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专题卷(十二)(一)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
2、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
3、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4、”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 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
5、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选自读写月报2021年
6、第5期,有改动)【小说情节】1请从“培德”的角度,以第一人称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妈妈到学校来看望我,给我送来新衬衣和蛋糕;我担心妈妈会被同学瞧不起,让她赶紧离开学校;送妈妈上车后,我回到宿舍,有点自责难受;在室友齐姆森的责备开导下,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和齐姆森分吃蛋糕。【小说语言】2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1)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是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体现了培德想快点到房间,不让他人看到妈妈的紧张急切心理。(2)“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示例一:“怎么”是
7、语言描写,写出了培德妈妈听到儿子不想让同学看到她时,想问清楚原因又突然领会,欲言又止、窘迫不安的心理。示例二:“脸孔一下子涨红了”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培德妈妈知道儿子不想让同学看到她时,有点气恼又紧张不安的窘迫心理。示例三:“手微微颤抖”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培德妈妈知道儿子不想让同学看到她时,有点气恼又紧张不安的窘迫心理。【小说主题】3阅读小说,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悟。培德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妈妈,因为他怕在有钱的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没想到培德羞于见人的却正是齐姆森所羡慕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美好。读这篇小说,我
8、感悟到,应该摒弃虚荣心,珍惜身边可贵的亲情。【小说写法】4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简述这篇小说中运用“延迟”手法的一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知识卡片 “延迟”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作者故意让情节、人物等延迟出现,让读者不时地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心理期待。如三顾茅庐中刘备屡次寻访诸葛亮而不遇,延迟诸葛亮的出场。故乡中母亲与“我”一开始就谈到闰土,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示例一:小说先通过培德之口提到齐姆森家有钱,爸爸是工厂主,汽车像房子那么大,却到最后才点明齐姆森父母已经离婚的情况。通过这一处“延迟”,先让培德与齐姆森形成对比,渲染了培德的自卑心理,最后心理落差一转,更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示例
9、二:小说先提到培德的同学中有很多有钱、傲慢的男孩子,又让培德向妈妈提到室友齐姆森家很有钱,后来才让齐姆森出场。这个人物的“延迟”,能够渲染培德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悬念,让读者期待齐姆森看到培德妈妈时的场面。(二)蓝色的还是带条的 俄格里高利戈林文 译/李冬梅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秋天,单位派我来莫斯科出差。我到了莫斯科,先找一家旅馆安顿好随身带的东西,然后在一家小饭店吃过午饭后就去忙正事儿逛街去了。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
10、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我急忙朝队尾走了过去,问边上的一个女人:“谁是最后一位?”那个女人回答:“我是最后一个。”我又问:“这儿卖什么呢?”那个女人说:“到底卖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人出来说,后来的就不要再排了,已经没有这么多了。”可我还不死心:“那他们卖的那个东西多少钱啊?”那个女人如实相告:“20个卢布。”我一听很高兴:“价格还行,就排一会吧。”我站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站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站在队伍中间,感觉舒服多了,因为后面有人给我挡风了。我就这样一直在队伍中排着。只是我心里没底。不知道
11、大家在这儿到底排什么呢?我找机会问了几次周围的人,这儿到底卖什么呢?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没人回答我。一半是跟我一样,不知道;另一半是知道却不说,故意让我们这些不知道的着急。那我也还是不想走开。突然,上面闪出一个售货员大声说:“大家听清了:只剩下15号的和16号的了!”说完,她转身就回去了。人群里一阵骚动。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不知道剩下的这两个号是不是合适。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要是小,就撑大点儿,要是大,就改小点儿。要是用电的东西,我们就安个变压器。不管怎么说,我是等定了。一个小时后,突然传出来一个消息说,这个东西也可以去一个什么三号柜台买,不用排队。既然不用排队,那就挤
12、吧。于是众人蜂拥而上,把我夹在了中间,我被连推带拥地挤到了三号柜台前。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可她真不给面子:“你想的倒美!这都包着呢!”我已无可奈何:“那就蓝色的和带条的各来一个吧。”我交了钱,抱着两个盆子又开始往出口挤。感觉一个盒子重一点儿,一个盒子轻一点儿,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倒。突然一个乌兹别克老头拦住了我的去路:“好孩子,你卖给我一个吧。就为这个东西我这都是第四次来莫斯科了!”我
13、说:“老爷爷,也许我能卖给你一个,只是你得先告诉我,我买的这是什么东西。”可老头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这个东西用俄语我不会说,用乌兹别克语译不过来。”我只好对老头说:“那你还是自己去挤吧。这个东西我自己也需要。”老头还想和我商量。我为了躲开老头,往旁边一侧身,结果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第二天我在医院里醒过来后,马上问值班护士:“护士,我的东西呢?”“什么东西?”护士问。“就是我买的那两个东西。”“你买了两个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我说,“我也说不清楚。”“那你什么时候想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让你出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请按照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2.原文的标题是“蓝色的
