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18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 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A. 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B. 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C. 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D. 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2. 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

2、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3.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4.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

3、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有上卿级别的前后左右将军,负责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修筑宮廷的将作少府等等。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C. 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D. 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6.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C

4、.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7. 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 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 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 注重维护君主权威D. 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8.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A. 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 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C. 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

5、. 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9.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 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C. 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D.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10.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应监”、“艾监”等称呼。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最为接近的是A. 汉武帝时的刺史B. 唐代的门下省C. 宋代的三司使D. 明朝的内阁11. 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6、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 儒家学说主流地位的确立C. 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很重要12. 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A. 建立集权制度B. 实现富国强兵C. 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 打破原有政治秩序13. 下表是据汉书地理志整理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南方地区与全国郡国数量、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和经济重心均在北方B. 南方交通发展相对滞后C. 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受阻D. 北方商品经济较发达14. 西魏大

7、统十三年(547年)计帐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別、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A. 调整土地关系B. 缓和社会矛盾C. 方便政府征收租调D. 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15. 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A. 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B. 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C. 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制度D. 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16. 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

8、“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A. 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 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 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D. 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17. 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据此可知唐代A. 决策机制趋于完备B. 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C. 政治运行严谨高效D. 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18.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土大夫身上极为度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

9、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宗法纲常的束缚B. 专制制度的强化C. 小农经济的发展D. 科举制度的僵化19. 如图是出土于山东嘉祥县的东汉画像石。图中左边拄拐杖的老者是老子,对面躬身捧雁问礼者是孔子,其身后所随四人为颜回、子路等弟子,此类画像石出土约30余幅。这些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拥有一定土地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群体。这反映了东汉A. 治国理念的变化B. 绘画水平的提高C. 学术派别的交流D. 儒学下移的影响20. 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各部族文化融合加强B. 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

10、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A. 强调仁义礼法B. 成为主流思想C. 主张中央集权D. 蕴含统一思想22.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增强社会阶层流动性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规范了中枢决策机制23.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

11、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发展B.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24. 东汉初年,光武帝因“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于是下令进行“度田”,即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土地合法买卖B. 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C. 打击地方豪强地主D. 为实施均田制做准备25.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

12、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C.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26.“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A.全面继

13、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B.权力运行过程带有民主色彩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D.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实际需要27.董仲舒高扬“崇儒更化”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最相契合的文化形态一涵 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之后,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代儒学()A.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B.尚未确立天下独尊的地位C.适应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28.谷梁传记载:(西周)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候.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而到了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天子比之西周多了许多随意性.或不朝,或携私意朝王

14、.或朝于非时.或朝于非所、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周天子权威消退C.尊祖敬宗意识淡薄 D.君臣间矛盾激化29.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 .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而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 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顿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30.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多种唐朝时期流行的佛经题材的变文(讲唱的话本).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叙说唐朝时事)。这些变文语言通俗,故事曲折,

15、和尚在讲唱时,说唱并用。这反映了唐代A.佛教思想开始本土化 B.实现了对边疆有效治理C.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 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异变31.表1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 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 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32.战国时期,周、郑、曹、许等地的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乃至长江流域的大区域共同语;西汉初期,各地方言在语法方面更趋于接近,汉族的共同语言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A.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B.说明地域差别已经消失C.表明语言风格已相同 D.反映出政治秩序的稳定33.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

16、人人附受封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A.史记所载更为可信 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C.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 D.文献史料主观臆断普遍34.(12分)中国古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但和平形态是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在和平形态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并概述其积极作用。35.(12分) 博物馆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由封国到帝国的历史缩影与实物佐证,是秦文明的名片,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李斯依惯例主持规划设计,章郸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秦始皇陵有76个故宫那么

17、大,有数百个陪葬坑。出土的三个坑,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人数最多时近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在出土的陶俑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兵马俑一共有七个部分组成,部分零件是相通的,达到了“模件化”生产。兵马俑的制造团队高达千余人,是“规模化”生产。兵马俑组装好之后,还要涉及到细节和肖像处理,做到了“千人千面”。搞编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简介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36.(10分) 13世纪,一位意大利人来到中国,记录下了他在泉州的观感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领土,到达了刺桐城。这个地区,当地的人把它叫做泉州这一年是羊年当地人给年份取了动物的名字,如龙年、牛年、蛇年等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大批其他国家的船只,装载着各种货物。就在我们抵达的那天,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中国的商船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商人在此可以赚取巨额利润,作为自由国家的城市和港口,所有的商人均免除交纳各种贡赋和税收实际上构成这个城市的居住区与周围的村镇看上

19、去是联为一体,建筑物的数量非常多每个城门口有市场,有水果市场、鲜花市场等。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宵禁城中还有一个地方,叫做瓦市,那里有说书的、卖唱的人,至少有一百个剧团。摘自(意)德安科纳1271年的泉州一位欧洲商人的亲历记(1) 材料中的哪些方面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2) 指出材料中其中一处有违历史真实的记录,并说明理由。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解析)1.【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周代诸王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商朝到西周诸王起名特征的变化,不能说明文化传承受到

20、严重挑战,没有涉及宗教权威被打破的信息,更与人伦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BC错误。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是西周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A 选项是宗法制相配合的一个制度,不能是最深远,排除;B项是指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瓦解排除;C项在秦代的时候就已经改变,排除。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分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说明祖宗不忘的原因是宗法制的因素,故D项正确;“维系亲情延续”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家族内部等级的观念,故

