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29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延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2020.05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材料一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时光。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犹记得,一张患者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读书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阅读的那份专注,更是他从阅读中得到的面对疫病的乐观与从容。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的时候,我们

2、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象。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因为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

3、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

4、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材于陈凌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阅读能给人以力量和希望,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有助于我们度过疫情这段困难时期。 B.因为阅读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更好地审视自己,有定力,不焦虑。 C.在第三段中,作者借吕祖谦的例子证明“文以化人”的作用,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修身养性。

5、D.文章的结尾和开头呼应,再次强调阅读可以润泽心田,带给人精神力量。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读书带给人精神上的丰盈的一项是(3分) A.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元元:指人民) (陆游读书) B.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D.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观书)材料二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

6、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甲)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 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乙)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

7、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丙)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丁)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 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

8、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选材于周国平经典和我们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经典可以使

9、每一个阅读者在精神上得到启迪或享受,使他们的灵魂填充智慧。 B.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C.作者为那些阅读经典的人感到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从未接触过经典的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D.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品味涵养,是需要灵魂参与的高级活动,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4. 材料二阐述了经典和我们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之所以读书,都要达到三种目的:首先要满足实际需求,其次是消遣,最终获得精神享受。 B.真正的阅读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 C.只有阅读被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才能获得自我发现和成长,才算真正的阅读。 D.普通人可

10、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阅读经典,就像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样轻松。5.“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这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丙、丁中的一处摘录出来的,若要还原到文本,你认为它应该在( )(3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6.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阅读经典有哪些方法,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行说明。(6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10题。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11、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规定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

12、之 刑:做榜样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陷害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慎重办理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长者折枝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怵然为戒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刀刃若新发于硎9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夫子何哂由也?10.请结合节选文段及下面的链接材料,简析孔子和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各是怎样的状态?(6分)链接材料:“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3、。”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1.孟子的政治主张并未被当时的君主所采纳,但却受到当时的君主的普遍优待,据史记记载,孟子还是离开诸侯国,做出了与孔子一样的选择,退而教授生徒。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内容,分析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被战国时期君主采纳的原因,以及反映了孟子哪些形象特点?(6分)材料一:(孟子)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

14、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材料二: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5题。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此词作于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

15、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团练副使,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12.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上阙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轼纵酒狂饮的豪兴。 B. 接下来三句写诗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侧耳细听,家童鼾声如雷,敲门无人答应,词人内心愤懑,只好倚着拐杖,倾听那昼夜不息的滔滔

16、江流之声。 C.下阙前两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很富哲理的议论,也饱含着诗人切身的感受和深沉的感情,悔恨自己为功名利禄奔波,现在开始想忘却它了。 D.最后三句诗人沉浸在宁静美好的大自然中,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遐想: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飘逸潇洒,富有浪漫主义情调。13. “家童鼻息已雷鸣”与“夜阑风静縠纹平”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与此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14.下面这首

17、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做,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临江仙夜归临皋和东坡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6分)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8分)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借景抒情,“ , , ”便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荀子的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 韩愈的师说这篇文章针对当时门第

18、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而写。其中“ , ”就阐明了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赤壁赋中苏轼以“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黄冈、苏轼与瘟疫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距离武汉78公里。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数,仅次于武汉 (截至2020年1月30日)。 公众眼里的黄冈标签,一是苏轼苏东坡,二是黄冈秘卷。如今又多了一样。 元丰二年(1079 年)十二月,苏轼受乌台诗案影响,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那

19、年他四十四岁。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上谢表。后人评论此谢表 “悔而不屈,哀而不怨。”他先是住在黄冈县东南的定慧院,定慧院杂花满山,却有海棠一株,诗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雨中有泪亦悽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分明是说他自己。在定慧院,他还写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经历大劫难、初到偏僻之地的苏轼,心情可见一斑。 刚到黄州的苏轼,如同当今的湖北乡亲一样,

