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带电荷数,表示R原子符号应写出质子数和质量数,据此解答。【详解】依据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带电荷数,可知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所以其质子数为:a+2;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R2+离子有b个中子,所用其质量数为:a+2+b,所以R原子符号为。
2、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原子的表示符号,难度不大,注意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2.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X 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ZwA. 离子半径:WZ2B. 酸性:H3YO4HXO3C. 还原性:Z2WD. 氢化物的稳定性:YH3H2Z【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示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位于第二周期,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X为N元素;结合各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P,Z为S,W为Cl元素。A. 硫离子和氯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
3、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WZ2,故A错误;B.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N,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3PO4HNO3,即H3YO4HXO3,故B错误;C.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Cl,则对应离子的还原性:S2Cl,即Z2W,故C正确;D.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PS,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PH3H2S,即YH3H2Z,故D错误;故选C。3.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静置后分液;把碘水倒入分 液漏斗;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再充分振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C【
4、解析】【详解】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操作为: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再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故C正确;故选C。【点睛】萃取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再充分混合溶液,最后静止分液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 + O22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B. 2 molSO2 和 1 molO2 反应可生成 2 molSO3C. 向上述反应中再加入 18O2,达平衡时,18O 只存在于 SO3 中D. 升高温度,只能加快 2SO2+O22SO3(g)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详解】A. 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化
5、学反应速率,所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B. 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不完全进行,所以2molSO2和1molO2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B错误;C.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并未停止反应,所以向上述反应中再加入18O2,达平衡时,18O存在于SO2、 O2和SO3中,故C错误;D.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故选A。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 X、Y 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 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铜的精炼中,X 是纯铜,Y 是粗铜,Z 是 CuSO4B. 电镀工业中,X 是待镀金属,Y 是镀层金属C
6、.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X 是待保护金属D. 氯碱工业中,X、Y 均为石墨,Y 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 铜的精炼中,粗铜作阳极X,纯铜作阴极Y,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A错误;B. 电镀工业上,Y是待镀金属,X是镀层金属,故B错误;C.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中,阴极是待保护金属,即Y是待保护金属,故C错误;D. 氯碱工业上,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阴极附近得到氢氧化钠,即Y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D。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元素代号XYZW原子半径/pm1601437066主要化合价235、3、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7、X、Y 元素的金属性:XAl3S2Cl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氧化性:Cl2SSeTe酸性:HClOH2SO4H3PO4H2CO3非金属性:ONPSi金属性:BeMgCaKA. 只有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Cl-K+,则半径S2-Cl-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Al3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Cl-K+Al3+,故错误;非金属性:F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故正确;非
8、金属性:ClBrI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l-Br-I-S2-,故错误;非金属性:ClSSeTe,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SSeTe,故正确;非金属性:SP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2CO3,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错误;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N、P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P,所以有非金属性:ONPSi,故正确;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
9、弱,则金属性: CaK,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BeMg Ca,则BeMgCav逆的是点3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图1,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T1T2,从下到上,温度降低,C%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降温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选项,图2加压,C%增大,加压向正向即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mnp,故B错误;C选项,图3,曲线表示平衡,点3在相同温度下,B转化率比平衡时转化率小,说明要向平衡方向即正向移动,因此反应速率v正v逆,故C正确;D选项,图4,若mnp,则a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压,故D
10、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改变外界条件,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没变,一般情况可能为加催化剂或等体积反应加压。13.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 中,正确的是( )A. 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石墨的稳定性比金刚石强D. 1 mol 石墨的总键能比 1 mol 金刚石的总键能小 1.9 kJ【答案】AC【解析】【分析】先根据图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
11、量来解答。【详解】A. 由图得: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故A正确;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 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D.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1.9 kJ,
12、故D错误;故选AC。14.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电流计(G)中指针是否偏转即可比较 Zn、Cu 的金属活泼性B.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C.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测定稀硫酸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D.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热水中变深、冰水中变浅)判断 2NO2(g)N2O4(g)是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 Cu、Z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则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根据指针是否偏转只能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故A错误;B. 氯化钠
13、溶液显中性,铁钉在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故B错误;C. 中和热测定应选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之间来反应,故C正确;D. 热水中颜色深,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15.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后测得气体 A 的浓度为 0.5 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 到原来的 2 倍时,反应再达到平衡后,测得气体 A 的浓度为 0.3 molL1,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容积扩大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xyzC. 达新平衡时,气体 C 的体积分数降低D. 达新平衡时,气体 B 的转化率提高
14、【答案】AC【解析】【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小于实际A的浓度变为0.3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正确;B. 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故B错误;C. 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C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体积分数下降,故C正确; D.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15、 5 小题,共 60 分)16.A、B、C、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元素 原子核内只有 1 个质子;A 与 C,B 与 D 分别同主族; B、D 两元素原子序数 之和是 A、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 2 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填字母编号)。a.A2B b.E2 c.DB2 d.C2DB3(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化合物 C2B2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化合物C2B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填离子符 号)。(3)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 E2气体。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_(按由左
