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821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

2、,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3、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 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

4、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

5、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6、.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 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答案】1. D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静寒境界”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A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错。第一段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

7、”,所以无法“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B项,“全部内容”绝对化。第二段说“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项,“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我们”应是“画家”。“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曲解文意,第三段写“画家”通过静寒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D项,“反衬”错,原文是“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

8、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B项,不符文意,“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错误,目的是论证 “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应是融合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听觉艺术”属无中生有。D项,“静之寒就是空之寒”绝对化,原文第五段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强加逻辑。原文是“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9、,而非“隔绝俗世”。故选A。【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1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2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入手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3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

10、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

11、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

12、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休祠房,椎牛呼饮 椎:椎打B. 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C. 岐、陇贼郭

13、愔等掠州县,峙五堡 峙:对立D. 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5.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B.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C.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D.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担

14、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B. 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C. 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D. 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2)贼因傅

15、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答案】4. D 5. C 6. B 7. (1)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用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2)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椎:椎打”错误,应改为“椎:椎杀”。句子翻译: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B项,“师:军队”错误,应改为“师:作战”。句子翻译:贼人大醉,不能作战。C项,“峙:对立”错误,应改为“峙:设立”。句子翻译: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

16、的意思是: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中,“神威”与“孝哲”是并列的人名,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光远”,所以该句为完整的句子,应与前文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项,“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表述不准确。通过过原文内容可知,乱世中的崔光远表现出来的是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且同罗叛离安禄山,也不是擅自行动。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

17、译句子的能力。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乘舆”译为“帝王”;“火”译为“放火烧”,“辇”译为“用车装载”,“至”译为“甚至”。(2)“因”译为“靠近”;“诡”译为“欺骗,欺诈”;“而”译为“却”;“何”译为“为什么”。参考译文: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来到灵昌。他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长官、稽察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

18、京城算安定下来。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他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

19、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

20、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二)古

21、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注】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分:料想。8.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 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B. 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C. 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D. 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

22、望。E. 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9. “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8. BD 9. 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错,后诗中的“一例消”,是指他击剑的剑气和竹箫的音韵,在他剑舞乐音中融合为一,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D项,“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有误,后诗更侧重于诗人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怅惘。故选BD。

23、【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两首诗要抓住“剑”和“箫”这两个重要意象来分析诗人形象。漫感一诗中的一剑一箫,是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本诗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后二句:“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读懂己亥杂诗的诗意:一位少年擅长击剑又擅长吹箫,他击剑的剑气和竹箫的音韵,在他剑舞乐音中融合为一。谁也无法料想到,在他的剑气和箫韵中,涵韵

24、着的是人世的苍凉还是步上归途之舟的释然,终归是万般千种的哀与乐都集中在这剑气和箫韵里了。后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阅读者两首诗可知:诗人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三)名句名篇默写 10. 默写 (1)书生意气,_。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3)但我不能放歌,_;夏虫也为我沉默。(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不仁。烛之武退秦师(5)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_,士皆垂泪涕泣。(7)漫江碧透,_。沁园春长沙(8)问君何能尔,_饮酒(9)长风破浪会有时,_。行路难 (1

25、0)失其所与,不知;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答案】 (1). 挥斥方遒 (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因人之力而敝之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为变徵之声 (7). 百舸争流 (8). 心远地自偏 (9). 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以乱易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写法:“遒”“溯”“笙箫”“敝”“萧萧”“徵”“舸”“沧”“易”。三、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

26、,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

27、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

28、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29、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

30、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

31、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

32、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E.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12.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3.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4.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11. DB 12.

33、 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13. 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资基础;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第一点必答,后面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14. 六安爷层面: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随着传统的

34、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精神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不准确,通过几句对话看不出六安爷性格孤僻。C“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有误。E六安爷“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错。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综合考虑标题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的关系。锄是六安爷锄地用的工具,也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锄又是动词,作为一种劳作行为,其中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与即将告别的不舍。通过六安爷锄地前与人的对话描写,锄地时的动作、心理

35、等细节描写,以及锄地后的效果,来表现文章的主题。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数量词的使用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更震撼。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百亩园对百姓的贡献,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基础,突出六安爷对土地的不舍,也与现代工业进驻农村,百亩园一朝被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主题。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及对主题表达的作用的理解。作答时应抓住“

