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讲题型突破,提升解题能力题型突破14综合选择题走稳定“三步骤”,明确“10类型”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杜牧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注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黦(yu):污迹。百舌:一种叫声婉转的鸟。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1.(古代诗歌鉴赏)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2、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B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C“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D“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B项,“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不恰当。“一岭桃花红锦黦”的意思是一岭桃花渐残,像红色丝绸沾上了污迹。故选B项。答案B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独步长堤不见人”写诗人自己一人独行没有朋友相伴,这里的“人”指朋友,
3、也就是指张祜,表达对张祜的思念之情;“高枝百舌犹欺鸟”,意思是高高的树枝上,百舌鸟欺负其他鸟,结合注释可知,诗人用百舌鸟欺负其他鸟,象征张祜遭元稹排挤,这是为张祜的遭遇而打抱不平。最后一联“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意思是要想知道才华横溢的张仲蔚现在在哪里?他正在林中吟诗做隐士。参考注释可知,诗人借张仲蔚这个典故,把张祜比作张仲蔚,写出张祜被迫隐居、有才华不能施展的境遇,表达出诗人对张祜的深切同情。答案对张祜的思念之情,诗人南亭散步时看到美丽的春光,却不能与朋友一起欣赏,因而勾起了对张祜的思念;为张祜的遭遇而打抱不平,诗人用百舌鸟欺负其他鸟,象征张祜遭元稹排挤;对张祜的深切同情,诗人借
4、张仲蔚这个典故,表达对张祜的被迫隐居、有才华不能施展境遇的深切同情。二、(2019合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元日示宗武杜甫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注武:杜甫次子。战:通“颤”。3.(古代诗歌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
5、,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已,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解析C项,“青衿”运用的应是借代手法,青衿是贤士的代称。答案C4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解析根据“迢迢滞远方”,概括出远离家乡。根据“衰病只藜床”,概括出年老多病。根据“名惭白首郎”,概括出壮志未酬。根据“吾笑汝身长”概括出喜看儿子成长。根据“处处逢正月”,一方面慨叹羁旅他乡,另一方面庆幸父子相守。答案诗人将悲事与喜事交织在一起,将哀情与乐情贯穿于全诗。诗人悲身世坎坷,年老衰病;悲归家无望,兄弟离散;
6、悲时局动荡,壮志难酬。喜时逢佳节,父子相守;喜宗武长大,成才可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寄黎眉州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錞,四川人。胶西:诸城。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5.(古代诗歌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
7、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解析“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错,颈联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答案C6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第一句诗人用到“陶渊明”的典故,借用了其作品归去来兮辞。这就需要考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去考虑,陶渊明一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渴望归隐,再看苏轼,苏轼当时不满新法,故诗人想借此表达自己壮志难酬、对当时的时政不满以及思乡归隐的想法,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不得志。第二句“共将诗酒趁流年”表现出诗人想要和友人共同饮酒作诗,这是一幅相聚的温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答案“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
8、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四、(2019芜湖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石鼻城注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7.(古代诗歌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
9、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城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故选B。答案B8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城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答案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