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3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京市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注意:本试卷满分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上,主观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填涂。一、语文基础知识 (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y)瞭望(lio)媲美(p)蜕变(tu)B冠冕(un) 攻讦(ji) 蹙眉(c) 咀嚼(jio)C伺候(c) 契约(qi) 脑髓(su) 烙印(lu)D癖好(p) 编纂(zun) 犄角(j) 愧怍(z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穹脉膊 菁华沁人心脾B缱绻迷罔步履慢不经心C脚趾含糊黯淡命运多舛D缥渺沧桑推搡礼上

2、往来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后,众多手机生产商纷纷介入电视直播渠道,不少地方电视台非黄金时段,充斥着种种自以为是的诱惑性直销广告。B她那结结巴巴的英语口语,面对面与这位海归派的学者交谈,就被人贻笑大方了。C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赞成或反对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言论在各大媒体上一度甚嚣尘上,让人无所适从。D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看着耳机望洋兴叹了。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D 生

3、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吴之民方痛心焉B穷饿无聊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籍何以至此B求人可使报秦者C夫晋,何厌之有 D无乃尔是过与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道芷阳间行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去今之墓而葬焉 8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所修订的春秋作的传。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论述体文集,是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D指南录,文天祥诗集。文天祥把出使元营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 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苏廷评行状苏 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

5、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

6、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7、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 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10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8、。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分)(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

9、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竹叶:竹叶青酒。(1)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盖均无贫,和无寡, 。(论语)(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孟子)(6)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7)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8) ,砯崖转石万壑雷。(

10、李白蜀道难)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哑巴与春天迟子建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

11、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

12、。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

13、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从山上归

14、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15按要求回答问题。(4

15、分)(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答:(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 16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答: 17第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答: 18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答:六、语言表达(9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

16、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1)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3分)答: (2)材料提到的法国作家雨果,著有长篇小说 ;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现代作家 的戏剧作品雷雨。(2分)20某校“秦淮源”文学社培养了大批文学爱好者,指导社员发表了大量习作佳文,是全国著名文学社之一。近期 “秦淮源”将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请你在“秦淮源”的论坛空间写上表示祝贺或展望的话语。要求运用对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4分)(不超过25个字)七、根据要求作文(70分)21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

17、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A,B项“冠冕”的“冠”应为“un”;“咀嚼”的“嚼”应为“ju”。C项“契约”的“契”应为“q”,“烙印”的“烙”应为“lo”。D项“癖好”的“癖”应为“p”,“编纂”的“纂”应为“zun”。2.C,A项“膊”应改为“搏”,“帐”应改为“账”。B项“罔”应改为“惘”,“慢”应改为“漫”。D项“渺”应改为“缈”或“缥”改为“飘”,“上”应改为“尚”。3 D, A项,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此处宜用“夸大其词”。B项,“贻笑大

18、方”中含被动,与前面的“被”重复。C项,甚嚣尘上: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可用“沸沸扬扬”。4.D, A.成分残缺,加上的问题。B缺少主语。C两面词不对应。5C,A项句中“痛心”指痛恨;B项“无聊”是指没有依靠;D项“亲戚”指父母兄弟等。6B,B项是定语后置句句,其余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7B,B项“羞”为形容词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8C,论语是语录体,是“四书”之一。二、文言文阅读(19分)9(3分)D(成材,成器)10(3分)C(表现其为人洒脱;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11(3分)A(“到了

19、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12(1) (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2)(3)见课本。参考译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

20、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

21、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

22、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

23、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13答案(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燕南来的凄凉景象。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对比。或渲染或借景抒情,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南飞的白雁渲染凄清之情。(3)思乡怀亲、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14(8分)见课本。15(1)自然界的积雪;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分。每点1分)(2)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

24、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2分。每点1分)16(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4分。每点1分)17(1)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2分);(2)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2分),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2分)。(6分。每点2分)18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1)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2)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3)性格:都勤劳、善良。(4)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6分。每个方面2分。答出三点即可)补充答案

25、15(1)第一题第二得分点答为因受到冷遇而形成的心理感受如“孤寂”“悲伤”“凄凉”等可给1分。(2)第二题第二个得分点答成“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可给1分。补充第三个得分点:“对花的喜爱”。本题满分2分。16第三点答成“有爱情”或者“有普通人一样的家庭生活”同样给1分。17第二个得分点针对“反衬”或“对比”的手法运用进行分析,同样可给2分。第三个得分点大意对即可给分。18补充一个方面:“都对生活有追求或渴望被尊重”。19.(1)文学作品要有留白,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3分。一点2分,两点3分)(2)巴黎圣母院(或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曹禺(或万家宝)(2分。每点1分)。20示例一:十年风雨不寻常,今朝秦淮源头水,明日浩浩长江流。 示例二:你是百里秦淮源头的明星,照亮无数青年学子的文学梦。 (内容表述合理1分,修辞运用恰当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21.写作(70分)作文评卷可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