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变异是生物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达尔文是依据自然选择设想存在人工选择【答案】C【解析】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故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达尔文是依据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设想存在自然选择;D错误。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B.细菌
2、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C.细菌的定向变异决定细菌的进化方向D.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因此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3.一个种群内,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b的基因频率为A.33.3% B.43.6% C.45.3% D.50%【答案】B【解析】设总人数为100人,由于“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XbXb占12%,因此1
3、00人中基因型为XBXB有22人,XBXb有22人,XbXb有12人,XBY有22人,XbY有22人,则Xb的基因频率=100%=100%=43.6%。4.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4、【答案】C【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项错误;现代进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物的进化,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项错误。5.某兴趣小组调研发现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为
5、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该除草剂,筛选出具有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突变体,并利用该细菌突变体降解土壤中的残留除草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浓度的除草剂可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B选择培养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C菌群降解除草剂能力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筛选出的具降解除草剂能力的菌群与原来的菌群属于不同的物种【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使用高浓度的除草剂选择出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菌,从而增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A错误;选择培养对细菌起到筛选的作用,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高浓度除草剂的选择可以使基因
6、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菌群降解除草剂能力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筛选出的具降解除草剂能力的菌群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原来的菌群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6.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答案】C【解
7、析】栽培稻与野生稻可以杂交产生可育后代,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努力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正确。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生物间产生后代不可育,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B基因重组是造成种群个体之间生存和繁殖能力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C某种群中 AA 个体的百分比增加,但 A 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答案】A【解析】生殖隔离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间产生后代不可育的现象不是生殖隔
8、离,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大量变异性个体,其是造成种群个体差别的主要原因,B正确;某种群中 AA 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如果没有发生选择作用,A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如连续自交就是这种情况, C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8.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 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B经过 ab 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b 阶段的细菌相比较a 阶段发生了进化Dab 阶段细菌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明显提高【答案】C【解析】抗药性变异在使用青毒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A错误;经过a-
9、b阶段的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B错误;青毒素的使用让不抗青毒素的细菌死亡,只有抗青霉素的个体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所以青霉素的使用让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细菌发生了进化,C正确; 青霉素只起选择作用,ab 阶段细菌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9.海岛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多数昆虫翅膀退化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异常发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类型的昆虫之间有存活率差异B两种类型都是有利变异的积累C两种类型的变异都是为了适应环境D两种类型都是进行性变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不同的昆虫在环境生存能力不同,所以存活率有差异,A正确;生物的进化就
10、是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的过程,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生物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所以这两种结果是进行性变化的结果,D正确。10.在 38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人类也只是进化大树上的枝端末梢。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植物细胞的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B通过不断提高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获得青霉素抗性的细菌,属于人工选择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代表变异的方向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答案】B【解析】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A正确;青霉素抗性菌通过变异已经存在
11、,不是通过提高青霉素浓度来获得的,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表示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11.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蝙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长舌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C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D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解析】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都是自然选
12、择的结果,因此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不同舌长的蝙蝠生存的环境存在差异,生物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受个体差异、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的环境的选择下,淘汰了种群中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而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的机会增多,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繁殖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子代,经过代代积累使微小的变异成为显著的变异,可见,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C正确;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因素,但不能说明是进化的唯一因素,D错误。12.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
13、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原材料B该条形眼果蝇是新物种,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幅离C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不完全相同D若该条形眼果蝇出现,说明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该变异不一定引起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一个个体不一定含有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的种类,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该变异产生新性状,也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14、D错误。1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B)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T的基因频率为T=20%+1/260%=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t个体全部死亡,该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20%+60%
15、)100%=25%,Tt=60%(20%+60%)100%=75%,因此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T=25%+1/275%=62.5%。14.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以基因型如图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先升后降【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如图果蝇为亲本,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只有ADad=11,受精作用后得到的子代为AADDAaDdaadd=121,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则后代只
16、有AaDd,推知基因A的频率将不变。15.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入1个碱基对后,引起其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种类发生改变B.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该变异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改变D.该变异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和进化方向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各有两种,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不会因插入一个碱基对而发生种类的改变;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插入一个碱基对后,造成DNA分子上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由于RNA聚合酶能够解旋一个或几个基因,因此
17、可能会造成与该基因相关的一些基因转录或翻译出现问题;该变异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但是无法改变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16.某工业污染区桦尺蝮蛾的体色有灰白色和暗黑色。不同体色的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色基因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突变B不同体色峨的数量变化是生存环境变化引起的C暗黑色基因频率的增加是基因迁移的结果D该群体中的桦尺蠖蛾尚未发生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不同体色峨的数量变化是环境的定向选择引起的,B正确;暗黑色基因频率的增加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题图显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18、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D错误;素,D错误。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工业黑化之前,桦尺蠖蛾绝大多数是浅体色,而工业黑化之后绝大多数桦尺蠖蛾是黑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体色桦尺蠖蛾的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黑色桦尺蠖娥比例变大是一种适应性进化的结果C工业黑化使桦尺蠖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是桦尺蠖蛾进化的动力【答案】A【解析】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蛾的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工业黑化之后,黑色桦尺蠖娥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常常能逃避鸟类的捕食,而灰色桦尺蠖娥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很大,容易被鸟类发现而被捕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黑色桦尺蠖娥比例逐渐变大,灰色桦尺蠖娥比例逐渐变小,导致黑色基因频率逐代上升,灰色基因频率逐代下降。可见,工业黑化使桦尺蠖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黑色桦尺娥比例变大是一种适应性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是桦尺蠖蛾进化的动力。综上分析,A错误,B、C、D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