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 2019-2020-2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四月考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33 分)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 )很难确切划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山海经也是神化传说,汉书中
2、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我国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 ),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从此,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宋代之后,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红楼梦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小说发展的一条规律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 。1. 依次填入
3、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界限 脱颖而出 反应B. 界限 应运而生 反映C. 界线 应运而生 反应D. 界线 脱颖而出 反映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B. 每次中国小说的发展、进步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C. 中国小说的每次进步、发展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D. 每次中国小说的进步、发展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A.
4、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B.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庄子逍遥游中曾写道:“齐谐者,志怪者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C. 传奇小说,是古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又称唐传奇。代表作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王实甫的西厢记、李朝威的柳毅传。D.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
5、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与界限在含义上有交叉,但“界限”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具体事物。对象是“神话”与“传说”,应选则“界限”。第二处,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语境是“唐代文化出现了很多
6、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于是传奇小说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应选择“应运而生”。第三处,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语境是“小说”表现了人人民群众思想、愿望等,应选择“反映。根据上述分析,B项全部正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每次”是状语,修饰“发展、进步”,应为“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据此排除B
7、D;应该先“发展”,再“进步”,据此排除C项。还有,应该先“参与民间创作”,再对其进行“加工”,据此排除BC。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尤其要注意名家名篇、作者、朝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重点内容。C项,“传奇小说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李朝威的柳毅传”错误,王实甫西厢记为元曲。故选C【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三、适用对象不同:有
8、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9、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四次零售革命”是由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由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直接触发的一场新的零售革命,其本质是消费者主权的确立、流通生态的再造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零售业的优势观、时空观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进一步改变了零售的理念。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业产生颠覆性改变,消费者也受益颇大。针对传统零售的弊端和电商的瓶颈与问题,有人提出“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概念,这与“智 能零售”概念从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对“第四次零售革命”当下先进的零售模式的一种概括。尽管零售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传统的实体店仍然有不可替
10、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众多电商都渴望得到并拼命抢占实体店资源,争做智能零售先锋;传统零售店也在探索或寻找机会触网上线。发展智能零售,首先应是零售理念的彻底变革,即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对消费者出于真心。(摘编自王成荣第四次零售革命:从电商到智能零售)材料二零售渠道变革的路线图1.单渠道阶段(19901999 年)巨型实体店连锁时代到来,多品牌化实体店数量减少。是砖头加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2.多渠道阶段(20002009 年)网上商店时代到来,零售商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是鼠标加水泥的零售时代3.跨渠道阶段(20102011 年)实体店铺和虚拟店铺交织,虚拟店铺显得重要。是砖头加鼠标加移动网
11、络的零售时代4.全渠道阶段(2012 年-未来) 关注顾客体验,有形店铺地位弱化。是鼠标加砖头加移动网络的零售时代(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国及对策)材料三:学者和实践者对于“全渠道零售”的理解,还处于探索和讨论阶段,存在着诸多模糊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学者和零售学者的反应,与实践相比,显得迟钝和冷漠。“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从形态上包括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和直销渠道;从归属上,分为自有渠道和合作渠道;从级别上,包含卖场、批发商、专营店、 便利店等:从职能上,包括宣传、发展和服务;从主体看,从事零售行为的可以是专业零售商,也可 以是制造商、批发商,甚至消
12、费者个人;从行为看,零售行为和批发行为常常交织在一起;从范围看, 一次大规模零售活动可能是全社会多个部门协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材料四: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21 世纪以来,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全通联,制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消费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无限扩展的云为基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就是“云消费”。“云消费”在技术层面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云内容”、“云终端”“云支付”。“云内容”即消費突破传统店铺限制,突破有形与无形的界限,突破商品与服务的界限:“云终端”即凡是消费者接触