36、不是锄地”“是过瘾”等词语,六安爷以此回应村民劝阻,是解释,也是一种坚持,体现他温和而固执的性格。同时,由此可以体会六安爷的内心世界,他是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土地告别,读来令人唏嘘,也表现了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从中不难看出小说的主题,即现代工业对农村产生的冲击,引发读者的思考。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

37、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B. 对联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C. 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D. 当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让人不厌其烦,诈骗短信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如何还手机用户一片清静?手机实名制值得一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师出无名,意思是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这里把“师”理解成了“老师”,不合此句语境。B项,尺幅千里,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合乎此句语境。C项,令行禁止,意思是下

38、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这里当做“禁止”用了,不合此句语境。D项,不厌其烦,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与“不胜其烦”混淆,不合此句语境。故选B。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B. 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C. “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

39、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D. 2015羊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中国梦”、“中国情”两大主线。与往届春晚相比,这两条线索的节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句式杂糅,将“的发生”删除,或将“根除”改为“杜绝”;C项,中途易辙,前一句主语是“新交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整,下一句就变成“意识”;D项,搭配不当,“反响”与“热情”主谓不搭配,将“热情”改为“热烈”。故选B。17. 填在下面

40、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说 , , 。也有人认为 ,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连贯性的能力。文段根据句号分为四层意思,前两个分句讲述中国哲学的影响;第三到第六个分句讲述一种观点;七、八两个分句讲述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最后一个分句总结。通读选项句群,发现两句否定孔子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作用;中的“要”与中的“首

41、先要”构成关联词,和句一起肯定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作;句讲述孔子、老子等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仍有影响。文段第一句引入“中国哲学”,句主语与之对应,故句为首句。排除A、C项。之后为三个句子形成的某种观点,应为三句话,最后两句否定孔子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作用,与前一个观点相反。语意贯通,符合文意。所以最恰当的顺序应为。故选D。18. 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7个字)慕课(MOOC),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

42、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答案】以网络为载体教学规模大开放性强教学手段多样教学互动性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内容,抓住关键词来概括慕课的主要特点。“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理解为以网络为载体和教学规模大的特点;“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可从开放性强角度概括;“

43、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可从教学手段多样化角度概括;“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可从互动性强角度概括作答。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施肥必须考虑土壤,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 ,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 。第二,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些列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效果, ,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合理施肥。【答案】才需要施肥 土壤(或大气)已能充分供应 不考虑土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

44、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第一处,前面说“施肥必须考虑土壤,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由此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才需要施肥”。第二处,前面说“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后面是解释具体原因,应填写“土壤(或大气)已能充分供应”。第三处,由前面“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些列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效果”可知,后面是说“不考虑土壤”。五、写作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5、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案】例文:温暖的旅程风吹树叶响。在发呆的我转过头看见那墨绿的树叶,才发现夏日来了。看着花盆中栽种的花枝,那枯萎的叶片,倾斜的身姿,浑然没有夏日的热情,而充满了秋季的忧伤。九月份、秋季。当我还沉浸在假日的蜜罐中,新学期已悄然向我走来。变了,全世界都变了。在班级中那一张张收悉的脸孔少了,课业压力大了,学习环境改了。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茫然的我束手无策。我就如同一人乘坐着木筏在前往太平洋的路上,偌大的空间里,只容纳了我独自一人,失去指南针的我,只能蹲在木筏上偷偷哭泣。恍惚间我冰冷的手有了温度,我如在黑暗中的洞穴中遇到阳光那样惊喜。我抬头,一双眼睛吸引了我,她的

46、眼睛就像山间叮咚响的泉水那样清澈、明亮,照应出她的美。如果说从前的我是站在黑夜中慢慢前行的人,而你就是带领白昼来到我身边的人。你用手心的温度,温暖了站在寒冬烈风中的我;用阳光的性格,照耀了我的脸庞,渐渐地我的左半边脸庞的轮廓开始清晰起来,而右半边的残缺该怎么办。你的好,让我形成了对你的依赖。关系越好,距离越近。从前的我根本不相信人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但残忍的现实就摆在身边,让我不得不相信,距离之中真得有美。大大小小的争吵,让我开始思考是否要放弃这份友谊。可是现实告诉我不能,因为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方向。就像是向日葵日复一日的追寻太阳行走,却不知太阳的轨迹在哪。如果失去了太阳,就失去了方向。

