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00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

2、,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

3、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

4、,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5、,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B.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C.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6、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D.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C.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

7、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题干已经确定答题区域为文章第一、二段,仔细阅读第一、二两段,其中B项,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

8、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所以本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说法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误,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9、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

10、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11、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

12、、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3、。材料一: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但是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科教学理科化,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大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

14、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新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标定位与需求为“新工科”提供了契机,新经济的发展呼唤“新工科”。“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360、百度“新工科”)材料二:“新工科”自2月在复旦大学达成“复旦共识”以来,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工作状态,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工科建设要致力于以下

15、行动: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以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以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将中国理念、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理念、国际标准,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精编自2017年4

16、月10日光明日报)材料三:在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冲,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被归纳为“五个新”,分为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提升学科专业与产业更强的匹配度;在人才培养上,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的对接度,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工科”要着跟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技术促

17、进“中国制造2025”的转型升级新经济,未来新工科生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沟通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摘编自2017年6月3日“浙江在线”)4. 下列对“新工科”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人才的短缺,为“新工科”的诞生提供了机会,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工科”。B. “新工科”是新经济对人才新的定位与需求的产物,也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C. “新工科”对高校有崭新的要求,比如:在人才培养上,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的对接度,实现以产促教、以研

18、促教的育人模式。D. “新工科”着眼于时代特征,研究内容力求在工程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分类发展体系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的工程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B.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新工科”人才有新目标和新需求,比如: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要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C. “新工科”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那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19、具备多种素养和能力。D. 面对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事实,未来新工科生必然具有更多的创造力、沟通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等。6. 综合材料内容,说说在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请归纳并结合实际就其中一点进行深入探究。【答案】4. C 5. D 6. 素养和能力: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

20、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最核心的能力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又和融合中学习,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造力、沟通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深入探究:“新工科”要着跟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沟通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等。【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

21、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新工科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理解不准确,尤其“实现以产促教、以研促教的育人模式”表述错,应是“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必然具有”的表述,与材料三“可能会需要”意思不相符。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类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材料中的观点、材料中的论据、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等。像这种题目

22、,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综合材料内容,说说在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请归纳并结合实际就其中一点进行深入探究。”这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探究能力。对于“在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未来新工科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一问,可以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整合概括,如材料一“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

23、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材料三“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未来新工科生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沟通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等”。对于第二问,考生可以结合实际来深入探究未来新工科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永恒的文赤壁曹矞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

24、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

25、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

26、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

27、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

28、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29、。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B. 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30、。C. 文章叙议结合,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D. 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8. 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9. 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7. A 8. 直观地展现苏轼儒雅的形象;说明苏轼是黄州的主角,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 9. 文学方面,苏轼被贬谪到黄州,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和自己特殊的经历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

31、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从而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思想性格方面,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成就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生活方面,苏轼在饮食上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使之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将错就错”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苏轼“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

32、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从内容上看,“英俊洒脱,气宇轩昂”“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是对苏轼形象的刻画,从中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从与上下文关系来看,这段文字承接上文“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

33、,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又为下文叙述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和创作做铺垫。据此组织答案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由“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可知,第六段从“文学”和“生活饮食”两方面写出黄州对苏轼的影响;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

34、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可知,第七段写出了黄州对苏轼“思想”的影响。【点睛】分析散文段落的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交代思路等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

35、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

36、,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注】“霍人”,

37、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北。10.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

38、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公,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本文中的“沛公”的“公”即为此意。B.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C. 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也说“禁内”。D. 崩,正如礼记中的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哙和

39、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C. 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D. 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

40、,谢无有闭关事。(2)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2)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几乎危险了。【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陛下”“臣等”“丰沛”“天下”“病”“大臣”“事”

41、“一宦”“赵高之事”,虚词“与”“何其”“也”“且”“者”“乎”“之”,“陛下与臣等”作“起丰沛”的主语,意思是“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意思完整,结构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甚”的意思是“厉害”,补充说明“病”的情况,意思是“病重,病的厉害”,中间不能断开;“大臣”作“震恐”的主语,意思是“大臣都很担心”,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句子可以断开为:始陛

42、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43、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面对项羽的威胁”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因”,通过;“谢”,向谢罪,向道歉;“谢无有闭关事”,向项

44、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2)中“是”,这;“微”,如果没有;“入”,闯入;“谯让”,责备;“殆”,危险;“沛公事几殆”,沛公的事情就几乎危险了。【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

45、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

46、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几乎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

