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42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2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2过程(1)爆发: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2)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3)全盛:经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役,进入军事全盛时期。(4)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5)失败:1

2、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资政新篇(1)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2)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3)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

3、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5评价(1)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2)功绩: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是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意义。(3)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

4、成立。(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3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评价: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在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5功绩思维点拨 全面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5、1)革命性: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2)落后性:把追求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3)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思维点拨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根本区别(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2)根本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

6、质的区别。思维点拨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拓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新政中的改革官制、编练新军、设立商部、推广新学堂、废除科举,以及预备立宪中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推动宪政改革等措施,有利于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性质,结果都失败了。易混

7、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因此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思维点拨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项目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性质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绝对平均主义三民主义组织形式拜上帝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目标建立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人间天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斗争对象推翻清王朝统治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政权建立都在南方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革命结果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洪秀全出身儒

8、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洪秀全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主张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2史料二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

9、洪秀全的主要思想。答:_答案(思想上)王权思想、(政治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太平天国”必然崩溃的根源,并谈谈你对这一根源的认识。答:_答案根源: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得“太平天国”必然崩溃。认识: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这是其局限性的根源;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些局限性成为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运

10、动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是对于封建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而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战争的破坏、大量人口的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占领地区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期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的统治出现自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改变着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

11、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反面教训。(2)消极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

12、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剧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撒尼尔佩弗教你读史1.史料一主要围绕中国版“光荣革命”的评价,抓住

13、史料中“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来理解。关键信息主要说明了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政权转移,实现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2史料二认为辛亥革命确立了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因为盲目照搬美国政体,导致了其最终的失败。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答:_答案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答:_答案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1辛亥

14、革命中的妥协政治智慧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清政府想镇压革命,但国内秩序混乱,清政府统治徒有虚名革命派想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但不具备北伐条件袁世凯想武力统一全国,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袁世凯没有把握消灭革命军,也不敢背叛清政府英国等列强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议和统一(2)妥

15、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辛亥革命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1)历史意义在政治上,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

16、法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2)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没有履行妇女参政的承诺,删除同盟会政纲的男女平权条文。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没有涉及本讲内容。命题角度1太平天国的影响(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内容出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

17、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可知,在分田上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表明,洪秀全在妇女观念上深受理学影响,这是其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根据材料“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大多数人都是天足”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禁止妇女缠足;综上分析,太平天国冲击了妇女的固有角色定位,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由于处在战争环境没有真正实现,A项

18、错误;根据材料“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可知,没有实现男女平等,B、D两项错误。命题角度2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尽管这个纲领看起来与太平天国体系格格不入,也并未付诸实施(或者说并无实施的可能),但它的提出终究显示出西风已经吹进了东方大国的不同角落。”该“纲领”的提出()A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B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觉醒C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D损害了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个纲领看起来与太平天国体系格格不入,也并未付诸实施”“显示出西风已经吹进了东方大国”可知这一纲领是资政新篇,其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A项正确

19、。B项表述绝对,排除;资政新篇未解决土地问题,未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排除C项;这一纲领并未实施,因此不存在损害农民阶级利益之说,排除D项。命题角度3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2019辽宁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右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A清政府无视群众民主政治的要求B内忧外患迫使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预备立宪使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D国人看到了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答案D解析漫画中“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口呼立宪,胸藏专制等信息说明晚清预备立宪

20、并不是想真正地实行立宪政治,实质上还是专制制度,体现出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项正确。漫画现象是揭示预备立宪的实质,不是说明清政府无视群众民主政治的要求,排除A项;B项属于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属于实行预备立宪的影响,排除。命题角度4辛亥革命促进公民教育(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答案C

21、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即与齐民无异”等信息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育发生根本变化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问题,故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

22、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宗法社会之网”可知,晚清以来,随着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的增多,乡村宗法社会逐渐瓦解,这说明传统的社会控制机制不断衰落,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B项错误。“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的兴起”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都属于传统社会机制衰落带来的后果,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的入侵,故排除D

23、项。2(2019辽宁师大附中高二期末)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是太平天国发布的,针对的是清政府;而“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则说明讨粤匪檄是清政府发布的,针对的是太平天国,故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故D项正确。“胡虏”指清政府,排除A项;双方

24、的分歧并不在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排除C项。3(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农民最直接的要求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均分配土地是最能反映农民要求的,故A项正确。小农思想更强调私人占有、自给自足,产品上交国库,不符合农民要求,故B项错误;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是资政新篇内容,是资产阶级要求,不是农民的要求,故C、D两项错误。4(2019江苏盐

