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4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7.1生物的进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网络体系总览知识梳理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1)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2)生物进化的方向(3)物种的形成疑难突破1.对重点、难点知识加深理解,有助于分析解答较难问题(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

2、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生物通过生殖发育产生的后代,具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可分两类: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得有限生活条件的能力强,因而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大部分的个体具有不利变异,它们取得有限生活条件的能力差,因而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具有的变异类型决定着它们在生存斗争中的命运。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物,有利变异的表现形式不同。如在辽阔的草原,快速奔跑或挖洞穴

3、居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有利变异;而在森林中,树栖攀缘、伏击捕食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有利变异。同一种生物,其有利变异的表现形式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如雷鸟的白色羽毛,在雪地环境中,是雷鸟的有利变异(保护色);但当降雪延迟时,雷鸟受其物种遗传性的控制,到了相应时节,仍要换上白色羽毛,这时,白色的羽毛是雷鸟的不利变异,因为,雷鸟具有这一特征,易被敌害发现。(3)自然选择的几个问题选择的对象: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从分子水平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选择的因

4、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的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不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农药把这一变化中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如果不喷洒农药,害虫无论抗药与否,都能生存,危害作物。农药只起选择作用,把抗药性状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使抗药性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加强。再如狼和鹿互为对方环境的一部分,两者通过奔跑追杀、捕食与被捕食,相互选择着对方的各种变异,促使它们都朝着更加快速奔跑方向进化,从而提高捕食能力或逃避追杀的能力。由此可见,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选择的手段:生物繁殖产生的大量后代

5、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剧生存斗争。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斗争的结果,缓解或解除了大量生物个体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使生存下来的少量生物个体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条件,迅速生长、发育,并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结果又引起新一轮生存斗争,生物面临再一次的选择。因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多次的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的部分个体,使之得以积累加强,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朝特定方向进化发展,久而久之,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生物

6、产生变异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所以,虽然生物产生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却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进化也是定向的。(4)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等各不相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特定环境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和不同生物生存环境多样性共同形成的。多样的环境必然对生物进行多方向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种多样。(5)遗传在个体生殖发育和种族进化中的作用:在生物个体的生殖发育中,遗传可使子代与亲代相似,从而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遗传在种族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在

7、一次次自然选择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成显著有利变异,进而产生生物新类型或新的物种。思考讨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概括,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使选择具有定向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基因频率的概念是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基因频率

8、的计算方法: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如课本例题)。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用教材例子讲解如下: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0;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0;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0A基因的频率为:0.30+1/20.600.60a基因的频率为:0.10+1/20.600.40所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思考讨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提示:原始种群经过长时间地理隔离并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异(如突变、重组等),形成变异类型;经过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产生定向改变;经过生殖隔离

9、,变异积累逐渐加大,形成新物种。典例剖析【例1】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发生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剖析: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答案:A【例2】 (2004年江苏,2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

10、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剖析:考查了自然选择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力要求D。由题设可知aa的个体不能存活到成年,即不能产生后代,说明a基因是不利基因,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被自然淘汰,故AA、Aa的个体产生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但在非洲,Aa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说明了a基因在该地

11、区能适应环境,且Aa个体不易被恶性疟疾所感染,相对来说AA的个体的患病率要高于Aa的个体,Aa的基因频率才会保持稳定。答案:A【例3】 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剖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答案:C【例4】 (2005年南通市调研题)曲线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剖析:杂合子Aa连续

12、自交若干代,后代纯合子比例接近于1,但显性纯合子只接近1/2。答案:B【例5】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进化的原材料由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进化的实质是_。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以及基因频率的算法。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

13、含有A、a的基因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型频率仍然为A(42.52+25)/200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55%、45% (2)42.5%、32.5% 55%、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例6】 某种群的3种基因型AA、Aa、aa初始