47、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

48、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注】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君不得意”中“

49、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B. “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C. 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D. 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答案】14. D 15. 对丘为落第的

50、怜惜与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依依惜别之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朋友正值人生的低谷,伤别之情就更加强烈了。惭愧愤慨之情。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官员,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深深自责。同时于“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的愤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51、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错,应“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

5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首联用“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同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

53、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第二联用典以苏秦作比,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

54、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多事”“尽情”“喜”“惊”,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岛烟湖雾”。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

55、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

56、,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写小人的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2)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答案】 (1). (1)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3)哀吾生之须臾, (4). 羡长江之无穷 (5). (4)女也不爽, (6). 士贰其行【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

57、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溘”“须臾”“爽”“贰”,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下面文字,完后下列小题。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 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

58、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

59、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17.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 两端的小岛

60、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D.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望无际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不虚传B. 一望无际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不虚传C. 一碧万顷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副其实D. 一碧万顷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副其实【答案】17. C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61、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揭示”和“机理”能搭配,但是“揭示”和“方案”搭配不当,可改成两句话: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再来看选项,A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 B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 “提

62、出了方案”。D项,“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改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A、B、C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D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C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

63、密,应排除。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文中用来形容海面,用“一碧万顷”恰当。第二处,风大浪急:指风浪很大。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文中指外海海面的情况,用“风大浪急”恰当。第三处,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文中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

64、遇到的挑战,用“前所未有”恰当。第四处,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文中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真正的科技大桥,用“名副其实”更恰当。故选D。【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

65、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答案】“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高足”改为“弟子” “垂念”改为“感念” “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希望”改为“祝愿”【解

66、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

67、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得体,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

68、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21.请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4个字。2月23日上午,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将要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诵读、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北京市调整考试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答案】北京2017年启动课程改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解

69、析】【详解】本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主要考查语段内容概括,参照的模式就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效果等。结合语段内容可知,北京2017年启动课程改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新闻概括要注意时间性。四写作22.根据下面题目,写一篇故事。题目:叶子要求:必须写成故事,可以虚构。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答案】例文叶子走过校园的每棵树,想起谁说过秋天是悲凉,谁说过它总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忧愁。那只是因为不懂得欣赏它们的人才会这么说。秋风吹过,把空中旋转着的“小小蝴蝶”托在自己的怀中,跳起了那森林界最美妙的傲慢舞蹈。看,多么美丽,可最终还是要回到属于自

70、己的地域。可那卷起的却是多年尘封记忆的涟漪。可曾尝试过拿着一片叶子在阳光下看?网脉状的缠绕,似乎牵忆着多么刻骨铭心的回忆。想起每每念念叨叨的外婆,总是百般呵护着我们,可却总是又严格要求我们。心里总是不甘心,不甘心就那样地离开,还没好好地说一声“我亲爱的外婆,谢谢您,谢谢您多年的教导之恩”。那么多年的不听话,如今想听话却再也不能了。刹那间,逝去的记忆如潮般涌来“喂喂,我们出去玩好不好?我们上山去摘果子,哦对了,上次我看见了我家旁边的竹树上有个鸟窝,我们去捉好不好?”“不要,外婆说不把这些豆子剥完就不能去玩。”女孩严肃地说着。伙伴们气鼓鼓地转身要走,可女孩知道伙伴没跨过门槛就会再转身回来的。“1,

71、2,3!”“哎呀,我们出去玩嘛。”“嘻嘻”,女孩在心里偷笑。“哦!”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好像你最喜欢吃的那个果子熟了哦。”女孩手中动作停了下来,都没经过大脑思考就跑了出来。“哎,这诱惑”伙伴叹息到。不过还是跟了上去。“耶,明天我的生日,要好好玩一天”。怀中抱着那片小小的四叶草,“会带来幸运”,外婆说过的。带着一个美好的幻想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依稀记得那个生日过的很糟很糟身体的每处血液好像都在回忆,知识大脑控制着。它不允许把这已尘封的记忆再重拾回来,消耗它的能量,多么残忍呵。可是血液和每处细胞都在反抗,它们愿意再去想起那些记忆。不愿做一个没有过去的事物。大脑允许了,只是时间有限,须速去速回,血液和

