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是由于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同位素标记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研究其作用,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由于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2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Ba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答案A解析噬菌体为DNA病毒,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说法正确;噬菌体是病毒,
2、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说法错误;蓝藻和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说法错误;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D说法错误。3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做出的推测是()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DD
3、NA复制方向为ac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DNA复制的前一段时间,培养基中含低剂量放射性标记,后一段时间含高剂量放射性标记,最终检测的放射性结果显示低剂量在中段,高剂量在两端,所以可推测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结合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至少要经过、过程B进行、过程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C通过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过程分别在宿主细胞核内和病毒的核糖体上进行答案D解析HIV为逆转录病毒,繁殖时需要进行逆转录,所以要合成子代蛋
4、白质,至少要经过(逆转录)、(转录)、(翻译)过程,A说法正确;病毒繁殖时所需原料、能量和酶多由宿主细胞提供,B说法正确;逆转录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说法正确;病毒中没有核糖体,D说法错误。5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带标记元素为()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答案A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带标记的噬菌体侵
5、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而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故A项正确。6某环状DNA分子共含2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0%,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 (识别序列为)完全切割该DNA分子后产生2个片段,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该DNA分子含有2个BamH 的识别序列B含BamH 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震荡后即出现紫色C一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600个D一个该DNA分子经BamH 完
6、全切割后产生的核酸片段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解析环状DNA分子被限制酶切成2个片段,说明该DNA分子含有两个切点,A项正确。该限制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项正确。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数量为2000(1230%)/2400(个),该DNA复制2次,相当于增加3个DNA分子,故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4001200(个),C项错误。每条DNA单链末端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个DNA片段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项正确。7如图所示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合成图中的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B图中核糖体
7、的移动方向是abC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要的时间越短D翻译时所需的tRNA的种类数与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处核糖体上肽链较短,说明核糖体由a向b移动,B项正确。合成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说明该肽链中含有100个肽键,共101个氨基酸。不考虑氨基酸的R基中的氧原子,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末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含有两个氧原子,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A项正确。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都需以mRNA为模板,从a向b移动到结尾,mRNA上结合核糖体越多,单位时间内合成的肽链数越多,C项错误。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tRNA转运,tRNA的种类数往往
8、大于肽链中氨基酸种类数,D项正确。8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传递遗传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多起点复制大大提高了DNA分子复制的效率B可遗传变异不一定涉及核酸分子结构的变化C一般而言,RNA是单链核酸分子,不含氢键DRNA聚合酶具有识别DNA特异性序列的功能答案C解析DNA从多个起点同时复制,加快了复制的速度,A正确;可遗传变异不一定涉及核酸分子结构的变化,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tRNA分子有部分双链区域,在这些区域含有氢键,C错误;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D正确。9图示为细胞内DNA分子上头尾衔接的三个基因组成的结构基因群。同时
9、且共同转录成一个mRNA,核糖体沿mRNA移动,直至合成完mRNA所编码的全部多肽。该过程()A在原核细胞内过程还未结束即可进行过程B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都相同C决定过程开始和终止的结构存在于RNA分子上D和进行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一致答案A解析图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A正确;图中DNA分子上有三个基因,故表达出的多肽链不止一种,B错误;决定转录过程开始和终止的结构为启动子和终止子,位于DNA分子上,C错误;转录和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并不完全相同,D错误。10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
10、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A胸腺嘧啶 B胞嘧啶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答案B解析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原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则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11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携带遗传信息 上面有密码子 能转录产生mRNA 能进入核糖体 能携带氨基酸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A BC D答案A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能携带遗
11、传信息,正确;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错误;基因可转录产生mRNA,正确;能进入核糖体的是RNA,错误;能携带氨基酸的是转运RNA,错误;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正确;基因在二倍体体细胞的核中成对存在,正确。12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B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即可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全部控制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
12、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或部分激素的合成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B错误;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某一性状可能是由多种基因共同控制的,同时某一基因也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另外,生物体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即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C、D正确。13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处理注射活的R型菌注射活的S型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结果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
13、,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C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答案C解析通过对四组实验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是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C错误;由第四组可知,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B、D正确。1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经过培
14、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2和3 B1、2和3C2、3和4 D1、2、3和4答案D解析四支试管中都培养有R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DNA的1号试管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有,其余三支试管中都只有R型细菌。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哪项不是“遗传效应”的含义()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C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D能转录成一种mRNA答案C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效应指能够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从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16如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下图为其中一个生
15、理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2)完成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3)从图中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4)根据右上表格判断:为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5)用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6)如下图为上图中过程,图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图中a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c的合成,其名称为_。答案(1)核膜线粒体
16、DNA(2)ATP、核糖核苷酸、酶(3)细胞核、线粒体(4)tRNA苏氨酸三(5)会(6)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RNA聚合酶解析(1)要清楚认识细胞结构,为核膜,为线粒体中的DNA。(2)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需要的酶、原料、能量都来源于细胞质。(3)和都代表转录,说明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4)呈三叶草状,为tRNA,由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知其所对应密码子为ACU,所携带的氨基酸为苏氨酸。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5)RNA主要是细胞核中合成,使用鹅膏蕈碱使RNA含量显著减少,说明最可能影响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线粒体也接受细胞核的调控,核基因转录受阻,线粒体功能也会受到影
17、响。(6)b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a可催化转录过程,为RNA聚合酶。17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法。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2)中,在根尖细胞进
18、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条链带有放射性。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了_次,该细胞含有_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答案(1)有丝分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2124(3)半保留复制解析(1)蚕豆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从而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2)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被3H标记,每一条染色体
19、上有2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了2次,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3)该实验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82015郴州模拟朊病毒可引起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甲中的蛋白质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终止密码子4发挥作用,从而使_过程停止,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2)图乙中的6是一种朊病毒,它与_结合,阻止核糖体识别
20、4,所以与物质3相比,物质7的改变是_。(3)5表示_,可用_试剂来检验,其在基本单位的组成上与DNA的区别是_的种类不同。(4)物质6进入机体时,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_。答案(1)翻译核糖体(细胞质基质)(2)2(蛋白质)多肽链延长 (3)mRNA 吡罗红 五碳糖和碱基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析朊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其化学组成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1)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在翻译时与核糖体结合。(2)从图甲、乙分析可知,1和6都是蛋白质,图甲是1与2结合,故图乙应是6和2结合,两者都不让核糖体识别终止密码子,所以翻译不能停止,导致多肽链延长。(3)5表示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RNA可用吡罗红试剂来检验,呈红色,与DNA在基本单位的组成上的区别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RNA含核糖和尿嘧啶。(4)病毒进入机体时,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