壤提供了磷的来源,C项正确

15、;鱼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分解后对岛屿土壤含磷量影响较小,A项错误;读图,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死亡分解后,体内的磷再回到土壤中,对土壤中含磷量的影响较小,B项错误;珊瑚、贝壳碎屑不易被分解,所以对土壤磷的含量影响较小,D项错误。考向2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

16、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与1936年相比,2015年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即冰川大量融化,这说明气温升高,因而年蒸发量变大,故A项错误。受冰川融化量增大的影响,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着冰川的减少,冰川融水量会减少,因而河湖水量会减少,故B项错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该地生态环境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因而该地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据图可知,冰川消融殆尽,随着蒸发的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故D项正确。(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

17、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D解析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而发生改变,故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推断的依据,D项符合题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18、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考点2自然带与水平地域分异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别称纬度地带性

19、,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地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呈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地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伸展,呈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 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水分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续表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图示例典型案例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的变

20、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森林草原荒漠(2017全国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一),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二)。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

21、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思维探究答案(1)B(2)D(3)A考向1自然带的分布和判断右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A解析据图文材料可推知该地区降水极为丰富,故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C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

22、于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C项正确;长白山天池湖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A、B、D三项错误。考向2纬度地带分异(2019山西太原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图,完成(1)(3)题。(1)该山脉位于()A非洲 B亚洲C北美洲 D南美洲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从10N到50S之间,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该条件,故D项正确。(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C解析该山脉山麓自然带呈现南

23、北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C项正确。(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分布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从赤道向南纬度增加,热量降低,故B项正确。考向3干湿度地带分异(2019浙江仿真模拟)2018年8月13日,两列中欧班列从山西临汾开出,经满洲里出关,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于9 月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来自山西的中欧班列首次抵达德国。下图示意中欧班列路线。据此完成(1)(2)题。(1)临汾和杜伊斯堡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C落

24、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答案A解析临汾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杜伊斯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项。(2)中欧班列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最能体现()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B解析中欧班列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项正确。水平地域分异的分析思路(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在高纬度、低纬度地区最明显。(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

25、显。考点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升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26、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分析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1)雪线的分布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纬度(温度)山地降水坡度、坡向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纬度越低(高),0 等温线出现高度越高(低),雪线越高(低)。同一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林线纬度坡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风、土壤状况等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

27、,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 (2016全国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

28、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思维探究答案(1)A(2)C考向1垂直地域分异(2018天津高考)结合图一和图二中的信息,回答(1)(2)题。(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一中景观的地点,是图二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天山。据图一可知,云杉林出现在海拔1 4002 700米之间,山麓为草原,说明该景观位于天山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据图二可知,甲地位于天山向西敞开的河谷地带,有利于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优越,故A项正确;乙

29、、丙、丁三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且乙地海拔低于1 000米,丙地海拔超过3 000米,故B、C、D三项错误。(2)在图一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答案C解析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考向2雪线的判断(2019超级全能生全国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

30、答案C解析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2)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答案B解析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

31、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读图可知,P、Q两坡的坡度相差极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1)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2)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

32、,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

33、坡比北坡低考点4地方性地域分异(非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地方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缺失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缺失(格陵兰岛除外)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

34、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

35、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 (2015江苏高考)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思维探究答案(1)D(2)C

36、考向1地形与非地带性(2019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山高谷深、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的河谷,形成了“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下图为金沙江(28N)某地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1)干热河谷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越过山体的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致使河谷干旱,“焚风效应”显著受山谷风环流的影响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A B C D答案B解析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位于山地背风坡,受到焚风效应以及河谷干热下沉气流的影响,因此气候影响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横断山区受到湿润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

37、响,说法错误。并不是全年都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法错误。(2)干热河谷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阿署达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个彝族小山村,全村靠种植芒果致富。据图推测,该村芒果集中种植的海拔在()A1 5002 700 m B2 7003 100 mC1 5003 100 m D1 500 m以下答案D解析芒果种植需要充足热量,因此种植区主要位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地区;热量是决定芒果自然分布的主要因素,芒果是热带作物。考向2洋流与非地带性图中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据此完成(1)(2)题。(1)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A地

38、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降水答案B解析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2)与纳米布沙漠分布特点最相似的区域是()A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C澳大利亚印度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答案B解析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分布也具有南北狭长的特点,均向赤道逼近,B项正确;其他三地热带沙漠分布没有明显的南北狭长且向赤道逼近的特点,A、C、D三项错误。考向3水源与非地带性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该地理兴趣小组一直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到达目的地后,GPS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

39、。据此完成(1)(2)题。(1)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考察地位于温带地区,故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2)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A降水量分布 B地下水分布C地势的高低 D气温的分布答案B解析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该地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沿考察路线,森林呈条带状分布,说明考察路线沿线水源较充足,故B项正确。非地带性现象的分析方法1判断思路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

