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语言文字运用连贯、生动(考点专练)名句默写论述文阅读 (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2013山东济南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曝光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2、。解析A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B.讳莫如深:紧紧隐瞒。C.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用“不胜其烦”。D.人心不古:现在的人思想感情不如古人那样真挚纯朴。多用以感叹世风浅薄。答案C2(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强调,地方性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这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更远深空的探测奠定了科技基础。C以世界末日高调出场的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不
3、过一些现实问题,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终将导致地球走上漫长的衰败。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金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解析A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可将“劝阻”改为“劝导”,或将“戒烟”改为“吸烟” 。C.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走上”与“衰败”不搭配,可在句末加“之路”。D.结构混乱,“是因为的结果”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结果”。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闲情,是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
4、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BC D 解析突破口在第三空,前面写日暮黄昏,依据时间的顺序推测和后文“天空淡月一弯”推出第三空为,排除BD项。“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与搭配较为妥贴,所以排除A。答案C4(2013绍兴4月教学质量调测)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
5、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的一种雇佣行为。(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的一种雇佣行为。解析要包含两个要素:“行为”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目的”以节省时间/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答案(1)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2)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5(201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到处是故事,到处有美丑。大街上,天桥下,我们经常
6、看到各式各样的乞丐,经过这些乞丐身边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请你设计一个人经过某个乞丐身边时的情景。要求:侧重细节描写;要有环境描写;100字左右。(7分)答: _解析本题的特点之一是要求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其中侧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注意思考两个方面: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的一个什么样的乞丐,这就涉及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所设计的经过乞丐旁边的那个人的表现,可以是厌恶、不理睬,可以是同情、热心肠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限定表现正面的主题,只要真实生动即可。答案(示例)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人们用围巾、棉衣紧紧地裹着瑟瑟的身子,匆匆地赶路。一位衣衫褴褛而又骨瘦如柴的老人正坐在天桥下乞讨。他布
7、满皱纹的脸冻得发紫,目光呆滞,端着搪瓷碗的双手颤巍巍的,口中含混不清地说:“行行好我两天没吃东西了”迎面走来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人,他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脚下踩着一双锃亮的皮鞋。他用鄙视的眼光横了一眼老人,皱了皱眉头,嘴里还嘀咕着:“糟老头,真是影响市容!”天色慢慢暗下来,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可怜的老人6(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请仿照给出的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4分) 循环往复的四季,寄寓着大自然不一样的感情。春风送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_,_,_;_,_,_;冬雪带寒,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雪对大地的爱恋。解析内容上,注意春、夏、秋冬的
8、顺序,注意“四季”的“感情”这一主题,要选择最具季节特征的事物;修辞上,注意拟人、排比的要求。答案(示例)夏雨缠绵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雨对大地的问候秋叶飘落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叶对大地的赞美二、考点专练:连贯、生动(18分)7(2013天津六区4月模拟)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6分)答: _解析拟写的标语应该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超市中的标语主要是面对消费者,应该让消费者看着舒服。答案(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像中,请您美美地微笑。8(2013
9、江苏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6分)鉴于有些学生在期末试卷上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某大学教授给他的两个研究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练字。对此,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一个直截了当地说: _一个打了个比方说: 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打了个比方”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比喻)的能力。注意材料中“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作用。答案(示例)(一个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让我们练字,其实也是培养我们严谨认真的学风。(一个打了个比方说:)研究生练字正如亡羊补牢,重塑形象为时不晚。9(2013哈尔滨模考)
10、11月23日是某校100周年校庆,学校准备举办一台“唱响梦想,舞动青春”的文艺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主题鲜明,语言生动;(2)50字左右。(6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_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题目的三个要求:主题鲜明,即晚会的内容、性质或目的要明确;语言生动,一般指善用修辞,用语准确又新颖,富有文采,感染力强;50字的限制就是要求语言简洁。答案又是一年金秋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日。我们的母校迎来了100岁生日。今晚,让我们用嘹亮的歌声、美妙的舞姿,唱响梦想,舞动青春!
11、三、名句默写(6分)10(2013陕西西工大附中三练)名篇名句默写。(1)嘈嘈切切错杂弹,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2)山气日夕佳,_。此中有真意,_。 (陶潜饮酒其五)(3)_,受上赏;_,受中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易错字:(1)莺;(2)辨;(3)寡,谏。答案(1)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2)飞鸟相与还欲辨已忘言(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四、论述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2013山东济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
12、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涵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孔
13、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解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及其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
14、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的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的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置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
15、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提出来的。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解析“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不正确,在文中没有依据;“因此,”的因果关系也没有依据。答案C1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
16、“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解析据原文第四段“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可知,该项中“目的”与原文“目的之一”不一致。答案D1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解析B“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于文无据。C.据第五段首句“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可知,该项“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不符合文意。D.据第五段“既不能也不能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可知,原文强调人类利益和自然保护并重,该项“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不符合文意。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