16、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c (2). 第2周期A族 (3). 离子键、共价键 (4). Na+ (5). O2 (6). AFEB (7). MnO24HCl(浓)MnCl2Cl2+2H2O【解析】【分析】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C应为Na,设B的原子序数为x,D的原子序数为x+8,则2(1+11)=x+x+8,解得x=8,则B为O,D为S,E为Cl。【详解】(1)H2O、Na2SO3
17、均为化合物,均可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Cl2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SO2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则只有c为非电解质,故答案为:c;(2)B为O,位于第2周期A族,化合物C2B2为Na2O2,含离子键、共价键;C2B为Na2O,其中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原子序数大离子半径小,离子半径为O2-Na+,故答案为:第2周期A族;离子键、共价键;Na+;O2-;(3)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气体,选择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用装置F中的饱和食盐水除杂;用装置E中的浓硫酸干燥;最后用B装置进行收集及尾气处理,则仪器连接顺序为AFEB,故答案为:AFEB;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18、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点睛】此题易错点在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本质是自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17.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 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G、H的化学式:G_,H_。D的俗名是_。(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利用下图装置
19、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强弱:KMnO4Cl2Br2。限选试剂:KBr溶液、KMnO4、浓盐酸。已知:2KMnO4+16HCl(浓)=2KCl+ 2MnCl2+5Cl2+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a 的名称是_,d中盛放的试剂是_。【答案】 (1). Cl2 (2). NaClO (3). 烧碱 (4). Cl2+2OHCl+ ClO+ H2O (5). 分液漏斗 (6). KBr溶液【解析】A为淡黄色粉末,A是过氧化钠。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B是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E为无色气体单质,E是氧气,D是氢氧化钠。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G是氯气,H
20、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M是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F是碳酸钠,因此C是二氧化碳。(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H的化学式分别是Cl2、NaClO。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氯气把溴化钾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可以验证氧化性强弱,所以d中盛放的试剂是KBr溶液。18.某种以甲醇为原料以 KOH 为电解质的可充电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连续 使用较长时间。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
21、3O24KOH2K2CO36H2O。请填空:(1)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燃料电池的_极相连。燃料电池的正极此时的电极反应式为:_。(2)放电时: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3)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当乙池中 A 极的质量增加 648 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通常状况下 O2_L(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按 22.4L/mol 计算)。 (4)若在常温常压下,当 3.2 g CH3OH 燃料生成CO2 和液态H2O时放热68.22 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正 (2). 4OH4e=2H2OO2 (3). CH3OH8OH6e=CO32-6H2O (4).
22、33.6 (5). CH3OH(l)O2(g)=CO2(g)2H2O(l) H682.2 kJmol1【解析】【详解】(1)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燃料电池的正极相连;燃料电池的正极此时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答案为:正;4OH4e=2H2OO2;(2) 放电时:甲醇作负极,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3) 乙池中A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当乙池中A极的质量增加648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体
23、积=,故答案为:33.6;(4) 3.2g CH3OH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 CH3OH燃料生成 CO2和液态 H2O 时放热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H682.2 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 H682.2 kJmol1。19.2012 年2月 27 日深圳宣称进入“200 万辆汽车时代”,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 气中含有 NO 的原因之一。T 时,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8 mol N2 和
24、 9 mol O2, 5 min 后达平衡时 NO 物质的量为 6 mol,该反应的速率 v(NO)为_;(2)恒容绝热 ,能说明反应2NO(g)N2(g) O2(g) 达到平衡的是_(填代号)。A.单位时间内消耗 2 mol NO,同时生成 1 mol N2 B.NO 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3)H2 或 CO 可以催化还原 NO 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已知:N2(g)O2(g)=2NO(g) H180kJ/mol 2H2(g)O2(g)=2H2O(l) H570kJ/mol则 H2(g)与 NO(g)反应生成 N2(g)和
25、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图是反应:2NO(g)2CO(g)2CO2(g)N2(g)中 NO 的浓度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 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据此判断该反应的 T1_T2,H_0(填 “”、“”或“无法确定”)。【答案】 (1). 0.60 mol/(Lmin) (2). BD (3). 2H2(g)2NO(g)=N2(g)2H2O(l)H750 kJ/mol (4). (5).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2)根据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分析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3)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目标反
26、应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图像分析。【详解】(1) 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是6mol,则v(NO)=,故答案为:;(2) A. 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O,同时生成1molN2,只能体现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B. NO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说明N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同,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C.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D. 该容器为绝热体系,温度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故答案为:BD;(3) 已知: N2(g)O2(g
27、)=2NO(g) H180kJ/mol 2H2(g)O2(g)=2H2O(l) H57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得2H2(g)2NO(g)=N2(g)2H2O(l) H-570kJ/mol-180kJ/mol=-750 kJ/mol,故答案为:2H2(g)2NO(g)=N2(g)2H2O(l) H750 kJ/mol;根据图示分析知,温度T1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故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平衡时NO的浓度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点睛】(3)中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判断温度高低是关键。20.某研
28、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 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从胶头滴管中滴入 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编号实验目的碳粉/g铁粉/g醋酸/%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2.090.0醋酸浓度的影响0.5_36.0_0.22.090.0(2)编号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腐蚀,请在图 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_;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电极反应式是_。(3)该小组对图 中 0t1时
29、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答案】 (1). 2.0 (2). 碳粉含量的影响 (3). 吸氧 (4). (5). 还原 (6). 2H2OO24e=4OH (7).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解析】【详解】(1) 为参照试验,由于探究醋酸的浓度的影响,则除了醋酸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即铁粉质量应该为2.0g;中只有碳粉含量与不同,则为探究碳粉含量的影响,故答案为:2.0;碳粉含量的影响;(2)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碳为正极,铁为负极,电子转移的方向为:,碳电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吸氧; ;还原;2H2OO24e=4OH;(3) 图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为:铁发生了析氢腐蚀、铁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所以假设二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