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儒学的世俗化程朱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4)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5)汉代儒学缺乏思辨性,无法控制人心。2理学的概念:将儒家的忠、孝
2、、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3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人物主要成就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二程”确定了理学最高范畴“天理”,认为“仁”是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4理学的成熟朱熹的理学体系(1)内容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2)朱熹
3、的地位和影响: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陆王心学1概念: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思想主张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陆九渊(南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也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发明本心”。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续表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王阳明(明朝)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
4、践3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能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 历史背景1经济上: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3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
5、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李贽(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大胆挑战正统思想(2)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藏书焚书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和君臣平等的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明夷待访录顾炎武(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宝贵思想(3)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
6、(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和批判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船山遗书三 评价1积极影响(1)提倡民本,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2)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3)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消极影响(1)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2)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思维点拨
7、 理学与儒学的关系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易混易错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思维点拨 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
8、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思维点拨 “理学”和“心学”的关系“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
9、学”也是“理学”。易混易错 李贽所说的“道学家”并非传统的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思维点拨 李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名词解释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思维点拨 以唯物史观看待明清进步思想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
10、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
11、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教你读史1.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出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2史料二共四句话,前两句话为一层,阐明了程朱的主张,后两句话为一层,阐明了王阳明的思想主张,阅读时注意分层概括。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答:_答案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史料二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答:_答案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
12、心反省。认识:两派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基础,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把经学哲学化。他们的分歧只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共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相同: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
13、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
14、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
15、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更新。教你读史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对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2史料二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3史料三为思想家的原著,解读注意史料的出处。史料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的先河,说明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4史料四表明明清思想家仍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16、、继承、创新。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答:_答案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孔子的是非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2根据史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答:_答案反对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3史料三中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答:_答案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4根据史料四,从思想角度理解明清之际思想的双重性。答:_答案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
17、蒙思想。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8、客观原因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缺乏思想基础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主观原因自身缺陷明显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决定了其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考题统计2019全国卷T262019全国卷T252015全国卷T40考频5年3考1(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
19、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考查点知识考查理学的内涵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
20、“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2(2019全国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考查点知识考查魏晋时期的儒学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
21、又在西北地区,受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影响的结果。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影响到各个时期石窟佛像的风格,A项错误;绘画技术进步不能解释佛教造像面部表情由生动到庄严的变化,B项错误;历史上各地区石窟的营造,大多是在大大小小政权的支持或默许下完成的,C项错误。命题角度1魏晋玄学(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魏晋时期,玄学风靡流行,形成了一股贵老庄、轻经典、尚个体之自由和鄙儒家之礼法的“魏晋风度”。但是,以任情废礼著称
22、的竹林派玄学家嵇康、阮籍,在教育自己的子侄时却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这说明魏晋时期的玄学()A本质是道家思想 B取代了儒家思想C反映了社会分裂 D糅合了儒道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玄学风靡流行”“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可知,魏晋时期,玄学比较重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糅合,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与道家思想之间的糅合,故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的分裂,故排除C项。命题角度2从世界的本源考查理学(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在朱熹的注释中,“仁”被重新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则将“良知”界定为天理。这说明宋
23、明理学家()A否定了汉儒的仁礼之道B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C探求自然万物本源之道D以新的视角阐释传统儒学答案D解析根据“仁”被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将“良知”界定为天理可知,宋明理学家把传统儒学以新的视角重新阐释,使儒学思想更加完善,D项正确。宋明理学发展了传统儒学,排除A项;宋明理学家把传统儒学以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并非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命题角度3明清经世致用思想(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 B反
24、映资产阶级诉求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 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理学,使儒学焕发了生机,故选C项。这股“思潮”最终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传统理学的批判继承,不是资产阶级的诉求,更没有触发思想解放,排除B、D两项。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201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唐代中后期,社会上出现一股“异儒思潮”。一些儒家学者采取空言说经、以经解驳传等方法,致力于阐发经文中的微言大义,甚至对经传的作者也提出怀疑。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饱受佛道思想批判 B科举制影响到士人观念C儒家理论体系亟待重建 D市民阶层
25、构建话语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并空言说经,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内部出现危机,说明儒家理论体系有待重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儒家学者和儒家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佛道、科举制和市民阶层,故A、B、D三项错误。2(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韩愈的“治心论”认为,只要你内心认为封建名教礼法是神圣的,你就会去遵循它,就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韩愈的这种观点()A意在使儒学实现宗教化B加速了三教合一的趋势C强调对传统儒学的改造D推崇信奉儒学的自觉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韩愈强调用心践行儒学的重要性,只要内心自觉的践行儒学,那么就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这说明韩