13、的任何店铺或智能电子平台都可以作为提供消费的便捷终端:“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云消费”时代,信息成本逐渐成为交易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三大基本属性:消费的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摘编自赖阳、韩凝春论“云消费”时代的零售革命)4. 下列对材料中“零售”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20 世纪以来,“零售渠道”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全渠道零售”阶段,其时更关注顾客的亲身体验,实体店铺
14、地位有所弱化。B.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四次零售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C. 信息技术变革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要推手,而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则直接触发它确立了市场主权,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D.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在“云消费”时代,“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零售向智能零售跨越的时代,经营者应集中于理念与技术的创新,彻底变革零售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以真心对待消费者。B. “全渠
15、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目前,学界对此研究尚不够深入,与现实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C. “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流 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等特征。D. 本世纪以来,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的“云消费”得以突破时空障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云消费”时代,“智能零售”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的一项是( )A. 卖场、批发商、专营店、便利店等实体店越来越少。B. 消费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购买行为。(购买行为无障碍)C. 消费支付
16、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D. 体验化、专属化消费,消费者可以真心被对待。【答案】4. A 5. D 6. A【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然后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B项,选项曲解文意,“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错误,由原文“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业产生颠覆性改变”可知,是“电商”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C项,选项篡改文意,“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错误,由原文“流通生态的再造
17、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可知是“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D项,选项篡改文意,“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错误,由原文“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可知,是“云支付”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故选A。【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选项于文无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错误,原文没有说。故选D。【6题详解
18、】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云内容”只是强调突破了传统店铺的限制,突破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并不是说实体店越来越少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
19、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
20、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
2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节选自宋史曾巩传)(二)巩
22、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B. 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C. 实欲携
23、贰其徒 贰:离间D. 寻掌延安郡王笺奏 寻:依附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使几察其出入 其一人夜亡B. 为文章,上下驰骋 窃为大王不取也C. 以吝故不及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父亦爱之甚 蚓无爪牙之利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B.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C.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D. 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10.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
24、政措施的一组是( )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自是外户不闭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巩先期区处猝集A. B. C. D.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 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 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
25、视为陌路。D. 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2)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3)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13. 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7. D 8. C 9. B 10. C 11. C 12. (1)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2)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在其身边奉养,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都要亲自去做。(3)
26、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只能是)这一个儿子。 13. 文学议论的水平高;追求道义,不为外界干扰;孝顺。【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D项,句意为:不久掌管延安郡王上呈皇上的表奏。寻,不久。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第
27、三人称代词/其中的;B项,写/认为;C项,因为;D项,代词/定后标志。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子意思是:曾巩久负才华超群的盛名,长期在地方任职,世人都认为他性情孤傲不善于同别人相处。这一时期,优秀的青年们大量涌现,曾巩对他们的态度是淡薄的。“巩负才名”中,“巩”是主语,“负”是谓语,“才名”是宾语,在其后断开;“久”表示“外徙”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AD;“偃蹇不偶”意思是“性情孤傲不善于同别人
