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 2019-2020-1 高中年级 生物 学科三月考试卷一 、单选题1.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色素带和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B.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D.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 cm左右剪取尖端23 cm用于解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色素带到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分析图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分析图丙:图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
2、氧化碳。分析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和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酸性重铬酸钾用于鉴定酒精,酒精在酵母菌培养液中,C错误;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根尖2至3毫米用于解离,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有无CO2,酸性重铬酸钾是否变成灰绿色用于鉴定酒精的有无。2.下列都可
3、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A. “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B. “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C. “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D. “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胰岛素不能口服”【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
4、,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人寒冷时,“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A错误;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性,B正确;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不由自主打寒战”是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错误;D、“沸水浸
5、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但“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胰岛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D错误;故选B。3.取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按下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无机盐的正常供应,气体的移动可以通过观察油滴的运动判断。(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一定光照条件,发现装置A中油滴不移动,表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B. 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B中油滴将向左移动C. 将装置C突然从光下移动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5的含量上升D. 可以直接利用装置B
6、、D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可知:A装置中放置了清水,并且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两个生理作用吸收的气体和释放的气体量相等。B装置中放置了NaOH溶液,该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的变化可表示氧气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不足。C装置中放置了CO2缓冲溶液,该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的变化可表示氧气的变化。D装置与B装置基本相同,只是放在黑暗条件下,因此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油滴的运动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的氧气量相等,同
7、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也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气体压强不变,所以A装置液滴不移动,不能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关系,A错误;B、B装置中NaOH吸收了CO2,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吸收,气体压强减小,有色液滴左移,B正确;C、将装置C突然从光下移动到黑暗处,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3的含量上升,C5的含量下降,C错误;D、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时,单一变量为有无光照,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而装置B中的NaOH会吸收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
8、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只进行无氧呼吸B. 若以葡萄糖为底物,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C. bd段进行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乳酸大量积累导致人体的pH持续下降【答案】B【解析】
9、【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a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详解】A、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以葡萄糖为底物,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仍等于O2消耗量,B正确;C、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10、只有少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C错误;D、如果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血液中乳酸的积累量增大,会造成肌肉酸胀乏力,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不会持续下降,而是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5.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甲所示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曲线和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呼吸作用曲线;图乙所示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当温度达到55时,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B. 根据图甲分
11、析,进行图乙的实验时,温度最好设置在30C. 18h时,图乙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D. 该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且CO2吸收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图乙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植物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均有
12、有机物的积累。【详解】A、据图甲分析,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当温度达到55时,两条曲线重合,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图乙实验中是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因此自变量为光照强度,而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最适宜为好,而图甲中显示,3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所以进行图乙的实验时,温度最好设置在30,B正确;C、分析图乙可知,18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等于0,说明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有氧呼吸的强度,因为植株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植株的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产生的O2量就必须大于
13、线粒体消耗的O2量,这样才能保证非叶肉细胞的O2供应,而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有氧呼吸的强度,C正确;D、图乙中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净光合速率为0,处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拐点,因此图乙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2个,图甲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温度条件是40时,所以该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且CO2吸收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3个,D错误。故选D。6.科研人员检测晴朗天气下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油桃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下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光照强度增大是导致ab段、lm段Pn增加的主要原因B. 致使bc段、mn段Pn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
14、闭C. 致使ef段、op段Pn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D. 适时浇水、增施农家肥是提高农田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答案】B【解析】【分析】无论露地栽培还是大棚栽培的油桃,日出后,光合速率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中午1点左右的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下午3点之后光照强弱,引起光合速率下降。【详解】ab段、lm段Pn随光照增强而增强,A正确;bc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日出后光合作用增强导致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引起的,mn段Pn下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B错误;ef段、op段Pn下降是因为傍晚光照减弱引起的,C正确;适当补水,增施农家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均可以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B。【点睛】光