72、细胞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 “铃”时间限制,需速回。然而它们只有无奈和不尽的叹息。时间就是一条铁链,长却有限。却最终带不走风的思念,阻挡不了雨的抵达。是不是只要是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却恰好又是那么几个人,是不是就会再回到过去。这些飘忽不走的记忆,是不是就像那些叶子一样,终有一天会尘封落地。就像那拾不回的流年,却记得曾拥有过。那么树呢?当树叶落下的那一刻,有没有流过泪,有没有觉得身上的某个地方正在滋生着思念的种子,有没有觉得那一刻后悔了,后悔自己没有挽留。秋风依旧萧瑟,那飘在空中的叶子终于落了下来,树记忆一样眼中的雾久久没有散去,迷茫的眼中有着许多朦胧的身影。突然发现,我不能在原地继

73、续徘徊,在某个时刻,或许那些记忆会再清晰,迈出了起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属于物象类作文。围绕“叶子”这一物象,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构思行文。叶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植物们的叶子太重要了,是其生活的依靠,可以说没有了叶子,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叶子是生命维系的基础。可以通过对叶子的描绘,展示家人之间的亲情;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可以展示生命的历程,表达珍惜生命的主题;孤叶、枯叶、落叶。叶落归根,回报大地的恩情,叶子不能忘记树根,警示人们不要忘本,可以写的东西很多,

74、如“责任、祖国、父母、爱心、感恩”。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叶多象征孤独、诗人孤寂的心境、凄凉以及萧瑟的自然等。我们也可以借描写树叶展现美丽的大自然、人与自然的矛盾、自己的诗思、秋景和萧瑟的自然。本文要求写一篇故事,属于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素材:1.我是枯树丢弃的一片叶子,失去了家的保护,随风飘零,在太阳下分享呼吸,在月光下享受灿烂的星空。我是独行侠,在刀光剑影的沐浴下渐渐枯去,终而久之,化作一片粉末融入空气中。2.我是橄榄枝的一片叶子,在和

75、平中成长,光辉的形象让我坚韧不拔,我看到了世界的和平,我代表着永久的幸福。当雅典娜女神将我抛入人间是,我便成了永久的真理,我象征着纯洁高尚的运动精神,我是人类亘古追寻的宝藏,此刻,我便成了一根羽毛,飘向了天堂。3.我是阿甘手中的一片叶子,我吸取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我读懂了他的心,一颗赤子之心,不受外界的污染,执着的追逐自己的目标永不停息的跑。你跑过了田野,带走了芬芳的野花香气;你跑过了溪流,吸引了小溪的目光;你跑过了大海,得到了海浪的青睐。我欣赏你的勇气,即使你智商不高,但是你奋发图强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感染了我这无情物,我愿意同你一起奔跑,跑到世界的尽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我是爱因

76、斯坦书中的一片叶子,我静躺在文字中,允吸着知识的甜蜜,我看到了爱因斯坦追求真理的决心,我也体会到了他那忠诚无二的爱国之心,他是老顽童,有着纯洁善良的心,他探寻知识的宝藏,他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我的英雄,他是犹太族的骄傲,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向世界宣告:纳粹是打不败犹太的,铁打的犹太不向任何人低头!5. 世上如此多的伟人爱花,夸花,可谁留意过那些绿叶?那些奋斗了一生默默死去的落叶?可怜的叶永远是卑微的,永远是人类眼中的小角色。当春天降临在人间,满园都是浓厚的花香。花竭力地排斥着,他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姿,绞尽脑汁地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叶团结地拥簇着,它们的任务是捧出那一

77、颗颗明珠。叶,苦!6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校园里尽是些结束了生命的亲吻大地给予他们重生的叶。这是美丽而又凄凉的一瞬,落叶归根,催人泪下。可这是我的烦恼。每次扫公共场地,似乎是一次又一次的体力活,同时也成了我抱怨的资料,罪魁祸首昰叶。叶,苦!7.秋风拂过树梢,弹指间将叶托向空中,最后任由它飘落。于是成千上万片叶一起冲向空中,顷刻各自散开潇洒的落入大地的怀抱,似无数黄碟自由飞舞,可爱地让人怜惜。我知道它不曾后悔,不曾为自己忙碌了一生,却一无所有而抱怨。它是纯洁的,是高尚的!它们躺在泥土上,任凭时间将它们变换成黑乎乎的腐殖质,甘愿为主人而活,为主人而死。它们是真诚的,是无私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欣赏龚自珍的诗句,我更欣赏这默默无闻的叶!叶是君子,永远我所敬爱的君子!结构层次:本文以叶子为物线,叙述刻骨铭心的回忆,表达对外婆的怀念。文章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厚谊。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形散”但是“神不散”。主旨鲜明,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