40、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成因分析“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素能专项突破聚焦核心素养14地域分异与人类活动根据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和中国天气网联合发布的最新樱花预报:受前期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2019年武汉大学的樱花初放日预计在3月25日左右,比平常推迟10天左右。位于汉阳长江岸边的晴川阁,今年开放日期也将推迟到3月下旬。汉口堤角公园里有早樱、晚樱、垂枝樱等,除了早

41、樱以外,大部分樱花也将在3月下旬开放。而黄陂区的锦里沟由于地处市郊,气温比市区略偏低,恐怕大家得等到4月上旬才能一睹樱花绽放的绚烂。核心素养定位:区域认知受纬度、地形、天气、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同一种植被在不同地区的生长规律往往出现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现象也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以某种植被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下表为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举例。1地带性地域分异与人类活动地域分异举例纬度地带性纬度低,肤色深;黑种人起源并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带,黄种人起源并主要分

42、布在中纬地带,白种人则起源并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带身高大致与纬度成正相关,纬度越高,身高越高;俄罗斯人平均身高较高,我国南方人平均身高较低纬度高,农作物成熟次数少;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我国东北地区一年一熟纬度低,开花早,油菜花赏花时间早干湿度地带性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我国东部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垂直地带性我国海拔较高的地区人的平均身高普遍低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山高谷深的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呈立体布局居住在低海拔平地的俄罗斯人的舞蹈动作幅度大,运动剧烈;而地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藏族人的舞

43、蹈动作幅度小海拔高,开花晚,油菜花赏花时间晚2非地带性现象与人类活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荒漠中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地下水等在荒漠地区发展农业水稻土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对土壤的改造利用,形成水稻土地下水漏斗区城市地区人口集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农业景观的形成破坏了原来的地带性植被,形成人工植被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地。读图回答12题。1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答案B解析读图

44、可知,九寨沟与栖霞山纬度相近,都受季风环流影响,A、D两项错误;九寨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高;栖霞山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B项正确;海陆分布影响小,不是主要因素,C项错误。2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A五指山 B栖霞山 C香山 D红叶谷答案D解析红叶景观出现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北方入秋时间早,红叶景观出现时间早。9月份我国东北地区已进入秋季,因此此时红叶最佳观赏地是红叶谷;其他地点纬度较低,红叶景观出现时间晚。突破图表技能,14)山地垂直带谱图(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

45、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答案(1)B(2)B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

46、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

47、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2019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5月押题)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7月份气温低于1月份,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

48、0 10 之间,因此该山麓位于亚热带;降水7月份(当地冬季)多,1月份(当地夏季)少,故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山地南北走向,其西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据图可知,在相同海拔,西坡降水多,气温高;东坡降水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因此同一自然带西坡分布的海拔高,A、B两项错误;该山地海拔2 100 m,山顶没有雪线,C项错误,D项正确。2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项正确。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

49、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旺盛;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

50、温回升,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项正确。2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坡顶为流沙,坡中为一年生草本,坡脚为梭梭,故从坡顶到坡脚的含水量逐渐增大,C项正确。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B解析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B项正确。(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

51、,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这说明西南部降水较多。结合山峰与云雾林的分布可知,岛屿西南部应为山地迎风坡,故该地盛行西南季风,B项正确。5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 D苔原答案B解析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山地海拔不高,不可能存在针叶林和苔原;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山腰地区为常绿阔叶林。6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

52、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答案D解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排除B、C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D项正确。(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据此完成78题。7美国本土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A B C D答案B解析美国本土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

53、体现在南北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赏秋时间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赏秋时间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故B项正确。8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 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答案C解析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度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故C项正确。(2019贵州遵义航天中学四模)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

54、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诗人所描述的植被位于()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结合我国长白山所处的纬度位置,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丁处海拔更高,温度低,风力大,环境恶劣,形成了独特的矮小、扭曲的高山岳桦矮曲林,故D项正确。10诗人所描述植被的生长环境为()A温暖、湿润 B寒湿、大风C微风、寒冷 D干燥、大风答案B解析该处有林带分布说明环境较为湿润;植株矮小、扭曲说明该地风力较大;从所处的海拔分析,较为寒冷,所以B项正确。11丙处植被分布的上

55、界阳坡远高于阴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人类活动C降雪量 D地形坡度答案A解析因为阳坡太阳辐射较为充足,热量条件较阴坡好,温度较阴坡同海拔地区高,所以引起同一种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

56、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4分)(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8分)(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10分)(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6分)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

57、、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解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

58、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此题可借鉴热带迁移农业的知识来进行作答。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了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故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

59、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13(2019福建莆田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

60、缓慢、“矮曲”的原因。(8分)(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6分)(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8分)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解析第(1)题,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矮曲”“长不高”且“弯曲”,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第(3)题,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我国地势分布可知山顶高度东西差异大。第(4)题,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破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目前破坏较严重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