28、相处”,做“谓”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梳理,找出文章中关于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分析。是效果,不是措施。是措施。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错误,由“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29、”可以看出,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工,擅长善于。鲜,少。过,超过。(2)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在其身边奉养,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都要亲自去做。困厄,窘迫,困苦。左右,在身边。就养,奉养。亏行,不足的行为,不孝之举。铢发,非常小。亲,亲力亲为。(3)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只能是)这一个儿子。宗,家族宗族。
30、敝,衰败。【1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梳理,找出文章中关于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题干要求筛选“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的具体体现”。根据“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可以看出曾巩文学议论的水平高;由“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可以看出曾巩追求道义,不为外界干扰;根据“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可以看出曾巩孝顺。【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2)对。将单
31、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
32、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参考译文:(一)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33、。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
34、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
35、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
36、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曾巩久负才华超群的盛名,长期在地方任职,世人都
37、认为他性情孤傲不善于同别人相处。这一时期,优秀的青年们大量涌现,曾巩对他们的态度是淡薄的。一次,回京师,神宗召见了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爱。他上疏提出解决经费问题的意见,皇帝说:“曾巩把节约用度作为治理财政的关键,当世论说治理财政的人,都没有人能达到他的这个高度。”刚好遇上实行新的官制,拜曾巩为中书舍人。当时自三省百官开始,都作了新的调整选拔,任命的诏书每天多达十数道,诏书对每个人的职事权限等的阐述规定都非常简明扼要。不久掌管延安郡王上呈皇上的表奏,过去这类事情都属于翰林学士管辖,这时则特别转交他来掌管。几个月以后,他因母丧离去。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二)曾巩当然不是那
38、样的人。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与他匹敌。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追究以往的事,就没有用这件事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
39、为贤明的人吗?第卷(117分)四、(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这首诗作于公元 751 年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因公从姑臧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作战,岑参作此诗送别。“火山”“赤亭”地名,位于内地通安西大都护的交通孔道。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B. 三、四两句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
40、;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C. 诗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不提依依不舍之情,而是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D.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15. 请简要概括首联在本诗中的作用。16. 作为送别诗,本诗除了惜别之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4. A 15. 设想李副使出塞途中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照应标题,暗含珍重送别之意。 16. “知君惯度祁连城”,概括了李副使的经历,表达对李副
41、使的赞美之情;“功名只应马上取”,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真是英雄一丈夫”,表达了作者的英雄豪气,作者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概括有误。这首诗熔叙事、
42、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悠扬流美的声调,也传达出奔放明快的诗意;自由活泼的韵律和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中句子作用的能力。回答某句在诗中的作用的问题,往往需要从全诗的主题出发,指出该句所用手法及其在“表达情感”和“表达意思”两方面的作用;有时还需结合该句在诗中的位置以及声、色等方面考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句意是: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
43、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既照应了标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又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
44、轮台月”句意是: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这里“惯度”二字写出李副使习惯于往返出使祁连城,表达对李副使的赞美之情“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句意是: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知君惯度”,概括了的经历,;“功名只应马上取”,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真是英雄一丈夫”,表达了作者的英雄豪气,作者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点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45、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17.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1)“秋”
46、之一字,自古便动人情肠,它是氓诗中弃妇眼里 “桑之落矣,_ ”的哀婉凄凉,是登高诗中杜甫面对“风急天高猿啸哀,_”的秋景心中涌起的悲凉与哀愁,而白居易与友人分别时更是在琵琶行的开篇即借“_ ”的秋景来渲染那道不尽的离愁与伤怀,国人“伤春悲秋”的传统也许正源于古典诗歌中那浓厚的秋意与悲凉。 (2)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 (3)荀子劝学中的“_”,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通。【答案】 (1). 其黄而陨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枫叶荻花秋瑟瑟 (4). 悟已往之不谏 (5).
47、知来者之可追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陨”“渚”“荻”“瑟”“悟”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
48、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父亲刚刚去逝,连着下了几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阳光明媚,山谷间升起薄薄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道炫炫的彩虹。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悬崖上各色的花都挂出来了,路边的花也在怯怯