15、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水分、光照强度、光质、二氧化碳浓度、色素等。7.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女性B. 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C. 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3/8D. 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46个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题图,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右图中表示卵原细胞(AaXBXb)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又因为图
16、中子代是白化病色盲,所以子代的基因型是aaXbY,则卵细胞G的基因型是aXb,进一步判断H的基因型为AXB,F的基因型为aY,最后可以得到E的基因型为AXB。【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细胞的基因型为AXB,G细胞的基因型为aXb,结合后的基因为AaXBXb,表现型为正常女性,A正确;B、由于这对青年夫妇是近亲结婚,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B正确;C、已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则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患色盲的概率是1/4,不患色盲的概率为3/4,则后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3/4+3/41/4=
17、3/8,C正确;D、由题意分析可知: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C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E细胞的基因型为AXB,故D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含有两个B基因,核DNA数为46条,由于线粒体中也存在DNA,所以该细胞中的DNA数大于46,D错误。故选D。8.将两个抗虫基因 A(完全显性)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 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
18、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 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C. 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D. 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时间发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获得植株M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2、植株A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相当于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个A基因在两对不同源的染色体上。3、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1个A,则细胞
19、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2个A,则明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详解】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1个A,则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因为正常体细胞含有2个抗虫基因,若子细胞中含有1个抗虫基因,则该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故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B错误;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2个A,则说明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因为正常体细胞含有2个抗虫基因,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基因数相同),而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才会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说明细胞中不含
20、A,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得含有2个A基因的个体产生不含A基因的配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9.下图为某哺乳动物(AaXbY)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 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C. 丙图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D. 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
21、题图: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XbY,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是a、a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是A、a基因,所以A基因变成a基因不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A错误;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4个染色体组,B错误;C、丙图染色体上的基因如果都是a,则可能是基因突变,可能未发生重组,C正确;D、根据甲图中基因与
22、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知,丁细胞基因型为AaYY,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Y或aY,D错误。故选C。10.下表表示从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甲乙丙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和有关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细胞中染色体组数2121122422有关特征性激素的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 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 乙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 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D. 丁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和mRNA种类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
23、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详解】A、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甲过程表示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A错误;B、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C、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其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相对表面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提高,C正确;D、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mRNA种类会发生变化,但DNA没有发生改变
24、,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化的机理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分化的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发生改变。事实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遗传物质DNA不变。11.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处于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表示体细胞增殖过程,可表示精细胞形成过程B. 所处阶段含4对同源染色体,所处阶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 所处阶段含有2套遗传信息,基因型可能是AAXBXBD. 若所处阶段的细胞发育成个体,则成为单倍体【答案】B【解析】
25、【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染色体,为染色单体,为DNA。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相关数量。【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可表示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过程为有丝分裂,可表示减数分裂,精细胞形成过
26、程为减数分裂,A正确;B、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2套遗传信息,基因型可能是AAXBXB,C正确;D、可表示生殖细胞中的相关数量变化,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各
27、阶段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 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比例,可以判定A/a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
28、色体同源区段上A. 四项B. 三项C. 二项D. 一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a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性染色体上,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详解】本题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推理: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子二代的表现型为灰身雌果蝇(XAX-):灰身雄果蝇(XAY):黑身雄果蝇(XaY)=2:1:1,即雌果蝇全是灰身,雄果蝇中灰身:黑身=1:1。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基
29、因型都是Aa,子二代表现型为灰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雌性:黑身雄性=3:3:1:1,即雌雄果蝇均为灰身:黑身=3: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a,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a,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子二代的表现型为灰身雌果蝇(XAX-):灰身雄果蝇(XAYa):黑身雄果蝇(XaYa)=2:1:1,即雌果蝇全是灰身,雄果蝇中灰身:黑身=1:1。综上分析可知,无论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F2代中灰身:黑身均为3:1,故仅统计灰身和黑色的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
30、的黑色雌、雄均有,若A/a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的黑身只有雄性,故根据雌雄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综上分析,错误,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利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推理,进而判断基因的位置为本题的突破点。1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为bbXRXR),其细胞(2n=8)中X、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该黑身雌蝇与一只灰身雄蝇(基因型为BBXr