14、个体数分别为400、500、100,现假定群体始终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请问F3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及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多少?剖析:A的基因频率(4002+500)/(800+5002+1002)65%a的基因频率165%35%;由于现在该群体开始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故其基因频率不变,F3的基因A和a频率仍为65%和35%;因此,基因型AA的频率为0.65242.25%;基因型Aa的频率为20.650.3545.5%;基因型aa的频率为0.35212.25%。答案:A:65%;a:35%;AA:42.25%;Aa:45.5%;aa:12.25%。【例7】 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

15、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的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DDT浓度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在环境条件(DDT)“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雌雄

16、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中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中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为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中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中的另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通过实验二的分析,你认为:(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果蝇群体的进化是

17、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之_。(前、中、后)(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剖析: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可以知道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DDT所起的作用只是选择作用。果蝇的群体中在没有接触DDT之前既有不抗DDT的个体,也有抗DDT的个体,也就是说果蝇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的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药性“诱导”作用,而看不出在“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答案:(1)选择 不定向 前 (2)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

18、异不定向的特点;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是DDT对果蝇抗药性有“诱导”作用,而看不出在“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本章复习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复习相关基础知识,第2课时加强知识的系统与联系。每课时都要注意知识的巩固、练习与反馈矫正。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内容(如生命起源、动植物的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高中生物中已学过的与本章有关的内容(例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二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第一章蛋白质和核酸),结合历史上学过的有关人类进化的内容及考古方面的媒体报道,让学生自行探索寻找答案,自己设计相关实验来

19、获取某些知识并运用本章知识去解决考古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要沿着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根求源,获得答案,最好几位同学一起合作探讨某个问题,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化的基础上来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生在学习时最好通过比较的方式,找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分析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密性。结合第六章遗传和变异有关基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来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物种形成的过程来把握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掌握隔离的概念及类

20、型。学会运用该部分内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害虫的抗药性、物种的消失、新物种的形成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通过阅读初中相关内容,把握达尔文学说中四个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明确变异、选择和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对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概念可在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课本中列举的实例,突出种群在时空条件、组成、数量、生殖和遗传组成上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形成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另一种是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课文中介绍的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

21、理解这种计算方法,随机抽取的样本假设为100个,故容易误解为是通过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基因频率。事实上,按照课本上假设的100个样本的基因型比例,也可以通过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例如,基因A的频率为0.30+1/2(0.60)0.60;基因a的频率为0.10+1/2(0.60)0.40。从上述可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课本中提到的基因频率变化,就是指种群中某个基因的频率的变化。正是因为基因频率的改变,才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变迁,所以说,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复习“突变和基因重

22、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时,要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的三个来源”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典型实例,理解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必将导致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就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由于自交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随机组合,其后代就有9种基因型。如果种群中A基因突变产生出a1与a2,那么,A、a、a1、a2则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种群中就会出现几十种新的基因型。所以说,种群的基因频率主要决定于基因突变频率。在复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最好结合课本上讲的桦尺蠖体色的变化,充分理解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

23、因频率产生定向变化,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重点内容。“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概念,可通过思考“桦尺蠖体色发生改变,但为什么至今没有形成新的物种?”这一问题,让同学之间展开相互讨论,找出答案:自然选择导致某个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如果没有断绝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就不能形成新的物种。在学习地理隔离时,先了解概念,再以东北虎和华南虎为例,分析说明地理隔离的作用,并且理解地理隔离造成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从而促使不同种群的遗传组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最后,得出结论: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在学习生殖隔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山羊与绵羊杂交种不活,马、驴杂交种不育为例,分析说明生殖

24、隔离的实质在于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会使其性状分歧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从而形成新物种。产生新物种的过程及条件:因为种群个体基因库中的基因数目众多,每一代产生大量突变,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与生物生存环境有关。而生物进化必不可少的条件隔离。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性状,通过环境条件的选择作用,将有利变异的个体选择出来,再通过长期遗传逐代积累,最后通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而一些物种因不适应生存环境而被淘汰灭绝,所以说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可以很好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拓展题例【例1】(2004年广州市高中综合测试)下列有关种群的说