49、地摇曳。他的心境也渐渐开朗起来。山路弯弯,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的鸟,换一壁不一样的花。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这时牛车一阵抖动,随之有些倾斜,他下意识地说,爹,转弯了。一直都是这样,他傍着牛,父亲坐在车上,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这次他没有听到父亲说:知道。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硬邦邦的柴,没有父亲。他的眼睛愣怔怔地望着前方。不知什么时候,牛车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未有过,牛同他一样,熟悉这条山路,不用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他跟牛说,怎么了,走啊!可牛一动不动。车停在悬崖的转弯处,旁边的山谷里是一潭静静的湖水,像大
50、山的一只眼睛。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牛还是未动。他抚着牛,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看来牛对父亲也有了感情,父亲不在了,它也沉痛和悲伤。他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没想到,牛突然又迈开了步子,轻松地走起来,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停了下来。他心里想,没有了父亲,就是不顺。这样想着,他又叹气道:爹,转弯了。他这一说,牛竟然又熟练地转过了弯儿。他终于明白,数年来,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每到转弯处的提醒,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弯,他一言不发,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他想,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和牛都需要
51、一个转弯的过程。接下来,每到转弯处,他就像往常一样说一声:爹,转弯了。路也就变的顺畅多了。可父亲毕竟不在了,他这么喊,是在喊谁呢?望着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成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过了些日子,他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空荡荡,上面坐着一个年轻女人。年轻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抹鲜艳的红想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出山,他都要带上一点山货,常带的是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既有点甜,又有点酸。这些小红山果都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带着不为卖钱,而是摊在木柴一边,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
52、在摊子前盯着红红的山果,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年轻的女人就纤纤地拿起一个,迎着阳光看了看。说真漂亮,然后放到嘴里。鲜鲜嫩嫩的红山果,吃一个不但不解馋,反倒勾起了食欲。第二天,他刚摆下摊,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这个不稀罕,山里有的是,不值钱。她拿起一颗朝太阳举着,说真的是很漂亮。他看着她,大方地抓起一把,塞到了她手里。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山里好吗?他说,很好,什么好吃的都有,红山果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鸟、山鸡、野兔,山溪里还有小鱼小虾小螃蟹,山树上有樱桃、葡萄、山楂、石榴什么都有。年轻女
53、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女人说,我叫红苗。红苗就像个馋嘴猫一样,把青树招徕人的红山果吃完了。穿着红红上衣的红苗站在青树身边,年轻的面庞露着迷人的微笑,就像一颗大个的红山果。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花香鸟语包围着她,山涧清溪映照着她,蓝天白云追逐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看着驾牛的青树,背影挺拔而又敦实。红苗柔柔地说,青树,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面对群山,红苗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来到山里后,红苗不再让青树去打柴。青树不解,红苗说咱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
54、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红苗让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果种,蔬菜种。红苗清亮亮的眼睛看着他,他愿意按红苗说的去做,也许红苗说的是对的。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满载瓜果梨枣,色彩缤纷。走在熟悉的山路上,看着每个转弯处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鸟,不一样的花,青树心情格外舒畅。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
55、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取材于张世勤的同名小说)18.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以“远山”为标题,既点明了青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含作者对青树的同情以及对大山人物命运的思考。B. 小说第一段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C. 受青树描述的山间丰富的禽兽、鱼虾、山果等的吸引,红苗决定跟着青树进山生活。D. 红苗和青树在山里种上了果树、蔬菜等,由卖柴改为卖山果,转变的同时也有继承。E.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技巧上
56、是语带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牛在青树提醒下顺畅地走山路,也可以理解为青树人生道路逐渐开始变化。19. 简要分析小说塑造“牛”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20. 请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何联系和作用。21. 小说中红苗是一个什么样人?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2. 小说中多次出现“爹,(我)转弯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转弯”的含义。【答案】18. DE 19. 老牛像父亲一样老成持重、寡言少语,是父亲形象的象征;老牛和青树一样经历了由不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到逐渐适应转弯,是青树形象的一部分;父亲去世、老牛犹在,它构成父亲与青树两代人情感的纽带;是青树转弯的见证人。 20. 联系体现重在通过颜色变化表现人物心
57、情、形象和小说主旨。第一处扣住“黑点”,突出青树在父亲去世后的空落与不适;第二处扣住“红点”等,分析红色暗示红苗的性格,也为青树生活的变化做铺垫;第三处扣住“色彩缤纷”,强调青树生活观已然发生变化,呼应文章主旨“转弯”的内涵。 21. 勤劳能干。“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头脑灵活,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看到青树带的山果萌生了卖山果的想法,面对青树的不解,她的解释是可以“卖山果”“种果树”,把山里常见的山果运往山外使之成为可以赚钱的商品;有眼光有主见。面对山里人习以为常的山果,她看出潜在的赚钱机会,她还“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主动选择“我转弯了”,并因此也找到
58、自己的幸福。 22. 故事情节的“转弯”。情节发展变化父亲在世,青树在后边提醒父亲,父亲去世青树在牛后边提醒。在山里赶路,需要转弯,人也需要转弯。文中人物生活的“转弯”。青树在红苗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了从“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打柴为生的生活向种果树、卖水果赚钱的生活的转变。红苗经济头脑的灵活,引起青树生活的变化。思想的转弯,升华主题。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岀主动选择,而在自己还不具备主动选择的条件下,能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并付诸行动。能做到这两点,往往就能走岀人生新天地,开创人生新境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