31、Y)杂交,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A. 1/4B. 1/8C. 1/16D. 1/3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基因型为bbXRXR的黑身雌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所以其可育配子的基因型为bXR,但有两种情况,一种两基因连锁,一种两基因不连锁。与一只灰身雄蝇(基因型为BBXrY)杂交,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各有一半的个体含有变异的染色体,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1/21/4)(1/21/2)=1/32,综上分析,D正
32、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异,进而判断bbXRXR的配子有一半是不正常的,则产生的子一代只有一半的个体是正常的。14.甲、乙都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20。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种下去都能发育成植株,这些植株长大成熟后大多数都不能结种子,偶然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少数能够结种子的植株(丙)。下面对这种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甲、乙杂交后代大多数不能结种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甲、乙属于不同物种的植物,在环境变化剧烈环境种植出现丙的可能性增加丙是二倍体植物,同源染色体两两成对,能够进行减数分裂甲、乙杂交产生的不能结种子的植株,不能结种子的原因
33、是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在萌发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甲(AA)、乙(BB)都是二倍体植物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20,故甲、乙杂交所结后代染色体共有20条(10+10),有两个染色体组(A+B),这些杂交种子可以发育成植株,但是因为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后代(不能结种子);若是因为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或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杂交种子,则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详解】甲、乙杂交后代大多数不能结种子的原因是其体内有两个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A+B),20条染色体(10+10),因联会紊乱,故不能产生种子,、错误;
34、因为甲、乙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甲、乙属于不同物种的植物,在环境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变异的频率提高,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出现丙的可能性增加,正确;分析题意可知,丙的形成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体内有4个染色体组(AA+BB),是四倍体植物,错误;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在萌发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会抑制纺锤体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正确。中枢分析可知,只有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植株,即便杂交结出种子,但这种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不可育的,常常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结出可育的种子。15.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
35、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B.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C.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D. 花药离体培养普通栽培水稻的花粉,能获得植株籽粒弱小的单倍体【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
36、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环境因素导致水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可遗传的,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够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普通栽培水稻的花粉,形成的植株为单倍体,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籽粒,D错误。故选B。1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水绵和黑藻都有叶绿体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能发生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胆固醇、磷脂、维
37、生素D都属于固醇,都是小分子,都含有C、H、O、N、P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只在细胞器中进行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 二B. 三C. 四D. 五【答案】B【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RNA。2、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3、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4、人体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5、汗腺分泌的主要是汗
38、液,成分为水和无机盐;唾液腺分泌物中含唾液淀粉酶,因此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但汗腺细胞中不多。【详解】硝化细菌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水绵和黑藻都是真核的自养生物,都有叶绿体,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质的加工,一般能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和核糖体较多,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淀粉酶,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而汗腺细胞不能分泌蛋白质,所以汗腺细胞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不多,错误;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D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为A-T、G-C、C-
39、G、T-A)、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U、G-C、C-G、T-A)过程,可发生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但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G-C、U-A、C-G,所以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错误;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不属于固醇,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只含C、H、O,不含N、P,错误;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场所在线粒体基质,正确;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至少要通过5层膜,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各二层,红细胞一层,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错误;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
40、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化学能,所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正确。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生物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新的细胞一定只能由老细胞分裂而来;核糖体上可形成肽键,溶酶体内可发生肽键的水解;在检测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实验中,只有检测脂肪时可能需要用显微镜;花生子叶细胞中经苏丹IV染色后可观察到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H218O供给密闭光照下植物时,罩内空气中可出现放射性的18
41、O2、H218O、C18O2;将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用32P和35S标记,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错误;原核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而不是主要的遗传
42、物质,错误;新的细胞不一定只能由老细胞分裂而来,例如受精卵的形成,错误;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溶酶体内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肽键的断裂,正确;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实验颜色,不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正确;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将脂肪染成红色,苏丹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错误;H218O供给密闭光照下植物时,H218O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散失,H218O还可以光解产生18O2,H218O还能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18O2,所以罩内空气中可出现放射性的18O2、H218O、C18O2,正确;应用32P和
43、35S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DNA或蛋白质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材料或物质应用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盐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条件脂肪观察时,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是因为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而不能溶解在层析液中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白色,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以使用染色剂对原生质层染色后进行实验,有利于观