21、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4.【答案】C【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5.【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中央官职由皇帝直接任命,各官职职责明确,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与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无关,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6.【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到“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

22、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天子地位的提高,即君臣关系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宗族关系强调的是血缘,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宫殿模式,排除D项。7.【答案】D【解析】【详解】“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巡边、羁縻州”说明唐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D正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不符合这一时期的事实,属于以后的影响,排除A;唐玄宗设“采访使”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采访使是监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权威问题,排除C。故选D。8.【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

23、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来看,文官防止皇权被外戚所掌控,对皇权非常维护。故答案为D项。A项宋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集体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官防止外戚干政,不是舆论监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分散相权,排除。9.【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制下平民子弟也拥有了入仕的机会,这就导致士族阶层衰落,由此可知是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主要有利于政治方面变化,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是郡县制确立,故项错误。10.【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汉武帝时的刺史是中央派出机构

24、,负责监察地方,故A正确;门下省是中央行政机构,不负责监察,排除B;三司使负责财政,排除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排除D。11.【答案】C【解析】【详解】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提出“君舟民水”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理念都是民本思想,这也反映出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故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主流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错误。12.【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法家和墨家都主张选拔贤能之士,这是传统贵族政治的冲击,D正确;AB是法家的主张,排除;

25、C错在完善,当时仍然是贵族政治,排除。故选D。1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南方的郡国数量、人口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尚未得到开发,因此南方的行政单位以及人口数量少,A正确;南方交通发展滞后不是该地区郡国数量、人口数量少的主要因素,排除B;西汉是大一统王朝,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是畅通的,排除C;D无法解释南方郡国、人口数量少的现象,排除。14.【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均田制下,农户按照一定的标准承担相应的赋税,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均田制的出发点是为了方便政府征收租调,C正确;A属于均田制的本质,排除;BD属于均

26、田制的影响,排除。故选C。15.【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既有官办学校的生徒,也有自学成才的乡贡,还有文武官员举荐的制举,说明当时选拔方式多样,D正确;九品中正制看中门第,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门第对科举考生来源的影响,排除A;B表述绝对,科举考试是入仕的途径之一而非唯一,排除;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16.【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表明孔子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有序,子不能去告父,否则就有违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家的思想,而是在讲儒家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法的地域差别,排除C项;

27、仁政是孟子的主张,不会出现在论语里,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在遇到重大事务时需要集体决策,凸显的是专制皇权下的开明性,D正确;A错在“完备”,排除;民主性的说法不符合封建专制的史实,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8.【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说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后来就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了,这是因为之后中国就演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于这一制度的专制色彩,导致了上述变化,故B项正确;宗法纲常属于专制皇权的衍生物,故排除A;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发展了,所以不能解释之后

28、士阶层的特点变化,故排除C;科举制度的僵化是在明清时期,而题干中提到变化在春秋战国之后就出现了,故排除D。19.【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时期,原本是上层贵族墓葬中的孔子问礼图,多出现于拥有一定土地和经济基础的社会阶层的墓葬中,这反映了东汉儒学下移,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治国理念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学术派别的交流,故BC错误。2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夏至周统治者由天下盟主演变为天下宗主,反映了西周实行宗法制以巩固统治秩序,使西周政治统治呈现宗法伦理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信息未反映部族文化融合现象,排除。先秦时期专制主义

29、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统治集团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D两项。21.【答案】D【解析】【详解】孔孟的“礼仁”目标是建立“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荀子试图通过“礼法”“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两者都立足于建立统一的、秩序稳定的国家,蕴含统一思想,D正确;孔孟强调礼仁,荀子强调礼法,A只是表象,排除;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重视,儒家遭遇冷落,汉武帝以后成为主流,排除B;孔孟并未主张中央集权,排除C。22.【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加

30、强了皇权,规范了中枢决策机制,故D正确;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排除;科举制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故B排除;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故C排除。2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所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故排除B;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错误。24.【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

31、”反映的是汉光武帝为了核实“天下垦田”“户口”而实行度田制,这有利于打击地方豪强地主。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是否合法的问题,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负担主要来自赋税和地租,材料未涉及向农民征收赋税、地租的信息点,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不符,排除。25.【答案】C【解析】【详解】抑商倾向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梁氏认为抑商倾向并非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A项错误;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举入仕并非梁氏认为的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

32、,B项错误;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并非是因为受到社会歧视,而是“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导致英国商人势力强,所以中国商人势力较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较为安定,政府对商人的依赖较小,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2633DABCCBAC34.35.【答案】信息提取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简介。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简介,是二手史料。材料内容由封国到帝国,反映了秦由分封到到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可用于研究秦国到秦朝的政治制度。兵马俑简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了秦的历史。兵马俑是秦历史的一个缩影。秦始皇陵规模大,征集修陵墓的人力多,说明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保障。出土的俑群构成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反映了秦的军队强大。可用于研究秦的统一。兵马俑制作刻有陶工名,达到了“模件化”、“规模化”生产、“千人千面”,反映了秦手工业生产、管理,文明和疆域广大可用于研究秦的手工业生产,秦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秦律,秦的疆诫。.36.【答案】(1)真实的记载:居民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习俗;海上贸易繁荣;航海技术先进;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民娱乐活动丰富。(2)不真实说法及理由:“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数量之多违背常理;商人可以免除所有税赋,南宋市舶司征收贸易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