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殷周制度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5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 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26.右图
2、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 xiezhi),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A.法杖神圣不可侵犯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神权为王权服务 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27.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扩大了地方政治、经济自主权,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该学者论述的制度()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28. 庄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才,以桀逆应至孝,以
3、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方正,以谀谄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恃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29.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0.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
4、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烦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D.郡县制造成地方行政效率异常低下31.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32.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
5、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息政”,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君主专制弱化33.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袖34.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
6、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35.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7、()A.注重证据,公平正义 B.注重程序,灵活性强C.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注重执行,条文清晰41.(20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
8、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二: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三: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前三
9、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10分)(2) 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4分)(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6分)42.(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
10、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
11、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18分)高二历史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24-28 CDCAA 29-33 DBACD 34-35 DD二、材料解析题41、答案:(1)特点:监察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具有纠察与言谏双重职能;监察官地位不高但权力很大(位卑而权重);监察官选
12、任注重素质全面;行使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10分)(2)悖论: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却导致权力的失控。政治根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分)(3)(6分)不同:(雅典)利用民主制,由民众监督;(中国)设立专门机构,由官员监督。共同贡献:对政治监察体制和制度的探索,为后世政治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2、答案;(1)不同:(14分)汉律罗马法“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重视加强君主统治。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封建礼教与法律结合,礼刑一体)。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
13、赋人权)为核心理论相对封闭和保守。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具有开放性。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2)(18分)影响原因中华法系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立法影响甚微。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罗马法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自由、平等、公正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