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第43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 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 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 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D. 注重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题干中欧阳修能够注意政府的腐败与冤假错案,张载的“以礼化俗”即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以及“乡约”“义庄”等等都表示士大夫已明确地认识到,治天下
2、必须从建立稳定的地方制度开始,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2.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法家思想形成的推动B. 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C. 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D. 青铜鼎的广泛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传统不公开、不成文的法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子产“铸刑书”成文法的公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可知,题干所述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时期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故选C;其他三
3、个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BD。3.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B. 属于自然法体系C.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D.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反映了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法体系的问题,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不
4、是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的方面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 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中规定:“子告父母,妇女告威公,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者市。(杀头)”下面对材料解读最准确是A. 体现了二年律令是礼法结合的典范B. 反映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C. 材料说明了汉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D. 材料体现出汉代法律实行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子告父母,妇女告威公,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
5、而弃告者市”体现的是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对法律的影响,这主要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确立有关,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的立法者的主要目标,要使他们的人民能够平静地过生活。他们要人人互相尊重,要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对他人负有许多义务,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治国模式中A. 法律就是一种礼制B. 礼制本身具有强制力C. 礼制与法律相结合D. 礼制意味着礼貌待人【答案】C【解析】【详解】孟德斯鸠强调中国的立法者的目标是让百姓平静生活,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遵从礼制,由此可见,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模式中礼制与法律
6、相结合,故C符合题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古代治国模式中礼制与法律相结合,而不是合二为一,故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礼制具有强制力,故排除B;礼制意味着礼貌待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6. 公元12-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这能说明罗马法是建立在古罗马A. 幅员辽阔的疆域之上B. 发达的私有商品经济之上C. 复杂的阶级关系之上D. 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建立的背景。依据材料“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结合所学
7、可知,罗马法是建立在私有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罗马法在罗马未成为疆域广大的帝国时,就已经开始形成;材料不涉及阶级关系和诚信的问题,C、D两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抗美援朝C. 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D. 参加万隆会议【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明确“一边倒”的确切含义,“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阵营,其他三个政策都是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故答案选B。8.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
8、”。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谐”“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体现“和而不同”的外交政策或者事件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符合题意,故选C;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体现“和而不同”,中美关系缓和不是在建国初期,错误,故排除ABD。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A.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 确立独立
9、自主的外交路线C. 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 断绝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题目中的“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清除国民政府和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所以目的是建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项正确,C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A不符合史实。1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是A. 挪威B. 法国C. 瑞典D. 丹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故选B;中国与挪威、瑞典、丹麦建交均在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ACD。11. 下列各项,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是A. 另起
10、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等一系列外交成就,因此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最能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故选D;另起炉灶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故排除AC;斗智斗勇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体现,故排除B。12.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11、。这主要是因为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变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改革开放后,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即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3.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 公正
12、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外交政策制定和推进经济建设的依据,“有利时机”指的是和平与发展,A正确。B项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和,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是在2001年,排除C; 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的观点错误,排除。所以选A点睛: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1992年南方谈话”、“有利时机”,运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14.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
13、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根据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表明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15.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
14、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A.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B.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C.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D. 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答案】A【解析】“上海精神”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合作,这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建设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有关国际争端的问题;C选项过于片面,只强调了经济问题;D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
15、不仅仅限于亚洲,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16.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5000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的愿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这说明了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说明国际社会休戚与共,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正确,故选A;霸权主义和强
16、权政治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所以错误,故排除BCD。17. 古罗马保民官由平民会议选出,人数为2至10人,其人身不受侵犯,可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除独政官外,保民官对其他任何高级长官的决定,只要其违背罗马平民的利益,均有权予以否决。断由此可以推保民官A.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 使法律高于独裁者意志C. 激化了与元老院的矛盾D. 使私有财产受国家保护【答案】A【解析】材料“保民官由平民会议选出”“违背罗马平民的利益,均有权予以否决”说明古罗马设立保民官目的是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项正确;罗马仍然遵循法律之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这一官职和元老院互不冲突,故C项
17、错误;材料主要是保证平民政治地位,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18. 下图为罗马法所涵盖法律内容。这说明,罗马法A.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B. 比较注重法律程序C.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 法律体系比较完整【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包含了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和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特别突出平民的利益,A不正确;B不能反映全部材料信息;材料还包含了诉讼法的内容,C没有反映。 19. 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A.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动摇了公
18、民法的法学地位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D.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来看,为了保护罗马市民的利益和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万民法。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万民法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完善了罗马法,排除;C项万民法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法律体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并联系所学万民法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9、。20. 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A.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 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C. 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D. 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古罗马存在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而且遗嘱继承存在法律效果,故选D;材料并非突出宗教的作用,排除A;罗马帝国,自由人在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排除B;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实施的基础,排除C。21.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