47、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任凭时间的侵蚀和风雨的摧残,最终苍老、凋零。风呼呼的风在竹林里吹着和竹叶嬉戏,发出瑟瑟的响声,吹来了夏日的气息。学期末,暑假来了。在这两个月中让你我都好好整理这份友谊。在时间的推移中,我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在追寻的过程中会有困难,但我不会放弃。新的旅程、温暖的旅程,很美。【解析】【详解】审题:这是一篇材料+要求的全命题作文。本题要求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1)认真审题,明确含义。“温暖的旅程”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旅程”。首先弄清“旅程”的意思,字面意思为旅途,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一幕中的旅程应从其引申义来理解,即自己的成长过程,应写成长过程中

48、所发生的人和事,而并不是行走过程中所看到的景与事,“旅程”是写作的重点。修饰成分是“温暖的”,是指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真切感受,倍感温馨与爱意。作文要抓住题眼,化实为虚,找准切入点,挖掘深意,才能写出佳作。(2)恰当选材,以小见大。本次作文要写的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如材料中所给的父母、老师,有朋友、陌生人,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沁人心脾的书香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写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可以写老师在自己迷茫与失败过程中给予自己的正确的指导,可以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可以写陌生人在自己无助时对自己的无私关爱,还可以写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大自然的陪伴,让自己倍感幸

49、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书籍的陪伴,给自己知识和智慧,促进自己的成长。总之,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来反映一个大的主题即可。参考立意:本次作文的立意较为广泛,只要写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老师给予自己的正确的指导、陌生人对自己的关爱、大自然的陪伴让自己感到幸福;书籍的陪伴给自己知识和智慧等能够给人积极的、正能量的,涉及奉献、尊重、帮助、关爱、友爱、和谐等都属于正确立意。行文结构:本次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自己被新学期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茫然的我束手无策,同桌友爱的双手,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让自己感到在新的环境中很温暖。后来的学习中,即使与同桌也发生过摩擦,但是同桌的大度和宽容让自己成长乐很多。最后以“新的

50、旅程、温暖的旅程,很美”结束全文。参考素材:1.妈妈的爱是一首歌,在美妙的旋律中,我就是那跳动的音符,都说小曲儿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的确如此啊!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给我买回了北京烤鸭,爸爸刚进屋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裹,全然没有考虑什么淑女形象,就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吃着吃着,我忽然发现妈妈一直站在一旁,用欣赏和满足的眼光看着我,这是我才反应过来我似乎有些过分了,我急忙说:“妈妈你快来吃啊”,妈妈说:“我不爱吃这东西”。当时,我知道妈妈是为了让我多吃些。后来我从我小屋的门缝,看到妈妈正在吃我啃过的骨头,而且嚼的有滋有味,我的心头一热,泪水再次迷湿了我的双眼。是啊,生活是一首歌,在妈妈爱的

51、旋律中,我就是那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成长的旅程中有妈妈爱的陪伴,让我感受到阳光的般的温暖,妈妈的爱比天高比地阔,让我在爱的天空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爱的旅程中走好温暖的旅程。2.“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使永团圆!”凄寒月色下,我坐于桌前,细细品味红楼梦中的诗词,悠然一股温暖徘徊于心中。于我,只有阅读的时候才是一段真正温暖的旅程。3.香菱学诗颇为坎坷,而她却乐在其中。黛玉给她出题目,出个“月”字,她第一首失败后却仍未丢下,却在园子中发起了呆,时而含笑,时而蹲着抠土,时而坐在山石上出神

52、,令众人惊讶。一时又有一首又兴冲冲跑去找黛玉,写得却也甚是不错,我也不大懂诗词,却也喜她的“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扶玉栏。”但她又错了意,自以为扫了兴,却只是丢不开。便走至台阶下闲步苦苦思索,两耳不闻。最后于睡梦中朦胧之中得了佳句。我感叹于她的不懈坚持,作诗于她都是人生难得可贵的温暖旅程,她亲手创造了她温暖的旅程。4.世界那么大,路有很多,于是便有了旅程。我问:“叔叔,您觉得温暖的旅程是什么?”他露出惬意的笑,毫不犹豫地对我说:”那是过年回家的路。”一句地道的乡音,让我明白了。温暖的旅程,在每一个身他乡游子的心里。【点睛】记叙文点睛:总结三种美化语言的方法。1

53、. 善用修辞,增添文采。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

54、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 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 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