25、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都是种群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某种基因型在基因库中所占比例称基因频率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剖析: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一种群中出现的比例。答案:C【例2】 下表以L、M、N、P为代号,给以袋鼠、黑猩猩、马和人四种动物的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的百分率。LMNPL100908297M901008290N828210082P979082100请根据上表中数据,指出L、M、N和P与其代表的动物之间的关系选择项人黑猩猩马袋鼠ALMNPBPNMLCLPMLDMNLP剖析:亲缘关系越近,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越高。在解题时

26、要设以其中之一L为人,将其他的各项与之比较。答案:C【例3】 温带地区的乔、灌木多为落叶阔叶树,这一事实可解释为A.变异的不定向性B.选择的定向性C.适应的多样性D.生物的多样性剖析:由于落叶阔叶树生活习性与温带地区的温度、湿度、阳光等环境条件相适应,因而在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树被自然选择定向地保留下来。答案:B【例4】 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均是2对,生物学家让它们分别进行杂交,得到杂种。然后在电镜下观察杂种一代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配对部位,结果如下:杂交方式染色体的配对部位猩猩黑猩猩24对染色体中,不配对位点最多猩猩大猩猩24对染色体中,不配对位点较多黑猩猩大猩猩24对染色体中

27、,不配对位点最少据此分析,这三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剖析:考查DNA分子杂交,属应用层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所以能两两配对,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配对的部位越多,相同的基因序列越多,因此观察染色体的配对部位也就等于观察两种生物间的DNA分子杂交,由于黑猩猩与大猩猩杂交形成的杂种中,染色体的配对部位最多,也就说明这两种生物的DNA分子杂交时,形成的杂合部位最多,因此这两种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同理,猩猩和黑猩猩间的亲缘关系最远。答案:黑猩猩和大猩猩 猩猩和黑猩猩资料卡片1.“RNA世界”自从美国科学家塞克和艾尔麦森在1981年和1983年通过实验证明:某

28、些RNA是货真价实的酶,它能在执行模板功能的同时,催化自身的复制。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指出:RNA酶和蛋白质酶催化反应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只是蛋白质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催化速度更快。因此,在生命起源的最初阶段,RNA完全可能一身二任,既能保存遗传信息,又能提供酶活性。因此,最初的生命起源于RNA的观点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2.人工合成新生命随着“多利”羊的出现,关于“克隆技术”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但是,克隆技术毕竟只是在已有物种的条件下复制生命罢了,而人工合成一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新物种,则是一件更惊人、更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更容易引发争议和难以预料后果的重大事件。然而,看到当今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这场

29、“扮演上帝的游戏”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世界权威的综合科学刊物科学杂志最近报道了美国马里兰州基因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认为建构一个生命体至少需要265350个基因就够了。他们的实验对象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细菌,它含有480个基因,这个数字少于任何已知的其他生物。科学家们设法使细菌中的基因逐个失去活性,如果细菌死亡,则说明失去活性的这个基因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经过了大量测试,科学家们有理由认为,这300多个基因是构成生命的最小分子指令集。这些生命必需的基因中,有100多个基因的功能目前还不清楚,有待于继续研究。依据上述实验结论,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实验技术,人工地将这300多个基因连

30、接起来,甚至再添加一些基因,人工建造一个简单的生物体,从技术上将是不难实现的。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朱立煌教授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就可能出现一些人工合成的简单生命。但要创造出比较复杂的生命,甚至人类,理论上虽然有可能,但实践上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当前探讨的问题是,人类应不应该去创造一种从未有过的生物。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制造出一些有特殊实用功能和商业价值的生物,例如,能够清除难以分解的有毒垃圾的细菌、专门杀死癌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的病毒如果合理应用,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而成的,如果突然闯进来一个从未有过的生物,必然会打破现有的生

31、态平衡,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生物都将产生影响,谁能事先保证它的影响有多大呢?因此,人工合成生命决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而是全人类都应该慎重对待的社会问题。3.类病毒已知发现的类病毒有好几种。和朊病毒相反,类病毒没有蛋白质,而只是一小段单链RNA分子,虽然相对分子质量是最小的病毒的十分之一,但同样具有高度的侵染能力。导致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类病毒长度只有50纳米,粗2纳米,是由350个核苷酸组成的“裸体RNA”,用人工方法可以轻易地在实验室里合成。朊病毒和类病毒都是极为简单的生命体,它们的存在是否可以填平大分子物质与生命之间的鸿沟呢?引发这种病的病原体是非常特殊的,人们把它命名为“朊病毒”

