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完成第13题。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B.C.D.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可以增加降水,减少干旱C.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D.全球升温有利于人体的健康3.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东南沿海台风发生次数会减少B.西部、北部温暖地区降水量可能增加C.春夏季节许多地区的干旱会减轻D.海平面上升,城市缺水状况将得到缓解解析:第1题,气候变
2、暖会使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有些地区更加适宜生物生长,有些地区不利于生物生长,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可能短时内增加,但长时间内可能减少。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影响,增加传染病的发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第3题,我国冬季增温将强于夏季,西部和北部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量可能增加。答案:1.A2.A3.B阅读下列漫画,完成第46题。4.漫画中说明了()。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5.臭氧层正在不断变薄的人为原因是()。A.核电站的建设B.制冷工业的发展C.热电工业的发展D.常规能源的使用
3、6.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B.禁止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飞行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减少甲烷的使用量解析:第4题,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第5题,臭氧层的破坏是由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所致。第6题,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答案:4.D5.B6.A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第79题。7.含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可能带来的后果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营养物质减少C.水循环速度改变D.产生赤潮8.我国南方沿海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地区的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高,海
4、水蒸发旺盛B.人口多,污水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大C.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加强D.多岛屿,多港湾,有利于污染源扩散9.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禁止捕捞B.控制水产养殖,减少水产养殖数量C.增加人口,改革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投入D.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季休渔”管理解析:第7题,含磷、氮的化合物排入海洋中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可能会产生赤潮;第8题,我国南方人口多,人均排放量大,加上多海湾、多岛屿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9题,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应该减少捕捞,适当增加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7.D8.B9.D10.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
5、,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灾害种类粮食损失(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干旱200250150200洪涝100150200风暴潮2.555060冰雹与低温15252030森林火灾50100崩塌、滑坡、泥石流2.552030风沙和沙漠化2.552030(1)读上表,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分析一下
6、这是为什么。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知道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第(2)题,修建水库后,造成水库上段水位抬高,流速变慢,从而造成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当地人对水土保持不够好,也造成了渭河流域洪水泛滥。答案:(1)干旱与洪涝(2)陕西人怪罪三门峡水库的原因是三门峡水库修建以后,水库以上河段水位抬高,流速减缓,造成渭河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同时两岸大堤不断加高,防洪变得更加困难。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水库上段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甲图到乙图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2)乙(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