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中国同盟会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金陵”“天京”“天国”,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2.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A.李秀成等将领文化水平较低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C.频繁的战争使其无暇读书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答案:D解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
2、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并没有反映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D项正确。3.下面知识结构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答案:A4.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单位:万两)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年3 28177969234 2501001885年3 071403 9235171497 7081001911年4 8101620 441694 4451529 696100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企
3、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产生巨大影响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过程,清末自然经济只是逐步解体,并未完全解体,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90年代,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时间跨度,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且一直发展壮大,图表中的税收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故C项正确;18491911年,外国资本主义没有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5.在对开平煤矿的开发进行规划时,唐廷枢建议李鸿章:“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其建议反映出()A.洋务运动使人们对近代交通有
4、了新认识B.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序幕C.朝野上下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已达成共识D.近代铁路建设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可知洋务派在创办开平煤矿等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铁路等近代交通工具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6.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
5、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故D项正确。7.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C.促成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战争以前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进了国人民族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C项;A项为鸦片战争的影响,与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不符,排除;B项中“丧失”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
6、级维新派认为只有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排除D项。8.甲午中日战争后,国际资本潮水般涌进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为此列强()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
7、是,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应时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两位通商大臣,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摘编自孙锡平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材料二这场持续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结局是令人沮丧的,但其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和抹杀的。洋务运动对早期民族资本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他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转移社会风气、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等方面,客观上为民族资本的产生、发展开辟了道路。
8、摘编自赵寅芬洋务运动与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注重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由地方重臣主导;具有阶段性;持续时间长。原因: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的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2)意义: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记述出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
9、幼学诗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可知在分田问题上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根据题干材料“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可知洪秀全在妇女观念上又深受理学影响,强调妻子要服从丈夫,强调“妻道三从”,这是其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根据题干材料“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大多数人都是天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禁止妇女缠足。综上分析,太平天
10、国冲击了妇女的固有角色定位,C项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中,没有实现,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可知没有实现男女平等,B、D两项均错误。2.郑观应说:“惟东、西国例,公司虽官助厚资而成。亦无官督、商办之例。”麦孟华说:“中国公司,以官督办,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良法美意,以官督而悉败矣。”这反映出()A.洋务企业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断改善C.洋务企业经营体制存在缺陷D.政策转型推动民族工业进步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反映了官办企业存在经营问题,故C项正确;
11、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A、B、D三项。3.下表列举了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浅野正恭日清海战史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普拉茨塞海军年鉴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
12、吉野号同归于尽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致远舰冲击日本军舰,最后被击沉,故选D项;只有第一、第三则材料反映出致远舰是被鱼雷击沉的,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致远舰欲与吉野号同归于尽,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出致远舰是被鱼雷击沉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
13、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着着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材料二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参考答案:(1)论证: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实践进程;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破产,“自强”未强,“求富”不富,屡屡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国人唾骂。(2)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人好恶等;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