59、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同时也暗含作者对青树的同情”错误,“走在熟悉的山路上,看着每个转弯处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鸟,不一样的花,青树心情格外舒畅”可见,青树通过“转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不是“同情”。B项,“渲染了孤独的氛围”错误,由“父亲刚刚去世,连着下了几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可以看出,青树内心是低沉、忧郁。C项,“受青树描述的山间丰富的禽兽、鱼虾、山果等的吸引,红苗决定跟着青树进山生活”错误,由“红苗就像个馋嘴猫一样,把青树招徕人的红山果吃完了。穿着红红上
60、衣的红苗站在青树身边,年轻的面庞露着迷人的微笑,就像一颗大个的红山果”可以看出,红苗对青树产生了感情,面对山里人习以为常的山果,她看出潜在的赚钱机会,不仅仅因为山间丰富的禽兽、鱼虾等。故选DE【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由“可父亲毕竟不在了,他这么喊,是在喊谁
61、呢?望着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成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可以看出,老牛、父亲与青树生活数年,拉柴出山,寡言少语,承担着生活的担子,是父亲形象的象征。由“不知什么时候,牛车停在了一个转弯处可牛一动不动。车停在悬崖的转弯处,旁边的山谷里是一潭静静的湖水,像大山的一只眼睛”“没想到,牛突然又迈开了步子,轻松地走起来,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停了下来”和“接下来,每到转弯处,他就像往常一样说一声:爹,转弯了。路也就变的顺畅多了”“他想,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可以看出,老牛最初在父亲去世后不会转弯了,后来就逐渐适应了
62、青树的呼唤,和青树一样经历了由不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到逐渐适应转弯,是青树形象的一部分。由“他抚着牛,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看来牛对父亲也有了感情,父亲不在了,它也沉痛和悲伤”“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可以看出,父亲去世、老牛犹在,它构成父亲与青树两代人情感的纽带。老牛转弯,青树也转弯,老牛见证了青树的低沉与悲伤,见证了青树从卖柴到卖果子,见证了红苗的到来,是青树转弯的见证人。【20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分析句子作用首先要理解句子含义,然后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句子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
63、度进行分析。“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运用比喻修辞,将“牛车”比喻成“黑点”,“黑”表示色彩,写出了青树在父亲去世后内心的低沉、忧郁,空落与不适。“牛车上不再空荡荡,上面坐着一个年轻女人。年轻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抹鲜艳的红想掩映都掩映不住”描写红苗的形象,“红”既是红苗衣服的颜色,也是红苗性格的体现,还是青树内心情感的表达,由“黑”转“红”,写出了青树的心理变化,也为青树生活的变化做铺垫。“青树出山的牛车上满载瓜果梨枣,色彩缤纷”,色彩由“红”变为“色彩缤纷”,写出青树与红苗卖山果、种树,生活幸福,强调青树生活观已然发生变化,
64、呼应文章主旨“转弯”的内涵。【21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由“来到山里后,红苗不再让青树去打柴。青树不解,红苗说咱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可以看出,红苗头脑灵活,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由“红苗就像个馋嘴猫一样,把青树招徕人的红山果吃完了”“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面对群山,红苗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
65、了”可以看出,红苗有眼光有主见,选择山果卖钱,主动转弯。由“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满载瓜果梨枣,色彩缤纷”可以看出,红苗勤劳能干。【22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转弯”概括了全文的故事情节,由“这时牛车一阵抖动,随之有些倾斜,他下意识地说,爹,转弯了。一直都是这样,他傍着牛,父亲坐在车上,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这次他
66、没有听到父亲说:知道”“接下来,每到转弯处,他就像往常一样说一声:爹,转弯了”可以看出,父亲在世,青树在后边提醒父亲,父亲去世青树在牛后边提醒。而“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可以看出,人生也需要转弯。“转弯”象征着青树生活的变化。青树在父亲去世后心情低落,赶着牛车卖柴,后来在红苗的帮助下,开始卖山果,种果树。“转弯”象征着青树与红苗思想的转变。红苗主动选择进山,青树在红苗的提醒和帮助下开始种果树,卖水果,表现了二人思想的转变,揭示了文本的主旨。【点睛】标题含义技巧1、先看
67、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贯穿全文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六、(11分)23.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请概括出火神山医院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2个字。火神山医院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防护措施近乎苛刻。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严格避免交叉感染。病房设计上,专用的隔离防
68、护窗用于物品传递;内部压力低于外部的负压房间,避免病毒随气流流出。覆盖整个院区的防渗膜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雨水、污水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空气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答案】分区严格;病房设计避免病毒外传;污染处理严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提高的要求,如本题“概括出火神山医院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2个字”,然后浏览材料,看材料共有几句话,找出介绍火神山医院特点的句子,筛选出三个特点,并按照字数要求进行概括。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从总体上介绍火神山医院,第二、三、四句具体介绍;第
69、二句,“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严格避免交叉感染”是说医院分区非常严格;第三句“病房设计上,专用的隔离防护窗用于物品传递;内部压力低于外部的负压房间,避免病毒随气流流出”是介绍病房设计上的特点;第四句“覆盖整个院区的防渗膜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雨水、污水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空气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是介绍医院污染处理方面非常严格。24.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就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中,你认为
70、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请结合小说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100字左右。【答案】薛宝钗可算是一位见闻广博的益友,最适合与之相交。她的博闻广识对自己身边的兄弟姐妹大有裨益。惜春受命作大观园的画图,苦于工具不足,一时又想不出来最需要什么,薛宝钗马上列出最急需的画笔、颜料名录,凭借她对绘画的了解,解了惜春的燃眉之急。博闻之友更能令人从无趣的日常中发现至理,开阔眼界胸襟,她为宝玉讲解山门中的唱词,使宝玉豁然开朗,悟出禅机。得宝钗为友,可以获取知识,更能看到生活中平淡之外的精彩与智慧。(友多闻)【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
