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 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
2、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 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材料文字“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可知,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战争频繁”、D项表述“广泛使用”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2.下图文物启卣(y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启是周王朝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符合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随
3、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故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最高权力的继承方式,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郡县制属于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区划,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3.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A.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 “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 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 楚辞成
4、书时间略早于诗经【答案】B【解析】诗经的国风中多为北方民歌,楚辞是南方文学成就的反映,根据材料文字“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可知,“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是在南宋时期,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稻”“黍”不是外来的农作物,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楚辞成书时间略晚于诗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4.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后面文句最可能是A.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B.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
5、粟多则国富。”C.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D. “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大意: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凡属于治国的重大事务,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这些,人民便无法游荡求食,人民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可见,管子主张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工商业。管子提倡重视农业的发展,B项翻译为:人民从事农业则土地得到开垦,土地开垦则粮食增加,粮食增加则国家富裕。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正确; A体现的是墨家的互助思想,与管子的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项是近代思想家魏源的思想,主张加强军事与
6、商业发展,提高国家的实力,与管子的思想无关,排除;D是近代思想家薛福成的思想,主张以工商立国,与管子的思想无关,排除。5.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据材料“最伟大、最富创造性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孔子思想,符合时间范围,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
7、,独尊儒术”属于西汉董仲舒思想,故B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属于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学生可以联系到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孔子思想,据此得出正确答案。6.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二十四节气最早定于历法的是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汉武帝年号)历。当时的中枢权力体系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解题时紧扣“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汉
8、武帝年号)历”可判断应该是汉武帝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中枢权力体系”实行的是中外朝制度,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为宋朝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是元朝时期实行,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时间信息与“中枢体系”,即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然后对备选项的图示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为夯实的基础,如三省六部制、三司、中书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能准确识记且明确实行的朝代。7.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
9、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 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B.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C. 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D. 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滇南本草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可知,其中关于“玉米须”的记载也是不可信的。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题文信息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也不符合题意,排除;D
10、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含义是一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将事物与自身相融合。A选项步辇图只是绘画出当时的场景,没有体现出物我合一的境界;B选项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C选项体现出这一特点,故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五子夺莲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如意的特点,故排除。9.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该战之后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
11、地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中国东南门户洞开;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的新思想开始萌发,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故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排除B;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10.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也。”这体现了A. 主动变革的
12、积极心态B. 平等友好的外交观念C. 天朝上国式自我安慰D. 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中国外交礼仪上的通权达变,但仍然不能以平等身份对待西方国家,只是寻求自我安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中国对于外交的变化并不是持有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平等友好的外交观念,故B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11.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 魏源B. 洪仁玕C. 李鸿章D. 严复【答案】D【解析】“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指的是严复,他
13、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而且翻译了西方的天演论来宣传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故选D;魏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不会赞成“改良道路”和“宣扬自由民主”,故排除AC;洪仁玕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他虽然也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并没有提出用“改良道路”,故排除B。12.甲午战争后,张謇认“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A. 托古改制的策略B. 实业救国的志向C. 民主共和的追求D. 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B项正确。维新派托古改制,与张謇主
14、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追求,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C。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即可知道是实业救国的主张。13.某一事件爆发后,天津大公报发表闻评评论:“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触发。”这一事件是A. 武昌起义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南昌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鄂乱又生”是指湖北发生的革命党人的起义,是指武昌起义,A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在北京,B错误;五
15、四运动主要是北京和上海,C错误;南昌起义地点是江西南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川乱未已,鄂乱又生”可知是是四川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的信息。14.据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 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遵义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C项表述不符合
16、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可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意,D正确。【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红军、党、国家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区别。15.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苏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毛泽东主席和朱
17、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说法过于绝对,且没有突出材料的历史背景,故A错误;“苏联红军胜利万岁”未涉及国共合作,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故C错误;“苏联红军胜利万岁”说明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苏联红军胜利万岁斯大林元帅”,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支持与抗战胜利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下图