20、人皆畏避,唯恐与他交往牵连到自己,日子过得不可谓不艰苦。起初他担心自己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但哀怨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元丰四年(1081),苏轼开垦东门外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将其命名为黄州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与田夫野老相从于溪山间,日子过得津津有味。元丰五年,他在东坡筑屋,其时飘雪,遂命名为东坡雪堂。在黄州他看似一无所有,却又迎来了人生转折。定风波、前、后赤壁赋均创作于这个时期,境遇的大开大合,开启或是印证了他豁达的副本,一开始的忧闷一扫而空,从此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元丰三年,黄州遭遇了一场大疫。本无处事权、自身难保的苏轼惦

21、念当地百姓,用“圣散子方”予以治疗,所全活者不可胜数。他提及,自古论病,以伤寒最为危急,以“圣散子方”来治疗,尤为有效。苏轼也将“圣散子方”授予了任监筠州盐酒税的弟弟苏辙。“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惟巫祝是卜。”当时的人同样是禁止往来,因为内心惶恐而求助于巫卜,苏辙采取的方法也是多制圣散子和糜粥,遍谒病家予之,所活无数。 数年后,转知杭州的苏轼又碰到过一起疫情,在杭州治理疫情的苏轼,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朝廷请示,诏免本路上供的米的三分之一,稳定了米的价格;二是得了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上百,换成米来救助饥民;三是到第二年的春天,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这三个措施缓解了饥民的困顿局面。苏轼还做了很多粥

22、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坊治病。在处理当前棘手的问题之余,苏轼清楚地意识到,杭州是水路交凑之重地,因此因疫病死亡的人比他处要多。他收集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自掏腰包拿出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病坊”可以认为是传染病医院,并储备钱粮来提前防备疾病。 当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开始广泛传播,疾病便升级成了瘟疫,古人喜欢把瘟疫的起因纳入“气”的理论体系里。曹植说疫气: “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从天地间穿入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气”,和传染病联系在一起后,“气”更偏向于指代气候。气候应该按照规律变迁,不按规律乱来会容易产生疫病。“气”也可是人呼出纳入的气,它无孔不入,弥漫于四周而容易传播。 正因为因气而

23、生,因气而散,治疗也是要提升自身的气,用自身的浩然正气来驱散疾病可以说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卫生工作也要改善环境中的气可以说是增强空气流通?似乎也说得通。瘟疫爆发时期,民众通常会想象,有一种弥漫的圣水或者火来驱散那股邪气,以及最高阶的武器人的德行。此德行不仅是人自身的浩然正气 (免疫力),也是治理者的管理能力。 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苏轼,出得世亦入得世,能烹猪肉,能躬耕田园,逆境与顺境皆不移其志,这是在困境中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的苏轼;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民生,开药方救人无数,做起地方官来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既能务实操作,又能目光长

24、远防患于未然。为官一方便尽忠职守造福一方,这便是千年前黄州及杭州大疫中称职的地方官苏轼。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光,人生跌入谷底似乎不见天日。 当我们望着窗外的雨,想着不知道何时会结束的倒霉光阴时,不如想想苏轼。总有一天,料峭的春风会吹醒今日颓唐的酒,那时山头斜照相迎。坚持,熬过当下病痛的日子、流浪的日子、蛰居的日子、恐惧的日子、为所爱之人牵挂的日子,回首之时,我们也会像躬耕黄州东坡时的苏轼那样,道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到那时,不妨按照他的菜谱烹一锅东坡肉吧。16.读第段中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1)请解释“漏断”的含义。(2分) (2)苏轼在寓居定惠院中,赞

25、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是寄托自己的情操;而卜算子写 “飘渺孤鸿影”,实则写自己。这篇文章的作者把两首诗词的情感归为一类,你同意吗?请具体分析。(4分)17. 在段中集中描写了苏轼治理疫情的方法,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的防疫知识及措施,请简要分析。(6分)18.如何理解“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表意准确、语言连贯、符合逻辑。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些被我们看作 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是这个“土”字却

