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政治阶段性检测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年3月18日,党中央首次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2、的统一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这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错误。故本题选C。
3、2.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
4、的基本派别。“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均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但“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排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唯心主义,但“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是辩证法思想,排除。故本题选B。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做出评价
5、。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从材料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做出评价,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正确。: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6、正确。:材料不涉及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错误。故本题选A。4.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马克思主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该选项夸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错误。故本题选C。5.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 B. C. D. 【答案】A【解析】
8、【详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符合题意。: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错误。故本题选A。6.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媒介和理念。某艺术家的作品神经风景 是数字重建神经元的视觉解释,通过将神经元数据转换为虚构的
9、景观,观想、记忆、情感这些无形的东西进行表达,将心灵的无形性与其潜在的物理对应物进行对比。这说明( )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去改造创作对象的观念性活动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受社会实践水平的影响意识内容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现代科技增强了人的意识活动的创造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某艺术家的作品神经风景是数字重建神经元的视觉解释,通过将神经元数据转换为虚构的景观,观想、记忆、情感这些无形的东西进行表达,将心灵的无形性与其潜在的物理对应物进行对比。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受社会实践水平的影响,同时说明科技发展增强了人的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符合
10、题意。:艺术创作是实践活动,而不是观念性活动,排除。: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本质上是意识内容的变化,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选B。7.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关于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重大判断表明: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 B.
11、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说法错误,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判断才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说法错误,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有利于更好的指导行动,但不是行动的动力,行动代表实践,判断代表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表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符合题意,“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表明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故选D。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我们用
12、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要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作用事物的质变是由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13、,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作用,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不体现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与题意不符。: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4、。9.山东新高考采取“3+3”的模式。高一学生分科选择从原来的两种组合突然变成了20种组合方式,究竟选择哪种组合对自己最好,很多学生犹豫不决,出现焦虑情绪。其实人生历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联系是多样的,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无力,人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因此,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的说法错误,排除。:在
15、人生历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联系是多样的,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正确。: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有偶然联系也有必然联系,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10.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一天不误、一环不落地抓紧春耕生产工作,才能为小康之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赢得主动。组织春耕生产,应下好全国“一盘棋”, 调动各方力量,围绕“农”字做好统筹协调和配套服务,充分保障需求,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组织春耕生产应下好全国“一盘棋”,这是基于(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
16、的全过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统筹全局有利于达到1+12的理想效果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组织春耕生产,应下好全国“一盘棋”, 调动各方力量,围绕“农”字做好统筹协调和配套服务,充分保障需求,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组织春耕生产应下好全国“一盘棋”,这是基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符合题意。: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这是整体的含义,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17、能起决定作用,错误。故本题选C。11.某区将发展产业、培育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政府资金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市场资本引入”四项措施,推进农村由“输血”向“造血”、由“等你扶”向“我要富”转变。对该区做法的正确评价是( )注重量的积累,当“输血”式扶贫达到一定程度时转向“造血”重视外部联系,通过外界和政府的帮扶促进农民自身的“富”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发展产业和培育项目这一重要着力点做到统筹兼顾,将政府引导、市场引入和地区内生动力相结合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未体现注重量的积累,而且“输血”和“造血”也不应有时间的先后,排除。:材料强
18、调重视内因,未强调重视外部联系,排除。:将发展产业、培育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并通过四项措施,推进农村由“输血”向“造血”,由“等你扶”向“我要富”转变,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发展产业和培育项目这一重要着力点,又统筹兼顾,将政府引导、市场引入和地区内生动力相结合,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19、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
20、于求成和优柔寡断。12.2019年3月18日央视播出2018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晚会。晚会用最平实的视角,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了那些工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先进典型,相信这些故事的传播,更能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这项活动开展体现的哲理有(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不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况且材料未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也就未体现抓住矛盾的主
21、要方面是否能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未体现“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排除。:工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先进典型集中了普通医疗健康领域工作者的一般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又异于其他医务工作者的业绩,这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也说明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有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
22、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在危机中有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危机中有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论断反映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不体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与
23、题意不符。: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错误。故本题选D。14.杨绛先生在将饮茶中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你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从哲学方法论看,杨绛先生这里强调的是( )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目乐观,得意忘形要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纸上谈兵,空谈误国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你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
