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题电化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镁B用乙图装置验证试管中铁丝发生析氢腐蚀C用丙图装置构成铜锌原电池D用丁图装置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2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图是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B惰性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正极反应式为ClOH2O2e= Cl2OHD进料口加入NaClO溶液,出口为NaCl溶液3(2015浙江杭州第二次高考教学质检)含乙酸钠和对氯酚()的废水可以利用微生物电池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极是负极B质子从A极移向B极CB极的电极反应式:C
2、H3COO8e4H2O=2HCO9HD处理后的废水pH降低4(2015浙江宁波高三二模)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极的电极反应为NO3e4OH=NO2H2OB溶液中的H由电极b处向电极a处迁移C电解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D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的物质A是NH35(2015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模考)乙醛酸(HOOCCHO)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原理如图所示。该装置中阴、阳两极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其中乙二醛与M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下列说
3、法不正确的是()A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OOCCOOH2e2H=HOOCCHOH2OB若有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反应,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醛酸为1 molCM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乙二醛与M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l2OHCCHOH2O=HOOCCHO2HCl6(2015浙江温州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NO的浓度不变C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 g,乙极某电极析出1.6 g金属,则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AgNO3溶液D
4、若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U形物称量,质量会减小7(2015浙江温州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Li1xMn2O4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MHM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NiOOHH2Oe=Ni(OH)2OHC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LiMn2O4xe=Li1xMn2O4xLi8(2015浙江杭州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检)某原电池装置图如图所示,当电池形成闭合回路
5、时,盐桥的K向右定向移动,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此可判断反应:3Ni22Cr=2Cr33Ni能够自发进行B由此可判断Cr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r3e=Cr3C由此可判断反应过程中Ni电极的质量会减小D由此可判断Cr、Ni两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Ni9(2015浙江嘉兴高三教学测试)磷酸铁锂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左边由LiFePO4晶体组成,铝箔与电池一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隔膜,锂离子可以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右边由石墨组成,铜箔与电池另一极连接,电池内充满电解质。在充电过程中LiFePO4中的锂离子脱出并伴随着铁元素的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铝箔所在电极为负极,铜箔所在电
6、极为正极B放电时,电池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C充电时,Li向阴极移动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e=FePO4Li10(2015浙江浙东北三校高三四模)以C2H6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KOH溶液作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b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a电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其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OH从正极向负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11.(2015浙
7、江台州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化学镀铜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uSO4,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对废液进行回收处理,装置如图,其中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已知:Cu2HCHO3OH=CuHCOO2H2O;还原性:HCHOM(一种金属)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之前,应将含OH的HCHO溶液加入到装置的左侧B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HCHO2eH2O=HCOO3HC若将质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过程中,大量的OH将向左侧迁移D放电一段时间后打开开关,移去质子交换膜,装置中可能会有红色固体、蓝色絮状物出现第五题电化学1解析:选B。Mg2在溶液中不放电,A项错;丙图若将铜条换成盐桥则形成
8、铜锌原电池装置,C项错;丁图中当二次电池使用完后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应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D项错。2解析:选B。根据电池反应式知Mg是还原剂作负极,ClO在惰性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3解析:选B。两极的变化:A极,C6H5OClC6H5OHCl,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B极,CH3COOHCO,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A项正确;外电路中的电子由B极流向A极,则内部的阴离子由A极移向B极,质子应该由B极移向A极,B项错误;B极的转变为CH3COOHCO,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2HCO9H,C项正确;正极反应为C6H5OCl2eH2O=C6H5OHClOH,总反应
9、式为CH3COO4C6H5OCl4H2O=2HCO4C6H5OH4Cl5H,所以反应过程中H量增加,溶液酸性增强,D项正确。4解析:选A。电解NO制备NH4NO3,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4H;a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O5e6H=NHH2O,从两极反应式可看出,要使得失去电子守恒,阳极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大于阴极产生的NH的物质的量,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因此若要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NH3。5解析:选B。N电极上HOOCCOOH得电子生成HOOCCHO,则电极反应式为HOOCCOOH2e2H=HOOCCHOH2O,故A项正确
10、;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则电池中转移2 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式HOOCCOOH2e2H=HOOCCHOH2O,可知生成1 mol乙醛酸,由于两极均有乙醛酸生成,所以生成的乙醛酸为2 mol,故B项错误;根据质子的移动方向,确定M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Cl2e=Cl2,故C项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醛基氧化为羧基,乙二醛与M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l2OHCCHOH2O=HOOCCHO2HCl,故D项正确。6解析:选C。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是负极,Cu电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Cu失电子变成Cu2进入溶液,盐桥中的NO进入甲池左侧烧杯,使其中的
11、NO浓度增大,B错误;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 g,则Ag电极上析出0.05 mol Ag,电路中转移0.05 mol电子,若乙池中盐溶液为AgNO3溶液,当乙池中AgNO3的量不足时,有可能析出1.6 g Ag,C项正确;若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U形物质量不变,D错误。7解析:选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正确;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iOOH得电子被还原为Ni(OH)2,B正确;充电时,镍氢电池的正极变为电解池的阳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负极变为阴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正确;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D错误。8解析:选C。原电池中电
12、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Ni是正极(Ni2得电子生成Ni),Cr是负极(Cr失去电子生成Cr3,A、B、D正确,C错误。9解析:选A。充电时,装置实际上是电解池,则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即铝箔所在的电极在放电时为电池的正极,A项错误。充电时,铝箔所在的电极上2价铁被氧化为3价铁,该电极上所脱出的锂离子则在铜箔所在的电极被还原为锂单质,所以,充电时Li向阴极移动,阳极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e=FePO4Li,放电时的总反应则为FePO4Li=LiFePO4,B、C、D项正确。10解析:选B。选项A,该燃料电池以乙烷为燃料,在负极(a电极)失去电子,进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b电极),所以电流
13、从b电极经过负载流向a电极,正确;选项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错误;选项C,因为该电池的两极用的都是气体反应物,所以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其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正确;选项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在电池的负极消耗氢氧根离子,而在电池的正极生成氢氧根离子,在正极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应该从右向左移动,以保证负极有足够多的氢氧根离子参与反应,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正确。11解析:选D。如果右侧是镀铜废液,则M(一种金属)与硫酸铜会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反应之前,应将含OH的HCHO溶液加入到装置的右侧,故A错误;右侧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CHO2e3OH=HCOO2H2O,故B错误;若将质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过程中,右侧是原电池的负极,阴离子应向负极迁移,即向右侧迁移,故C错误;红色物质是铜离子放电得到的单质铜,蓝色絮状物是移去质子交换膜后Cu2与OH反应得到的Cu(OH)2,装置中可能会有红色固体、蓝色絮状物出现,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