18、是廖冰兄创作的时政漫画“双十十愿”中的前“四愿”,该漫画可能创作于A. 五四运动后B. 国民革命时期C. 十年对峙时期D. 抗战胜利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漫画“干戈永息”“天下一家”可知是民众追求和平与统一的思想,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众谋求政治上民主合作的心态,D正确;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外交失败的问题,A错误;国民大革命主要是打倒军阀的问题,B错误;十年对峙时期主要是国共政权的对峙,C错误。1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B. 保障了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C. 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建设法
19、制化社会的新时期D. 确立了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的基层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正处于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时期,此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正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A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C错误;确立了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的基层民主制度是1998年,D错误。18.建国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
20、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该文件A. 贯彻了“一边倒”方针B. 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C. 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体现了“不结盟”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件应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它贯彻了“一边倒”方针。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9.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
21、食堂。这说明A. 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B. 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C.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D. 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民公社运动的弊端,材料“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的“左”的错误进行调整纠正,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物资匮乏与凭票供应的问题,故A排除;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排除;1961年并未取消人民公社体制,故D排除。20.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对此
22、,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上海不是经济特区,故错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正确;上海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于1984年,故正确;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2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司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B京张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C“南优2号”育种成功有助
23、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袁隆平发明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C正确;司南发明是战国时期,指南针的发明有助于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A错误;京张铁路通车表示着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成功,B错误;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创生,D错误。22.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下列出自该哲学家的名言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C. “认识你自己”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答案】A【解析】普罗泰格拉
2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A正确。“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是柏拉图的观点,“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点睛:本题解题思路是,先从材料中判断是哪位思想家,再从选项中找出此位思想家的主张。从材料中的“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可判断此人是普罗泰格拉。23.伯利克里曾在演说中这样说道:“任何人(雅典公民),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财产等级制C. 津贴制D. 比例代表制【答案】C【解析】伯利克里的演说中的“
25、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是在说保证低等级公民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政治权利,据此可知,为了保证低等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等政治活动没有后顾之忧,而实行了津贴制,故选C;AB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排除;D是民主选举过程中的制度,这在雅典民主制形成时就已经存在了,故排除。24.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此后,又有一系列法律被制定出来,如:公元前445年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的法案;公元前367年肯定平民出任执行官权力的法案;公元前287年确认平民大会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的法律效力的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B. 贵族失去制定法律的主导地
26、位C. 平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被逐渐提高D.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基本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从“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到“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再到“肯定平民出任执行官权力”“平民大会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的法律效力”,反映出平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被逐渐提高。A项表述“日趋一致”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表述“失去”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25.18世纪初,英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从国王方面讲,他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国王陛下的政府”便会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国王依旧保留了某
27、些权力国王对内阁的控制加强责任内阁制已经初步形成近代政党制自此确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说明国王依然保留某些权力,正确;依据材料“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和所学可知18世纪初英国已经形成责任内阁制度,正确;内阁主要对议会负责,错误;材料中论述的不是政党制度问题,错误。选择B符合题意。A、C和D项错误。26.下图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B. 两党竞争与民主原则C. 联邦主权与地方分权思想D.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两党之争,不是分权制衡,排除A;从材料可以看出,驴象之争反
28、映的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斗争,体现了美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原则,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排除C;材料中看不出议会与总统选举之间的关系,排除D。【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图片信息“驴”“象”,结合美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来分析材料。27.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下列符合此观点的作品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来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宗教题材来展现人性的美,西斯廷圣母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表达这一思想的作品,A正确;思想者是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来表达了人文主义精神,B错
29、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C错误;摩登时代体现出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D错误。【点睛】出现通过宗教题材来展现人性的美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当时的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壮大,只能借助宗教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2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 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C. 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D. 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德国议会权力受到皇帝的限制,故A项错误;德国政府是由皇帝任命的,故C项错误;材
30、料没有体现出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了德国议会的权力和产生,这说明德国开始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故B项正确。29.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A. 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B. 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C. 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D. 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答案】A【解析】垄断法实施后,规定了授予发明人专利,这激发了发明人创造的动力,从而使得英国在17-19世纪出现大量发明创造,如珍妮机、蒸汽机等,由此引起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推动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故A项正确。