20、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民族交融的加快B. 宗法观念的增强C. 变法革新的推动D. 自然科学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结合所学至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后逐渐出现“华夏共祖”、“五帝同源”说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的加快,而不是宗法观念的增强,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变法革新与“华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
21、流没有直接的关系,民族交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自然科学没有进步,也不能成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2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语句反映唐代民族关系的是A. “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B.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C.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D.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答案】C【解析】【详解】“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是对唐代和亲政策以加强汉藏两族间的关系的重要作用的肯定,故C符合题意;“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出自191
22、2年孙中山发表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A不符合题意;“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是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业的赞颂,故B不符合题意;“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是康熙对满族与蒙古族关系融洽的自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 中国的丝绸是欧洲古罗马贵族身份的象征,古罗马人穿中国丝绸的最早时间是A. 秦朝B. 汉朝时C. 唐朝D. 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沟通东西方的通道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通的,所以古罗马人穿上中国丝绸的最早时间应该是汉朝时期,故选B;秦朝时期丝绸之路尚未开通,故排除A;唐宋时期与题干“最早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D。24. 某
23、板报组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唐代的中外交往”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属于民族交往,而不属于中外交往,故选A;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唐代中外交往的史实,故排除BCD。25.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
24、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向外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而玄奘西游求取佛法,促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二者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过程中包容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故选B;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与高度繁荣无关,故排除A;玄奘西游不能体现世界领先,故排除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不能体现源远流长,故排除D。26. 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将军,办事大臣,盟旗等制度,其积极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继承和推广了满洲的八旗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将军,办事大臣,盟旗等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
25、管辖,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正确,故选A;办事大臣并不是对八旗制度的继承与推广,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27.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A. 张骞通西域B. 甘英出使大秦C. 文成公主入藏D. 昭君出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独留青冢向黄昏”指的是“昭君冢”,与昭君出塞有关,故D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28. 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A. 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 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 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 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实施直接统治【答案】D【解析】【详
26、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是指将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实施直接统治,故选D;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指的是摊丁入亩,故排除A;元朝时期在西南地区推广土司制度,故排除B;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而非康熙,故排除C。29. 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 确立起皇帝制度B. 摧毁了宗法关系C. 建立起官僚政治D. 加强了基层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有利于加强
27、对基层的管理,故D正确;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A错误;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实行“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无法体现建立官僚政治,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 “户籍相伍”“集乡为县”,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0.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排除
28、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自然法的认识,并分析各个阶段产生不同认识的社会背景时期人物主张6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13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17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17世纪晚期洛
29、克(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卢梭18世纪(法国思想家)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答案】阶段1:613世纪,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背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整个欧洲,影响法律的制定;东罗马帝国为加强对域内众多民族的统治,制定适用于各民族的自然法。阶段2:14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阶段3:17世纪18世纪,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背景: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
30、身的解放【解析】【详解】阶段1:根据材料“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可知,6-13世纪,西方人认为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背景:结合所学可知,6-13世纪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东罗马帝国制定自然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阶段2:根据材料“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并结合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可知,14-17世纪早期,西方人认为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背景: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角度分析。阶段3:根据材料“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
31、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可知,17世纪-18世纪,西方人认为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背景:结合所学,从启蒙运动的影响方面进行回答。3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席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
32、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席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庶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影响。【答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
33、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解析】(1)从“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可以得出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从“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体现出先试点后推广的特点;从“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可以看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从整体来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改革首先是
34、对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有积极作用。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活动一览表时间国家和地区会议活动2015年4月20日至24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2015年5月7日至12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2015年7月8日至10日俄罗斯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
35、十五次会议。2015年9月22日至28日美国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英国习近平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1)依据表中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原因。材料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
36、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2)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贡体系的形成原因和解体原因【答案】(1)特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坏境。原因: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
37、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2)特点: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持续时间长;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原因:彰显政治正统性的需要;自然经济中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儒家天下观的价值追求。解体原因: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特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的衰落;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殖民扩张的冲击。【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
38、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方面进行回答。原因:结合所学,从新时期中国国内发展状况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可知,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
39、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可知,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根据材料“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原因:根据材料“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
40、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朝贡体系的形成是彰显中国政治正统性的需要,也是儒家天下观的价值追求,也源于中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吸引。解体原因:根据材料“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并结合所学,从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的衰落等角度进行分析。34. 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答案】工业革命(19世纪前期-20世纪初):金本位制(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以英镑为中心,以金
41、币或黄金为主;英国是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英国强大的实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超多强,浮动汇率制,储备货币多样化;美元贬值,但仍占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多极化趋势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人民币影响上升。【解析】【详解】把问题分成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结合英国是此阶段世界霸主的相关史实,从当时英国构建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况、主导国家、原因、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二个阶段,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世界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围绕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