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六)期 中 检 测(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在先秦史西周事迹中指出:“夫但论亲族之远近,则自六世而往,皆为路人矣,唯共宗一别子之正嫡,则虽百世而团结不散,此宗法之团结,所以大而且久也。”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助于凝聚亲族关系B.周王把王畿内的土地全部加以分封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宗法制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解析:材料意思是:“一般来说,过来6代,亲缘关系已经大为淡薄了;唯有遵守嫡庶的宗法关系才能百世的团结”故A项符合题
2、意。材料与分封制无关,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具体说明宗法制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问题,排除D项。答案:A2.观察右图。有关秦国的统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B.显示商鞅远交近攻策略的巨大成功C.秦军同时从多路出击,势不可挡D.灭亡燕国后才最终实现了一统天下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之战。并且各个从箭头下的时间不同,显示其灭亡各诸侯国是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商鞅不属于秦王嬴政时代的谋士,排除B项;D项不符合图示材料的内容,也不符合史实。答案:A3.唐朝前期常以它官居宰相职,并假借它官之称。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
3、其后,或称“参议得失”,或称“参知政事”等等,名称不一。这一做法A.挑战了皇帝的权威B.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集权C.削弱了吏部的职权D.表明唐太宗有废除宰相的意图解析:唐代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共议国政,担当宰相。因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不肯轻易授职,故常以它官居宰相职,并假借它官之称,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答案选B项。答案:B4.唐朝会昌五年诏令规定,只有“前进士及登科有名闻者”方可乘“衣冠户”,才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特权,其余“纵因官罢职,局别州寄住,亦不称为衣冠户。其差科色役,并同当处败兴流例处分”。材料说明A.科第成为确定政治特权的重要依据B.唐朝沿用隋法招纳人才,选拔官吏C.科举制
4、打破了重文轻武的观念D.科举制遏制了买官卖官的现象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在封建皇帝提倡下,科举制确定了一部分人的社会等级和政治特权的依据,门阀制度、门阀观念走向衰落,新的封建等级结构逐渐调整。B项与材料无关;C、D两项在题目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A项。答案:A5.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处,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往往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但都由皇帝指派,且同时兼理原来的官职。该举措A.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使清朝彻底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D.体现了满汉关系的与时俱进解析:题目材料说明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皇帝指派官员而非亲王在此“行走”,提高了中枢机
5、构的决策效率,削弱了同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亲王贝勒)的权力。材料不涉及对地方的控制、皇位继承、用汉人或满人为相应官员,排除B、C、D三项。故答案选A项。答案:A6.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道光帝称林则徐的报告“大快人心事!”不久,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为林则徐恭贺生日。这说明A.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私交甚厚B.林则徐请求禁烟得到道光帝赏识C.虎门销烟得到道光皇帝的肯定D.当时禁烟运动得到各阶层的支持解析:由材料可知,道光帝听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消息后很高兴,故C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但是并不能说明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私交甚厚,排除A项;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也不符合史实。
6、答案:C7.“(1843年)制定的这些章程中涉及的事项本来应该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自己决定的,现在却都按照侵略者的利益而做出了规定。它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这些章程中包括A.“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B.“对于民刑案件,由被告所属国的法院或领事法庭依所属国法律审理”C.“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D.“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解析:题目材料反映的是1843年清朝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A项属于南京条约中的赔款规定,B项属于鸦片战争期间列强获得的“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C、D两项分别属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
7、规定。故答案选B项。答案:B8.下图为清光绪二十年的一次中外战役示意图。此次战役 A.清军失利后退出朝鲜B.日本乘机占领平壤C.期间邓世昌英勇牺牲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解析:从示意图上的“1894年9月12日至19日”“黄海”“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等信息可知,这次战役为黄海大战。A、B两项都是平壤战役失败后的表现;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故答案选C项;D项指威海卫战役。答案:C9.“外国人把古城洗劫一空,它们把一项条约强加给清朝政府,要求处死起义军中的几位领袖,宣布今后凡是参加反洋结社的中国臣民都要判处死刑。”材料描述的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国门从此被打开B.中外反动势
8、力开始公开勾结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题目材料揭示了列强侵华镇压了中国的社会革命;列强与清政府签署条约规定,“今后凡是参加反洋结社的中国臣民都要判处死刑”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A、B、C、D四项依次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危害。故答案选D项。答案:D10.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下面相关认识正确的是A.它是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B.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9、地的强烈愿望C.其平均主义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D.它体现了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反帝反封的特点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四有两无”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方案,也没有顺应历史发展,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没有体现反帝精神)。故答案选B项。答案:B11.下图是以孙中山头像为标识的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全世界首套孙中山像邮票、中华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孙中山在世时发行的唯一一套邮票(1912年12月15日,雕刻版)。图文“中华民国光复”指的是A.黄花岗起义后中国民主革命高潮的来临B.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C.袁世凯
10、复辟帝制的失败和护国运动的胜利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解析: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光复汉族政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发布的公文中,常把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称为“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等。故答案选B项。答案:B12.“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欧美政治体制建立一种新的体制;尽管因为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法律的蔑视,这种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在中国是首次,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否定专制,权力制衡B.主权在民,行总统制C.民主共和,反对侵