44、察到明显的现象用蛋白酶、蛋白块做实验材料可以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答案】A【解析】【分析】鉴定还原性糖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应该富含还原性糖,且自身颜色浅或无色。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时,如果实验材料本身没有颜色,可选用有颜色的外界溶液,通过观察细胞内无色区域的体积变化来观察质壁分离。【详解】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错误;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再与还原糖反应,而不是提供碱性条件,错误;脂肪鉴定时,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正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碱性染料(如龙
45、胆紫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正确;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错误;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是淀粉,淀粉不具有还原性,不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错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所用细胞为活细胞,染色剂不能对原生质层染色,错误;用蛋白酶、蛋白块做实验材料,通过观察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来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受体、酶、tRNA、抗体等物质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雄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新的DNA只能通过自我复制而产生在模拟
46、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度是因变量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A. 二B. 三C. 四D. 五【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2、八倍体小黑麦是用染色体变异原理创造的新物种。3、DNA复制和RNA逆转录的产物均为DNA。【详解】受体、酶、tRNA和抗体等物质均与特定的物质相结合,其功能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正确;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雄蝇体细胞
47、中只比正常细胞多一条性染色体,并没有多一个染色体组,所以仍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错误;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错误;新的DNA可通过自我复制产生,也可通过逆转录产生,错误;在模似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琼脂块模拟的细胞,氢氧化钠扩散进琼脂块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是因变量,错误;愈伤组织是一团高度液泡化、无特定结构的薄壁细胞,错误。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有几项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制
48、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假说一演绎法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答案】B【解析】【分析】1.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2.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度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3.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
49、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4.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详解】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型,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单一变量是否含有氧气,则采用对比实验法,另外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则采用产物检验法,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并在显微镜下计数,正确;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是样方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错误;由于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
50、含有C、H、O、N四种元素,一般含有S元素,而噬菌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正确;提取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纸层析法,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于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错误。综上分析,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
51、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二 、简答题21.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 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 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两图分析回答: (1)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
52、物_。(2)实验二中,若给予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_。实验三:图 A 是某地农民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图B是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3)图A中E点时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扩散路径是_。(4)若图B中乙装置是为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而设置的对照组,则其与甲装置的区别应 为_。(5)若实验进行1小时后,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05cm,而甲装置在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时移动了45cm,测定呼吸作用强度时移动了25cm,则在昼夜恒温的条件下,给予适宜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则一昼夜该植物体葡萄糖的积
53、累量是_cm(用红墨水的移动距离表示)。实验四: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6)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另外将15生长的绣线菊A和绣线 菊B置于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 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如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概括绣线菊A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B的原因:_。蛋白质 序号蛋白质名称或功能绣线菊 A绣线菊 B处理前表达量处理后表达量变化处理前表达量处理后表达量变化ATP合成酶045不变030下降固定二氧化碳的 X酶018下降014不变传递电子052下降033下降固定二氧化
54、碳的 Y酶014不变000上升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的共同原因 是:原因一_;原因二_。【答案】 (1). 少 (2). 减少 (3). 从叶绿体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4). 装置中放上等量的死的同种植物,其他不变 (5). 12 (6). 绣线菊A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碳反应有关蛋白质的表达量均高于绣线菊B (7). 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 (8). 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1中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致,分析题图曲线可知,与a植物相比,b植物的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更低,
55、说明b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分析图2可知,纵轴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因此是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植物a的光的饱和点较低,植物b光的饱和点高,因此a植物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弱光,可能是阴生植物,b可能是阳生植物;【详解】(1)分析图1可知,10分钟时,植物a和植物b小室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相同都是0.8mmol,植物净光合产量相同,但是分析图2可知,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是1mg/m2h,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是2mg/m2h,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植物净光合产量+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
56、量,因此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少。(2)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b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是2 mg/m2h,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如果植物b处于B点光照条件下12小时,一昼夜中有机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若是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则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减少。(3)图A中DG段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一直减少,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E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扩散路径是从叶绿体到线粒体和细胞外。(4)图B中甲装置的液滴移动是由于植物的代谢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图B中乙装置是
57、为了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而设置的对照组,则其装置中应放上等量的死的同种植物,其他与甲装置相同。(5)若实验进行1小时后,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0.5cm,而甲装置在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时移动了4.5cm,测定呼吸作用强度时移动了2.5cm,说明净光合速率向右移动了4cm,呼吸速率向左移动了3cm。若给予适宜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则一昼夜该植物体葡萄糖的积累量=白天净光合作用量-黑夜呼吸作用消耗量=412-312=12cm。(6)结合表中数据,绣线菊A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有关蛋白质和酶的表达量均高于绣线菊B,因此绣线菊A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B的原因是绣线菊A与光合作用的光
