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1.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B. 电线短路失火时,首先要用
2、泡沫灭火器灭火C. 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D. 温度计的水银球打破洒在地面上的水银,可以用水冲洗【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不能够使用水直接灭火,否则会是着火面积扩大应该使用灭火器灭火,故错误;B.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误;C.强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确;D.水银撒在地面上应撒硫粉使之反应,不能用水冲洗,故错误。故选C。.2.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制取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3、装药品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水洗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2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A. B. C. D. 全部【答案】D【解析】【详解】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炸裂,故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可防止倒吸,故正确;制取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否则造成药品的浪费,故正确;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
4、管的塞子或活塞容易出现漏液现象,所以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故正确;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排净系统内的空气后加热CuO,若先加热再通氢气会引起爆炸,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若立即停止通氢气,会引起铜被氧化,故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并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正确;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降低碱的腐蚀性,后水洗,故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2H4等时,为了防止爆炸,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故正确。故选D。3.下列试剂的存放正确的是()A. 钾、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
5、应放在水中B.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用玻璃塞塞紧,不能用橡皮塞C. 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D. 以上方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A.钾、钠能与氧气、水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B.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C. 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避光、低温保存;D.选项C正确。【详解】A.钾、钠能与氧气、水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A正确;B.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B错误;C. 浓硝酸、硝酸银见光
6、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C正确;D.选项C是正确的,D错误;正确选项C。4.化学教材中,常借助示意图表达实验装置的要点、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等。下列有关示意图表现的内容一定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软管可将下方的压强转移到液体上方,即你保持内外压强相同,则打开活塞图中橡皮管能使液体顺利流下,A正确;B、乙醇和乙酸不分层,二者互溶,不能利用图中分液装置分离,应选蒸馏法,B错误;C、关闭止水夹,利用分液漏斗下端的液柱高度检验气密性,若液柱高度一段时间不变,则气密性良好,C正确;D、从长导管进入,可收集密度比空气
7、大的气体,则图中装置可收集氧气,D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实验装置分析与评价5.下列关于过滤和蒸发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常用来分离液体与固体混合物B. 若使溶液中的溶质析出只能选用加热蒸发的方法C. 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D. 蒸发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等【答案】B【解析】【详解】A.过滤是用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故正确;B.溶液的溶质析出可以用加热蒸发或加热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C.过滤实验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故正确;D.蒸发实验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等,故正确。故选B。6.如下图,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
8、分别加入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 加入的是CCl4,加苯,加酒 B. 加入的是酒精 加CCl4,加苯C. 加入的是苯 加CCl4加酒精 D. 加入的是苯 加酒精 加CCl4【答案】C【解析】【详解】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碘溶于苯后在上层,上层有颜色,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在下层,酒精溶于水,不分层,所以选C。【点睛】掌握常见有机溶剂的密度和水的溶解性。分清实验中的有机物的位置。萃取实验中不能使用酒精做萃取剂,因为酒精溶于水。7.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
9、CaCO3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C.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答案】C【解析】A. 该固体可以是其他碳酸盐或者亚硫酸盐等,故A错误;B. 该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等,故B错误;C. 无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色,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D.稀盐酸带来Cl-,干扰对原溶液中Cl-的检验,故D错误。故选C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 mol H2
10、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B. 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 44 g CO2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 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1mol水含有NA个水分子,故正确;B.一个水分子含有3个原子,所以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故正确;C.44克二氧化碳为1mol,含有3mol原子,故错误;D.16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为16/16=1mol,故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题目中前后的微粒种类,了解分子中原子个数的计算。如一个水分子有3个原子,则1mol水中含有3mol原子。9
1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B. 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与22.4 L氮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C. 58.5 g NaCl所含的离子数为2NAD. 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1【答案】C【解析】【详解】A.0.5mol铝反应转移1.5mol电子,故错误;B.标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一个氮气分子含有2个原子,故错误;C.58.5克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离子,故正确;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96 gmol1,故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摩尔质量
12、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0.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A. 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B. 5.6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C. 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D. 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35.5b/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若含有1mol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12mol、13mol,他
13、们的比值是6:3:2 错误。B先求各自的物质的量,若物质的量相等,则碳原子数一定相等。错误。C摩尔质量缺单位,错误。D 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等知识。11.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方法有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应用广泛,环己醇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
14、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_。(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填正确答案标号)。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分液漏斗 D牛角管 E锥形瓶【答案】 (1). 冷凝管 (2). 防止暴沸 (3). B (4). 检漏 (5).
15、 上口倒出 (6). 干燥 (7). C【解析】【详解】在a中加入20克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止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毫升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做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可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乙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做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克。(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现象,补加
16、碎瓷片时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B。(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密度小,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可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分液漏斗。【点睛】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液,使用时主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在旋转活塞,下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2.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和的操作名称是_。(2)步骤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步骤
17、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猜想:固体A中含CaCO3、Mg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试管口_猜想成立猜想:固体A中含Ba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Na2SO4溶液有气泡冒出,无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猜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取少量NaCl晶体于试管中溶解,_猜想成立【答案】 (1). 过滤 (2). 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3).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4). 停止加热(或熄灭酒
18、精灯) (5). 有气泡冒出,烧杯内壁变浑浊 (6). 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7). 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详解】(1) 步骤和的操作分离出了可溶物和不溶物,故操作名称为过滤;(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判断加入盐酸是否适量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加热蒸发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不安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当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干。 (3) 猜想:固体A中含CaCO3、MgCO3,都会和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烧杯内壁变浑浊;猜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
19、a2SO4,即要检验硫酸根离子需要加入盐酸和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即证明含有硫酸钠。13.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其计算的内容。(1)1.5 mol H2SO4的质量是_,其中含有_molH,含有_gO。(2)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0.92 g该氧化物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RO2的化学式为_。【答案】 (1). 147g (2). 3 (3). 96 (4). 46gmol1 (5). 14 (6). NO2【解析】【详解】(1)1.5 mol H2SO4的质量为1.598=147克,其中含有3molH,含有6mol氧原子,质量为616=96g。(2)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0.92 g该氧化物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物质的量为0.448/22.4=0.02mo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0.92/0.02=46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32=14,RO2的化学式为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