24、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杨绛先生的观点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矛盾即对立统一,从哲学方法论看,强调的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符合题意。:杨绛先生将饮茶中的观点没有涉及普遍联系,不合题意。:本题强调发展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排除。故本题选B。15.2020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走过场,生动鞭挞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老百姓在笑声中为正风肃纪点赞,与下面漫画纸上谈兵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共同启示我们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要坚持从实际
25、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主观主义,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要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作为,勇于作为要调研基层实情,抓住主要矛盾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和质变系、矛盾的观点等相关哲学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科学精神学科素养。走过场和纸上谈兵都讽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做表面文章不务实的人,这些人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没有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故是对我们的正确启示,符合题意;与主旨不合,不选。故选A。亮点本题巧妙地把2020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走过场与漫画纸上谈兵相结合,试题命题角度具有一定创新
26、性。试题取材新颖,增强了时代性,彰显了正能量,发挥了试题的育人功能,有利于训练学生解读漫画选择题的能力。漫画题题干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漫画标题)和选择要求。只有正确把握漫画题的三个要素,才能准确答题。以选择要求为例:“漫画表明”与“漫画中的某一事物表明”“漫画能反映的道理是”与“漫画不能反映的道理是”“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与“漫画体现的经济学(政治学)道理”“讽刺了”,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5分)16.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认为:“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一
27、切事物都是“一”与“两”的矛盾统一体,“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请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案】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其究一而已,一切事物都是“一”与“两”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两不立则一不可见”,若无两个对立面,就无一个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若无一个统一体,两个对立面的斗争也就停息了。【解析】【分析】本题以
28、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哲学知识,设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根据材料“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从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回答。根据材料“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的角度回答。根据材料“一不可见则
29、两之用息”,从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的角度回答。【点睛】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
30、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17.“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第9段。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案】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并有其固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不能跳过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阶段。
31、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利用规律,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造福人类。【解析】【分析】本题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第一,根据材料“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可以得知,该段话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二,从“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32、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角度,来说明“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第三,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角度,来说明“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
33、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18.陕西志丹、山西左权、吉林靖宇、哈尔滨尚志每一个地名背后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名字,激荡着一段光辉岁月。一个地名、一座城、一件文物、一首诗词、一段历史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以电视节目的形态,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经济兴衰、民族融合、风物演变、民俗风情、趣闻故事。有观众说:“第一次
34、全面了解地名背后的故事,这次回家感觉更亲切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一个可爱的中国,我们要以已之力传承地名、保护地名。”保护地名的关键在于保护地名的文化特色,请运用哲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答案】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是地名的灵魂,规定着一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本质。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不可忽视次要矛盾。保护地名文化特色决定地名保护工作的正确方向,统领地名保护其他工作有助于保留对地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地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解析】【分析】本题以地名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地名大会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
35、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哲学知识对“保护地名的关键在于保护地名的文化特色”观点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把握题中观点中的关键词“关键”、“特色”,由“关键”联想到主次矛盾,由“特色”联想到矛盾特殊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主次矛盾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保护地名文化特色决定地名保护工作的正确方向,统领地名保护其他工作有助于保留对地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36、地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矛盾特殊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是地名灵魂,规定着一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本质。【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19.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钧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起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本书,要善
37、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原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答案】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虑,优化
38、组合,注重各要素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提要钩玄”法强调把握各个部分的内在逻辑,掌握核心要义,强调了系统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八面受敌”法强调从多角度入手将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解析】【分析】本题以唐代韩愈和宋代苏轼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本题设问指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原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
39、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要把握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特点, “提要钧玄”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书就读薄了;“八面受敌”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书也就读“厚”了。调动运用系统的含义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细化分析各自的依据。“提要钩玄”法强调把握各个部分的内在逻辑,掌握核心要义,强调了系统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八面受敌”法强调从多角度入手将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20.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
40、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该观点还看到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以改造的结果。因此,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解析】【分析】本题以马克思的名言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的理解。本题中“观念的东西”指的是意识,“人的头脑”指的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指的是客观实在,故“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