58、反应和碳反应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表达量均高于绣线菊B。从表中数据可知,低温处理后两种植物的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均下降,另外低温还会降低酶的活性,故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的共同原因是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物质变化相关内容以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22.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
59、别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如下表: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2040丙2020乙1020丁1212(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 养基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5)实验过
60、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 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答案】 (1). 20 (2). 乙 (3). 甲 (4). 核糖体和线粒体 (5). 【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只有1
61、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1条有放射性,1条没有放射性)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
62、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详解】(1)分裂中期细胞甲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40个标记的DNA分子,细胞乙含有10条标记染色体,20个标记DNA分子,可以推测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裂后期细胞丙中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有丝分裂
63、后期(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条未被标记的染色体),分裂后期细胞丁中含有12条标记的染色体,12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因此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3)根据(2)分析可知: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4)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RNA可以存在于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中,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核糖体。(5)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题意: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
64、多于RNA的合成量,可能因为: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综上分析,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点睛】本题考查DNA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相关知识,考生应从第一次分裂情况逐次考虑,并且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是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在分析过程中能够紧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23.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所示:(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
65、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 灰鼠:3 黑鼠:4 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 黑鼠:1 白鼠两对基因(A/a 和 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 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 黄鼠:1 灰鼠F1 黄鼠随机交配:3 黄鼠:1 黑鼠F1 灰鼠随机交配:3 灰鼠:1 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
66、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则上述推测正确。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 。【答案】 (1). 两 (2). aabb (3). 3 (4). 8/9 (5). 黑色 (6). aaBB aaBb (7). A (8). 显性 (9). 黄色:灰色:黑色=2:1:1 (10).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分析】分析上面的表格:实验一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
67、,这说明基因型为A_B_时表现为灰色,结合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根据有色物质形成图示可知物质代表黑色物质,物质代表灰色物质,则基因型为aaB_时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_bb和aabb时表现为白色,且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甲鼠(灰色)的基因型为AABB,乙鼠(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可知,其F1基因型为aaBb,则丙鼠(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1)实验一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小鼠
68、乙的基因型为aabb。白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b,因此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灰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所以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8/9。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色物质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
69、),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推知其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1ABB。所以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灰色:黑色=2:1:1。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A1ABB)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含有A1、A、B、B基因,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则A1、A应出现在了姐妹染色单体上,故其
70、形成的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9:3:4”是“9:3:3:1”的变式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题图判断出甲、乙和丙的基因型及物质和物质,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4.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该基因表达系统主要包含引导RNA和Cas9蛋白两个部分,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研究人
71、员试图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产量基因Q基因进行编辑,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CRISPR/Cas9仅存在于原核生物,故需借助_技术才能在水稻细胞中发挥作用。Cas9蛋白与_酶的功能相似。(2)首先依据_的部分序列设计DNA片段A(负责编码相应引导RNA),再将片段A与含有Cas9基因的质粒B连接,以构建编辑水稻Q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位点、位点分别表示_酶切位点。(3)质粒B大小为2.5kb(位点与位点相隔60b),经酶切后的片段A大小为0.5kb(千碱基对),连接形成的表达载体大小为_kb。(4)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
72、胞,依据农杆菌的侵染特点,目的基因将插入到Ti质粒的_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到_,从而使其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5)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试从引导RNA的角度分析脱靶的原因_。【答案】 (1). 转基因(DNA重组或基因工程) (2). 限制酶 (3). Q基因 (4). Kpn、BamH (5). 2.94 (6). T-DNA (7). 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8). 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而脱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该
73、基因表达系统中的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由于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而出现脱靶现象。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分子上。【详解】(1)若将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真核生物中并表达,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题干信息“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说明Cas9蛋白与限制酶的功能相似。(2)由于是对水稻产量基因Q基因进行编辑,故首先需要依据
74、Q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DNA片段A(负责编码相应引导RNA),再将片段A与含有Cas9基因的质粒B连接,以构建编辑水稻Q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根据片段A两端的限制酶种类以及片段A连接在位点、位点之间,可知位点、位点分别表示Kpn和BamH的酶切位点。(3)质粒B大小为2.5kb(位点与位点相隔60b),经酶切后的片段A大小为0.5kb(千碱基对),连接形成的表达载体大小为2.5+0.5-0.06=2.94kb。(4)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从而使其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5)由于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从而导致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会出现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这句话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