25、城高二期末)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材料中的军事行动()A震慑了清廷心脏地区 B撼动了北洋军阀统治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瓦解了北方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进逼天津”“咸丰帝”等信息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北伐。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北伐运动震慑了清廷的心脏地带,A项正确。此次军事行动所处时代为太平天国时期,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而非帝国主义,排除C项;此次北伐运动失败,排除D项。5(2019江西南昌高

26、二期末)1905年阴历六月,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阅兵。这次阅兵非常成功,给各界官员和私下受邀观摩的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慈禧太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须从速打击最有才干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这从根本上说明()A编练新军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统治B清政府内部出现权力争夺C阅兵有效地震慑了外国侵略势力D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必须从速打击最有才干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可知,清政府编练新军的目的是维护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D两项不符合题意

27、,均排除。6(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表明当时具有民主革命意识的群众,容不得听到革命失败的消息,认为是报刊编者故意所为,为表达坚信革命同时对不利消息的抵触捣毁报社,表明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

28、压,B项错误;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报道战斗胜利或失败,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新闻并未造假,排除D项。7(2020广东佛山适应性考试)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清帝已经退位,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已经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故并未作明确反帝要求,且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因人设法的做法根

29、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故C项正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8(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D两项错误;辛亥革命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使“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

30、成了国家的主人”,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9(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革命政府从汉族的“大民族主义”到多民

31、族统一观念的转变,这主要是为了促进民族共融,巩固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武昌起义时期中国还没有恢复国家主权的完整,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错误。10(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从推崇多党制议会政治逐渐转向追求一党独大,以党治国的党国体制。这一变化()A是对民国初年政治现状反思的结果B主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是孙中山革命性衰退的表现D是国民党巩固全国统一的必然要求答案A解析多党制议会政治导致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坛乱象丛生,政府更迭较快,实际权力有限,难以形成对社会的有效统治,不能实现民

32、主共和的理想,因此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故选A项。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时,十月革命尚未发生,排除B项;这一变化表明孙中山试图通过新的方式实现革命理想,不能反映革命性衰退,排除C项;国民党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D项。11(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下表为辛亥革命前后我国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比例变化统计表。年份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190526%74%191411.7%88.3%19248.3%91.7%据此分析,这一变化()A揭示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B表明了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深入发展C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D体现了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自耕农的比重大幅

33、下降,而半自耕农和佃农的比重快速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并没有解决农民最关注的土地问题,没有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故辛亥革命最终失败,故选C项。农村产业结构在近代中国一直是以第一产业为主,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城市,没有在农村深入发展,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辛亥革命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并没有体现反封建的成果,排除D项。12(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1910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之后稍有缓和。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

34、停兑。这表明()A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产的发展C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D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0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可知,该时期金融秩序混乱,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动荡,说明即将建立的民国政府面临着稳定财政秩序的重任,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暴力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而在1910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出现,而且1911年10月之后的动荡并非由辛亥革命引发,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出现在20世

35、纪20年代中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传统票号,新式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停兑,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

36、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材料二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走上变革之途,至20世纪上半叶,有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统一的中央权力机构为自下而上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基础,适时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把传统的连续性和变革的突进性有机结合,进行结构性改革,社会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相对减小,社会也将在稳定与变革的互动状态下,迅速发展。但是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然而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趋势,客观要求中国人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此目标作出新的选择和探索。摘编自高华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不断推翻旧政

37、体重建新制度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为例,说明“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并简答“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中“妥协”和“暴力”两种手段的认识。答案(1)说明:中央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妥协(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分权制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等。意义:调节和缓和了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稳定了国家的统治秩序;

38、建立了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反动政府的专制统治;政局的动荡。认识:妥协和暴力是革命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手段;两种手段并没有优劣之分;两种手段的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妥协是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从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及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首先通过材料二信息“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明确“另一条途径”指的是暴力革命,其次,根据材料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

39、叶”这一时间条件以及“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等信息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去分析;第二小问,结合近代西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践、国情等进行分析。14(2020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但另一方面,这种适应必须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即:政治制度必须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国情是可以改造且需要改造,应当不断地改造国情,使之永远处于去劣存优的变化之中。对国情的这种改造其实是一种量的变化:当国情改变的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的变化时,政治制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国情,如果政治制度不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勉强建立,仍难以持久。摘编自檀江林、汪少波理想的幻灭:民

40、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夭折与反思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阐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受到冲击,民主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及其合法性被否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这表明,中国国情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复辟帝制不符合变化了的国情,因此,即便袁世凯称了帝,也不得不在随后不久加以取消。解析论题,根据材料“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如果政治制度不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勉强建立,仍难以持久”,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史实,即可自拟论题,例如: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阐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复辟帝制不符合国情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