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6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点清单1.梭伦改革。2.欧洲的宗教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梭伦改革(1)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1背景(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2.主要措施3.基本特点4评价二、欧洲的宗教改革1天主教对欧洲的神权统治历史渊源(1)政治上: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利用神权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在社会上的影响无处不在。(2)经济上:教会利用其特殊地位,疯狂敛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3)思想上: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4)由于天主教会的堕落,随着欧洲经济社会

2、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2中世纪晚期天主教的地位面临种种挑战现实动力(1)政治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天主教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2)经济上:天主教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专制君主为加强自身的实力,需要组建军队和供养官僚,反对将大笔财富送往罗马。以银行家和商人为代表的财产所有者反对教会教产税收的豁免权。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占有教会财产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下层贫民企盼教会减轻剥削,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3)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早期基督教思想和

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理想对教会反对营利的传统思想发出了更猛烈的挑战。3“奶牛”的愤怒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3)结果4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改革(1)内容(2)影响5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1)内容: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英国民族教会出现。(2)影响6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2)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3)结果: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很快成为欧洲的经

4、济强国。但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7.宗教改革的影响三、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在19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但因农奴制阻碍,其水平远低于西欧。(2)政治:农奴制走向衰落,面临严重危机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但被其唤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农奴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3)军事:俄国与英法为争夺中近东霸权而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性质:非正义战争。结果:俄战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影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

5、剧了俄国国内矛盾。(4)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2改革的目的3主要内容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5影响(1)积极性:经济近代化: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发展时期。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建立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2)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俄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基准考点一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

6、发展的梭伦改革主题一改革前尖锐的社会矛盾1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压迫、剥削平民。2平民无法参与政权,还受到贵族剥削。3工商业奴隶主出现并壮大,要求在政治上获取地位。史料一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信息解读史料表明贵族对平民大肆剥削压榨,平民政治上无平等参政权,经济上丧失土地,债务沉重,贫富分化严重,内战危机严重。史料二对当时统治秩序不

7、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为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贵族的特权统治,严重影响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推动改革或革命的力量。主题二多角度认识梭伦改革的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8、秩序。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史料梭伦说: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梭伦改革后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信息解读梭伦改革维护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体现了“中立”、“折中”的改革立场,但实质上仍然维护了贵族奴

9、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主题三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1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按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4组建公民陪审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史料一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废

10、除了债务及债务奴隶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史料二双牛级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麦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日佣级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信息解读史料集中反映出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使部分平民获得了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也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图解梭伦改革基准考点二欧洲的宗教改革主题一图解宗教改革德国:马丁路德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卡尔文创立了卡尔文教,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英国: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

11、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继承、批判和发展。以自己的变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它总是以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广大的人们所接受和利用。主题二推动宗教改革的因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1)重商主义思想VS教会的轻商思想。(2)资本原始积累VS教会的贪婪敲诈。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逐渐强化VS教会的独尊地位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VS教会的精神桎梏(禁欲主义、蒙昧主义)4教会自身: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迫害“异端”、贪婪敲

12、诈。史料一一位天主教历史学家认为教会财产在日耳曼占1/3,在法国占1/5。法国官方在1520年统计教会占有法国总财产的3/4。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信息解读史料表明了天主教会广占财富,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史料二罗马教皇庇护二世说:人们说我们生活享乐,聚敛财富,举止轻漫,骑肥骡、坐骏马花在优伶与食客身上的钱多,而用来保护信仰者,则无一物。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信息解读史料反映的是教会、教士生活腐化,引起欧洲人民的不满。史料三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

13、审讯条例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教会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对异教徒进行残酷迫害,总之,16世纪初,天主教会已日益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主题三理解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体现1从其原因看,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4从其结果看,它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基准考点三俄国农奴制改革主题一图解俄国农奴制改革概况主题二内外交困的改革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因农奴制的存在,发展水平严重落后;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资本依赖西欧。2政治农奴制弊

14、端日益暴露,农奴起义不断,局势动荡,存废奴隶制成为焦点。3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史料一图一19世纪50年代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图二19世纪50年代俄、英、德铁路里程对比表信息解读史料表明俄国虽已开展工业革命,但生产能力、交通运输等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欧。史料二据沙皇政府统计,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俄全国共发生1000多次农民起义,起义从抗纳代役租开始,发展到杀死地主及大规模反对官吏压迫的大暴动。信息解读史料表明农奴起义直接威胁到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史料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

15、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展。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克里米亚战争耗费了俄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空前破坏了工农业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成为巩固统治的必然选择。主题三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

16、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史料一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但农民受掠夺残酷。史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形式示意图信息解读史料表明农奴真正可支配的土地

17、比例很少,实际上改革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题四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1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例题 (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

18、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就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木。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审题突破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恢复地方主

19、教的职权”“凡属世俗的事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的“原因”难点在于除了能够答出“公开书”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短时间内能够印刷出那么多册书的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目的和带来的巨大影响思考。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欧洲的社会关系进行思考:天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人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

20、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命题感悟近年高考主要通过引用新材料,尤其摘引经典论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命题视角一改革是永恒的主题2012年3月,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谋求社会公平是国家赢得主动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

21、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琐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

22、大众”利益的方式指:立法和建立制度。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主要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第(2)问考查的是对梭伦改革和王安石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的处理原则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第(3)问考查的是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借鉴意义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等加以归纳。命题视角二从近代化视角审视俄国1861年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工

23、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 4050个劳动力。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的再思考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加100%。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材料三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元)国家1870年1913年法国1 8763 485英国3 1914 921俄国9431 488安格思麦迪森(英)

24、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五沙皇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19世纪60至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结合材料三,指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分析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答案(1)特点:工厂规模小;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2)新变

25、化:规模扩大;劳动力增加、工业产量增加。主要原因:“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农民支付高额的土地赎金,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些资金。(3)状况: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原因:政府牺牲农业(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解放后的农民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的发展。(4)启示:农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农奴制改革)可以大大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工农业协调发展)。1(2012江苏高考)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

26、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

27、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第(1)问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

28、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马丁路德在演讲中指出:“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1)演讲词中体现了马丁路德关于宗教改革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具有怎样的人文主义色彩?(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29、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答案(1)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教皇权威,打破了教会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自由和宗教信仰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2)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重视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的倾向。3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2)以卡尔文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30、(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答案(1)民族主义: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文主义: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社会生活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等。(3)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任答一个即可)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第(1)问

31、应侧重于“宗教改革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并要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例。第(2)问要注意以“卡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为例。第(3)问只要从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即可,解答本题应紧扣设问要求,条理作答。4自古以来农民非常关心土地政策的调整及身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男夫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卖者坐如律。均田令材料二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

32、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材料一中土地政策得到农民拥护的原因有哪些?如果生活在古代雅典,平民可以依据什么政策获得土地及人身自由?(2)农奴制改革后,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种是“人民受骗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两种声音的理解。答案(1)原因:少地和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依据: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2)第一种:“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缴纳高额赎金”提供了资金。第二种: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的束缚。农民为赎买份地

33、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解析第(1)问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方战乱频繁,许多农民丧失土地,生活没有保障)可以概括出原因。第(2)问为开放性题目,第一种观点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一般条件(如:劳动力、资金、技术、国内外市场、资源、政局稳定)着手分析。第二种观点可以结合“解放法令”的内容及影响来分析。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

34、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他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

35、目的。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

36、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2)材料二:列宁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材料三:认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