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125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新教材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讲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讲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避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常见的类型。2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3政府和个人在自然灾害防避中的应对措施。4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避措施。1.区域认知:通过对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分析,明确这些常见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自然灾害的发生,掌握其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念: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2影响损失大小的因素:自然异

2、变的强度和速度,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种类: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震(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2)形成: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人类活动有时也会产生或者诱发地震。(3)与地震相关的概念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D位于等震线上。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

3、中距以及震区的地面组成和房屋结构等有关。(4)造成的危害: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5)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6)我国四大地震带: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2洪涝(1)概念(2)成因自然因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地势相对低洼等。人为因素: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活动。3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指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

4、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发生机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土软弱面、触发因素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以及由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坝溃决等导致的突发性巨大水流特点突发性危害在短时间内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三、自然灾害的防避途径1政府(1)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健全灾害管理法规,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实施防灾、减灾工程。(2)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救援能力,并加强防灾减灾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等。2公民(1)应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学习灾害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

5、社会责任感。(2)遇到突发灾害时,要沉着冷静地科学应对。(3)个人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学”“听”“备”“察”“报”“避”“断”“抗”“救”“保”。四、地震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1)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2)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等。(3)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等。2.个人层面思想重视注意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物质准备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灾害防避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地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五、洪水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1)工程措

6、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2)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洪水灾害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2个人层面洪水前洪水中洪水后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规划逃生路线;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向高处转移;求救;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做好防疫;灾后重建六、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避滑坡泥石流社会层面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对具有潜在活动性的重大滑坡进行监测。采取工程整治措施对多发

7、区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或采取工程整治措施个人层面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在陡坡上面或者坡脚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时,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稳定性。发现坡体存在软弱面,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针对有滑动风险的滑坡体,采取措施增加抗滑力。滑坡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离开可能受影响的地带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雨季或者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点拨如何判断某一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判断某一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需要从自然灾害的概念着手。自然灾害的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

8、:一是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损失。如果某种自然异变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区,没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那么不能称其为自然灾害。思考地震会诱发哪些次生灾害?地震会诱发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疫病、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等灾害。辨析震级和烈度的区别震级烈度概念根据释放能量大小将地震划分的不同等级,可用仪器测定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影响因素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区的地面组成和房屋结构个数一个,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不同地点烈度不同辨析洪水与洪灾的关系点拨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强度主要与滑坡规模、滑移速度等有关,而滑坡规模和滑移速度与滑坡体的位置和体积

9、等有关。点拨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区域特点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泥石流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暴发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山地暴雨引发泥石流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方法自然灾害防避措施的分析思路(1)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具体见下图:(2)非工程性防御提醒泥石流相关知识(1)发生时间: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2)发生地区:山区。(3)自救措施在户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可

10、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离。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自然灾害的成因【命题情景】位于山谷断裂带中的A城市,人口有80万。某日凌晨该城市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2千米,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次日震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城区受损过于严重,该城市决定在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选择一处另建新城。【问题探究】探究1分析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区域认知探究2指出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两种严重次生地质灾害。综合思维探究3请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选择一处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

11、并说明理由。人地协调观提示1.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小,建筑物受破坏严重;发生在凌晨,居民来不及逃生;当地人口多,受灾人数多。2滑坡、泥石流。3丁区域。丁区域远离断裂带,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1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2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3我国的洪涝灾害(1)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分布广泛;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季风区发生频率比较高

12、;平原地区发生的可能性比山区大;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所受损失更大。时间分配: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以夏季最集中。(2)多发、严重的原因4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自然灾害分布和成因的答题思路(1)自然灾害分布的答题思路角度答题思路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高发区为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思路自然灾害的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角度答题思路“天”主要指天气、气候等气象特征。例如,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

13、且多暴雨;干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寒潮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强冷空气入侵“地”主要指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特征。例如构造运动频繁,地震灾害多发;地形坡度大,地表破碎,松散物质丰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人”主要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加剧洪涝灾害;破坏植被加重滑坡、泥石流灾害(2019高考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解题流程】【尝试解答】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2021哈尔滨高三模拟)

14、凌汛是指因下游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水流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发生凌汛频率最高的河段是()A甲B乙C丙 D丁2若全球气候变暖,则该河流()A春季凌汛时间推迟B冬季凌汛时间提早C春季凌汛规模变小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解析:第1题,据材料中凌汛定义可知,当下游河道位于较高纬度时才会先结冰或后融冰,进而阻塞河道。结合图中地形和河流流向可判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只有丁整体上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其发生凌汛的频率最高。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该流域春季解冻时间提前,凌汛时间将提早;冬季冰冻推迟,凌汛时间将推

15、迟。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河流结冰时间推迟,结冰持续时间缩短,结冰厚度变薄,凌汛规模将变小。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冬季积雪量减少,春季积雪融化量减少,汇集入河的水量减少,从而使春季凌汛规模变小。答案:1.D2.C3(2021北京昌平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题。下图所示区域地处我国四川西部断裂带。夏秋季节,该区域常出现暴雨。图中虚线所示范围为降雨过后某种地质灾害边界范围。分析图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指出其对图中河流的危害。解析:该地质灾害分布地区地形坡度较大,且发生在降雨过后,应该是滑坡。成因结合图文中坡度、断裂带、降雨等信息回答即可。河流位于山间谷地,滑坡会造成河流中断,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易出现洪水灾

16、害。答案: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陡;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雨水下渗和冲刷,诱发岩体下滑,形成滑坡。岩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易产生洪灾。自然灾害的防避【命题情景】木兰溪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流域综合整治。木兰溪从人人“谈洪色变”转变为“人水和谐”。【问题探究】探究1分析木兰溪下游地区易出现重度洪灾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探究2说出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人地协调观探究3当你遇到洪灾时,应怎么办?地理实践力提示1.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沿海多台风,多暴雨;上游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

17、区地势低洼、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作用。2河道整治、修建防洪堤、水库,河道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设施等。3若能逃脱:应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若不能逃脱:应借助木制家具、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1地震灾害的防避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2洪灾的防避措施防避措施具体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

18、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位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3.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1(高考上海卷)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

19、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该震区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灾措施?【解题流程】【尝试解答】预防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订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治理类:加固山体,防止滑坡;及时救援等。2(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

20、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解题流程】【尝试解答】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某学校上课期间,突然出现教室灯管摇摆现象,并伴有轻微震感。有人大喊“地震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冲出教室,由于场面混乱,出现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导致11人受伤。据有关部门测定,此次地震只有里氏4.0级,不会产生任何危害。根据材料回答12题。1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内避险的正确做法是()A不计后果,迅速撤离B立刻躲在课桌下,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C从窗户爬出,避免拥挤D远离墙角处2上述材料说明()地震灾害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个人在应对灾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灾害知识地震会引发次生灾害震级在里氏4.0级时,对任何地区都不会产生影响ABC D解析:第1题,教室内避震应当立刻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第2题,踩踏事故不属于次生灾害,是人为事故;震级为里氏4.0级,如果震源较浅,也可能造成危害。答案:1.B2.C 3下列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C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监测工作解析:选B。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故选B。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