11、略D.民主、科学,发展工商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革命党人”判断其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仿照欧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答案选A项;当时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建立了责任内阁制度,牵制总统,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反对侵略方面不明显,与设问“主要特点”不符,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D项错误。答案:A13.1923年6月,陈独秀在一次中共会议上指出:“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党的主张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以后我们便更多地注意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开始参加现实的运动。” “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是A.联合国民党“打倒列强,除军阀”B.建立劳农专政,消灭资本
12、家私有制C.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D.改变唯心主义观念,限制工农运动解析:题目材料时间信息说明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倾向于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列强侵略、军阀统治。B 、C两项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D 项属于大革命后期(1927年)中共的右倾错误。故答案选A 项。答案:A14.“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A.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团结国民党共同进行大革命C.团结一
13、切力量积极进行抗日斗争D.具有工农民主专政的性质解析:题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是中共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其领导工农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体现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性质,D项正确,排除B、C两项。从“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可排除A项。答案:D15.读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该首七律诗的写作背景是A.北平和谈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重庆谈判D.红军从长汀开始长征解析:从材料中的“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可知,当时延安和重庆分别是国共两党指挥中枢。而材料中隐含的“民”“主”“团结”等体现了国共重庆谈判的艰辛。A、
14、B两项揭示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情景;D项揭示了中共控制北平、主政全国的情景。故答案选C项。答案:C16.右图是近代中国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下面关于这次战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决定性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为以后解放沈阳与长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D.使华北和东北两大解放区最终连成一片解析:从图片信息“陈官庄”“杜聿明”“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等可以看出此战为淮海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决定性地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部分主力,故A项符合题意。B项指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指辽沈战役初期的胜利;D项指平津战役胜利的成果。答案:A17.1949年1
15、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成员均由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反复协商后正式提名并确定。这A.说明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B.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和多党执政D.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解析:题目材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的来源说明。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反复协商后正式提名并确定”情况来看,共产党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精诚团结共建新中国。故答案选B项。答案:B18.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这一法律文献A.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制
16、基础B.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说明中国已经完全驱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形成解析:题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是进行地方和全国人民代表选举的法律依据,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制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向社会主义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项错误;C项“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新中国建立和统一过程中完成的;D项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答案:A19.“文革初期,到处都是漫画,把那些可怜的走资派,统统都漫画化、丑化了,然后流行于天下。”这些漫画A.促进了“文革”的发生B.意味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消亡C
17、.将加快“文革”的进程D.造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解析:由材料“文革初期”可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漫画对象是“那些可怜的走资派”,这样的宣传势必推动“文革”的进程,故C项正确;漫画本身并不能造成经济发展停滞,排除D项。答案:C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讨论中美建交后对台工作方针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实现中国统一问题上要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在统一后台湾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外国投资都不变。该材料A.标志着一国两制上升成为一种基本国策B.中美关系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问题C.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只与国民党合作D.标志着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解析:A项指的是全国人大的认定,不符合题意;
18、由材料可知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是与中美建交有关的,故B项符合题意;C项的解读是片面的,不符合邓小平同志的本意;D项指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等活动。答案:B21.1982年9月,面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的“三个条约有效”,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迟于两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中英双方根本谈不拢,中国将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邓小平的态度揭示了中国政府在于A.维护“三个条约”,对英做出退让B.收复香港,维护国家主权C.落实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D.借鉴德国和朝鲜,解决中国主权争议解析:从题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意在保
19、持其过去对华侵略和掠夺的利益。与之相对应的是邓小平同志依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明确肯定1997年收回香港地区,维护国家主权。故答案选B项。答案:B22.“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发布法令取消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略行径在中国攫取的司法权、海关管理权、自由贸易权、内河航运权及驻军权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受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仍允许它们在遵守中国政府法令的前提下继续存在。”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解析:题目材料体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并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相关活动。A、B两项是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中的两项;C项是2
