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13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10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由汉返胡B模仿北宋C专制集权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故选D项。2下图是西夏王陵,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南北面官制B汉制蕃称C猛安谋克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西夏政权是在唐代藩镇割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政权建设基本模仿宋朝,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故B项正确;A项为辽代的政治制度,C项为女真族的社会制度,D项为汉族政权的政治制

2、度,均排除。3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作“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答案】C【解析】“天下大治”是中原传统文化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历史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金世宗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本人被称为“小尧舜”,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故选C项。4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性质是()A民族部落组织B兵民合一制度C地方行政组织D军事组织【答案】B【解析】猛安谋克制

3、度是金代女真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由最初的围猎组织发展为军事组织,但其成员平时在部落内仍从事狩猎、捕鱼劳动,只是一遇战争,青壮年才应征去打仗,具有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即兵民合一,故B项符合题意。5南宋宰相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A抵抗外国侵略B改革朝廷弊政C渴望恢复中原D捍卫南宋政权【答案】D【解析】文天祥在这首诗中用磁针石比喻自己对朝廷的一片丹心,表达了自己要回到南方,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故选D项。6“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

4、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恩德”是指蒙古族首领铁木真,通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B项。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猛安谋克制【答案】A【解析】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选A项。8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

5、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基本上形成于()A唐朝B宋朝 C元朝D明朝【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 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宋濂、王祎元史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

6、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

7、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3)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了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

8、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宋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由上表可推知,当时()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得出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也有自己的京城,其中,今天河南的开封和北京及山西的大同,还有辽宁的辽阳曾是几个政权的都城,由此可以判断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9、。”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答案】D【解析】无论是诗中的“菊”,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及其风俗习惯的重视,进而说明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故D项正确。3. 辽道宗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定皇统制记载:“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以上材料旨在说明()A多民族政权并立,辽金易代B汉文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C本民族文化优越,不输中华D各民族文化创新,传承发展【答案】B【解析】辽朝

10、皇帝认为辽朝与中原王朝无异,金朝皇帝则借鉴中原王朝的各种政治制度,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文化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选B项。4据元典章记载,从至元三十年(1293年)开始,御史台和行御史台每年定时派遣监察御史赴各省执行刷卷职权,对各省长官在文书档案处理不及时、文字格式错误或与实际不符的行为处以杖刑、罚奉或者交由御史台处置。元代监察御史刷卷职权的行使旨在()A完善省级监察制度B强化控制地方行政C巩固君主专制统治D规范文书档案格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监察御史刷卷职权的行使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行政事务的干涉,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侧重于中央集权的强

11、化,排除C项;D项属于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客观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B民族的平等交流C丝绸之路的复兴D西欧城市的兴起【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和驿路畅通,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故C项正确。6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种状况()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B延缓了国家的统一进程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答案】A【解析】蒙古统治者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借

12、用汉族传统文化,探讨治国理政的方略,这加快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故A项正确;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忽必烈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故C项错误;蒙古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统治者任用个别汉族知识分子,并不能改变汉族整体上受歧视的地位,故D项错误。7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西域人士流连中

13、原的很多,中原人士涉足边疆的也很多,说明民族之间的交流很频繁,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故B项错误;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元朝建立大一统王朝,西域已经不存在独立于元政府之外的民族政权,故D项错误。8据统计,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这表明元朝时()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革B各民族间交融加强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科举制度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蒙古人、色目人在仕宦云南的官吏中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七分之

14、一,说明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选择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

15、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答案】特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因俗而治。历史贡献: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密切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改变了唐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本格局。【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等信息可得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由材料中的“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可得出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由材料中的“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可得出因俗而治。第二小问,结合上述特点和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