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907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李政道的“生活方式”陆仁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专心于物理推演。“累则小睡,醒则干!”这是李政道的口头禅。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没多少娱乐,“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

2、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项荣誉就够他“吃”一辈子了,即便以后什么事都不干,也是大名鼎鼎,辉耀青史。可那只是庸人之见,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荣誉只不过是科研的副产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目标。所以,获奖后的李政道,50年来从未间断过对物理学的研究,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目前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

3、微子等。诚如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先生对李政道的评价:“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古人说,人生有涯而学无涯。所以,孔子七十尚且“韦编三绝”,毛泽东八十高龄还在学英语。人生有涯而奉献无涯,更是难能可贵。早已功成名就的李政道,本可以养花逗鸟,含饴弄孙,可是他却没有这样的“雅兴”,一辈子从事物理研究,为人类科技进步殚精竭虑,活到老,干到老,不知老之将至,精神可贵。献身事业,以苦为乐,是一个人的最大幸福。抱有这样幸福观的人,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能乐此不疲,再枯燥无味也能甘之如饴,用李政道的话来

4、说,就是“我没觉得什么苦啊”。淡泊名利,倾心工作,是一个人的最佳状态。星移斗转,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一个有志者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人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问心无愧。那么,倾心工作,远离喧嚣的名利争斗,全力以赴,在事业上大显身手,是保持最佳状态的最好办法。就像李政道先生那样,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搞研究,用自己的才华和奋斗为人类做贡献,这辈子才活得有价值。 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dn)洗漱(s)食不果(u)腹 察(ch)言观色B模(m)样 庇(p)佑无耻谰(ln)言 返璞(p)归真C纰缪(mi) 对称(chn)桀(ji)骜不

5、驯 涣(hun)然冰释D华裔(y) 模拟(n)戮(chu)力同心 力挽狂澜(ln)解析:A项,“漱”应读sh;B项,“庇”应读b;“璞”应读p;D项,“戮”应读l。答案:C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晋升灰烬觐见进退两难噤若寒蝉B闪烁硕大回溯媒妁之言数见不鲜C邂逅亵渎狡黠不屑一顾歌台舞榭D罪孽啮齿涅槃劣迹昭彰蹑手蹑脚解析:A项,全读jn;B项,“溯”应读s ,其余都读shu;C项,“黠”应读xi,其余都读xi;D项,“劣”应读li,其余都读ni。答案: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蛰班斓文过饰非按图索骥B睿智泡制丰功伟绩真知灼见C城隍慰藉饶有趣味日簿西山D辩

6、士斡旋挺而走险强弩之末解析:A项,班斓斑斓;C项,日簿西山日薄西山;D项,挺而走险铤而走险。答案:B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 正确的一项是 ()(1)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_的关系。(2)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 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_的基础。(3)在国内不一样,学生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_意见。(4)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_是有相通的地方。A亲切坚固保留切实B密切坚固保存确实C密切坚实保留确实D亲切坚实保存切实答案:C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在哪里做的工作,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所以,创新_要大胆,_具备分析的能力。A不管

7、只要不仅更要B无论假如不光还要C无论假如不仅更要D不管只要不光还要答案:D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解析:A项,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项,最后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引号应删掉。答案:B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声誉,除了员工的协作之外,也是总裁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B素质教

8、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个人意见。C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D读书是一场迟延的精神宴席,饥肠辘辘的人们来不及彼此打上个招呼,便埋头书摊,饱食美味了。解析:A项,“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形容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B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发表意见不能说“络绎不绝”,将其改为“纷纷”较为合适;C项,“权宜之计”指暂时适宜;D项,“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答案:B8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倾销与反倾销,这本是商战中常见的一种争夺市场的现象。

9、他们在与外方打交道时,往往唯唯诺诺,被人一吓就逃,一骂就走,惟恐断了自己的财路。然而,在中外贸易战中,出现了苦涩的7:410的交战水平,是值得国人们好好想一想的。实际上,你越是退避忍让,客观上就是在被人家赶出市场。其实,根本原因不难找出,这就是,一些企业至今患有“恐外症”。只有据理力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外站得住脚跟。A BC D解析:引起话题。“然而”指出问题。指出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的具体阐述。指出正确的做法。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李政道:(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一天是5月30日,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我当时还没有起

10、床,_赶紧穿衣洗漱,一个小时后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和我握手之后,刚一落座,毛主席就问:“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面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我这样重复了3次,_我说:“主席,我_运动的过程是对称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静止的。”我解释说,对称不是简单的平衡,运动中也可能是对称的。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称很有兴趣。他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_认为动是重要的。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有关科学的观念大都是从他读过的一套汤普森写的科学大纲(Outlin

11、e of Science)中得来的。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过了几天,我离开中国回美国,在飞机上,一位服务员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一包书,正是他提到的那套科学大纲,4本,英文原版,_是第一版的,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房里保存着。9“我这样重复了3次”中“这样”指代_ 答案:前文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10“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中“这个版本”指_答案:英文原版第一版的科学大纲。11依照原文,上文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就然而以前因此并且B于是 然后