20、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外交政策。D项属于建国以来长期奉行的外交原则。故答案选D项。答案:D23.下表是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议案表决一览表。结合史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会议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备注第15届联大344122第16届联大374819第20届联大474620首次超过反对票第25届联大514825第26届联大763517即2758号决议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B.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C.资本主义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宣告结束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解析:从图中反对票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道路是
21、艰难的,A项与史实不符;中美关系的改善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之后,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停止干预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等),C项错误;从第15届的34票赞成到第26届的76票赞成,再结合史实可知,D项正确。答案:D24.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背景之一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B.中日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析:题干所给时间段是1979199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即开始,时间不符,可以排除A项;B项错在“彻底解决”的表述上;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12
22、月,可以排除D项;很明显中日贸易的发展首先是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再和中国改革开放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5.下图是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漫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条件是A.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B.70年代初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C.美国“两个中国”阴谋在联合国的失败D.中国彻底放弃了苏联建设模式解析:图示漫画揭示了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敌对状态,到70年代开始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的历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陷入守势,苏联咄咄逼人,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
23、求。故答案选B项。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萧功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布衣白身(理论上)均有机缘进入政界,贵族世袭政治格局坠坏。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隋唐二朝,尤其是唐朝,其民族观念和心态,均较开放,少有
24、阻隔。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的互融,表现在中原传统文化吸入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种族因子;亦表现在北方胡族接受汉文化、并入中原的持续过程。唐自开国后,在遏制突厥的同时展开了向周边拓展的强大攻势,它先后征服了北部、西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强权势力,尤其是征服东突厥,使唐朝获得了控制北部广远地域的机会。唐迅速建立起羁縻府州,起用各族部落酋长和首领充任都督、刺史,构建了中原与周边联为一体的统治体系和分布格局。李鸿宾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较之“封建时代”有哪些发展?(6分)(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意义。(6分)答案:(1)发展: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贵族分
25、权制变为君主专制;“世侯世卿”制发展到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6分)(2)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隋唐完备了这一制度,并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叛乱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严重的不公正,帝国和地方行政当局的衰败以及官僚政治道德的沦丧,所有这些都是历次王朝危机共有的问题。而人口剧增和人口向内陆大量迁移,则是清代特有的问题。从18世纪以后出现的社会混乱和国内民族间的相互冲突中已可见到这些问题的后果。此外,与外国接触本身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催化剂,那就是
26、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现存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外来宗教。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即有法人而生巧者,准前造者收为已有,或招为徒焉。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无益之物有责无赏。限满他人仿做洪仁玕资政新篇(1)根据材料一,归纳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洪仁玕资政新篇的看法。(7分)答案:(1)清
27、政府统治黑暗、腐败,人口剧增和人口大量内迁,人民生活困苦;长期以来的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和外来宗教冲击着晚清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6分)(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一项关于改革内政、振兴太平天国的文件。(2分)他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金融业,实施专利制度,发展近代工业等举措,(2分)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不适应战乱、封建落后的中国现实,(2分)故最终走向失败。(1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短暂的北京政府时期民国临时参议院曾制定各类法规99件,其中行政法规65件、财经法规6件、国会选举法规13件、国会组织法规8件、地方自治法规
28、5件、宪法类法规1件、其他1件。有关国会组织、选举法规比较完备,从中央国会组织法到地方省议会暂行法,从中央国会两院议员选举法到地方省议会议员选举法,门类齐全。且国会的立法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与发展。如国会组织与选举法规的多次修订。严泉国会政治与民国早期的民主转型材料二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
29、根据材料一,归纳民国早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的。(4分)和民国早期相比,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分)答案:(1)成就:制定门类齐全的各种法规以构建民主化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近代化法律制度;立法工作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与发展。(4分)(2)建立过程: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本质特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0、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朝鲜的一场内战,但是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要让第七舰队重新开进台湾海峡,“在朝鲜战争当中把台湾海峡中立化,防止大陆对台湾的军事进攻,也防止台湾对大陆的进攻”。他还表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缔结,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材料二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
31、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中美上海公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影响。(9分)答案:(1)美国与新中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美国政府的“冷战”思维和干预朝鲜内战的活动;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活动;在朝鲜战争当中把台湾海峡中立化,防止大陆对台湾的军事进攻,也防止台湾对大陆的进攻。(4分)(2)调整:明确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台湾问题由中国自己和平解决;美国武装逐步撤出台湾。(3分)影响: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缓解了海峡两岸的进展关系,有利于减少祖国统一进程中的外部阻力;有利于地区和国际局势的缓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