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9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组织细胞需要葡萄糖提供主要能量来源,这是通过血液运输实现的,则葡萄糖是血浆中的成分,所以A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而体液运输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运输,则其是血浆中的成分,所以B错误;组织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主要是来自消化道,通过血液运输实现的,则氨基酸是血浆中的成分,所以C错误;血红蛋白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位于细胞内,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

2、间的内在联系。2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即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所以A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剧烈活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原因,使血浆的PH值下降,而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可以进行调节,使其恢复

3、正常的稳定状态7.357.45,所以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事宜酶活性的事宜温度、PH值等,这都需要稳态来保证,所以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细胞的各种化学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来做前提,所以B正确;当稳态遭到破坏,细胞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则可能导致一些疾

4、病的发生,所以C正确;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其温度、PH值等也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机体发生疾病,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6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

5、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为突触间隙,所以A正确;在突触结构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突触前膜内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由其传递至突触后膜,再转变成电信号,所以B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因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运输至突触后膜,所以C正确;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不是同步的,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7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

6、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被刺激后,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并且神经冲动双向传导,所以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8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岛素含量增加 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A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人在饥饿状态下,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胰岛素含量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从而促进肝细胞中糖原的分解,以及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

7、稳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9与人体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性激素能调节并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又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所以A错误;胰岛素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关系不大,所以B正确;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细胞的增殖等,从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完善,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

8、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溶菌酶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A错误;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这一过程是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所以B错误;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这不属于免疫的内容,所以C错误;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这是体液免疫的内容,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

9、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所以B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C错误;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2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

10、题分析,不是植物激素的是2,4D,其是生长素类似物,由人工合成,所以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3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琼脂小块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具体以及题图分析,因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对单侧光不敏感,则甲图中幼苗的左侧生长素较多于右侧,则生长的较快,其向右弯曲生长,所以A正确;乙图中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则幼苗直立生长,所以B正确;丙图中幼苗的右侧生长素

11、较多于左侧,则生长的较快,其向左弯曲生长,所以C正确;甲、乙、丙的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对单侧光都不敏感,则其弯曲生长与光源无关,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14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

12、到14C的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观察,处理甲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在甲图中B端能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A错误;处理乙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B错误;处理乙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C正确;处理甲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15某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

13、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据题意分析,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5042/13=163,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6右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答案】D

14、【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B很可能代表其被捕食者因B的种群数量始终多于A,且A增多,B减少,A减少,B又增多,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间数量关系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7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则正确;群数量增长,在一定时间后会受到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则错误;其种群

15、可能会因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而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则正确;其种群也有可能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则正确,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在种群的数量达到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是最大的,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

16、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9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阴湿草丛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0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动物类群地样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

17、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通过表格中物种数比较有机肥田的物种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所以A正确;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种类较多,数量逐渐增加,则有机质逐渐减少,所以B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通过密度比较,个体总数较少,而生物多样性也将逐渐降低,所以C错误;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密度大多种类是大于化肥田,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18、群落和种群密度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1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相关,所以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

19、系加以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产生影响,所以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些是有利的,如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所以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所以C正确;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3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答案】

20、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南极由于环境恶劣,温度低,则分解者很难生存,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4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通过传递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则属于化学信息,而信息提醒种内其他个体逃避敌害,则是种内互助,所以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和信息传递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

21、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5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传递,所以A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所以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影响到生物种群的繁衍,所以C正确;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这会增加其幼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

22、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主要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来结构,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相对的营养结构将越复杂,使其调节能力增强,故正确;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调节能力强,故正确;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调节能

23、力强,故正确;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这是能量流动的特点,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弱,故错误,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诗句中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所以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

24、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1是生产者,2 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所以A错误;3是分解者,其包括一些动物如蚯蚓,不是原核生物,所以B错误;代表1被2捕食,代表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散失的热能,所以C错误;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而又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则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

25、生态系统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9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自然保护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0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 B进行人工降雨C控制CO2的排

26、放 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大量向大气中释放CO2造成的,则应多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即控制CO2的排放,所以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题型注释)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题型注释)31如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1)图中所画1是_ _;(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 _来传递的,

27、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答案】(1)感受器(2)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3)突触 单向的(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判断,1为感受器;(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2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TRH是 激素,TSH是 激素。(2

28、)寒冷环境中 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3)常温下,血液中A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2)增加(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3)下降 反馈【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及图解分析,(1)图中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是促甲状腺激素;(2)寒冷环境中 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都会增多,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3)常温下,血液中A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由于负反馈的调节作用而下降。考点:本题考查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29、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3今年9月上旬山东、河北等地的连阴天气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当光照强度为0时,玉米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若图1表示大田中玉米的生理变化,A点的大小主要受_的影响。(2)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0时,可对应图1曲线中的_段;如果CO2的浓度适度增加,则B点向_移动,C点则向_移动。(3)若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图2所示气体 _的生成量超过了消耗量,会扩散到细胞外,其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4)为研究光合作用速率,某兴趣小组将生长情况相同的玉米叶片分成4等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以相同的光照处理1小时,测

30、得重量变化如下所示:由表格数据可知,第_组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多,合成速率为_mg/h。【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温度(2)AB 左 右上(3) O2 类囊体薄膜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3 9【解析】试题分析:(1)当光照强度为0时,玉米叶肉细胞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产生ATP的方式为呼吸作用,其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若图1表示大田中玉米的生理变化,A点的大小即呼吸作用的大小,其主要受环境温度对呼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2)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0时,可对应图1曲线中的AB段;如果CO2的浓度适度增加,使光合速率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增加,则B点向

31、左移动,C点的相同光照强度时,更合速率增加,再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合速率会有一定的增加,故C点向右上移动;(3)若在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光合作率增强而使图2所示气体 O2的生成量超过了消耗量,其产生的具体部位是类囊体薄膜上;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不断的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据题意及表格数据分析,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第一组5,第二组为8,第三组为9,第四组为3,则第三组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多,其合成速率为9mg/h.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像表格的能力。34右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图,据

32、图作答:(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_;B_。(2)种群C的密度会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填代号)。(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填代号)。【答案】(1)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2)下降 A 增加 B(3)C【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观察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2)种群C的密度会逐渐的下降;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A增长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增加;人口控制的目

33、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B的稳定型;(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衰退型,图C。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5右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含有_条食物链。(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蛇是_消费者,属_营养级。鹰同时占有_个营养级。(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关系。(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 _。(5)蛇每增加千克体重至少需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千克。【答案】(1)食物网 3(2)兔、蚯蚓、蚱蜢 三级 第四 3(3)竞争 捕食 (4)增加(5)5 125【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观察,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含有3条食物链;(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以生产者为食的兔、蚯蚓、蚱蜢;蛇是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三个营养级;(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则两者是竞争关系;蜥蜴和蚱蜢,一者以另一者为食,则两者是捕食关系;(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因缺少竞争者而会增加;(5)蛇每增加千克体重至少需蜥蜴按百分之二十的传递效率计算为5千克,则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为125千克.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