14、还是带条的”,有人觉得“排队”更好,也有人觉得“盲”更好,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原题目好,蓝色的还是带条的,到底是什么?这个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蓝色还是带条的东西把所有人都串起来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凸显文章主旨,里面的人物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风,给人警醒。3请任选两处完成文中的批注。小贴士 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原文内容和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和补充式批注。思“对话之妙”:一般按照正常的思维顺序,应该先问“卖什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排队。而这里先
15、问“谁是最后一位”,可以更好地突出他急于排队、盲目跟风的心理,反常语言是其跟风心理的生动体现。会“言外之意”:第一,因为后面有人挡风、身体的舒服;第二,以为后面陆陆续续有排队的人,觉得自己排对了,做了正确的选择心理上的舒服。找“铺垫之处”: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倒。4请结合文章结尾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的讽刺意味。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就去盲目排队,几经周折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被护士当成疯子的故事。小说不仅讽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还批判了那种社会风气,人们已经在麻木习惯中丢失了自我,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意识,甚至丢失了独立的人格。就像上课时,大家
16、整齐地回答着自己在练习册上写的答案,“我”忽然看见了有些同学在听到别人的答案和自己不一样、想也不想就低下头,心虚地拿出笔,写上大家说出的那个选项。最后,抬起头迅速看老师一眼,发现自己的“小动作”并没有被老师发现,如释重负,又装成一副认真的样子。不过在老师解释过题目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的答案才是对的。或者就像某个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许多的评论都是没有经过自己的独自思考,人云亦云等等。(三)最珍贵的礼物 司念伟 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山泉村是我们毕业实习时几个人自愿要求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太阳只在中午才能照几个小时。
17、山泉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全校只有4个年级,总共 62 个学生。四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里,正在商量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说话的是四年级的班长张天。我一看,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这时,一名同学
18、径直走过去问:“小花,老师明天就要走了,别的同学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你打算送什么啊?”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小花家里穷,只有一个爷爷,又不会做针线包,她的就免了吧!我们大家帮她补一个。”张天对我说。“不!我也有礼物送给老师。”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连忙跑过去,接住还在地上翻跟头的小花,一把将她搂在
19、怀里,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实习组走的时候,山泉村的乡亲们带着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节选自名家名作赏析)【小说有场景】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小说有悬念】2请从文中摘录一处悬念,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作用:小花的“闷闷不乐”与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让人心生疑惑:小花为何“闷闷不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小花“翻跟头”当礼物做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
20、花的礼物“最珍贵”。(引出下文小花用翻跟头送给老师当礼物的情节,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示例二:“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作用:引起读者好奇“小花的礼物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表现她童真的可贵。【语言细品味】3请任选一个画线句子,结合该句内容和括号中的提示,品读赏析。(1)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热情地给实习老师送礼物的情景。“涌”写出全校学生如“急流”般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室,“抱”写出学生准备的礼物多且珍贵,表达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的崇敬和谢意。(或:跟下文小花因家穷买
21、不起礼物,又不会做针线包,没什么礼物送给老师,只能翻跟头当礼物形成对比,更凸显小花礼物的珍贵,以及她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2)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这里写学生礼物的丰富有什么用意?)以礼物的丰富渲染学生对老师情感的深厚,表达了他们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又与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这一礼物形成对比,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主题深挖掘】4普通的“翻跟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本题分层赋分。第一层级:思维肤浅,理
22、解角度单一,且只停留在表层。示例一:文章写小花和别的同学送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所以是最珍贵的礼物。第二层级:思维较全面,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理解“翻跟头”的内涵。示例二: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 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淳朴最纯洁的爱。礼轻情义重,所以说“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能结合文本深入理解“翻跟头”内涵,并上升到对生活的思考。示例三: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淳朴最纯洁的爱,表现了孩子纯净无瑕的心灵和美好的心愿。“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它还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内在的心意往往不以外在的价值作为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