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84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仿真测一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厦门)廿二史札记宋史记载:“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曾任宰执及现任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材料反映的恩荫制度源于()A世官制B三公九卿制C察举制 D科举制【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描述了宋朝的恩荫制度,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其源于先秦的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因此选择A项。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

2、夫,九卿指中央处于具体事物的官员,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的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D项的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制度,均与题目的信息无关。2(2015孝感)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士

3、大夫从商受到斥责,直接反映出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与题意“从侧面反映”不符合,故B项错误;鲁国大夫从商受到斥责,与儒家反对商业活动无关,故C项错误;尽管商业环境不佳,但仍然吸引士大夫从商,新兴商人日益活跃,故D项正确。3(2015福建质检)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八股取士影响C程朱理学盛行 D妇女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从材

4、料中可分析出唐朝时期世家大族为贵,而宋朝时王公之女尚且愁嫁,商贾却可以通婚侯门,反映出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变化。4(2015吉林实验中学)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判断,在雅典()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看出

5、雅典民主制强调公民的集体的利益,公民的行为最高利益是服从城邦,故选C。5(2015孝感)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这种判断是基于()A英法等国惯于出尔反尔B清政府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C清政府对列强存有较大疑惧D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答案】C【解析】英法等国惯于出尔反尔有可能导致战火再起,但不是必然原因,故A项错误;B项有可能使矛盾再次激化,但也不是必然原因,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没有完全屈服,仍然对列强存有较大疑惧,列强目的未达到,战争重起不可避免,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与战争双

6、方矛盾激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6(2015淮安)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正确理解。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说法不符合事实,故B错误;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材料中“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信息

7、说明由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故A项正确。7(2015南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卢梭认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远,人民承担的赋税就越重,所以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承受的负担最轻,在贵族统治下负担较重,在国王统治下负担最重,说明其认为民主体制是最好的,

8、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故选择B项。材料信息只是反映了三种体制下人民的负担问题,与A项的信息无关;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经济思想,材料信息与此不符,C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然对民主制持肯定态度,对国君制持否定态度,并没有客观评价这三种体制,D项不正确。8(2015长沙)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对科学的辱骂与破坏,没有

9、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教对科学的破坏,并没有反映天主教会的主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可知路德和加尔文对科学的辱骂与破坏,体现反理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对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迫害的是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并没有反对宗教信仰自由,故D项错误。9(2015天津滨海新区)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

10、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D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答案】D【解析】“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中的“各阶级”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由制度向思想层面变化,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认为改变中国要从思想改进,故C项错误;从严复宣扬进化论到陈独秀“适今世之生存”说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主要问题,故D项正确。10(2015新疆联考)建国后到2005年,除了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的调整时期

11、外,中国政府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其中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被称为“夭折的计划”。导致二五计划“夭折”的直接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B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C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因为19591961年中国出现了三年的经济困难,这直接导致了此计划的“夭折”,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导致计划破产的主要原因,即中国“左”倾错误的发展。11(2015淄博)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

12、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这些话()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967年”“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和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随着欧共体的成立,西欧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美国的世界霸权造成冲击,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当今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D两项的表述错误。欧共体的成立过程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12(2015南京)“印象!印象!要知道它们只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

13、,而不是生活本身!不论是艺术家、诗人或雕塑家都不应当把印象与原因分开来,它们原是互不分离的”,“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符合上述观点的西欧文学作品是()【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把描绘变成真实”说明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存在的基石,即作者主张真实再现世界。分析四个选项,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B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

14、,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8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分)(2015长沙)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

15、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

16、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15分)【答案】(1)特点:(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

17、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

18、性特征)。(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任答5点即可,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2)(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

19、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每点3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5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宪法在制定上受西方和美国以及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然后从目标、过程、作用、制宪群体等角度归纳现代宪法制定的特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封建的专制主义传统较为深厚,加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都影响了近现代宪法的制定;依据材料二中“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可知“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14(12分)(2015南

20、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会考中国历史部分内容介绍:(1)对“封建制度”的解释:“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2)对待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涉及。对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反晋斗争,称为“五胡乱华”;对清朝的称呼是“满清”。(3)对于鸦片战争,介绍了中英双方史学界的不同观点:“中国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因禁鸦片贸易而引起的;英国人却称为贸易战争,把战争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贸易的事件上去”。对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则不作分析。请回答:(1)依据你所学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概括指出在上述三个方面或问题的解释或看法的不同之处。(9分)(2)

