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91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五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2.下图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原因是A统治者政策的实施 B高产的农作物的引进C生产力的

2、不断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3.1931 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统税制的实施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D.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4.1946年,美货大量进口严重打击了同类的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引起国内生产危机。美货充斥国内市场满足了一时的国内需求,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国民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而这时美货价格己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该现象的出现()A说明关贸总协定有损弱国 B使国民经济进入虚假繁荣C不利于抗战后

3、的社会稳定 D彻底击垮了中国自然经济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工业化仅仅是在有数的几个城市中得以实现。”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A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B民族企业先天不足难以自立C缺乏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推进 D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强力抵制6.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7.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摸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台中国8.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新中国A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B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索C对社会主义三

5、大改造的发展补充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 9.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C排斥近代西方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10.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11.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

6、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12.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13.

7、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能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工业化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14.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扩张C.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15.1799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

8、普遍现象。按照保守估计,当时的英国工厂,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工厂主追逐利润最大化 B新兴行业存在“用工荒”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 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16.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17.英国经济学家预

9、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一一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己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18.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10、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B CD 19.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的重要措施是A.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C.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20.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11、D列宁已经意识到了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21.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度22.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

12、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23.阅读下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表(单位:10亿美元)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 “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24.歌德曾评价古兰经道:(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 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A文辞优美被奉为

13、阿拉伯文学的典范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25.马克思说:“在那些中世纪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是:A庄园 B城市 C教会 D大学26.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27.我们从历

14、史文献The Book of the Office of Seneschal管家之书中可以了解到13世纪 、管家、采邑官、监守官以及犁倌、马车倌、羊倌、猪倌等各自的职守。空格内填入哪一项最合适A奴隶主 B庄园主 C城堡主 D工场主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28.材料一、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丈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位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并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摘编自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二、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

15、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自古认为务农才走“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官府热衷于审核交易契约,而不限制土地买卖。商人非常活跃,他们不仅促进都市有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人们的家世身份背景趁于淡化,科举取士“不问阀阅”。书院提倡相时独立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丈化普及向民间渗透。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更把儒家的理念、价值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变化明显,宋代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房、民户、商家泥杂毗邻。大都市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文化,在瓦舍、勾

16、栏、街市通衡中热闹缤纷。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材料三、新教改革与君主国家的出现颠覆了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传统,同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长,商人和制造业者不再对地方行会言听计从,而是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挽划白己的生产与贸易。私有主体组建了一系列配套组织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银行出现在欧洲所有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创立基金,为商入、企业保管财产,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迅速增长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瓦解了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方式。资本主又还引发了道德问题。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谋利活动是不道德的,将从

17、事这种活动的人视作奸商需要有人来为此辩护,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让整个社会都受益的经济体制,在早期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够带来普遍的社会繁荣。西欧在经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同时,思想和文化上也经历了一场洗礼。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宋以后开始”这一观点的认识(13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9.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

18、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一一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材料三、前苏联的

19、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一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四、负责健康与工作的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发布过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说整个英国社会都已经转入了一种“救济金文化”,这种文化为孩子们创造出“一种可怕的遗产”。“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可怕的影响。我还担心这会使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变化,更不用说经济了。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20、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 00亿英镑的负担。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1 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几率是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8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8分)(3)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4)综上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3

2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材料二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

22、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债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民公投中,最终决定退出欧盟。整理自环球时报材料三 欧委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

23、加剧。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并最终“脱欧“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

24、二、三分析欧盟一体化有哪些阻力。试卷答案1.考点: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面对“湖丝”的大量出口,清政府限制出口,但在商民的呼吁下,宣布废除限制出口的规定,这与“开放”不是一回事,A项排除。海禁是禁止国人出去贸易,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材料提及“湖丝”的大量出口,导致国内市场丝价昂贵,但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C项排除。材料强调“湖丝”的出口趋势不可挡,体现出此时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高,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原因应该是海上丝绸

25、之路从欧洲传入了高产作物品种,使得中国粮食产量迅速增加,足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故B项正确。其它选项都是人口增加的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如康熙时期“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等,所以ACD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高产的农作物的引进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行于1935年11月,排除A;新的统税制不属于关税范畴,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排除C;材料信息“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说明新的统税制有

26、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D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1947年的,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国民经济不是虚假繁荣而是引起了国内的危机;C项正确,由“引起国内生产危机”和“而这时美货价格己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稳定;D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新中国成立后;故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5.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时期的概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27、眸日本明治维新概况【名师点睛】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1)殖:增殖;增加;殖产:置产,增殖财产,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值。(2)业指:工商业、银行业、军事工业等。(3)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6.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1992年是中国人在隧道探索中看到了光亮,联系所学知识,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出