71、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目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考生首先要对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比较了解,然后结合择友的标准来看他属于哪一类朋友。具体答题时,可先用一句话亮出观点,比如选择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先说“薛宝钗可算是一位见闻广博的益友,最适合与之相交”,然后举出例子证明她的博闻强识,可写她帮惜
72、春列出最急需的画笔、颜料名录,帮宝玉讲解山门中的唱词两个例子;最后再次总结,强调观点,比如“得宝钗为友,可以获取知识,更能看到生活中平淡之外的精彩与智慧”。【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以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尝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73、。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它写于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之时,发表于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之际,充满革命豪情和必胜信心。如今,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已经过去,改革开放的新长征之路也行进了四十年,但诗句仍旧激荡人心。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
74、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范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下一战,不肯过江东,金戟一扬,血洒疆场。他创下一番霸业因要面子付诸流水,我为他惋惜。苏轼触动了我的心灵。东坡,那个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魂未定中自省反思,从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会佛家之众生平等,领道家之珍重生命,集众家之精华,铸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豁达。我为他赞许
75、。司马迁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宫刑之辱下,为达成先父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狱中艰苦度月,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承的史记。我为他的坚毅表示赞许。梵高触动了我的心灵。梵高,这位印象派画家,为探究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不惜放弃自己的家财。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他完全可以迎合时尚以谋利,但是他却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难以为人接受。终于,在巴黎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绽放自己最后的美丽。他自尽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为他的执著赞许。望古今中
76、外多少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强,祖狄闻鸡起舞,生活即是艺术的毕加索他们编著的篇章,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魂宝。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然而,我更佩服活在当下的风流人物:袁隆平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杨利伟代表祖国登上了太空;钟杨,让高山砾石的藏波罗花绽放;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刘传健,用完成“史诗级”备降;张玉滚,守望乡村教育,一干17年,稳住孩子们的心;程开甲,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汗青上的风流人物书写了辉煌,今天的风流人物续写着历史,愿我辈青年以古今风流人物为榜样,书写我们明天的灿烂辉煌。【解析】【
77、详解】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此类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本题要求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题,写一篇作文。关键要理解何为“风流人物”。结合材料可知,“风流人物”应当充满革命豪情和必胜信心,应当为国奉献,为民付出,应当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以将古代风流人物与当下英雄结合,也可以直接抒发对当下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立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为国奉献;风流人物,为时代发展努力;风流人物,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结构】数
78、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开篇点题,然后列举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的事迹项羽,创下一番霸业;苏轼,超脱豁达;司马迁,留下千古史记;梵高,执着创作接着,笔锋一转,提出“我更佩服活在当下的风流人物”袁隆平、杨利伟、程开甲、钟杨等。结尾呼吁号召青年,以“风流人物”为楷模,走好自己的青春路。【素材】1.回首古代历史长河,那一声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带领农民揭竿而起;那一番千古奇策“未出茅庐就知天下三分”使诸葛亮流芳百世;那一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笑出了风流;那一叹“老骤伏伤,志在千里”道出了曹操心中的宏图。他们是忠肝义胆的英雄,他们是聪明过人的智者,他们是才华横溢的文人。2.我敬佩他
79、们,但要说得上崇拜,还是孔明当之无愧。三顾茅庐,使诸葛亮现身风起云涌的乱世,卷入了这场“江湖风波”。诸葛亮的博学智慧令我惊叹。周公瑾精心巧计的给曹孟德上演一场痛打黄盖的戏码,可只被孔明一眼识破。七日之内早出三千箭,本想为难孔明的周公谨,却不想孔明的智慧远胜自己。三天之内就轻而易举的从孟德处骗到三千箭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公谨急的积劳成疾,可孔明却一语道破天机,巧借天时“借”来东风;“既生瑜,何生亮?”周公瑾被孔明三气吐血身亡,临死之前仰天质问。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才智足以远胜任何一位君王,可为报刘玄德的知遇之恩,他把一生都服务于兴复汉室之中。他,为人公正严明。大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
80、缨,陈寿的父亲也因此连坐。可陈寿却对诸葛亮依旧高度评价:“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他,是忠臣的楷模。“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道出了孔明的忠心耿耿。不仅如此,自担任丞相,他凡事亲力亲为,直至最后在出军途中,病死五丈原。鞠躬尽疼,死而后已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你,当之无愧。3. 钟扬绽放在高山砾石的藏波罗花超越6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4、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
81、血染雷场“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 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5、吕保民退伍老兵赤手空拳勇斗歹徒,身中5刀不退缩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事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气。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6、马旭军中的“居里夫人”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7、刘传健完成“史诗级”备降的英雄机长仪表失灵,你越
82、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8、其美多吉云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 三十忠诚风和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审题具体做法: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