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2有学者认为,宗
2、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 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 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
3、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 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 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5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官员 职能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
4、财政 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解析:选A由材料九卿部分官员职能可知,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一些部门又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6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解析:选A汉承秦制,实施三公九卿,相权很大。为牵制相权,加强皇权,汉武
5、帝重用身边的侍中、诸曹、给事中等内臣,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故选A项;汉武帝重用内朝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而非使内外朝权力平衡,排除B项;汉武帝重用内臣最终是为了加强皇权而非提高内臣水平使之独当一面,排除C项;汉武帝重视内朝是为了强化自身的权力而非警醒自己,排除D项。7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即不再经吏部的考试直接授官,北宋政府对录取名额也屡有增加,后来甚至规定按考生总额十一比数加以录取,并称为“定制”。北宋的这些举措()A利于调动士子读书的热情B促使科举取士趋向公平C旨在为寒门开辟晋升之路D简化了科举的繁琐程序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就直接授官并增加录取名额,这有利于调动士子的读
6、书热情,故选A项。8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 年)年间,边肃“知镇州,以公费钱质易规利,又遣吏部强市民羊及买女,通判东方庆等列状于州”。材料表明通判的职责是()A对知州进行严格监督 B辅佐知州管理地方事务C代表中央到地方巡视 D和知州彼此制约与平衡解析:选A据材料“通判东方庆等列状于州”可知通判监督知州,故选A项;材料表明的是通判的监督权而不是辅佐知州管理地方事务,排除B项;通判是地方官,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而不是代表中央到地方巡视,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通判监督知州,并未体现彼此制约与平衡,排除D项。9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
7、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解析:选D材料说到的制度是“二府三司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之中的“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故A项错误;西汉沿袭秦朝的官僚制度,“汉承秦制”,故B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之中的户部主管财政,故C项错误;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故D项正确。10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8、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选C“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说明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11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解析:选D根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的地位有所变化,但是其职权依旧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D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六部直属皇帝,排除A、B两项;内阁的票拟意见,是皇帝朱批的参考意见,排
9、除C项。1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步取代满族贵族议政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内阁承旨出政的权力,它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机构。这说明军机处()A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B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C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 D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解析:选C军机处的职能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有利于强化皇权,而它成为“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机构”更能加强皇权,有利于君主专制,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地方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
10、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 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
11、哪些义务?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分析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当时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作答。 第(2)问,该制度指的是郡县制。结合材料二,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上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以看出疆域辽阔;第二小问,为了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答案:(1)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是:姬姓子弟、异姓功臣、先代贵
12、族。义务:保护周王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2)制度: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作用: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13、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14、?(8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是中央官僚的设置,结合秦朝、唐朝、宋朝等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得出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由材料三“机会均等的机制”得出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据材料三“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激励个人奋斗精神。答案:(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任答两点即可)。 (2)创新: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科举制)。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任答两点即可) (3)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