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1.综合思维: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关系,明确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解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明确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2人地协调观:探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探究人类应如何防灾、减灾、趋利避害。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2、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是相对的,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时间主要能源煤炭利用程度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18世纪中期以前木柴、水力很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以煤炭为主,煤炭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炭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能源发展方向从长远看,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3)自然资源对人
3、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等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人地关系不断发展变化2.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概述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类型: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主要特征:复杂性、周
4、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中国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类型含义关系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a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人为原因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b.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时间雨带位置春
5、夏之交华南一带6、7月份江淮地区7、8月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8、9月份东南沿海c.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技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又能满足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提醒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可以再生,如果利用不合理,资源或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变得不可再生。点拨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煤炭的生产和
6、消费数量仍在增加。技法判断某一现象或过程是不是自然灾害的方法自然灾害的概念中,给出判别和确定自然灾害的三项标准:第一,自然灾害发生的领域是地球表层系统,即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第二,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它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第三,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危害性,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点拨洪灾的形成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少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命题情景】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
7、、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坎儿井水流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是滋养绿洲的生命(下图)。春夏季节天山山峰有大量积雪融水和雨水流出山谷,水分下渗形成地下水,经地下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涝坝)。灌溉水温较低影响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以至于影响农作物茎叶、枝节的正常生长。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趋势,随着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机井是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的水井,可汲取更深的地下水,且机井修建成本较低。【问题探究】探究1阐述该地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方式输水的优点。综合思维探究2与坎儿井相比,说明机井的突出优势。综合
8、思维探究3针对目前坎儿井所面临的危机,你认为坎儿井有存留的必要吗?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地理实践力提示1.夏季炎热干燥,蒸发强,暗渠输水可减少蒸发量;冬季气温低,暗渠属于地下空间,相对恒温,不易结冰,可保障居民点用水;受风沙等天气影响小,保障暗渠输水的水质(高山雪水);坎儿井节约能源消耗,能自流灌溉。2机井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维修费用低;机井深度大,出水量充足且稳定,灌溉面积较大。3有必要存留:坎儿井属于人类的水文化(农业文化、水利工程)遗产,有科研和旅游价值;在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地区仍需继续沿用;有利于维系坎儿井水流经地的生态平衡。或没必要存留:坎儿井比机井取水效率低;坎儿井
9、比机井维护整修费用高;坎儿井比机井灌溉面积小。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分布世界分布合理利用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
10、;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土地资源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地区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森林资源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
11、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2020高考全国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人工岛足够长人工岛足够宽ABCD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
12、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B2.D(2021郴州模拟)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见下图),形成了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它是珊瑚岛上十分重要的淡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 但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据此完成13题。1淡水透镜体能够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基于()A密度差异 B水位高低C地质构造 D岛屿形状2与淡水透镜体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气候特征 B岛屿面积C地质状况 D海浪大小3珊瑚岛上的淡水透镜体的典型特征为(
13、)A水量大 B更新慢C易破坏 D水质优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淡水透镜体中淡水与咸水的差异。结合材料“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说明淡水的密度小,咸水的密度大,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咸水位于下面,淡水位于上面,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淡水透镜体的成因。结合图示分析,淡水透镜体是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由于淡水密度低,咸水密度高,淡水位于咸水以上的一种特殊水体,因此与降水量的多少、岛屿面积(岛屿面积越大,集水面积越大,淡水透镜体的范围越大)、地质状况(地质结构是否有利于储水)等有关,与海浪大小无关,故选D。第3题,本题考查淡水透镜体的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珊瑚岛面积小,储水区域有限,淡水透
14、镜体水量小,A错误;淡水透镜体直接由降水补给,更新速度快,B错误; 淡水透镜体底层为咸水,易受影响,水质较差,且容易遭到破坏,D错误,C正确。故选C。答案:1.A2.D3.C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命题情景】龙卷风是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上下温度差特别悬殊,冷热空气急剧垂直运动,过快速度的空气对流形成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可达300米;强风旋涡使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当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时,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下图为我国多年强龙卷风统计图。【问题探究】探究1从影响范围、时间、
15、降水量、风力大小方面,比较龙卷风与台风产生影响的差异。综合思维探究24月是除7月外我国第二个强龙卷风高发月份,分析4月龙卷风高发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探究3分析龙卷风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提示1.龙卷风比台风的影响范围小;出现时间短;产生降水少;但其破坏作用的风力大。24月春季地面温度上升快;垂直空间上温差大;空气对流旺盛;且南北温差大使大气不稳定,导致龙卷风多发。3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经过建筑物或车辆时,其室内气压高,巨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爆炸”。1我国洪涝灾害的原
16、因(1)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3)大量河道、湖泊被淤塞、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1)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
17、,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2)案例分析:淮河、黄河、长江的治理淮河的治理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黄河的治理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长江的治理3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危害防治途径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
18、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房屋损坏等,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4.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
19、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塞;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个。在低
20、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读1981 年至2020年历年同期(6月1日至7月10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图,完成13题。11981年至2020年的6月1日至7月10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A呈波动上升趋势B
21、季节变化大C年际变化小 D规律性强2图示时段长江流域防洪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91年 B1998年C2016年 D2020年3强降水影响蔬菜、水果的产量和品质,主要表现为()易出现裂果、落果和烂果化肥、农药随雨水流失蔬菜叶片生长过快,采摘进度受阻昼夜温差小、 日照缺乏,水果糖分积累变慢A BC D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1981 年至2020年的6月1日至7月10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没有显示全年的降水量变化情况,故据图不能看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B错误。各年份6月1日至7月10日降水量大都不同,而且有些年份相差较大,说明该时段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没有规律可循,C、D错误。从总体上看,1981年至2020年的6月1日至7月10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A正确。选A。第2题,长江流域防洪压力最大的年份即该时段降水量最大的年份,从图中可以看出2020年该时段降水量最大,约400毫米。选D。第3题,强降水对蔬菜、水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观的完整性、产量的高低、虫害的多少、色泽的鲜艳程度、糖分的多少、个头的大小等方面。强降水导致温度降低、水分充足等,容易出现裂果、烂果和落果,正确。阴雨天昼夜温差小,日照缺乏,水果糖分积累变慢,正确。农药随雨水流失,可减少残留,使水果、蔬菜品质上升,错误。阴雨天光照不足,蔬菜叶片生长一般较慢,错误。选D。答案:1.A2.D3.D