21、分析会考中国历史产生上述解释或看法的原因。(3分)【答案】(1)高中历史教材:对“封建制度”的解释:是指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个社会形态即封建社会阶段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的总和。对(2)的解释:认为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没有“胡”“华”称呼之分。对于鸦片战争立场明确,认为是以禁鸦片贸易为导火线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9分)(2)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受到西方观点和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认识的影响;国家意识不够强。(3分)(说明:本题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一是知道题目材料中三个方面的观点,二是联系自己学习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如

22、对封建制度的解释材料的含义实际上是分封制,而我们学习的封建制度则是一种社会形态;二是对西晋少数民族的历史认为是“五胡乱华”,而我们认为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自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是对于鸦片战争,我们认为是因为中国的严禁鸦片引起了英国等中国发动战争,英国认为是为了扩大对华贸易,而材料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第(2)问会考中国历史的解释与我们的认知不同,主要是从一是当时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长期与祖国分离;二是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社会制度不同,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分析问题等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

2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5吉林实验中学)材料一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材料二“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

24、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摘编自炎迁国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6分)【答案】(1)目的:整治官场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督促一切政务进行;维护统治。(4分)特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分工具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逐层落实与考查(责任制);加强了内阁集权;可操作性强。(5分,6选3)(2)作用:吏治清明;行政效率提高(作风更加务实);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6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

25、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考成法”的目的可以从材料中的“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就概括为“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即可。“考成法”的特点主要从内容进行概括,例如,“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就可以概括为“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再例如,“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就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其他的要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2)通过读材料特别是材料二不难发现“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要从政治作用、经济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解答,可以注意材料

26、中的“莫敢有偷心焉、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等字眼,也可以结合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目的就是要整顿吏治,所以政治作用主要是指吏治清明、行政效率提高等,而经济作用则是从增加了政府收入、官吏们不敢滥贪钱财等方面概括。16(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15淄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娜拉是1879年上演的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角。下面是她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对话:娜拉:你认为我最神圣的职责是什么?海尔茂:还用我告诉你吗?你的职责是相夫教子。娜拉:我有其他同样神圣的职责。海尔茂:不可能!你什么意思?娜拉:我对自己的职责。海尔茂:万事之首。你是一个妻子和母亲。娜拉:我已经不再相信那些

27、。首先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人。【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年)(1)根据对话分析,娜拉与丈夫之间有何矛盾?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6分)(2)与丈夫的矛盾不断激化,娜拉最后离家出走。你如何看待娜拉的这一举动?请说明理由。(9分)【答案】(1)矛盾:丈夫相夫教子的要求和娜拉独立自主的意愿之间的矛盾。(3分)问题:男女不平等,妇女社会地位低。(3分)(2)看待(一):支持和赞同。娜拉的出走举动是与旧家庭的决裂,体现了妇女解放,思想觉醒,权利平等意识增强;其敢于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自由,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9分)看待(二):不支持和反对。娜拉的出走举动是对家庭和子女的不负责任,不利于家庭的稳定。(

28、9分)【解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娜拉与她丈夫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丈夫要求娜拉“相夫教子”的要求和娜拉要求“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题干所给材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即男女不平等,妇女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等。(2)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表明态度,即肯定(支持)还是否定(不支持);其次,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做到有理有据。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5南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

29、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材料二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8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7分)【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30、材料二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6分)方法: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2分)(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7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通过归纳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信息即可作答。第二小问通过对比,显然材料二的观点比较全面,能够从苏德双方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其的不同影响。第(2)问注意题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苏联暂时有利,二是对德国更有利,

31、三是对世界和平是一场灾难,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思考即可作答。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5陕西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赫胥黎)写道:“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1857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一年以后,我们责怪自己为这样的问题难倒真是太愚蠢了。我记得当最初我把物种起源的中心思想抓住的时候,我的感想是真笨,连这个都没有想到。”英丹皮尔科学史材料二“进化”的概念以及随后的“进步”概念,不管是就个人、全国还是全球而言,都渗透到维多利亚时代生活和思想的每一个方面,因为进化是由科学法则决定的,

32、人的职责是去发现和服从这些法则,而不是干预它们,因此,绝大多数实证主义者都是自由放任原则的坚决支持者。英肯尼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材料三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政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53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

33、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起柏田帝国的迷津(1)材料一中赫胥黎认为物种起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放任原则推行的原因。(5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并分析严复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的转变原因。(10分)【答案】(1)意义: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合理解释了人在生物界中的地位。(2分)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经营、竞争、贸易;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3分)(2)理解:

34、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2分)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2分)转变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任答3点即得6分)【解析】(1)第一问依据“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分析生物进化论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肯定人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第二问从工业革命与进化论思想传播的影响分析。(2)第一问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艰难发展的原因即可。严复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的转变原因结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个人经历的思考等方面归纳。包括: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