32、。这种病毒不同于我们已知的病毒,经高温、辐射以及化学药品等能使一般病毒失活的处理后仍然具有活性,只对蛋白质酶敏感。因此判断朊病毒是一种仅由蛋白质组成的生命,而不含核酸。4.疯牛病1996年英国疯牛病事件至今仍让人谈虎色变。那么,疯牛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早有报告:大约4岁的成年牛有时会生一种奇怪的病,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包括烦躁、恐惧、攻击性、步态不稳、乱踢乱蹬以致摔倒。后期体重急剧下降,极度消瘦最后死亡。死后解剖发现:牛的大脑皮层灰质形成海绵状空洞,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人们有时会用这些病死的牛的器官磨碎了作其他牛的饲料

33、,吃了这些饲料的牛(还有羊等动物)也会传染上疯牛病。如果人吃了病牛肉,也会传染上,经过十几年的潜伏期才发病(人得了这样的病叫克雅氏病)。病人首先出现视觉模糊、言语不清、痴呆等症状,最终因为大脑被彻底溶解而死亡。5.拉马克的进化论“用进废退”与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现代解释(1)“用进废退”是法国博物学者拉马克的主要观点。它流传之广,有必要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讨论一下。拉马克是最早把生物进化作为一种学说体系提出来的人。他的主要论点包括:各种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长时间进化来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复杂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简单的生物是由非生物一下子产生出来的。(这个观点属于“自然发生说

34、”,是不正确的。生物的化学起源过程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生物要适应环境,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发达,不使用的器官会退化。而这种通过生物后天的努力所获得的变化,可以遗传给它的后代。(这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生物现象,似乎也可以解释得通。例如,对于长颈鹿的进化,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变长。而这些后天获得的性状遗传给了后代。这样,经过很多年,

35、终于产生了现在看到的长颈鹿。但是,上述解释有明显的错误:首先,现代遗传学不支持“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我们学过: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性状本身是不遗传的。长颈鹿伸长脖子并不能改变体内的遗传基因,体细胞的改变也不能导致生殖细胞的改变,因此后天获得的长脖子变异将不可能遗传给后代。其次,“用进废退”能解释的现象,用“自然选择学说”都能解释,“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的现象“用进废退”却不一定能解释。例如:“用进废退”就无法解释生物界许多生物的适应性。请问:竹节虫怎么努力“使用”自己的身体,才能使身体与竹节相似呢?所以,“用进废退”理论是不科学的。(2)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人们已

36、经很少怀疑生物是否存在进化了。但是,人们在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疑惑。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学科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对此进行了发展和补充。群体遗传学现在许多生物学者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所谓群体,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群体和种群的概念是不同的)当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发生了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使变异得到积累、加强和扩散,终于差别越来越大,直到不能再和原来群体中的个体交配繁殖。也就是说形成了“生殖隔离”,我们就说新的物种形成了,生物发生了进化。“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遗传漂变”“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是日本遗传

37、学家木村于1968年提出的,该学说虽然承认达尔文进化论对适应性进化的解释,但他强调:突变确实存在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但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这些变异没有好坏利害之分,也没有适应不适应之别,自然选择在这里显然无法发生作用。这些中性突变里,哪一种变异能够流传,哪一种变异趋于消失,完全靠机遇,这种随机变动被称为“遗传漂变”。“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分子进化学中进化速率的问题。以血红蛋白为例,距今4亿多年的志留纪起源的鱼,与距今5 500万年前的马,年代上差了约4亿年,氨基酸差异为66个。而从马到人,氨基酸差异为18个。计算下来,进化过程的速率基本上是相当的。也就是说,

38、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大小、物种寿命、物种的生殖能力都无关,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中性学说”却能给出既简单又合理的解释。意犹未尽扫阳光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一语中的: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第10页 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