12、 刚才 所以 而且C于是 然而 刚才 因此 并且D就 然后 以前 所以 而且答案:B12在本段文字中,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回忆,写了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_答案: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政道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很必然的。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关于梁思成的随想李 辉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建筑”不始

13、于第一个用木棍和泥巴或树枝和茅草搭起的小屋,或堆起石头用草泥作顶。这些东西,比起燕子窝或海狸穴来,并不能称其为“建筑”。只有当人类第一次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就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我们面前的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

14、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也只有拥有他这种文化关怀的人,对古建筑的热爱,才达到了一个文人所能达到的极致。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更是直接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兴奋。 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立足于人类而拥抱文化的“世界主义者”我找不出比这更好

15、的概括、更准确的表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把热爱依旧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所有地球上的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日本的一些城市,对于梁思成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奈良,那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招提寺,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木建筑。他不能想象炮火顷刻之间使它灰飞烟灭。 于是,在最近一篇描写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的报告文学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在美军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布朗森上校陈述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并递交一份关于奈良古建筑的图纸。 梁思成向那位不免感到有些困惑不解的美国军官说了这样一番话

16、: “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我不清楚报告文学的作者是如何了解到这番对话的内容,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但是,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虚构,是符合梁思成思想逻辑的合理想象。我相信它是真的。 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的永恒价值取代了战争的非理性。梁思成的建议,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保护奈良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战争之后,在大轰炸中幸免于难的奈良,因为它完好地保存了众多的古代建筑,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17、。在奈良被命名三十周年纪念的那天,朝日新闻特此刊文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13下列对报告文学中的“文学虚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虚构是事实上没有而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创造的。 B虚构要符合历史事实和人物思想的逻辑。 C虚构是作者发挥充分的想象,虚构人物形象。 D虚构是作者发挥适当的想象,虚拟故事情节。解析:B项,从原文“但是,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虚构,是符合梁思成思想逻辑的合理想象。”可得出答案。答案:B1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永恒价值只有在理性战胜了仇恨之后才能得以保存。 B战争是非理性的,它在文化遗产面前是毫无意义的。C梁思成的理性建议,使奈良在战争中幸免于难。D在

18、理性的支配下忘记仇恨,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战争停止了。解析:A项,文化的永恒价值并不是依赖理性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文化价值本身的问题;B项,战争对文化而言是毁灭性的,而不是毫无意义;D项,战争曾经毁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当仇恨战胜理性的时候,战争对文化遗产的毁灭是不可避免的。答案:C15下列对“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立足于人类而拥抱文化的世界主义者”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梁思成认为地球上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属于全人类。B梁思成在文化上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计较国耻家恨。C梁思成对一切问题的思考都比别人更远、更深。D梁思成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种正确的保护意识。解析:B项,“不计较国耻家恨”有误;C项

19、,“对一切问题”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D项,答非所问。答案:A四、语言运用16假如你是班长,受班主任委托召集学生代表座谈,收集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发言:A谁跟谁一个宿舍他说了算!他又不了解我们彼此的关系和生活习惯,“乱点鸳鸯谱”害苦了我们,我建议分宿舍自由组合。B自由组合也不一定好啊。爱玩爱闹的自由组合到一起,就寝时说笑不停那可怎么办?C先自由组合,老师再审核把关比较好。D我赞成C的观点。不仅宿舍可以这样分,座位也可以这样分。E老师审核?那还不是老师自己说了算吗?F不能这么说,学生还是应该听从老师安排的。他的安排自有一定道理。我觉得老师做决定前多做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以理服人

20、就好了。请你将这部分同学的意见整理一下,口头转达给班主任,要求内容信息全面、表达委婉得体,不超过60字。_答案:(示例)老师,同学们希望分宿舍和分座位先自由组合,分得不合适的您再指出来,让我们明白不合适的地方在哪,然后再调整,您看可以吗?17下面的材料中,听众的短信和主持人的话都有失得体,请你为他们写出得体的话语,分别不超过30字和45字。上海某电视台早间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的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比较圆滑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和这里让

21、你讨厌的人。”(1)听众的短信:_ (2)主持人说:_答案:(示例)听众的短信:我们是外地人,听上海话很吃力,希望你们尽量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我们融入本地生活。主持人说:您如果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听上海话,会发现上海话也很动听;而且您能听懂上海话,在这里生活会更方便哦。文化是什么龙应台那是在1999年的一次市议会里,凌晨3点钟,一个议员,刚从外面进来,可能有应酬,满脸红彤彤地、大声地问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

22、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路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接过卖菜小贩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在一个空荡荡的议堂里,半夜三更,这样谈文化,好像只有鬼在听。我心里在想,我知道,你以为我会谈雄伟的博物馆、华丽的音乐厅和

23、伟大的艺术家?不,如果你给我更多的时间,我会继续说下去,即使是三更半夜寒意彻骨。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拣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文化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与焉而形,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间

24、无处不是“礼”。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既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军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选自中国精美散文选,湖北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