26、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 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确如此,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以现在的情形来说,最大多数的人是要 地到田里去的。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种直接 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原本 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想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那里的天气如何,还是

27、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 ,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取材于乡土中国乡土本色)20.作文(50分)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以“酸甜苦辣在家上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如果写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如果写记叙文,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思考深度;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延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答案 2020.05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1.(3分)B (B项因果倒置)2.(3分)A (A项的翻译为“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

28、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并不是说读书丰盈精神。)3.(3分)D (D项“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与原文不符。)4.(3分)C (A项“都要达到三种目的”错误;B项“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不是真正的阅读;D项“就像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样轻松”错误。)5.(3分)D6.(6分)评分参考:指出阅读方法3分,结合阅读体验说明3分。名著阅读的方法:要做到真正的阅读,要有灵魂的参与;要有轻松的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要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运用经典名著中的知识和智慧,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二、本大题共5小题

29、,共21分。7.(3分)B (刑:处罚)8.(3分)C (C项“以”都是介词,用;A项 为: 介词,替/动词,做;B项 然:代词,这样/助词,的样子;D项 若:连词,至于/动词,像)9.(3分)D 10.(6分) 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可以通过曾皙的描述看出。曾皙虽然没有讲怎样治理国家,也没有说出如何出使会盟,只是描写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这正是儒家礼乐治国的盛世图景和美好愿望。而这正好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思想相吻合。在节选文段中,孟子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农耕社会图景。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

30、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再次,国家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最后,社会教育水平高,百姓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已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道德高尚,充满爱心,整个社会和谐美好。总之,孟子描绘的是一幅国泰民安的理想图画。11.(6分)不被采纳的原因:战国时代特点为君主行霸道称王,与孟子推行的仁政思想有很大差别。孟子形象: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志。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2. (3分)B 13. (3分)D14

31、. (6分) 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仕途受挫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不同:临江仙夜归临皋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和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哀;“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诗人悔恨自己为名利奔波,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东坡一诗,通过对雨后澄明境界的引入,写出了独自行路的畅快。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在对比中体现了他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15.(18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四、本大

32、题共3小题,共18分。16. (6分)(1)(2分)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1分) 漏断:“漏声已断”,即指深夜。(1分)(2)(4分)寓居定惠院中,诗人悲叹自身的遭遇,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但“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2分)卜算子写苏轼被贬黄州后,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独寂寞却也孤高自许、蔑

33、视流俗的心境。综上所述,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还是不完全一样的。(2分)17.(6分)“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 ,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防止疫情扩散。“苏辙采取的方法也是多制圣散子和糜粥,遍谒病家予之”,给予必要的防疫药物,及时治疗,尽量遏制疫情蔓延;“稳定米价,救济灾民,减价售米”,避免哄抬物价,稳定民心;“建造治病场所病坊”,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能回答出三点即给满分)18.(6分)“瘟疫的气”可分为两方面:产生疫病的气候。气候应该按照规律变迁,不按规律乱来会容易产生疫病;(1分)人呼出纳入的气。它无孔不入,弥漫于四周而容易传播。(1分) “苏轼的气”:苏轼自身的浩然正气以及超凡的管理能力。 (2分)苏轼出得世亦入得世,逆境与顺境皆不移其志;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民生,开药方救人无数,做起地方官来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既能务实操作,又能目光长远防患于未然。正因为这些原因,“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实则是对苏轼自身人格魅力和治理能力的赞美。(2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9.(10分)参考答案:土头土脑 拖泥带水 向土里去讨生活 最适宜于放牧 土的束缚 评分参考:每空2分,不要求所填词句与原作完全一致,只要符合文段旨意与上下文语境要求,意思对、合逻辑、表达通畅即可赋分。20.(50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