31、根据史实,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主要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增强驱使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垄断法的颁布,故B项错误。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这应当是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的标志,而非垄断法的颁布,故D项错误。30.1964年苏联政府宣布:部分重工业企业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和盈利外,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还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苏联政府A.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B. 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C. 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D. 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可知1964年苏联政府允许部分重工业企业在完成
32、国家计划任务外可自行制定经济指标,且可提取一定利润作为奖金,说明苏联政府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进行所有制改革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的内容,排除;D项仅仅由给予国企部分自主经营权无法体现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1964年,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但是最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陷入停滞状态。31.有学者指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
33、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以下史实最能佐证此观点的是A. 越南战争B. 古巴导弹危机C. 德国的统一D. “911”事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越南战争就是冷战中的“热战”,这与材料中的“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这一信息的意思是相反的,故可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利用核威慑相互威胁,导致了局势的紧张,但最终双方相互妥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故选B“德国的统一”不涉及到“核浩劫”,这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故可排除C;“911”事件发生在冷战之后,故可排除D。32.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各国。它更多地关注人的激
34、情和个性,以求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和自由,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下列属于该文艺思潮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D. 战争与和平【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产生的时代,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故B项正确。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托尔斯泰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ACD三项排除。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3.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1)仿照
35、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项目秦帝国罗马帝国地方治理制度: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法律建设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措施:作用: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
36、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答案】(1)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充实罗马法律,扩大公民权;公民法发展为适用于罗马帝国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古希腊数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注重逻辑推理(或理性思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或人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究)。古代中国数学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经验色彩浓厚(或具有实用性);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解析】【详解】(1)依
37、据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和所学从实行郡县制以及郡县制管理的模式回答。措施依据所学从万民法的形成回答。作用依据所学从万民法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回答。(2)古希腊数学依据材料二“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知是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依据材料二“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可知注重逻辑推理;依据所学可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依据材料二“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知古代中国数学从生产实践中产生;依据材料二“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可知经验色彩浓厚;依据材料二“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可知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34.科学革命和技术
38、革命推动人类历史进程。材料一 “自然科学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导致科学团体的建立。166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学会,此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建立各自的科学院。科学和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欧洲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欧洲在近现代世界发展史上执牛耳的地位由此而得到确立。”徐新西方文化史(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6、17世纪科学革命在欧洲出现的时代背景。材料二 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
39、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答案】(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地理大发现扩大了欧洲人的“世界”视野,为科学探索提供动力;政府(科学团体)的推动、科学家们冲破神学藩篱,探索真理。(2)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的地理分布,从以粮食生产为依托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依托;工厂制的建立,为城市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交通工具的改善为城市人口的生活供给提供保
40、障;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化进程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自然科学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导致科学团体的建立”和所学可知政府(科学团体)的推动、科学家们冲破神学藩篱,探索真理;结合16、17世纪社会事实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地理大发现等角度分析回答。(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的地理分布;依据材料二“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可知从以粮食生产为依托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依托;依据材料二“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
41、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等。35.文学文化文明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
42、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1864年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
43、)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答案】(1)两种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不同:中世纪时期西欧宗教神学占据主导,相对封闭。唐代社会稳定繁荣,更具开放性;作者群不同:西欧文学作者主体是教士,唐代文学作者主体是中下层知识分子;文学内容不同:西欧文学内容单一,唐代文学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文学艺术性不同:西欧文学缺乏正艺术性,唐文学名篇佳作流
44、传,艺术性突出。(2)有利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形成国家主权的观念;有利于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权利。(3)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在议会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等信息从两种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不同、作者群不同、文学内容不同以及文学艺术性不同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45、可知有利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依据材料二“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可知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形成国家主权的观念;依据材料二“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可知有利于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权利。(3)依据材料三“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的信息和所学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等可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结合所学权利法案的内容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以及政府和议会之间形成权力分割和制衡等。36.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
46、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
47、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通商口岸数量的增加和地区分布的扩大,导致列强经济侵略势力深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中国主权;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十九世纪末,为解决财政危机,加上西方观念的传入,中国政府由被动到主动开放口岸,与列强争利,并维护管理、司法等部分主权。结论:这是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表明政府已经具备了近代开放意识;显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以及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对于开放通商口岸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被迫开放到后来的主动开放。因此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以确定主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然后联系所学,从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也有积极影响,再加上财政危机等其他因素,清政府改变了对于通商口岸的政策。最后对这种转变作一简要评价。在解答过程中提取信息要充分,对材料信息的总结和归纳要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要做到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