28、了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符合题意,正确。AC两项都出现在1978年,都与题意时间不符,均排除。D项是开放,与题意中的“改革”不符,排除。故选B。7.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体制8.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索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现代交通工具反对,同时还怀念旧有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与材料相反;材料中只体现交通工具,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

29、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10.BAD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题干中“民国二年”是指1913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是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是指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不能说明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断发”的主张及政策前后的变化。戊戌变法时期维新

30、派倡导“断发”,为宣传变法理论制造舆论;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也提出“断发”的要求,为维护专制政体的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满;武昌起义后迫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不得不承认“断发”的合法性。可见上述变化表明政治时局影响了习俗,故选D。维新派主张“断发”主要出于顺应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不能体现其革命色彩,故A项错误;B、C两项所述不能反映变化的主要问题,故排除。13.答案:D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31、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就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所以答案选B;A只是一个方面;C是帝国主义阶段特征;D不符合事实。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影响15.答案:A考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厂16.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商业革命” 【名师点睛】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第一,引发了“商业革命”。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等。第

32、二,引发了“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1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可以看出,福利制度出现许多问题。所以答案选D。A和社会福利没有关系;B中缓和矛盾错误;C中政治危机不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

33、济发展福利制度18.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19.B分析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政策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

34、义政策,“面向现实的实验”即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即斯大林时代实行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措施;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其中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引入的租让制属于此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属于斯大林时代计划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为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20.答案: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名师点睛】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以及启示(1)内涵:新经济政策“新”:在一定

35、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启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区别。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于市场相结合。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下,实施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实行工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体制,A、B两项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改变了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C项正确。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22.D试题解析:根据史实

36、我们得知,从二战结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元一直稳定的充当着世界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货币结算多样化”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特里芬的讲话只是阐述了“美国贸易顺差地位是确保美元国际支付工具的前提”这一客观事实,“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属于明显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这是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历史事实,根据材料时间点,明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这正是特里芬材料讲话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故D项正确。23.答案:C解析:考点: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师点睛】

3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24.D25.B26.C27.B28.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商人群体的壮大,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家庭观

38、念、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旧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危机、新的思想观念出现;世俗化的文化发展;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加强;社会变化是全方位的。(12分,任答6,点即可)(2)评分说明:对观点中的“近世(代)”这一概念进行阐释(2分);有自己明确的观点3分);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多角度地对观点进行说明论证。(8分,每个角度2分)答案示例:示例一: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宋代历史发展表现出了与近代两方相似的近代化的特征。经济方面,民间力量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

39、发展;社会方面,市民阶层出现并小断壮大;思想方面,理学兴起,儒学强调修身养性,满足平民的世俗化精神需求;文化领域,词、曲、话本、风俗画等大众化文艺兴起;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政权的平民色彩更浓。宋代历史发展的平民化、世俗化反映了历史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示例二: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不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并不具备与近代西方相似的近代化特征。政治上,虽然平民参政机会增加但很本上仍是传统的专制集权制度,并未建立民主法治的体制;经济上,城市经济的一定发展但并未改变自然

40、经济占主体的格局,也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理学发展了儒学,进一步适应了社会需要,但基本内容并未改变传统儒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漠视,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潮流;社会上,商人及市民阶层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宋代历史局部出现近代化的趋向,但从整体上说,并未发生近代化的转型。(考生另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论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商业宋代的商业发展及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29.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6分)影响:为二战后西

41、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分)(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4分)原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4分)(3)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造成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国民心理疾病加剧。(6分)(4)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保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保制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任答一点即可,3分)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福利制度发展【名师点睛】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开支、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但是

42、要与自己国家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解答此题关键是掌握自罗斯福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以来西方世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史实和影响。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其它手段也要掌握。30.(1)原因:联合国家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增大;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日趋松散,英国国际地位下降(2)因素:历史传统“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政治文化方面,英国“议会至上”的传统制度,反对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地理环境;战后英国的“三环”外交战略和英美特殊关系;英、法、德对欧盟主导权之争;美欧在西方世界的主导权之

43、争;欧债危机,难民问题所导致的现实利益矛盾等。(3)阻力:成员国因发展水平和在欧盟中的地位不同等因素矛盾重重;英国退出欧盟;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欧债危机,难民问题的冲击。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以来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发展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第(1)问,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合欧洲一体化发展及此阶段英国态度转变的政治、

44、经济因素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第(2)问,根据对材料“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债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的分析解读,结合英国政治外交传统、英美及欧美关系等相关知识,分析概括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并最终“脱欧”的主要原因。第(3)问,依据材料“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结合材料二中英国退出欧盟及其直接原因的信息,分析概括欧盟一体化面对的主要阻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