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91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8(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

2、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韩愈所处的时代,正确认识韩愈对儒学的影响。第(1)问韩愈生活在唐中后期,当时政治上藩镇割据,思想上皇帝崇信佛教,冲击了儒学,文学上是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盛行。第(2)问根据材料得出,韩愈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

3、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48(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材料1: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2: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

4、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1,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1)问提取北宋“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等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第(2)问要注意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分析其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从对当时诬蔑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得出梁启超的评价方法。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

5、于王安石变法。(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41(2013高考福建卷) C.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右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2: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3:宁化、清流

6、、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吾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据材料1,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2、3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民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提取毛泽东诗词和图片中的有效信息。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山下”“黄洋界”“1928年秋”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及地图,可判断出“西江月”后方框内省去的内容是“井冈山”,进而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等相关史实说明毛泽东创作该词的背景。第(2

7、)问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炼材料二、三中能够论证红色政权继续存在的句子论述回答即可。答案:(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击退敌军进剿。(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24(2013高考江苏卷)B.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

8、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2: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3: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

9、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2,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2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2“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是因为要求平等”“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

10、同样的公民权利”等信息提炼概括;第二小问从对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社会立法的影响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穷人就是坏人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答案: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