26、愈对自觉践行儒学的行为比较推崇,故选D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韩愈要将儒学宗教化,排除A项;自觉践行儒学与“加速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传统儒学也强调封建名教纲常,因而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强调改造儒学的观点,故排除C项。3(2019湘赣十四校一联)有人在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此材料意在说明宋明理学()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B实现世俗化、生活化C主张“格物致知”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从思想到原则到规则再到民众生活“常识”的
27、过程,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在于强调认识事物的方法,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无关,故D项错误。4(2019江苏苏州期末)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体现的是通过反省内心、向内探求天理的方式,与程朱理学主张的
28、向外探求的“格物致知”不同,说明“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A项;南宋以后理学即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项;心学思潮的出现是在南宋陆九渊时期,排除D项。5(2019成都三诊)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王龙溪、钱德洪)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 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 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其思想有别于程朱理学,批判理学,具有启蒙性。根据材料可知,李贽童心说源自陆王心学,由此可知陆
29、王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A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内在反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而实学风气更倾向于程朱理学,排除B项;陆王心学及其演变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非颠覆,排除C项;三教合流局面出现于唐朝,陆王心学出现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6(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援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A“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D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
30、“上升为官学”“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使用理学的概念”等,表明“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的“心学”具有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调和了两家学说,故C、D两项错误。7(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所列举的这些通俗教育读本在于“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即逾越理学艰深的哲学理论以通俗易
31、懂的方式讲述生活原则,这体现了理学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南宋时期理学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政府不可能保障平民受教育的权利,故C项错误。8(2019河北唐山一模)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
32、知,三位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重要借鉴作用,因此体现了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人的思想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项;三人没有呼吁清政府进行改革的表现,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9(2019安徽皖江联考)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王艮、李贽的思想是传统思想活跃的表现,而非来自于西学,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排除A项;
33、根据材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可知,明朝后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项;王艮、李贽的思想是对理学思想的反叛,而非创新,故排除C项;他们的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没有表达民主政治诉求,故排除D项。10(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A具有强烈的早期民主色彩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
34、面的研究”并结合所学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材料现象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1(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宋代思想家李觏认为:“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也说:“天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这表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制度,倡导民本思想B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C立足君主权力,肯定社会公利D反对理学对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C解析材料“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
35、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说明,二者尊重君主制度,立足君主权力;“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说明二者都肯定社会公利,故选C项。二者均不反对君主制度,排除A项;李觏认为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他们对理学的态度,排除D项。12(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据此可知,唐甄()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 D要求减少政府束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甄认为在农业与商业方面,统治者不要过多干预,则必然可以积累起充裕的财富,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甄的
36、经济主张,与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谴责中央集权统治无关,排除A、B两项;“为政之道,必先田、市”表明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山东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朱熹认为,就那些对待臣下态度非常恶劣的君主而言,“寇仇之报,不亦宜乎?”但朱熹强调孟子的说法只是一种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警示之语,并非表示臣下可以真正对君“不忠”。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材料二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
37、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置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间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指出其历史价值。答案(1)相同点:认为君主应该尊重并礼遇臣下。不同点:朱熹认为君臣秩序是天理;黄宗羲认为
38、君臣关系是平等的,可以相互选择;君臣共治天下。(2)社会背景:朱熹:唐末五代十国以来,武将权臣篡位时有发生,威胁君主专制统治,冲击儒家纲常伦理秩序。黄宗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历史价值:朱熹的君臣观从哲学高度论证君臣秩序的合理性,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黄宗羲的君臣观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影响了后世的反专制斗争。解析第(1)问,相同点:根据材料“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警示之语”“名异(具体位置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可知,认为君主应该尊重并礼遇臣下。不同
39、点:根据材料一“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可知朱熹认为君臣秩序是天理;根据材料二“平等关系”“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可以相互选择;根据材料二“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可知,君臣共治天下。第(2)问,第一小问,朱熹:结合所学可知,唐末以来,武将权臣篡位时有发生,君主专制受到冲击,儒家纲常伦理秩序受到破坏。黄宗羲:结合所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分别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总结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可知,朱熹的君臣观上升到哲学高度,有利于维护统治;结合所学知
40、识可知,黄宗羲的君臣观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的反专制斗争也产生深远影响。14(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著作编纂思想史记(西汉)强调“实录”“直书”。“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书(东汉)贯穿五德终始说和五行灾异说等经学观念,着重追述西汉帝业、功德。隋书(初唐)以史为鉴,“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着重探讨前代典籍制度、吏治得失和君臣之道。新唐书(北宋)认为据藩镇立国的后晋编修的旧唐书不合正统而对其删改;“专事褒贬”,以伦理纲常品评史事。如赞誉大儒韩愈却只字不提玄奘、僧一行的事迹。提取表格中两部或两部以上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
41、史编纂”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观点: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说明:汉代的史记强调“实录”和“直书”,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历史编纂的典范。随着儒家思想的官方化和社会化,加上唐宋文人为应对儒学危机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影响,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示例二)观点: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说明:两汉时期儒学统治地位逐渐确立,汉书的编纂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
42、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宋代新唐书的编纂则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示例三)观点: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说明:早在汉代,史记就已经强调“述往事”以“思来者”,探讨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宋代新唐书的编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解析根据表格中史书编纂思想,可以分为三种观点,观点1: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在论述
43、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比如司马迁主张“直书”,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观点2: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汉书编纂体现了这一观点。论述此观点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如汉书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宋代新唐书的编纂则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观点3: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论述过程中应当注重从以史为鉴角度展开。如史记主张“述往事”以“思来者”,强调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宋代新唐书的编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